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目的:观察痔外洗方对混合痔术后促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两组熏洗治疗后术后疼痛、肛缘水肿消失时间及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在术后消肿、止痛及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痔外洗方能明显减轻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并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敛痔散外敷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换药的疗效。方法将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500例术后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后用敛痔散外敷换药,对照组术后采用莫匹罗星软膏换药,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主要并发症肛门疼痛、肛缘水肿、便血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第1日疼痛、便血改善优于对照组,第7日及第10日疼痛、水肿、便血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敛痔散外敷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换药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减少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便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夫西地酸乳膏对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共观察6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生肌散换药治疗,包括痔疾洗液坐浴、普济痔疮栓纳肛、生肌散结合海藻酸钙医用敷料换药;治疗组30例给予夫西地酸乳膏换药治疗,包括痔疾洗液坐浴、普济痔疮栓纳肛、夫西地酸乳膏结合海藻酸钙医用敷料换药。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创面的疼痛、水肿、便血及愈合时间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术后创面疼痛、水肿、便血及愈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夫西地酸乳膏能缩短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减少并发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动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剥离皮瓣整形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将3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50例。治疗组采用RPH联合外痔剥离皮瓣整形术,对照组运用传统外剥内扎术。将两组患者的术后创面疼痛、水肿、尿潴留、肛门狭窄、创面愈合时间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创面均愈合(P0.05);治疗组患者的创面疼痛、水肿、尿潴留、肛门狭窄、愈合时间等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动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剥离皮瓣整形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改良外剥内扎加硬化剂注射术治疗混合痔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新的手术方式治疗混合痔的价值,解决混合痔术后疼痛、出血、创面水肿、肛门不适等并发症,确保术后肛门功能正常。方法:6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改良外剥内扎加硬化剂注射,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结果:治疗组采用改良外剥内扎加硬化剂注射术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明显减轻术后伤口疼痛、创面水肿、排尿排便困难、肛门不适等并发症,缩短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结论:改良外剥内扎加硬化剂注射术治疗混合痔具有痛苦小、并发症少、疗程短、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洗痔散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和效果。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治疗组227例,其中术后120例;对照组159例,其中术后86例。观察两组熏洗治疗后疗效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混合痔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混合痔术后消肿、止痛、减少创面渗血及缩短创面愈合天数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洗痔散治疗混合痔有较好的疗效,并能减轻其术后疼痛、水肿、渗血,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新的手术方式治疗混合痔的价值,解决混合痔术后疼痛、出血、创面水肿、肛门不适等并发症,确保术后肛门功能正常。方法:将10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双V切口外剥内扎加注射术,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结果:治疗组可以明显减轻术后出血、伤口疼痛、创面水肿、排尿困难、肛门不适等并发症,并能够缩短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V切口方法具有创口小、痛苦轻、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混合痔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熏洗灌肠液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混合痔且为湿热下注型的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在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基础上,治疗组、对照组术后分别予熏洗灌肠液及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均治疗14天,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和水肿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疼痛评分、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术后采用熏洗灌肠液坐浴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术后疼痛、水肿等并发症,且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9.
