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综合干预对6~35月龄留守儿童营养不良改善的效果。方法 采用类实验设计。数据来源于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基线和干预后调查。项目于2014—2016年在晋黔两省四县的80个村开展,为6~35月龄儿童及其看护人提供包括营养包补充、婴幼儿喂养咨询指导及回应性照护在内的综合干预。分别选取同省具有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县为对照县,共选取对照县2个。干预县接受项目干预和常规保健服务,对照县仅接受常规保健服务。于2013年和2016年7~9月分别抽取干预县40个村、对照县43个村,以样本村中全部6~35月龄儿童及其看护人为调查对象进行基线和干预后调查。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控制时间变化、基线差异及看护人、留守儿童社会人口学特征,估计干预对留守儿童看护人喂养行为及留守儿童营养改善效果。结果 基线期分别纳入干预组695对、对照组478对、终末期纳入740对、对照组514对6~35月龄留守儿童及其看护人样本进行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干预降低了23~29月龄留守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OR:0.30, 95%CI:0.10~0.91)。结论 综合干预对23~29月龄留守儿童营养不良状况改善有效。建议结合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浙江省温岭市1~35月龄婴幼儿家庭养育风险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2月-2020年5月,在温岭市随机抽取8个镇(街道)1~35月龄婴幼儿2066名,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家庭养育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影响因素.结果 2066名婴幼儿存在养育风险307名,阳性率14.86%,其中男性174名,阳性率8.42% (...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制农村0~35月龄儿童忽视评价常模.方法 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原则,从全国随机抽取10个省市(吉林、陕西、山西、北京、安徽、江苏、湖南、湖北、云南和重庆)建立全国调研协作组.调查问卷自行设计,经过项目、因素和信度分析等处理确定常模量表,并采用百分位数法确定量表的评价标准,最后评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共调查0~35月龄儿童2310名,获得有效样本2227名,合格率为96.4%.量表最终保留6个忽视层面共计65个题项.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3,劈半信度系数为0.829,平行信度为0.720,重测信度为0.678;均达到要求;量表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良好;量表总的评价界值点为139分.结论 该常模具有理想的鉴别力、信度和效度,稳定性和可靠性良好,各项指标均达到相关测量学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河北省6~35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儿童贫血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河北省24个县2506名6~35月龄儿童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体格测量和家庭问卷调查.结果 6~35月龄儿童贫血共671例,患病率为26.78%,以轻度贫血为主.男孩贫血360例,患病率为27.05%,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贫困地区3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状况,为促进农村儿童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西部6省6县贫困地区3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1 43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留守儿童940例,非留守儿童499例,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儿童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情况。结果留守儿童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率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留守儿童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较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过早或过晚添加辅食率较高,应加强贫困地区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的科学喂养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市24~35月龄儿童的睡眠现况并探讨其与行为问题的关联。方法 依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睡眠调查项目,于2021年6―7月收集223名24~35月龄儿童的社会人口学信息、睡眠情况和行为问题等资料,比较不同特征儿童的睡眠问题及行为问题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问题与行为问题的关联。结果 研究对象全天睡眠时间(11.6±1.2)h,夜间睡眠时间(9.2±0.9)h,白天睡眠时间(2.4±0.9)h。由家人陪护入睡的比例为76.7%,与家人同床睡的比例为75.8%,入睡晚于21:00的比例为76.2%,认为孩子睡觉有困难的养护人占44.4%。入睡困难(入睡潜伏期> 20 min)、睡眠质量不良(夜醒次数≥2)、睡眠时间不足(全天睡眠时间<11 h)的发生率依次为44.8%、17.9%、15.2%。行为问题的可疑异常检出率为12.1%,各因子的可疑异常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睡眠问题为36.6%、破坏行为为22.1%、身体诉述为22.0%、社交退缩为18.4%、抑郁为12.1%、攻击行为为9.4%。多因素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看护人的养育观念和行为,为今后相关干预提供资料和建议。方法 2015年3-4月对河南省某自然村3岁以下儿童看护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和参与性观察,内容包括喂养、健康、发展、管教、早期教育等。访谈进行现场录音,并记录关键节点和观察内容,后期进行文本转录、归类编码及内容分析。结果父母均外出打工,祖父母作为第一看护人的情况较普遍。看护人育儿观念落后,养育知识和技能匮乏,表现为儿童喂养和健康上有误区,管教方式简单粗暴,对儿童早期发展的认识片面、狭隘,家中没有适宜的图书和玩具,没有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没有进行充分的亲子互动。