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小板参数以及凝血功能方面相关指标进行检测观察,与疾病发生情况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50例,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62例、轻度子痫前期组50例与重度子痫前期组38例,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正常晚期妊娠妇女62例作为正常晚期妊娠组。对各组妇女的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参数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的PT、TT、APTT均明显降低,FIB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的PLT明显降低,MPV、PDW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上述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疾病的加重,PT、TT、APTT、PLT明显降低,FIB、MPV、PDW明显升高(P0.05)。结论凝血状态和血小板变化情况与患者疾病发生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上可通过加强对上述两种指标进行检测,有利于更好地评估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参数、血清钙离子(Ca2+)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HDCP的临床病情监测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7月在该院确诊的110例HDCP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妇女5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孕26~35周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血清钙离子(Ca~(2+))水平。结果研究组的PT、APTT、T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IB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PLT、Ca~(2+)值低于对照组(P0.05),MPV、PDW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PT值、APTT值、TT值、PLT、Ca~(2+)逐渐减小(P0.05),FIB、MPV及PDW水平逐渐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DCP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参数、血清Ca~(2+)均较正常妊娠妇女发生了显著改变,凝血风险增加,血清钙离子降低明显。  相似文献   

3.
马启敏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113-2114
目的: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血小板活性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43例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同期的43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反映血小板活性指标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的PCT、P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PV、PDW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重度患者变化幅度大于轻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PLT、MPV及PDW水平对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诊断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特征及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3年5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妇产科的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98例,根据患者妊娠结局划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18例)和正常妊娠结局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孕周、胎次、孕前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及流产史)、血小板相关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MPV、PCT、PDW]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FⅧ活性及纤维蛋白原(FIB)]。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 不良妊娠结局组患者平均PLT、PCT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结局组,平均MPV、PDW及FⅧ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结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MPV(r=0.219,P=0.030)、PDW(r=0.273,P=0.007)及FⅧ活性(r=0.276,P=0.006)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呈正相关性,PLT(r=-0.189,P=0.047)及PCT(r=-0.333,P=0.001)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呈负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MPV(OR=1.415,P=0.006)、PDW(OR=1.245,P=1.079)及FⅧ活性(OR=1.068,P=0.002)水平增高是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LT(OR=0.914,P=0.012)、PCT(OR=0.564,P=0.005)水平升高是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结论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MPV、PDW、PCT及FⅧ活性水平变化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具有紧密相关性,严密监测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及凝血功能变化对于辅助判断妊娠结局、及早对症干预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2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PLT、PCT、MPV、PDW)、凝血指标(PT、TT、APTT、FIB),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和凝血指标进行比较,同时肝功能分级后组间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也进行了比较。[结果](1)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LT、PCT显著下降,MPV、PDW显著升高;肝功能B、C级与A级比较,C级PLT和PCT下降显著,MPV、PDW显著升高。(2)肝硬化患者PT、TT、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小板及凝血异常,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可以反映肝病的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指导临床治疗及其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凝血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差异,探讨凝血指标与子痫前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6例子痫前期孕妇及10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的血常规(HB、HCT、PLT、MPV)、出凝血指标(PT、APTT、FIB)进行检测和比较,并对各组孕妇的子痫、HELLP综合征、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孕妇相比,子痫前期孕妇的HB、PLT、PT、APTT显著降低,MPV、FIB显著增高,各种妊娠期合并症的发生率均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较轻度子痫前期孕妇的PLT、MPV、FIB的变化更明显,子痫及HELLP综合征的发生率均显著增加,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可导致多种严重妊娠结局的发生。子痫前期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PLT、MPV、PT、APTT、FIB等指标可用于判断患者的凝血状态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妊娠晚期导致孕妇血小板及凝血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发生频率以及检测方法上要注意的问题。方法:以2008年9月~2009年8月间的住院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妊娠并发症分类,以正常晚期妊娠妇女作为对照,分析血小板参数、凝血常规四项(PT、APTT、TT、FIB)。结果: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组和妊娠糖尿病(GDM)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值高于对照组;②妊高征组血小板降低、MPV升高、凝血指标未见明显异常。③妊娠糖尿病组的PT、APTT、FIB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④妊娠晚期孕妇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以妊娠生理性原因和重度妊高征为主(58.4%和20.7%),其他原因还包括:双胎妊娠、母儿血型不合、EDTA依赖性假性PLT减少。