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运用肝藏象理论辨治帕金森病的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多以"风"为核心而展开,依据中医学的藏象理论,认为帕金森病与肝藏象关系密切。帕金森病证候复杂,证候的演变必然要引起辨治方法的革新,才能够满足辨证论治的需求。在坚持辨病的原则下,从中医学的角度认识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并且根据证候的变化,发挥肝藏象理论的优势,丰富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3.
新近研究发现,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与肿瘤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中的脂肪细胞代谢和分泌作用在乳腺癌发展演变过程中目前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以及脂浊与经络关系的理论阐释,提出治疗乳腺癌肿瘤相关脂肪微环境,应立足于中医经络理论,条畅气机,排邪泄浊.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从肝论治六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贺敬波 《河北中医》2002,24(2):123-124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云 :“心病者 ,胸中痛 ,胁支满 ,胁下痛 ,膺背肩胛间痛 ,两臂内痛。”古代医学早就观察到 ,心痛发作时 ,在肝胆经循行的胸、胁、肩、背等部位有放射痛 ,说明心绞痛与肝有关。在生理上 ,心主血脉 ,肝藏血 ,主疏泄 ,二者共同调节血液在血脉中运行 ;在经络循行上 ,肝同心包络同属厥阴经 ,有经络相连接 ;在病理上 ,若肝血不足 ,肝失疏泄 ,则气滞血瘀 ,血脉瘀阻而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以下简称冠心病 )的发生。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 ,人们认识到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精神因素是冠心病发生发…  相似文献   

5.
肝藏象证候广泛应用于指导现代疾病的辨治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而“肝为刚脏”理论是肝脏生理的高度概括,对于肝藏象证候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论述“肝为刚脏”理论的发生学,进一步总结和深化“肝为刚脏”理论的内涵。并基于“肝为刚脏”理论探讨肝藏象疾病临床常见证候及发病原因,并提出柔肝、平肝、泻肝和清肝的治疗方法,进一步丰富中医辨证肝藏象证候的理论及治法。  相似文献   

6.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国际背景下,中医药以其确切疗效显示出独特优势。中医药理论的国际传播和学术交流日益成为业界趋势,其术语的规范翻译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译者因翻译目的和个人理解的不同,其术语翻译也有一定的差别。藏象学说是《黄帝内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中医理论框架的重中之重。文章以藏象“肝”为例,通过对其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和生理联系相关术语的翻译源流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医理论的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交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养阴清热、活血利水为主要治疗原则,观察自拟养阴清热、活血利水中药组方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为狼疮性肾炎的治疗新方案奠定基础。方法:收集自2008—2009年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风湿科病房及门诊狼疮性肾炎病例共98例,分为中医组、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其中中医组33例,西医组32例,中西医结合组33例。中医组服中药组方(生地、丹参、接骨木、积雪草、猫爪草等)每日1剂,分2次口服;西医组静滴环磷酰胺1.0/月;中西医结合组在口服中药组方的基础上静滴环磷酰胺0.6/月。各组病例均治疗5~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并做出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3组24h尿蛋白定量比较结果为与治疗前相比中医组和西医组均能降低24h尿蛋白定量(P<0.05),而中西医组能显著降低24h尿蛋白定量(P<0.01),且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P<0.05)。3组血沉比较显示与各自治疗前相比中医组和西医组均能改善血沉(P<0.05),中西医组改善更明显(P<0.01);3组疾病疗效判定中医组总有效率为83.87%,西医组总有效率为80.65%,中西医组总有效率为90.90%,3组疾病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西医组为35.48%,中西医结合组为12.12%,中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养阴清热、活血利水中药组方具有一定的抑制免疫作用,可以部分替代免疫抑制剂。中药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可以强化免疫抑制的作用,更有效控制病情,并能减少环磷酰胺引起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肝主疏泄,能疏通畅达一身之气机。肝气为病,多易波及他脏。臌胀之初多肝气郁滞,郁则盛,脾胃主运化水湿,但脾胃气机的升降必借助肝气的疏达始能调和不病,今肝气不和不能正常疏达反来克伐,则脾失健运,水湿难以运化而停滞腹中形成胀满。臌胀的形成与肝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以及病理变化密切相关。臌胀从肝论治是根据肝的升达疏泄作用对气、血、水、脏腑以及情志的影响作用和臌胀与脏腑、气、血、水的密切关系而确定的。临床上通过调肝的方法使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水调畅,进而使人体气血恢复调和的状态,从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臌胀早期肝郁脾虚,气滞湿阻,宜疏肝理气,健脾祛湿;臌胀中晚期肝郁血瘀水停,宜疏肝活血,化瘀利水;臌胀中晚期肝肾阴虚水停,宜柔肝滋肾,养阴利水;臌胀中晚期肝气阳虚水停,宜补肝气,温肝阳。臌胀无论从病因、病机还是辨证施治中的理法方药选择上,均应注重调肝。  相似文献   