结论农村地区的养育观念和行为不利于儿童发展,亟需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早期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家庭养育情况,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山东省2个县735例学龄前儿童监护人,并利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50.0%以上的留守儿童监护人对养育孩子感到为难和很重的负担;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平时对待孩子的行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不同类型监护人平时对待孩子的行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监护人普及家庭教养方式的教育,从而保证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上海市城区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现状及不同抚养方式下家庭养育环境的差异,并探讨影响学龄前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上海市城区在园学龄前儿童,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家幼儿园657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应用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及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各因素与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得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上海市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总分不良环境检出率均较其他省市低;隔代抚养儿童在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我管理、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总分等4个维度得分均低于亲代抚养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主要因素有儿童年龄、家庭结构、隔代抚养、父亲角色缺失、家庭年收入、父母工作状态、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早餐频率,父母的体重状态等。结论上海市学龄前儿童家庭养育环境总体优于国内其他省市,但在环境/气氛、忽视/干涉/惩罚等方面相对欠缺。亲代抚养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优于隔代抚养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隔代抚养对儿童早期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促进儿童早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全国数据,从中抽取2 970名0~6岁的儿童,在控制了个体与遗传因素、家庭因素与环境因素后,分析隔代抚养对其健康状况的实际影响。  结果  全国0~6岁儿童年龄别身高评分(HAZ)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范围分别为0.18(– 1.24~1.79),身体发育总体处于健康水平,中重度营养不良儿童的检出率为12.9 %,;农村儿童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城市儿童,完全隔代抚养儿童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亲代抚养儿童(均P < 0.001)。包含虚拟变量的阶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隔代抚养方式对儿童早期健康有显著影响(P < 0.001);父亲的健康状况、家庭人口规模、医疗保险的可获得性也影响儿童的早期健康状况(均P < 0.05)。  结论  我国0~6儿童发育整体处于健康水平,但隔代抚养对儿童早期健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父母应重视子女的抚养问题,并注意优化儿童成长的家庭环境与提高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以切实促进儿童早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有关儿童的适应能力和相关因素,国内外已有报道。为了解舟山海岛3~12岁儿童适应行为,本研究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CABS)对舟山海岛1630名3~12岁儿童适应行为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于2003年4—10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舟山市区的8所幼儿园、2所小学3,12岁儿童共1630名。  相似文献   

13.
1995年美国允许使用甲型肝炎(甲肝)疫苗。1996年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CIP)建议,在甲肝发病率最高的人群中为≥24月龄的儿童接种。1999年扩大了接种范围,要求11个州将甲肝疫苗纳入常规免疫中,这11个州1987~1997年甲肝年平均发病率>20/10万,是全国甲肝发病率的2倍,而甲肝发病率10/10万~20/10万的6个州可考虑为儿童接种甲肝疫苗,结果显示,2003年在要求常规接种甲肝疫苗的州中,至少接种过1剂甲肝疫苗的24~35月龄儿童的比例为6·4%~72·7%。另外,24~35月龄儿童甲肝疫苗的接种率比其它疫苗的总的接种率低。在小年龄组儿童中提高并保持甲肝疫苗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建始县12~15岁农村留守儿童伤害发生现况,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湖北省建始县3所农村中学七、八年级所有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留守儿童875名,采用自制的《农村学龄儿童伤害调查表》收集儿童在2012年11月1日-2013年10月31日期间伤害的发生情况。结果建始县农村留守儿童伤害发生率为18.97%,伤害类型前三位为意外跌落(42.94%)、烧烫伤(13.56%)、运动与训练伤(11.86%),伤害地点以家中(33.90%)为主;休闲玩耍时最易发生伤害,伤害部位以四肢(74.58%)为主,伤害后主要是经门诊处理(50.28%)并大多(65.54%)痊愈。结论农村留守儿童伤害发生率较高,应针对伤害发生的特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制定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崔颖  杨丽  谭丁  田晓波  巫琦  杜清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299-1300
目的评价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关爱儿童活动中母亲养育儿童行为干预措施的效果,为促进项目地区儿童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人口比例(PPS)抽样法在我国西部9省农村项目地区分别进行基线和终线调查。采用SPSS软件进行χ2检验及构成比和率的比较。结果2001年基线调查和2005年终线调查表明,母亲用铁锅做饭、饮用开水、食用碘盐和单独为儿童做饭的比例分别从2001年的88.9%,76.5%,61.1%和54.3%上升到2005年的94.4%,86.4%,83.3%和61.7%。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6-8个月添加鸡蛋比例和9-11个月添加豆制品比例分别从2001年的4.9%,31.8%和7.1%上升到2005年的13.0%,47.6%和10.9%。结论项目干预措施使3岁以下儿童母亲养育行为有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6.
