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HBsAg-/HBV DNA+献血者的感染特征,为今后的献血宣传和招募工作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对2011年7月-2014年6月间厦门地区常规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进行核酸检测,对其中的HBsAg-/HBV DNA+标本进行病毒定量检测,并对阳性献血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和随访复查。结果:在总共130659份常规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中,113例为HBsAg-/HBV DNA+,阳性率0.09%,对其中62例标本做了病毒定量检测,全部低于1×103 IU/ml,且93.5%(58/62)低于100 IU/ml。HBsAg-/HBV DNA+的献血者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高于女性,高学历者阳性率较低,学生和公务人员的阳性率较低。结论:厦门地区HBsAg-/HBV DNA+献血者总体阳性率较高,阳性分布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征,应加强对低阳性率人群的献血动员和招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出生时接种HBV疫苗的HBsAg阴性献血者(1992年及之后出生)的HBsAg-/HBV DNA+检测结果数据,分析该献血者群体的血液传播HBV风险。方法 2016—2018年收集80 879例1992年之后出生(包括1992年)献血者,采用酶免试验(ELISA)与病毒核酸检测(NAT)方法对献血者进行血液筛查,对出现HBsAg-/HBV DNA+献血者追踪回访复查HBsAg与HBV 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进行HBV病毒定量,并使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乙肝免疫标志物抗-HBs、抗-HBc。统计分析1992年之前及之后出生献血者的HBsAg-/HBV DNA+阳性率。结果 80 879例1992年及之后出生献血者的HBsAg+/HBV DNA+、HBsAg-/HBV DNA+的阳性率分别是0.24%(192/80 879)、0.05%(44/80 879),显著低于1992年之前出生的献血者群体(P0.05)。44例HBsAg-/HBV DNA+出生时接种HBV疫苗献血者血浆HBV病毒载量范围在(10—204.4) IU/mL(中位数64.9 IU/mL),有61.36%(27/44)献血者为抗-HBc阳性。44例HBsAg-/HBV DNA+献血者,有14例(31.82%)成功回访复查1—2次,追踪时长为2—8个月,该14例回访献血者复查HBsAg均仍为阴性,可判定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14例回访献血者,有7.14%(1/14)出现抗-HBs阴转阳,有7.14%(1/14)出现抗-HBc阴转阳,有28.57%(4/14)出现HBV DNA阳性转阴性,71.43%(10/14)献血者仍为HBsAg-/HBV DNA+感染状态,处于OBI感染预后。结论曾接种乙肝疫苗免疫的HBsAg阴性献血者的HBsAg-/HBV DNA+率显著更低,经输血传播OBI的残余风险将会更低;我国自1992年将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策略,直接有效地控制乙肝在新生儿与青少年群体的传播,对我国长远防控乙肝病毒传播的起到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嘉兴地区献血人群隐匿性乙肝病毒(OBI)感染血清学及病毒学特征。方法采用常规的ELISA(HBsAg、抗-HCV、抗-HIV、抗-TP)和核酸扩增技术(NAT)对本中心52 698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联合筛查,对NAT+标本做进一步鉴别检测病毒类型;收集HBs Ag-/HBV-DNA+的标本再另选3种不同的HBs Ag酶免试剂盒定性检测,并选用化学发光对HBsAg和抗-HBs定量检测,同时采用实时荧光PCR(QPCR)进行HBV核酸病毒载量测定;再结合血清学乙肝三系标志物、追踪检测和一般流行病统计学资料(性别、献血次数和年龄)来进一步分析研究OBI的血清学及病毒学相关分布情况。结果共确认47例OBI感染者,OBI流行率为0.89‰(1∶1 121),窗口期(WP)2例(1∶26 349);HBsAg、HBeAg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发现6种OBI血清学模式,抗-HBs定量100 m IU/m L的标本占27.66%(13/47),抗-HBc+占91.49%(43/47),HBV-DNA核酸定量范围(4.10-1.82)×10~3(IU/m L)(中位数15.83),5例阳性对照HBsAg+/HBV-DNA+病毒载量范围(61.47-1.28)×104(IU/m L)(中位数538.15),两组结果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以上的男性献血者OBI感染率高(P0.05),多次献血者与首次献血者OBI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结论 OBI感染者病毒载量低,以抗-HBc+为主要血清学表现形式;NAT可以检出OBI,缩短窗口期,有利于保障临床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本地区无偿献血者隐匿性HBV感染(OBI)发展预后以及性传播的可能。方法追踪随访25名来自2010-2012年确认为OBI的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HBs Ag,常规核酸检测方法(NAT)及Nested-PCR方法扩增BCP/PC、S基因确认HBV DNA的存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QPCR)定量乙肝病毒载量。