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队列对照的研究方法,运用中风中医症征积分量表客观地评价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北京、上海四家三甲医院收集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试验组和西医卒中单元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在单纯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中药、针灸、推拿、康复等为一体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为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结合早期康复锻炼,疗程为21天,客观评价两组之间在改善中风患者中医症状严重程度以及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方面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在改善中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中风症状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积分方面明显优于西医卒中单元对照组(P<0.05,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症征积分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试验组与西医卒中单元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在单纯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中药、针灸、推拿、康复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为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结合早期康复锻炼;疗程均为3周。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NIHSS积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治疗后均改善,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7,(3):304-30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槐雪肾舒合剂口服。观察治疗前后患者24h尿蛋白、血肌酐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24h尿蛋白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而血肌酐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42%(P0.05)。结论: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显著降低IgA肾病患者的24h尿蛋白和血肌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中央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606例患者分别用中医综合(试验组274例)和西医加中药安慰剂(对照组263例)治疗(剔除15例、脱落54例),并观察中医症征积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1d、60d、90d的中医症征积分严重程度减轻(P<0.05)、中医症征积分对生活影响程度减弱(P<0.05)。提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改善本病患者21d、60d、90d的症状和体征,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有改善患者中医症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外洗。随访1~2月,对比观察两组疗效和中医症征积分表(SSTCM)积分变化。结果:两纽内比较,治疗后患者SSTCM积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两纽间相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SSTCM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温阳益气活血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期(阳气亏虚血瘀证)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及相关指标的发展变化,以期评价温阳益气活血方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心衰提供临床新证据和新思路。方法:本研究选用慢性心力衰竭C期(阳气亏虚血瘀证)的住院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温阳益气活血方,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两组分别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Lee氏心衰积分、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LHFQ)等变化。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结果:经治疗后,最终完成本次临床研究的患者共92例,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47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评价、Lee氏心衰积分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等方面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益气活血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衰,能更好地改善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改善阳虚、胸闷、自汗等次症、兼症等,明显下调了患者中医证候积分,Lee氏心衰积分,且疗效明显,可适度控制西药的使用量,减少患者耐药性和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2,(1):184-18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脉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 LEAO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0例LEAO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LEAOD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通脉颗粒。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中医证候积分、静息ABI指数、血脂、凝血功能、Hcy、hs-CRP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能降低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中医症状、降低TC、TG、LDL-C、D-D、FIB以及Hcy、hs-CRP含量,提高静息ABI指数、HDL-C含量、延长TT、PT、APTT (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降低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中医症状、提高静息ABI指数、降低TC、TG、FIB以及Hcy、hs-CRP含量和延长TT、PT、APTT更明显(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脉颗粒可能通过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调节高凝状态,缓解下肢狭窄程度和缺血情况,进而改善LEAOD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利水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利水中药,疗程28 d;观察治疗前后的总体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活血利水中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
韩旭东 《山西中医》2012,28(1):24-2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风邪犯肺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2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孟鲁斯特钠晨起口服并加服中药汤剂;对照组(16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孟鲁斯特钠晨起口服.结果:治疗后中医症侯积分、肺功能、症状消失时间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治疗组在中医症侯积分的改善、肺功能的改善及症状消失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风邪犯肺型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温肾利水方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心脏功能、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中医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且血浆BNP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中医辨证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用的是西医疗法,治疗组用中医活血化瘀药。结果:两组治疗均有效果,但是中医活血化瘀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远远高于西医的疗效,其治疗效率、疗效都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中医中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张丽曼  杜美茹  杨杰  刘宏斌  骆华  王坤  杨帆 《河北中医》2020,42(1):63-67,7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开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5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开窍方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情况,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7%,对照组总有效率78.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S-QOL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s-CRP、Hcy、FIB、D-D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开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确切,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相关危险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9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给予常规疗法联合自拟益气心脑康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之前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即巴氏指数(The Barthel Index of ADL)评分结果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量表评分结果较之前降低幅度、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较之前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检测值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较之前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好,能改善肢体功能,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汤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缺血性中风病内科常规及康复锻炼等基础治疗,对照组(39例)在基础治疗上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组(39例)在基础治疗上加服疏肝活血汤。观察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疗效评分改善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后第2、4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活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并能明显促进中风后神经功能的康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益气活血化瘀方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在2018年1月-2019年5月选取我院接受诊治的脑卒中患者48例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在患者入院时以随机数字法方式分组。常规组仅采用针灸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添加益气活血方。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清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益气活血化瘀方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疗效突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开窍通络针刺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58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益气活血通络方组(n=79)、联合组(n=79).益气活血通络方组予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联合组在益气活血通络方组的基础上采用开窍通络针刺法干预.比较两组脑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2例痰瘀阻络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活血通络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2.50%(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NIHSS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而BI评分显著上升,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和NIHSS评分下降和BI评分上升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活血通络汤可提高痰瘀阻络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症状体征、神经功能及血液状态,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脉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处方;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应用弥可保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评价疗效。观察两组中医临床证候疗效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积分情况及不良反应变化。结果:两组中医临床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改善率分别为83.3%和60.0%(P〈0.05);两组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价积分,治疗组在总体健康、身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生理职能等维度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加重,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高凝状态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肿瘤科住院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益气活血方,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凝血时间显著延长,局部复发、新转移病灶情况及中医辨证分型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联合适当对症支持治疗方案,可以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同时可以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情况且在中医辨证分型疗效上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