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血脂、髓过氧化酶(M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自拟中药方,连续4周,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结合自拟中药方治疗,连续4周。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血脂MPO、hs-CRP水平的影响。结果:针药结合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TC、TG、LDL、MPO、hs-CRP水平,升高HDL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MPO、hs-CRP水平,说明其可能通过改善血脂、降低MPO、hs-CRP水平而起到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免疫细胞平衡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及针药组,每组各20例。西药组予西医基础治疗;中药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中药免煎颗粒(黄芪30 g,三七3 g,金银花15 g),每日早晚口服;针药组在中药组基础上每日针刺内关、足三里(双侧),气海、血海(双侧),曲泽(双侧)、膻中治疗;疗程均为28 d。结果各组间CD19间差异显著,其中中药组与针药组的CD19水平均高于西药组(P 0.05),中药组与针药组水平相近(P 0.05)。结论针药结合可以调节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免疫功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通冠胶囊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中药通冠胶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成功施行PCI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手术前、中、后选用抗栓、抗凝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冠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于术前1天、术后3天和术后30天3个时间点观察以下项目:心绞痛疗效、主要中医证候、气虚证评分和血瘀证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疗效96.0%(48/50例),对照组为92.0%(46/50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3天两组气虚证积分较术前有增加趋势,术后30天对照组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3、30天两组血瘀证积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30天气虚证积分和血瘀证积分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益气活血中药通冠胶囊能显著改善PCI术后患者气虚血瘀证表现。  相似文献   

4.
宋正才 《光明中医》2022,(22):4089-4092
目的 探讨心络通协定方联合膻中、内关、心俞穴位贴敷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高邮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2021年9月收治的6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编号单双数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编号为单数)和对照组(30例,编号为双数),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络通协定方联合膻中、内关、心俞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同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T-proBNP、FIB、hs-CRP及D-D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心络通协定方联合膻中、内关、心俞穴位贴敷可进一步提高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调节患者血清相关因子,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PCI术后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56例血脂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于PCI术前、术后24 h、术后1个月检测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 h与术前比较,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均有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与术后24 h比较,均有回降,但瑞舒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回降更为明显,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瑞舒伐他汀能更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PAPP-A和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通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确诊为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气通瘀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心绞痛改善情况及血清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ET-1、Hcy、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ET-1、Hcy、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益气通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较单用西药治疗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降低患者血清ET-1、Hcy、hs-CR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临床应用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中医辨证取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72例,取主穴内关、郄门、膻中、心俞、膈穴、厥阴俞。其中心血瘀阻型加血海;痰浊壅塞型加足三里,丰隆;阴寒凝滞型加关元温针,膻中针后温灸。对照组56例予单纯口服消心痛、倍他乐克、阿斯匹林、开搏通,心绞痛发作时,硝酸甘油舌下含服。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症状及心电图ST段,T波方面优于对照组(P<0.0 1,0.025)。结论: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将心肌血清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绞痛临床疗效作为评价指标,分别于PCI术前及术后24h进行评估。结果:PCI术后观察组的心绞痛临床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对照组术后CK-MB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术后比较,观察组CK-MB水平更低(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益气养血汤对择期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脉安舒颗粒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64例气虚血瘀证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按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脉安舒颗粒,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从脾论治气虚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住入院的经冠脉造影确诊的气虚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120例,所有病例冠状动脉狭窄50%~70%,未行介入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四君子汤合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疗程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气虚血瘀证候评分、心电图、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比较2组4周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组基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在总有效率(84.21%vs73.33%)及心电图改善(77.19%vs 66.67%)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患者气虚血瘀证候评分、hs-CRP、HCY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气虚血瘀证候评分、hs-CRP、HCY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脾论治气虚血瘀证UA有效且安全,可提高患者的心绞痛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抑制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川芎龙蛭汤联合耳穴电探测贴压治疗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8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联合组,每组41例。西医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联合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川芎龙蛭汤联合耳穴电探测贴压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主要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预后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西医组的73.17%(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主要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PV、HCT、ESR、hs-CRP、TNF-α、PCT水平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联合组良好率56.10%,高于西医组的34.15%(P<0.05)。结论:川芎龙蛭汤联合耳穴电探测贴压可改善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温针灸在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观察其对炎性因子及神经因子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45例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4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浆IL-1β、Hcy、PAF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BDNF、VEG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4周时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4.44%,对照组22.2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而言联合温针灸可减轻炎症反应,保护神经功能,促进侧支循环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60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常规西药外,另加补阳还五汤,日1剂,分两次服用。经过四周用药后,对两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情况进行对比,并按照中医症状评分标准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促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在改善心绞痛发作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70.0%),(P0.05);在对胸痛、胸闷、气短、乏力等中医症状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患者单项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hs-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降低血清hs-CRP、IL-6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王霞  甘琴霞  李娟 《陕西中医》2020,(12):1722-1726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盆炎汤加减治疗盆腔炎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96例盆腔炎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化瘀盆炎汤加减治疗,连续用药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炎性包块直径、盆腔积液深度、血液微循环指标、炎症因子水平、补体C3和C4水平,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炎性包块直径、盆腔积液深度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ICAM-1、D-二聚体、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IL-2、IL-10、MMP-2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补体C3和C4水平均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过程中均未见肝肾功能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气化瘀盆炎汤加减治疗盆腔炎气虚血瘀证疗效较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液微循环、免疫功能及控制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胡量子  肖莉 《中医药研究》2011,(9):1052-1053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可能机制。方法 40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4粒,每日3次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测定两组血清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hs-CRP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并测得两组TC、LDL、hs-CRP分别低于治疗前水平,HDL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上述参数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能通过调脂、抗炎等机制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痹一号[1]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疗效。方法:将92例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心痹一号方加味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均为91.30%,对照组均为75.8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2.59%,对照组为57.5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心绞痛缓解、中医证候改善及心电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痹一号方加味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株红景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hs-CRP、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干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治疗持续四个疗程后,统计观察2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情况、检测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10%(P<0.05);观察组患者每周发作频次、持续时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血脂(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在常规干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注射红景天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降低hs-CRP水平,改善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温肾化痰祛瘀法治疗气虚血瘀兼痰阻心脉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14日。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通痹汤",每日一剂,连服14日。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7.6%、95.2%,均显著高于常规对照组的88.1%、90.5%,(均P〈0.01),治疗组治疗中患者硝酸甘油消耗量显著少于常规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方程K值、血小板粘附率诸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1)。结论:益气温肾化痰祛瘀法治疗气虚血瘀兼痰阻心脉型心绞痛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选择104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方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血清sICAM-1、ET、NO水平,比较两组硝酸甘油停减率、心电图改善情况、中医症候疗效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瘀证中医症状评分、血清sICAM-1、ET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 观察组硝酸甘油停减率比对照组高(88.46%与69.23%,P<0.05); 两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相近(P>0.05); 两组治疗后血清NO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 观察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0.38%与75.00%,P<0.05);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联合常规方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提高硝酸甘油停减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