结果从25名OBI献血者,成功追踪回访15名及6/15名献血者配偶,15名OBI献血者男女比例为8∶7,病毒载量范围在(10-121.8)IU/m L(中位数14.3 IU/m L),9/15例为抗-HBc阳性。在2-4年后的随访结果,15名OBI献血者有4名(26.7%)转为显性HBV感染(HBs Ag+/HBV DNA+),7名(46.6%)献血者HBV转阴(HBs Ag-/HBV DNA-),4名(26.7%)仍呈OBI持续感染状态(HBs Ag-/HBV DNA+)。OBI转为HBV的献血者的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原来OBI感染状态(P0.05),而仍维持OBI感染献血者的病毒载量与2-4年前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6名OBI献血者的配偶,均为没有感染HBV(HBs Ag-/HBV DNA-)。结论感染OBI献血者存在自然清除病毒及转为显性HBV感染的发展预后,HBV感染者的起源是否与OBI有关,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种潜伏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形式,即隐匿性HBV感染(OBI),受到临床与输血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OBI表现为HBV表面抗原(HBsAg)阴性而DNA阳性(HBsAg-/DNA+),病毒载量低或不可定量。OBI不仅存在于一般人群,部分可以通过输血传播HBV,还可能与重症肝损伤和肝细胞癌相关。本文对献血者OBI感染与血液安全、OBI感染研究现状及OBI的主要分子生物学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HBsAg阴性和阳性献血者血样HBV DNA存在的确认并分析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S区变异特征。方法使用EIA/NAT方法筛查深圳地区19 397份无偿献血者血样,把109例乙肝不合格样品分成3类(HBs Ag+/NAT+、HBs Ag+/NAT-、HBs Ag-/NAT+),通过跟踪检测,确认为OBI毒株10例、HBV窗口期感染期3例和5例缺失追踪的HBs Ag-/HBV DNA+样品,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测定HBV病毒载量,应用NestedPCR技术扩增S基因片段并测定序列,与B/C基因型HBs Ag+/HBV DNA+阳性野毒株序列比对。结果深圳市无偿献血者经乙肝表面抗原胶体金快速试纸筛查后的HBs Ag阳性检出率为0.34%(66/19 397);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流行率范围为1∶1 939-1∶1 293,HBV窗口期感染流行率范围为1∶6 465-1∶2 424;10例OBI样品其病毒载量介于不能定量至112.0 IU/m L(中位数98.5 IU/m L)。10例OBI样本在S蛋白区(nt215-710)出现随机变异,OBI样品S区氨基酸置换率显著高于野毒株(P0.000 1),有4、2、3个OBI样品分别在CTL表位21-29、86-96、172-180出现L21S(2)、K/R24E(1)、I25M(1)、L88P(2)、S172F/L(2)、V178T(1)变异;OBI非CTL表位免疫区的氨基酸置换率亦显著高于野毒株(P0.05);其中1个OBI样品在nt636发生缺失变异。结论深圳献血者OBI流行率有增高趋势,OBI发生机制与乙型肝炎病毒的S蛋白区变异,特别是免疫活性区的变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HBs Ag-/HBV DNA+献血者感染的HBV血清学及其HBV DNA S区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度常规初筛HBs Ag阴性、NAT阳性标本,经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HBV感染的血清学指标,确认HBs Ag-/HBV DNA+标本48例;采用巢式PCR扩增HBV DNA S区,对测序结果进行基因型、血清型及其突变分析;用SPSS 11.0软件比较HBV基因型和血清型的分布,并分析献血者感染的HBV基因型、血清学和病毒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江苏地区HBs Ag-献血人群HBV DNA+感染率为0.6‰。48例标本血清病毒载量20 IU/m L-2 510 IU/m L。43例标本成功扩增出HBV S区基因,根据测序结果分析共有B型21例、C型19例和D型2例,未能定型1例;其血清型共3种包括:19例adr;23例adw(adw2,21;adw3,2);1例ayr。献血者HBV血清学特征、年龄、性别、ALT值以及病毒载量与基因型均之间均无相关性。8例(18.6%)标本发生突变,其HBV"a"决定簇的突变位于Q111R/H,S117C,G119R,T126M,Q129L/H/P,G130R,N133R,F134L,C147Y。结论江苏地区HBs Ag-/HBV DNA+献血者感染的HBV多为低病毒载量的隐匿性感染,其基因型以B型为主,其次是C型;adw为主要血清型。HBV S区的突变与HBs Ag-/HBV DNA+或OBI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8.