9.
马扬  叶海勇  李慧琴  张婷 《新中医》2022,54(1):146-150
阴阳是中医的世界观,人体处于气所推动的阴阳动态平衡中。中医学认为肿瘤是由正气虚导致人体内阴阳失衡,并引发痰瘀毒等病理产物聚集形成的疾病。肿瘤细胞与其所处的微环境是一个功能整体,两者相互作用决定肿瘤的进展和命运。针对肿瘤微环境开展治疗是抗癌的新策略,这与中医药平衡人体环境、调节阴阳、多系统多靶点治疗肿瘤的机制极为相似。中医药副作用小,作用范围广,治疗肿瘤效果佳。笔者从中医阴阳理论出发,从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信号通路、血管生长4个方面阐述中药调节微环境治疗肿瘤的作用和机制,为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肝的藏象系统分子生物学研究举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的藏象系统包括肝、胆等脏器及更重要的藏血、疏泄、主筋等功能系统。通过《人类孟德尔遗传》在线网上服务OMIM分别检索这个系统各个要素所涉及到的基因,为从现代分子生物学角度切入肝的藏象系统研究探讨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肾藏象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思路。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探寻中医"治未病"的概念内涵,并通过对"治未病"概念内涵的认识理解,探讨肾藏象相关疾病的危害及防治意义。结论:"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疾病预防的理论核心,其主要目的就是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减轻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肾藏象相关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体的健康,从中医治未病角度探讨肾藏象相关疾病防治的研究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波  肖冲  吴昊  李芳  林冰 《中医药导报》2024,(2):169-173
免疫抑制是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肿瘤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对“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以调控免疫功能,疏泄胆汁促脾运化以维持肝-肠免疫屏障正常,调畅情志改善压力应激增强免疫的论述,认为“肝主疏泄”为调控免疫功能的核心,基于此探析肝失疏泄、免疫抑制在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形成中的关联性,提出“肝失疏泄-免疫抑制-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病机关联假说。并探讨风药畅达肝木、健脾扶土抑木、养肾滋水涵木、调肺佐金平木在恢复肝主疏泄上的运用,以期切断“肝失疏泄-免疫抑制-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病机关联,为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医古籍文献中并无关于胰腺及胰腺癌的具体记载,胰腺的描述散见于"散膏"、"脺"、"珑管"等记载,类似胰腺癌的记载散见于"积聚"、"伏梁"等论述中。藏象学说是中医学核心理论体系,脏腑生理功能病理特征迥异,治则治法完全不同,中医古籍中关于胰腺脏腑属性等证治理论的缺失直接影响了胰腺病包括胰腺癌在内治则治法的确定。笔者系统整理了胰腺癌的中医证治理论体系,明确了胰腺外分泌生理以合成和排泄胰液参与消化为生理功能,符合"六腑传化物而不藏"的特征,脏腑属性属腑;胰腺癌病理符合"腑病多实"的特征,以疏泄失常,易生湿生热为病理特征,治则符合"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和"、"六腑以通为补"的特征,以清热化湿、行气通腑为主要治则,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衰老微环境曾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机制,但随着对衰老研究的不断深入,衰老细胞及其微环境的变化也可发挥负面效应,并从细胞代谢、组织架构、免疫、基质稳态等多方面产生促癌作用。中医阴阳理论与肿瘤衰老微环境有高度的契合性,从阴阳的互根互用、对立制约、消长转化与平衡等多角度探讨衰老细胞及衰老微环境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以期为中医阴阳理论解释肿瘤衰老微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瑞平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将肺癌术后病理变化归结为正虚与邪实相争,正虚责于脾肺气虚,邪实则为术后残留之癌毒与用药稽留之药毒,二者常与血瘀、痰热、水湿等病理因素交结攻伐人体,而致正气虚,邪气盛。王教授认为一病多期是肺癌术后的基本病理状态,根据术后临床表现与癌毒动态变化可分为毒留期、毒郁期、毒恋期,并与肺癌术后瘀阻毒炽、痰热毒聚、正虚毒结证相合诊疗。治疗时权衡标本虚实之轻重,遵循“急攻缓补”的治疗原则,酌情施以化瘀、清热、补虚之法并将补脾益肺与抗癌解毒贯穿治疗始终,从而改善“血液高凝”“炎-癌转化”“免疫抑制”相关肿瘤微环境,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从"隐喻认知"的角度研究中医藏象学说。本文以"五行藏象"模型为例,认为五行藏象体系是一个基于人类经验体验构建的概念隐喻系统;是基于"可能世界"的类比;是一种"隐喻重描";是一个"信念系统"。本文提出中医藏象学说研究的重点不是寻找其客观物质基础,而是要对其特有的语言进行分析,要注重揭示中医脏腑概念在那些层面是可核实的,以及隐喻认知在中医藏象学说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刘启鸿  王宁馨  胡露楠  胡剑云  陈盈  柯晓 《新中医》2021,53(11):216-218
中医学认为功能性便秘发病主要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病位虽在大肠,但与脾胃、肾、肝、肺等脏腑密切相关。现结合历代医家相关论述,以气机升降理论为基准,揭示脾胃、心肾、肺肠、肝胆等各脏腑之间与功能性便秘发病的关系,认为脾胃为传导之轴,心肾为传导之源,肺肠胃传导之节,肝胆为传导之枢,从而阐述了功能性便秘的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19.
陈赐慧  花宝金 《中医杂志》2012,53(19):1626-1628,1650
炎性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复发转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学认为,肿瘤患者的不同阶段均存在阴阳的平衡和失衡,而炎性微环境中不同的炎症因子之间亦形成一个相互对立、相互转化并呈动态发展的“阴阳”状态.探讨炎性微环境和阴阳动态平衡之间的关系,思考这种平衡在肿瘤发生和治疗中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航  邓海滨 《世界中医药》2014,9(11):1549-1553
肿瘤微环境的变化是造成肿瘤恶化、转移、复发的重要因素。针对肿瘤微环境中的低氧、低p H、间质高压、生长因子等因素对其调控,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免疫耐受、促进肿瘤内部血管正常化、抑制肿瘤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从而提高疗效。因此,从肿瘤微环境的角度出发,运用中医药对肿瘤的微环境进行整体调控,可能会为探寻治疗肿瘤的方法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