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索农村留守儿童亲子依恋与养育状况的关系,为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亲子依恋关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安徽省蚌埠地区和宿州地区分层随机整群抽取5所乡镇中心小学四~六年级学生,共调查1 026名学生,其中非留守儿童415名、留守儿童611名(包括母亲单方打工者27名、父亲单方打工者245名和父母均打工者339名).问卷内容包括养育状况与亲子依恋量表.结果 母亲依恋及其维度和父亲信赖维度得分均为父母均打工留守儿童低于非留守儿童(P值均<0.05),而父母单方打工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亲子依恋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父母均打工留守儿童养育状况与亲子依恋的关系分析显示,母亲联系频率、母亲探望频率、父亲探望频率、犯错误时父亲态度、看护人与儿童聊天的频率以及家庭经济状况与亲子依恋有关;其中看护人与儿童聊天的频率与父母依恋及其维度均呈正相关,而家庭经济状况仅与父亲亲近程度有关(P值均<0.05).结论 父母均打工农村留守儿童亲子依恋安全性较低.改善养育状况,如增加父母与儿童的联系探望频率等有助于促进安全亲子依恋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14~16岁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及自杀倾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父母外出打工对14~16岁留守儿童心理状况与自杀倾向(包括意念、计划和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省六安市3所中等专业学校14~16周岁在校学生852名,有效调查人数840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特质对应方式问卷(TCSQ),进行抑郁、焦虑和应对方式的心理状况评定;参考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青年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自杀行为定义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父母外出打工对14~16岁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与自杀意念、计划和行为的影响.结果 840名14~16周岁儿童中,父母均外出打工146名,仅父亲外出打工149名,仅母亲外出打工39名.父母外出打工与否儿童的抑郁和焦虑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父亲外出打工儿童的积极应对评分为(28.221 5±5.513 92),父母均未外出打工儿童的积极应对评分为(28.915 0±5.857 61),与父母均外出打工儿童的积极应对评分(30.527 4±5.886 5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40名儿童中,有过自杀意念者占37.0%;有过自杀计划者占12.5%;有过自杀行为者占6.3%;仅父亲外出打工儿童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63.8%,仅母亲外出打工儿童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64.1%,与父母均未外出儿童的自杀意念发生率(2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RR=0.714,95%CI=0.517~0.986,P=0.041)和民族(RR=2.441,95%CI=1.087~5.480,P=0.031)对14~16岁留守儿童自杀意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父母外出打工对14~16岁留守儿童心理发育仍有一定影响,其中除自杀意念外,抑郁、焦虑检出率及自杀计划、自杀行为发生率等与同年龄组无父母外出儿童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父母外出务工对0~3岁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方法利用2013年在山西省和贵州省农村贫困地区的调查资料,共收集2 648名0~3岁儿童及其看护人的信息,使用WHO的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和《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第三版》评价儿童早期发展状况。结果只有父亲外出务工的儿童的生长迟缓和低体重发生风险为非留守儿童的0.60和0.68倍,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儿童的沟通、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解决问题能力和总可疑发育迟缓的风险是非留守儿童的1.95、1.57、1.67、1.61和1.39倍(P0.05)。父母均外出务工的儿童在过去3 d内进行读书、讲故事、唱歌、带出户外、一起玩、认东西等早期刺激活动的可能性约为非留守儿童的三分之一,拥有图书的比例为非留守儿童的0.63倍,而受到暴力管教和看护人抑郁的风险是非留守儿童的1.49和1.71倍。结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不利于0~3岁儿童早期心理行为发育,父亲一方外出务工对0~3岁儿童早期体格发育有正面影响。父母外出务工能通过改变看护人的养育行为和看护人的精神状态来影响0~3岁儿童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危险行为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六安市2所全日制初中2 139名年龄≤14岁学生进行危险行为和心理因素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儿童810名(37.87%),其中父亲外出打工334人(42.47%),母亲外出打工146人(18.02%),父母均外出打工320(39.51%);母亲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吸烟行为比例为8.22%,高于父亲外出打工的3.80%及父母均未外出打工的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7,P=0.003;χ2=10.504,P=0.001);父母均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每周饮酒≥1次比例为11.25%,高于父亲外出打工的6.4%及父母未外出打工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0,P=0.028;χ2=4.315,P=0.038);母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因饮酒打架≥1次/学期的比例为9.59%,高于父亲外出打工的4.65及父母均未外出打工的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2,P=0.038;χ2=4.127,P=0.042);父母均未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上网行为比例为17.08%低于父母均外出打工的2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83,P=0.0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29)、年级(OR=0.646)、性别(OR=0.146)是留守儿童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危险行为和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其中母亲外出打工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聊城市高唐县2个镇8个幼儿园共735名3~6岁学龄前农村儿童,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儿童家庭养育情况调查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对其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困难问题检出率为16.5%,高于非留守儿童的14.3%。