结论:多种妊娠相关性疾病可引起妊娠晚期孕妇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参数异常,同时需要注意鉴别EDTA依赖性假性PLT减少,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D-二聚体(D-D)、凝血功能及纤溶相关指标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衢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8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根据疾病类型的不同,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37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8例)以及重度子痫前期组(21例),另同期选取45例产检健康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孕妇D-D、凝血功能指标和纤溶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各组凝血酶时间(TT)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相比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血小板(PLT)计数、抗凝血酶Ⅲ (AT-Ⅲ)、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化标准比值(PT-INR)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依次降低(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纤维蛋白原(Fib)、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 (PAI-1)依次增高(P0.05)。结论经测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D-D、凝血功能和纤溶相关指标的水平,可及时发现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凝血指标的测定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的诊断和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2017年汕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HDCP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HDCP的分类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38例)、轻度子痫前期组(44例)、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组(66例),选取同期入院的正常晚期妊娠妇女40例(正常晚孕组)为对照组。分析并观察凝血指标与HDCP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3个疾病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较正常晚孕组明显降低,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明显升高(P均0. 05); PT随病情加重而下降,而FIB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P均0. 05); 3个疾病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和血小板平均容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较正常晚孕组明显升高,而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明显降低(P均0. 05); PDW和MPV也随病情加重而增加,而PLT随病情加重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 3个疾病组的D-二聚体(D-Dimer,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均高于正常晚孕组(P均0. 05); D-D和FDP两项指标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而抗凝血酶Ⅲ低于正常晚孕组,且随病情加重而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高凝血状态和血小板活化程度对HDCP的评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子痫前期患者血小板水平和凝血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370例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度子痫前期170例为轻度组、重度子痫前期200例为重度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小板水平[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变化,计算并比较两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小板水平和凝血功能变化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组PLT低于轻度组,而重度组FIB、D-D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PT、APTT、TT、IN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LT与子痫前期疾病严重程度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 365,P0. 05),FIB、D-D与子痫前期疾病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 352、0. 319,P0. 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随着病情加重,其血小板水平变化及凝血功能部分指标变化更为明显,这可能与血小板水平及部分凝血功能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凝血四项、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院产科住院并分娩的PE患者366例,包括轻度PE(mPE组)患者159例和重度PE(sPE组)患者207例,另选同期接受产检的正常妊娠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检测并比较各组的凝血四项[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D及PLT水平。结果 PE患者孕早、中、晚期,PT逐渐缩短,TT和APTT先降后升,FIB先升后降,D-D逐渐升高,PLT逐渐降低;孕晚期sPE组的PT、APTT、TT及D-D显著高于mPE组和对照组,FIB和PLT显著低于mPE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PE患者存在内、外源性凝血-纤溶系统失衡,血液呈异常高凝状态,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动态监测凝血四项及D-D、PLT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和常规凝血的各项参数,评估各研究指标对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血栓前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9月来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妊娠子痫前期患者2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产科诊断标准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14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156例,选取同期正常妊娠晚期孕妇300例作为对照组,均在入院后、分娩前抽取肘正中静脉血分别进行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及抗凝血酶Ⅲ(AT-III)、D-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轻度子痫前期组TEG各项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的TEG参数与对照组比较除α角外,R值、K值增大,MA值显著缩短,CI值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轻度子痫前期与重度子痫前期组比较TEG各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3个组常规凝血象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AT-Ⅲ、血小板(PLT)值分别进行两两比较,轻度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A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APTT值延长,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重度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PLT及A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APTT值延长,PLT减低;重度子痫前期组与轻度子痫前期组比较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PLT减低,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TEG检测联合常规凝血及D-二聚体检测能全面反映子痫前期患者的凝血状态,两者联合互补,能快速、有效地判断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妇女凝血状态,如能早期干预可能降低围产期出血及栓塞性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指标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98例,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级、B级、C级3组,选取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的PLT、PCT均低于对照组,PDW、MPV均高于对照组;PLT、PCT随着Child-Pugh分级水平的升高而降低,PDW、MPV随着Child-Pugh分级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的PT、APTT、TT均比对照组延长,Fib均比对照组降低;PT、APTT、TT随着Child-Pugh分级水平的升高而延长,Fib随着Child-Pugh分级水平的升高而降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均有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的异常改变,且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B细胞激活因子(BAF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2月本院产科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9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产前检查的正常妊娠孕妇87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孕妇血清BAFF水平,采用全血细胞分析仪及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液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比较血清BAFF与血液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