王全慧  樊晶 《中国输血杂志》2023,(12):1110-1114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无偿献血者应用PANTHER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后,联检反应性,鉴别试验阴性(NAT可疑)标本HBV感染情况。方法 本中心2021年1—8月69 362份无偿献血者标本经常规检测和ID-NAT检测后,共检出HBsAg-PANTHER核酸检测联检反应性而鉴别非反应性献血者标本(以下简称NAT可疑标本)66份。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3份应用超高速离心富集病毒后,采用超敏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HBV DNA,ID-NAT复测鉴别实验,补充电化学发光法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 23份NAT可疑标本中经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共确认HBV DNA阳性14份,HBV感染者抗-HBc阳性率为92.8%。感染者中92.8%(13/14)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超敏荧光定量PCR检测共有10份标本获得病毒载量,5份可定量,病毒载量定量(11~464)IU/mL,中位数为15.4 IU/mL。结论 NAT可疑标本中仍能检出60%标本为HBV DNA阳性。抗-HBc检测能排除大多数NAT无法检测到的OBI,应提高目前NAT检测灵敏度,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单采献血者白细胞介素-28b(IL-28b)基因多态性与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OBI)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山东省血液中心成功捐献血小板HbsAg(-)、核酸检测(NAT)无反应的献血者1 158例为研究对象,提取献血者血液DNA,采用直接测序法进行IL-28b基因分型,cobas HBV定量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液HBV-DNA载量,Logistic回归分析IL-28b基因rs8099917位点、rs12979860位点多态性与OBI的关系。结果 与非OBI比较,OBI献血者IL-28b基因rs8099917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TG+GG基因型频率显著降低,T等位基因频率、TT基因型频率显著增加(χ2=22.137,22.163,均P<0.01);rs12979860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CT+TT基因型频率显著降低,C等位基因频率、CC基因型频率显著增加(χ2=16.378,19.091,均P<0.01)。OBI献血者rs8099917位点,与TT基因型比较,TG+GG基因型患者HBV-DNA载量显著降低(t=5.257,P<0.01);rs12979860位点,与CC基因型比较,CT+TT基因患者HBV-DNA载量显著降低(t=17.398,P<0.01),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s8099917位点,与TT基因型比较,TG+GG基因型可显著降低OBI发生风险(95% CI:0.288~0.843,P<0.05) ;rs12979860位点,与CC基因型比较,CT+TT基因型可显著降低OBI发生风险(95% CI :0.207~0.761,P<0.05)。结论 单采献血者OBI可能与IL-28b基因rs8099917位点、rs12979860位点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和分析广东省阳江地区人群的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检出率与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随机收集广东阳江地区非肝脏性疾病住院患者和健康人群HBsAg阴性血清标本138(人)份,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标本中HBV BCP/PC DNA片段(核苷酸序列区间位nt1679—1973)并测定序列;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测定OBI病毒载量。结果在138人(份)HBsAg阴性血清标本中,29份为HBV DNA阳性,确认为OBI,其病毒载量介于不可定量(<1IU/ml)至1008.9IU/ml之间,中位数(M)为8.8IU/ml;抗-HBc阳性健康人群中OBI的检出率名显高于其他HBV血清学标记阳性的标本(P<0.05)。29份OBI标本中有19份的BCP/PC序列出现变异,3份出现缺失,1份出现G1896A/G1899A双位点变异,1份出现G1764A变异;10份标本在CURS和Enh2调控区发生变异。结论阳江地区健康人群的OBI检出率较高,OBI的产生及其低病毒载量存在可能与病毒核心蛋白(C)调控区序列变异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8.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江汉油田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提供者进行一般情况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I-74)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家庭护理提供者各维度的主观生活满意度与其客观指标相关,但也与其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有关。结论:客观状态是影响主观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同时应考虑护理者的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对护理者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失眠症又称不寐,指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睡眠质量下降,不能满足身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日间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现将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失眠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