留守儿童在品行,多动问题方面的评分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看护人对养育负担的心理感受较轻(OR=0.652,95%CI=0.463~0.919)以及注意培养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OR=0.676,95%CI=0.478~0.955)是影响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结论 留守问题会对农村的留守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需要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国7岁及以下农村留守儿童看护人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KAP)及影响因素,为开展营养知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询问调查方法,对随机选择的1691名留守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营养KAP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亲外出留守儿童看护人的营养知识知晓率、积极态度持有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均较低,分别为59.9%、59.5%和41.8%,而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看护人更低,分别为47.8%、55.4%和3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看护人营养KAP与看护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看护意愿及儿童年龄等因素有关.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看护人营养KAP水平较低,应开展留守儿童看护人营养KAP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国部分地区农村≤7岁留守儿童看护人看护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随机选择的7585名≤7岁农村留守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多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看护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亲外出组看护人看护意愿为非常愿意、愿意、不愿意的比例分别为41.1%、55.4%和3.5%,双亲外出组分别为19.5%、71.4%和9.1%.多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看护人年龄、家庭年人均收入、社会关系和母亲外出务工时间、抚养费以及留守儿童年龄、生活方式、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外出务工时留守儿童年龄等与看护意愿有关.结论 留守儿童看护人看护意愿有待提高,应关注其影响因素,必要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留守儿童是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在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产生各种健康问题。本研究旨在了解全国范围内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留守因素对儿童心理抑郁情绪的实际影响。方法采用2016年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全国儿童调查数据,以分组变量为因变量,协变量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模型,计算符合留守条件儿童的倾向指数得分,然后按照倾向指数得分进行组间卡钳匹配,对匹配后的数据进行抑郁状况分析。结果经倾向指数卡钳匹配后,儿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父母的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等协变量达到了均衡,均P0.05;留守组儿童的抑郁得分为(6.270±3.075)分,非留守组儿童的抑郁得分为(5.800±3.164)分,留守组儿童抑郁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5,P=0.027。对于父母外出不同类型进行倾向匹配后,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父母均外出(t=2.12,P=0.03)、仅父亲外出(t=2.32,P=0.02)和仅母亲外出(t=2.94,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父母外出对儿童心理抑郁方面造成了负面影响,并且母亲外出比父亲外出对儿童心理抑郁上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倾向指数法能有效均衡组间偏倚,从而对留守带来的影响作出正确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连地区0~3岁儿童家庭养育照护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家庭养育照护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4—6月在大连市13个行政区分层随机抽取0~3岁儿童631名进行自填相关信息问卷调查、采用父母养育和家庭适应量表(parenting and family adjustment scales, PAFAS)、卡瑞坦尼养育信心量表(karitane parenting confidence scale, KPCS)、家庭养育问题量表进行评估。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儿童、父母和家庭因素等对家庭养育技能的影响。结果大连市0~3岁儿童父母PAFAS总分为33.00 (30.00, 37.00)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PAFAS得分与儿童年龄(β=0.75,95%CI:0.19~1.32)、剖宫产分娩(β=0.95, 95%CI:0.07~1.83)、家庭养育困扰问题(β=0.19, 95%CI:0.10~0.28)、家庭结构(β=1.01, 95%CI:0.22~1.79)相关,与独生子女(β=-2.19, 95%CI:-3.24~-1.14)、家庭育儿信心(β=-0.38, 95%CI:-0.48~-0.27)、母亲全职工作(β=-1.16, 95%CI:-2.11~-0.20)、家庭年收入(β=-0.47, 95%CI:-0.93~-0.02)和寻求专业人士咨询(β=-1.36, 95%CI:-2.31~-0.41)相关。结论大连市婴幼儿家庭养育照护情况良好,家庭适应性能力有待提升,强调针对较大婴幼儿、非独生子女家庭、非直系家庭、低收入家庭提供可及的专业性养育照护支持,提升家庭育儿信心,促进儿童更好地全面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研究留守儿童抑郁症状发生现状及与家庭因素的关联,为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18年4-6月抽取江西省德兴市、玉山县、婺源县1 188名13~18岁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中文版的患者健康问卷-9(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items,PHQ-9)评估留守儿童的抑郁症状,分析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抑郁症状差异及家庭因素与抑郁症状间的关联.结果 留守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9.2%.不同父亲文化程度、不同家庭月收入的留守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39,32.39,P值均<0.01).