汉川市农村不同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父母外出打工的差异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开展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抽样方法 ,抽取汉川市6所中小学生2548名(留守儿童1284名,非留守儿童1264名),使用SCL-90心理健康测量量表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不同打工类型的留守儿童焦虑和敌对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及总分、总症状指数、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痛苦水平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父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的得分显著低于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母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阳性症状痛苦水平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焦虑、敌对因子得分低于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能主动向老师倾诉心事的留守儿童比例低于2%。结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会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如有一方家长在家作为抚养人(特别是母亲),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中西部46县6~35月龄儿童贫血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我国中西部46个县6~35月龄儿童贫血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儿童贫血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测量了我国中西部46个县3755例6~35月龄儿童的身高体重及血红蛋白含量,并对3698名儿童看护人进行了调查。【结果】6~35月龄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为45.9%,以轻度贫血为主,贫血的高峰在6~17月龄,达50%以上。多因素分析显示,月龄越小、非最小子女、添加了固体或糊状食物、家里无电话、以及农村分类为社会经济落后地区是儿童贫血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西部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依然较高,改善儿童贫血应以农村为重点,在辅食添加阶段提供充足的富铁食物是解决被调查地区儿童贫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比较2011和2016年中国西部被调查地区12~ 35月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率及其不公平程度,为促进西部地区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的及时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通过问卷调查及抄录预防接种证乙肝疫苗接种信息的方法,分别调查2011和2016年中国西部7个省/自治区的14个县1 738和1 244名携带免疫接种证的12~ 35月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情况.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的影响因素,并采用集中指数法评估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率不公平的程度.结果 中国西部被调查地区12~ 35月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率从2011年的46.6%上升至2016年的59.3%.集中指数从0.07(95%CI=0.04~ 0.10)降至0.06(95%CI=0.03~ 0.09).2016年,在乡医院出生(OR=2.35,95%CI=1.46~ 3.78)、在家出生(OR=3.71,95%CI=2.34 ~ 5.88)、看护人是少数民族(OR=1.81,95%CI=1.39~2.37)和看护人未上过学(OR=1.72,95%CI=1.12~ 2.65)是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未及时接种的危险因素.结论 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率在2011和2016年期间免疫接种服务的不公平程度有所下降,但依然存在不公平.应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特别是看护人没上过学、看护人为少数民族、在乡级医院出生和在家出生的儿童.  相似文献   

19.
了解安徽省12岁农村留守儿童口腔卫生健康知识以及行为现状,为基层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及理论依据.方法 设计制定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调查问卷,对多阶段分层整群抽取的安徽省360名12岁留守儿童进行口腔问卷调查,同时随机选取相应年龄段的农村非留守儿童360人为对照.结果 留守儿童对口腔卫生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其中“细菌可引起龋齿”知晓率为29.44%,“细菌引起牙龈出血”知晓率为44.44%,“吃糖容易致龋”知晓率为60.55%,“含氟牙膏”知晓率为18.05%,“刷牙出血非正常”知晓率为48.61%,与非留守儿童组调查情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口腔卫生行为中,留守儿童组保证每天刷牙2次以上的仅占12.50%,经常或偶尔使用牙线的占3.61%,54.17%的留守儿童经常吃糖,与非留守组儿童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曾有口腔科就医行为的留守儿童占35.56%,9.72%认为牙疼后需要找医生诊治,1.39%的留守儿童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习惯,均低于非留守儿童组(P值均<0.05).结论 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口腔卫生知识匮乏,口腔卫生保健行为较差.政府、基层卫生部门、留守儿童家长及学校应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做好留守儿童的口腔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农村3~7岁留守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湖南省农村3~7岁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为进一步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拟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对1 605例农村3~7岁儿童进行调查评估。【结果】留守儿童困难问题检出率为3.2%。留守儿童同伴交往问题评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t=2.318,P0.05)。男性留守儿童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及困难总分评分显著高于女性留守儿童(t=2.283~3.525,P0.001~0.050)。女性留守儿童情绪症状及亲社会行为评分显著高于男性留守儿童(t=-3.160~-2.332,P0.01~0.05)。与留守儿童困难问题有关的影响因素为留守儿童自身心理状况、主要监护人主观感受、留守儿童日常照顾状态、主要监护人对照顾留守儿童的意愿以及留守儿童物质生活保障。【结论】农村留守现象影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应注重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