BAFF诊断价值,logistic分析妊娠高血压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凝血指标PT、APTT均降低,而FIB升高,血小板计数指标(PLT)与血小板压积(PCT)均降低,而MPV与PDW均升高;观察组血清BAFF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BAFF水平与PT、FIB、PDW呈正相关,而与PLT、PCT呈负相关(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清BAFF的敏感性为98.3%,特异性为66.7%,截断值为198.34pg/ml;logistic分析显示,BAFF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BAFF水平升高,且与其血液指标紧密相关,检测血清BAFF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孕妇是否患病及血栓前状态,并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凝血、抗凝和纤溶实验室指标,探讨其在正常妊娠晚期、子痫前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与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AT-Ⅲ)、D-D二聚体(D-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等7项凝血、抗凝、纤溶实验室指标共166例,其中非孕妇女4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40例,轻度子痫前期42例,重度子痫前期44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分析止凝血指标与母儿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与非孕妇女组比较,正常妊娠晚期组PT、APTT、TT、AT-Ⅲ明显降低(P0.01或P0.05),D-D、tPA、PAI-1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正常妊娠晚期组比较,子痫前期组PT、APTT、AT-Ⅲ明显降低(P0.01或P0.05),随着疾病进展差异越显著,D-D、PAI-1明显升高(P0.01),随着疾病的进展指标升高越明显,而TT、tPA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与无母儿并发症组比较,存在母儿并发症组AT-Ⅲ明显降低(P0.05),D-D、PAI-1明显升高(P0.01),其他实验室指标在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正常妊娠晚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子痫前期患者处于异常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倾向。检测凝血、抗凝、纤溶实验室指标,对早期预防、诊断、监测和治疗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及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试验的变化在各型肝炎患者病情变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60例肝病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水平;采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浓度。结果:PLT、PCT、MPV、PDW、P-LCR、TT、PT、PT-INR、APTT、FBG等指标中,其中急性肝炎所有检测指标含量基本在正常范围内,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组MPV、P-LCR、TT、PT、PT-INR、APTT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LT、PCT、FBG含量低于对照组;PDW均值增大,分布曲线呈"平台"或"小抛物线"型改变。结论: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试验检测对于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患者肝脏损害程度、病情进展、预后判断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病患者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指导临床治疗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四项血小板参数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项血小板参数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SF23000分析仪检测65例重症肺炎患儿和60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浆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水平。结果:重症肺炎组PLT、MPV、PDW、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组PLT、MPV、PDW、PCT明显低于急性期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四项参数PLT、MPV、PCT、PDW水平明显升高,并且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临床应密切关注血小板参数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妊娠结局及危险因素,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分娩的20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孕妇的诊疗情况,根据入院时血小板水平分成A组[75例,血小板计数(PLT)在20×109/L和以下]、B组[92例,PLT在(20~50)×109/L]及C组(33例,PLT在50×109/L和以上),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住院分娩的正常孕妇100例为对照组。检测分析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凝血活酶时间(aPTT)、FⅧ活性(FⅧ:C)、纤维蛋白原(FIB)、IgA、IgM及IgG等临床指标,比较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出血症状、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 h出血量、分娩方式、孕妇结局及围生儿结局,分析影响孕妇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组孕妇PLT、PCT、P-LCR及aPTT水平随着血小板减少而下降,但3组孕妇P-LCR、aPT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组孕妇MPV、PDW、PT、FⅧ:C、FIB、IgA、IgM及IgG水平随血小板减少而上升,但3组孕妇PT、FIB及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孕妇PLT、PCT、MPV、PDW、FⅧ:C、IgA及Ig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2 h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3组孕妇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胎儿生长受限、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次、PDW、PLT、P-LCR、MPV、aPTT、FⅧ:C及FIB是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凝血功能异常和血小板急剧减少为其独立危险因素,且血小板减少会增加孕妇贫血发生率,因此应加强并完善对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孕妇分娩期管理,控制病情,减少产后出血,实现良好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陈玮  谭超超  刘丹萍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0):2103-2106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发病第1周、第2~3周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78例川崎病患儿(病例组)及78例同期体检健康儿童(对照组)取静脉全血用ADVIA212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对疾病组和对照组血小板参数分别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川崎病患儿发病第1周PLT、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DW低于对照组(P0.05),MP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川崎病患儿发病第2~3周PLT、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PV、PDW均低于对照组(P0.05);川崎病发病第2~3周PLT、PCT高于川崎病发病第1周,川崎病发病第2~3周MPV、PDW低于川崎病发病第1周。川崎病患儿PLT与MPV、PDW呈负相关(r=-0.391;r=-0.362);PLT与PCT呈正相关(r=0.969);PCT与PDW呈负相关(r=-0.356);MPV与PCT、PDW无相关性(r=-0.207;r=0.226)。结论血小板参数变化对川崎病诊断有非常重要意义,并可作为判断患儿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用药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子痫前期-子痫孕妇的凝血因子水平,探讨凝血指标测定对疾病治疗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检测并比较轻度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PE)、重度PE、健康孕妇的凝血因子(PT、TT、APTT、FIB、D-D)水平;根据有无并发症对子痫前期-子痫孕妇进行分组,并比较两组凝血因子水平;ROC曲线分析凝血因子对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的诊断价值。结果 各指标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严重,PT、APTT水平越低,TT、FIB、D-D水平越高,不同组别的同一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PT、TT、APTT水平低于无并发症组,FIB、D-D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T、TT、APTT、FIB诊断重度PE的曲线下面积为0.896、0.904、0.756、0.855、0.848,其中TT诊断价值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子痫前期-子痫患者凝血指标异常程度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各凝血因子可作为预测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