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功平  冯崇廉 《新中医》2013,(2):141-143
目的:观察疏肝消脂Ⅲ方胶囊对大鼠脂肪肝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高脂饲料联合酒精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空白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30只),建立大鼠模型后再随机分为3组,模型疏肝消脂Ⅲ方胶囊组、模型对照组、模型水林佳组。用药5周后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汁酸(TB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用光镜观察肝脏组织显微结构。结果:模型疏肝消脂Ⅲ方胶囊组血清AST、ALT、TBA、TC、TG、LDL-C、FFA、CRP、TNF-α比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模型疏肝消脂Ⅲ方胶囊组血清HDL-C比模型对照组增高(P<0.01);FFA、CRP、TNF-α模型疏肝消脂方组与模型水林佳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疏肝消脂Ⅲ方胶囊可明显改善脂肪肝大鼠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结构,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加味楂曲饮(JWZQY)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药效学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SDF级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高脂饲料造模,对照组给予灌服等体积(0.038g/ml)复方蛋氨酸胆碱溶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服等体积含1,2,4 g/ml浓度JWZQY溶液,常规油红O法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氨酸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Elisa检测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on,AD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比色法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水平。结果高、中剂量JWZQY治疗后大鼠肝脏脂肪变程度明显减轻(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及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C、TG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阳性组比较,高剂量大鼠血清中ALT、AST、TC、TG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ADP、TNF-α、FF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JWZQY可有效干预NAFLD,推测可能与其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减少FFA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脂溶胶囊对高脂大鼠降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溶胶囊对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降脂作用和机制.方法:高脂饲料饮食制备高脂模型,分为模型组,脂溶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以低、中、高剂量脂溶胶囊进行干预喂饲,然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IDL-C)、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丙二醛(MDA)的含量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胺酰转肽酶(r-GT)及全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肝组织中TG、TC、MDA的含量和SOD的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相比血清TG、TC、LDL-C、Alb、TBil、MDA的含量和ALT、AST、r-GT及全血中SOD的活性异常升高(P<0.01),HDL-C异常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相比肝细胞内的TG、TC、MDA的含量及SOD的活性也明显升高(P<0.01,P<0.05).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低、中剂量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意义,而高剂量组对大鼠的血清TG、TC、LDL-C、TBil、MDA的含量和ALT、AST、r-GT及全血中SOD的活性异常升高(P<0.01),HDL-C异常降低(P<0.01),Alb有差异性(P<0.05).结论:脂溶胶囊对高脂血症、脂肪肝大鼠有降低血脂、肝脂、清除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菲  艾国  盛柳青  麻佳蕾  黄正明 《中草药》2015,46(9):1338-1342
目的研究九味肝泰胶囊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大鼠NAFLD动物模型。设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素阳性对照组(0.05 g/kg),九味肝泰胶囊高、中、低剂量(1.80、0.90、0.45g/kg)组。除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饲养外,其他各组以高脂饲料喂养,饲养10周。从第5周开始,4个给药组分别ig给予相应药物,共给药6周。观察和检测大鼠体质量、肝湿质量、肝脏指数和肝脏形态学变化;检测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检测肝脏组织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九味肝泰胶囊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NAFLD大鼠血清中的FFA、AST、ALT水平(P0.05),升高HDL-C水平(P0.05);显著降低NAFLD大鼠肝脏组织中的TC、TG、MDA水平(P0.05),升高SOD的活性(P0.05);NAFLD大鼠的肝组织病理学形态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程度减轻。结论九味肝泰胶囊对NAFLD大鼠具有调节脂质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脂质在肝脏的沉积、减轻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四物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C57健康雄性小鼠适应性喂养5 d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四物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2只。正常对照组小鼠予正常饲料喂养,其余4组小鼠予高脂饲料喂养,自由进食,连续4周,建立NAFLD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小鼠予0.9%氯化钠注射液0.2 m L/100 g灌胃,四物汤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予0.05、0.10、0.20 m L/100 g四物汤药液灌胃,均每日2次,连续6周。然后取各组小鼠血清标本,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取肝组织,检测游离脂肪酸(FFA)、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对肝脏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TG、TC、ALT、AST水平均增高(P0.05),HDL-C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物汤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TG、TC、ALT、AS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增高(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MDA、FFA活性均升高(P0.05),GSH-Px、SOD活性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物汤低、中、高剂量组肝组织MDA、FFA活性均降低(P0.05),GSH-Px、SOD活性均增高(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物汤可通过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脂质代谢紊乱,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从而起到控制NAFLD进展以及其恶化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健脾疏肝活血方对H22肝癌小鼠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脾疏肝活血方对H22肝癌小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接种的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动物模型,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健脾疏肝活血方低、中、高剂量6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健脾疏肝活血方对肝癌组织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健脾疏肝活血方高、中剂量组的血清sICAM-1皆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健脾疏肝活血方中剂量组下调ICAM-1的基因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脾疏肝活血方下调ICAM-1的基因表达是治疗肝癌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降脂分散片对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按称重顺序编原始号,查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降脂分散片组(低0.22g/kg、中0.66g/kg、高1.32g/kg剂量组),脂必妥阳性药物对照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笼饲养,每笼5只。