敛痔散外敷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1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敛痔散外敷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疗效。方法将300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术后用敛痔散外敷换药,对照组采用莫匹罗星软膏换药。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疼痛、水肿、便血情况。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第1天疼痛、便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7天及第10天疼痛、水肿、便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敛痔散外敷用于混合痔术后换药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减少术后疼痛、水肿、便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配合套扎术及内痔注射术是目前治疗混合痔的经典术式,其疗效明确,操作简便,使用广泛,但因手术、护理、大便以及开放的创面等原因常出现水肿、疼痛、出血等并发症。其中痔术后水肿主要表现为血栓性和炎性水肿,常伴随其它并发症同时出现,严重影响手术疗效及患者对手术的期望。因此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防治,对提高手术效果、减轻患者手术痛苦、促进术后伤口愈合及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有重要意义。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现将痔术后水肿原因、防治、外治法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中药熏洗防治肛肠病术后并发症的疗效,将152例肛肠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7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坐浴,对照组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水肿、出血、瘙痒、分泌物、创口愈合时间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肛肠病术后应用中药熏洗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创口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升提汤治疗重度混合痔术后肛门坠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度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止血、止痛、常规抗感染、微波肛周局部物理治疗、中药创面换药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益气升提汤。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坠胀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疼痛及肛缘皮瓣水肿程度。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5.27±0.96)d,对照组为(18.12±1.53)d,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肛门坠胀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肛门疼痛及肛缘皮瓣水肿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混合痔术后口服益气升提汤能降低肛门坠胀的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王永杰  华国花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2):4497-4500
该研究旨在评价中药熏洗在肛门病术后的应用价值。作者将348例肛门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4例,治疗组在常规抗感染、换药、润肠通便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痔疾洗液熏洗,对照组在常规抗感染、换药、润肠通便的基础上加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1000 mL进行坐浴、熏洗,比较2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水肿评分、出血评分、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2组术后6 h疼痛评分均较高,术后3,5,7 d的疼痛评分逐渐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 h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5,7 d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治疗组肛缘水肿评分和便血评分低于对照组,肉药生长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创面痊愈时间为(13.89±2.78) d,对照组为(18.45±1.65) d(P<0.05)。该研究认为中药熏洗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肛缘水肿,减少便血,还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中药坐浴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5例,治疗组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结合中药坐浴治疗,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条治疗,比较2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疼痛及创面分泌物情况。结果:痊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45.45%、96.36%,对照组分别为18.18%、72.73%,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4、8、14天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创面分泌物评分均低于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O.05,P〈0.01)。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中药坐浴能有效地促进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有效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至2013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用温水熏洗,治疗组术后用中药熏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78.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水肿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肛门下坠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便血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能有效地缓解疼痛,减轻创缘水肿等症状,促进创面愈合,缩短疗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12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别采用TST加微创手工处理术及传统外剥内扎术,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治疗,对比两组的情况。方法:患者分为TST加微创手工处理术组和传统外剥内扎术对照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及中药辨证治疗,观察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差异,并对肛管口径、肛管直肠压力等数据进行对比观察,比较两组在各方面的影响。结果:两组在手术疗效、伤口愈合后肛管直肠压力对比、伤口出血及术后发热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伤口疼痛、伤口水肿、伤口愈合后肛管口径测量对比、术后尿潴留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TST加微创手工处理术优于传统外剥内扎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药熏洗对肛肠术后伤口的具体疗效,并对其安全性、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方法:2005年4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120例肛肠病患者于术后行中药熏洗,并将其作为研究组。其相关熏洗用药则采用临床苦参熏洗药物配方。同时,将100例高锰酸钾熏洗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的熏洗方法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均按临床相应方法进行施为。结果:研究组120例病患,对切口出血量减少、水肿的消除、创面愈合以及缓解创痛等方面效果都要显著比对照组大幅提高。结论:对于术后行中药熏洗伤口的治疗措施,可以大大缩短肛肠病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减少创痛,降低合并症的发生都具有极为显著的效果,由于是直接给药,也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李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7):91-92
目的:探讨中药坐浴在术后肛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0例肛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常规抗生素+换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坐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创面渗出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坐浴促进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中药坐浴对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肛裂切除术,术后对照组给予高锰酸钾温水坐浴,观察组给予清热活血中药坐浴,两组坐浴后均给予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外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程度及临床有效率。结果:两组的临床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13.23±4.27)d明显短于对照组(18.78±6.43)d;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疼痛评分(1.13±0.51)疼痛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2.72±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活血中药坐浴能促进肛裂术后创面的愈合,且能有效降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0.
在临床上中医外治疗法广泛用于治疗腰痛,对近十年来中医外治疗法如针刺、灸法、推拿、刮痧、拔罐、外敷、小针刀、埋线等疗法治疗腰痛进行分类整理和总结。中医外治疗法治疗腰痛具有显著的疗效,但是在临床研究上仍然存在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较少等情况。今后临床研究应采用严谨的实验设计方法,进行规范化研究,使疗效客观化,从而推广中医外治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