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灌胃蒸馏水,给药组灌胃相应药物;空白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喂饲高脂饲料造大鼠脂肪肝模型,给药第8周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肝组织中的游离脂肪酸(FF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降脂分散片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清TC、TG、ALT、AST以及肝脏FFA、MDA含量(P<0.01),显著提高脂肪肝模型大鼠肝脏SOD、GSH-Px的活性(P<0.01)。[结论]降脂分散片对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影响呈量效关系,可抑制肝脏脂肪变,减轻肝内脂质代谢紊乱对肝细胞的损伤,提高肝组织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湿保肝健脾汤对高脂饮食所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的方法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AFLD模型组,利湿保肝健脾汤组,非诺贝特组。检测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结果:利湿保肝健脾汤能显著降低高脂饮食所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能明显改善肝组织脂肪变。结论:利湿保肝健脾汤对高脂饮食所致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良好的保肝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斑马鱼作为治疗肥胖药物筛选模型的可行性以及健脾疏肝降脂方对肥胖斑马鱼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受精14 d的斑马鱼分为对照组、模型组(0 mg/L)、高剂量组(1 600 mg/L)、中剂量组(400 mg/L)和低剂量组(100 mg/L),对照组正常喂养,其余4组过度喂养。过度喂养后的斑马鱼在相应浓度的药液中浸泡,每天浸泡8 h。药物干预56 d后测量斑马鱼的体长、体质量,计算肥满度,检测斑马鱼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肝脏的组织学变化以及脂肪堆积情况。结果模型组斑马鱼质量、肥满度和三酰甘油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斑马鱼质量、肥满度和三酰甘油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斑马鱼三酰甘油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肝脏组织学变化、脂肪堆积明显,健脾疏肝降脂方组斑马鱼肝脏组织学变化、脂肪堆积少于模型组。结论斑马鱼可成功用于建立肥胖模型;健脾疏肝降脂方可有效降低斑马鱼体脂水平,降脂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参总皂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胆汁酸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4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喂养的空白组(C,n=10)和高脂高糖饮食喂养的造模组(n=34),造模组8周后分为模型组(M)、西药组(R)、人参总皂苷组(RZ),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罗格列酮、人参总皂苷灌胃治疗4周,同时继续高脂高糖饲料喂养。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游离脂肪酸(FFA)和总胆汁酸(TBA),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取肝脏,做肝脏病理HE染色,观察光镜下脂肪变程度。结果 RZ组大鼠血清TC、TG、FBG、FINS、IRI、FFA、TBA、ALT、AST水平较M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HDL-C较M组显著升高(P0.01),LDL-C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观察见RZ组大鼠肝脂肪病变较M组明显减轻,而R组大鼠肝脂肪变性改善程度不明显。结论人参总皂苷能够显著降低NAFLD大鼠血清TC、TG、FFA、TBA、FBG和FINS的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肝功能,人参总皂苷对胆汁酸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NAFLD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葱白提取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葱白组、中剂量葱白组、高剂量葱白组、易善复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饮食造模,造模10周后经组织病理学鉴定模型制备成功后给予不同剂量药物干预4周。光镜下观察肝组织HE染色组织结构;检测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肝组织游离脂肪酸(FFA)的含量;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出现明显脂肪变性,舌像评分、肝指数、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以及血清AST、ALT、TC、TG水平明显升高(P0.05),ACCase mRNA表达升高(P0.05),CPT-1 mRNA的表达下降(P0.05);低、中、高剂量葱白组及易善复组肝脂肪变性减轻,舌像评分、肝指数、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以及血清AST、ALT、TC、TG水平降低(P0.05),以高剂量葱白组和易善复组下降明显,高剂量葱白组和易善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葱白提取物治疗NAFLD有效,其机制与促进CPT-1表达及降低ACCase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降脂中药对脾失健运膏脂转输障碍大鼠肝脏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健脾降脂中药干预胆固醇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健脾降脂治疗组。采用劳倦过度加饮食不节结合高脂饲料喂饲造模法,治疗组予健脾降脂中药日一次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沉积。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大鼠肝组织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肝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卵磷脂胆固醇酯酰基转移酶(LCAT)等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细胞中见大量脂质沉积,肝脏LDL-R、SR-BⅠ、LCAT基因表达显著下调。与模型组相比,健脾降脂治疗组大鼠TC、LDL-C显著下降,HDL-C显著升高,肝细胞中脂质沉积明显减少,肝脏LDL-R、SR-BⅠ、LCAT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结论:健脾降脂中药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肝组织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脾化痰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疗效及对APN、TNF-α及IL-6的影响。方法:60例NAFLD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同时,治疗组服用健脾化痰方,对照组服用水林佳胶囊,治疗12周。分别比较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和血清ALT、AST、GGT、TG、TC、HDL-C、APN、TNF-α及IL-6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血清ALT、AST和GGT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降低血清TG和TC含量,提升血清HDL-C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升血清APN水平与降低血清TNF-α及IL-6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痰方治疗NAFLD疗效显著,在临床疗效,改善肝酶,调节血脂代谢和APN、TNF-α及IL-6分泌等方面优于水林佳。  相似文献   

14.
观察栀子苷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效果,从游离脂肪酸探讨栀子苷调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栀子苷组和血脂康组,每组大鼠10只,正常组大鼠给予正常大鼠饲料喂养,其余3组大鼠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以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造模时间为8周,从第5周起至第8周末,栀子苷组和血脂康组分别灌服相应的药物。记录大鼠体重、肝湿重、脂肪质量;用相应方法检测肝组织TG,FFA,FAS,AMPK,ACCase及Malonyl-Co A含量,血清CHO,LDL-C的含量,血清AST,ALT的活性;观察肝脏组织肉眼及病理变化(HE染色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体重;肝湿重;脂肪重;血清CHO,LDL-C,ALT,AST;肝组织TG,FFA,FAS,ACCase及Malonyl-Co A含量皆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AMPK活性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肉眼外观及病理切片脂肪变性明显,并出现炎症损伤;与模型组相比,栀子苷组大鼠体重、脂肪质量、肝组织FFA含量、血清ALT,AS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肝湿重,肝组织TG,FAS,ACCase及Malonyl-Co A含量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AMPK活性明显增多(P0.05),肝脏肉眼外观及病理学表现均有所改善;与模型组相比,血脂康组大鼠的肝湿重、脂肪质量、肝组织TG,FFA和血清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血脂康组相比,栀子苷组大鼠的体重、脂肪质量、肝组织FF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其他方面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栀子苷具有显著的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理效应;其改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游离脂肪酸代谢是通过调节"AMPK-ACCase-Malonyl-Co A-FFA"轴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联合拉米呋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例180例,其中治疗组62例给予疏肝健脾方联合拉米呋定治疗,对照1组58例单纯服用拉米呋定治疗,对照2组60例单纯服用疏肝健脾方治疗,3组均治疗12个月及随访6个月,观察血清肝功能、HBVDNA定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HBVDNA聚合酶活性区发生变异(YMDD变异)发生率、临床证候积分、总有效率等。结果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改善情况优于对照1组(P0.05);HBeAg阴转率在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1、2组(P0.05);HBVDNA阴转率,治疗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和随访6个月均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随访结束时,治疗组HBVDNA阳性患者中YMDD变异检出率低于对照1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5%、65.5%、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联合拉米呋定治疗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恢复肝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抗病毒疗效、减少拉米呋定耐药的发生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排毒降脂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按诊断标准选取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1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9例,采用排毒降脂胶囊(白术、大黄,泽泻、丹参、山楂、生首乌等)治疗,对照组43例用东宝肝泰治疗。疗程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4%,并在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方面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排毒降脂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较好疗效,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吴芳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6):2465-2468
目的:验证中药健脾化痰方治疗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中药健脾化痰方、维生素E胶囊口服治疗,疗程3个月。测定2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等指标,并观察治疗前后肝脏B超变化情况。结果:中药治疗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维生素E治疗组(总有效率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ALT,AST水平显著下降,说明2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肝功能;但组间疗效比较差异不显著。中药组治疗后TC,TG,LDL-C,HOMA-IR下降,HDL-C,IAI上升(P<0.05或P<0.01)。结论:健脾化痰方对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显著治疗作用,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健脾疏肝汤辨证加减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健脾疏肝汤加减,疗程均为48周。治疗12周、24周、48周检测患者的乙肝病毒定量(HBV-DN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及Child-Pugh分级评分,并统计患者的代偿期稳定率及肝癌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HBV-DNA、血清ALT、ALB、TBIL水平及Child-Pugh分级评分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而两组同期的组间比较方面,在治疗12周、治疗24周的HBV-DNA、血清ALT、AST、GGT、ALB、TBIL水平及Child-Pugh分级评分水平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48周时两组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ALT、AST、GGT、ALB、TBIL水平及Child-Pugh分级评分水平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代偿期稳定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肝癌发生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脾疏肝汤辨证加减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能有效提高药物对HBV病毒复制的抑制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化功能,提高患者的残存肝功能,提高患者的代偿期稳定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降脂瘦身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FALD)大鼠脂代谢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降脂瘦身汤组,除正常组外,其余两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降脂瘦身汤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水溶液,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疗程4周。称取大鼠体重、肝湿重,计算肝指数,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糖(Glu)、游离脂肪酸(FFA)、胰岛素(INS)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的变化; 观察NF-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肝湿重、肝指数增加(均P<0.01),血清Glu、FFA、TG、TC、INS水平升高(均P<0.05); ②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降脂瘦身汤组大鼠体重、肝湿重、肝指数下降(均P<0.01),血清Glu、FFA、TG、TC、INS水平降低(均P<0.05); ③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明显,降脂瘦身汤组病变轻于模型组; ④降脂瘦身汤组大鼠脂肪组织NF-κB-p65、NF-κB-p-p65蛋白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中药降脂瘦身汤可明显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血脂水平,改善肝脏病理损伤; 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