控制性别、年龄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留守儿童发生轻度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是父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留守儿童的1.50倍(95%CI=1.26~ 1.95),家庭月收入≤2 000元的留守儿童发生重度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是家庭月收入>8 000元留守儿童的4.02倍(95%CI=1.08~6.83).结论 留守儿童抑郁的发生与家庭因素有关.提高家庭收入和家庭成员健康素养水平可减少或预防留守儿童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湖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地区5~9年级留守儿童1 672人,以症状自评量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测试。结果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量表测试阳性率为27.8%(95%CI=25.62%~29.9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寄宿情况、父/母是否有固定工作、务工地点等方面存在差异(P<0.05);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留守儿童父亲受教育程度较高(OR=0.669,95%CI=0.461~0.972)、有固定工作(OR=0.5529,5%CI=0.317~0.962)为保护因素;寄宿(OR=1.710,95%CI=1.054~2.772)为危险因素。结论男生和住宿学生更易发生心理问题,父亲受较高教育,父母有固定工作,打工地点离家近等有利于降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探讨父母外出打工类型对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情商的影响. 方法 以年级和专业为分层因素,采用单纯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贵州省2所高校23个班级共1 120名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 曾经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情商得分比较,除父亲外出与父母均外出无差异外,父母外出类型对大学生的情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364,P=0.000);父亲外出与母亲外出、父母均未外出的大学生情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03,P=0.022;F=28.750,P=0.000);母亲外出与父母均外出、父母均未外出的大学生情商得分比较差异显著(F=10.567,P=0.001;F=51.736,P=0.000).父母均外出与父母均未外出的大学生情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035,P=0.000),结果显示,母亲外出对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情商影响较大.单因素非条件logicstic回归分析,民族、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担任班干和吸烟是保护因素,父亲外出打工的时间为危险因素. 结论 父母外出打工类型对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情商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汉川市农村不同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父母外出打工的差异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开展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抽样方法 ,抽取汉川市6所中小学生2548名(留守儿童1284名,非留守儿童1264名),使用SCL-90心理健康测量量表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不同打工类型的留守儿童焦虑和敌对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及总分、总症状指数、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痛苦水平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父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的得分显著低于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母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阳性症状痛苦水平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焦虑、敌对因子得分低于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能主动向老师倾诉心事的留守儿童比例低于2%。结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会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如有一方家长在家作为抚养人(特别是母亲),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4.
一、该乡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现状 (一)该乡留守幼儿家庭教育类型 通过对该乡90(回收85份)名监护人的调查,调查研究了同心县回族地区农村留守幼儿的生活和教育类型.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该乡主要教育类型为隔代养育型,是农村留守幼儿的主要家庭方式,同心县(马高庄乡)农村留守幼儿生活在隔代家庭的人数比例高达44.7%.隔代养育家庭的父母均外出打工,而年幼子女留在农村家里跟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看护人的养育观念和行为,为今后相关干预提供资料和建议。方法 2015年3-4月对河南省某自然村3岁以下儿童看护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和参与性观察,内容包括喂养、健康、发展、管教、早期教育等。访谈进行现场录音,并记录关键节点和观察内容,后期进行文本转录、归类编码及内容分析。结果父母均外出打工,祖父母作为第一看护人的情况较普遍。看护人育儿观念落后,养育知识和技能匮乏,表现为儿童喂养和健康上有误区,管教方式简单粗暴,对儿童早期发展的认识片面、狭隘,家中没有适宜的图书和玩具,没有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没有进行充分的亲子互动。结论农村地区的养育观念和行为不利于儿童发展,亟需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早期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池州市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 512名3~5岁池州市农村学龄前儿童,使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和Conners 父母用量表对其家长进行调查,分析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池州市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学龄前儿童的31.9%,其焦虑因子得分(0.36±0.34)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0.32±0.31)(P<0.05),农村学龄前男童的焦虑因子得分(0.31±0.32)低于国内常模(0.60±0.61),女童的焦虑因子得分(0.35±0.32)低于国内常模(0.51±0.59)。主要照看人为父亲或母亲、主要照看人职业为企事业单位工作/商业服务、父母仅一方外出、父母外出打工的起始年份在2011年及之前、父亲和(或)母亲在儿童出生前开始外出打工、儿童为非独生子女、消极应对方式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焦虑因子得分较高(P<0.05)。 结论 池州市学龄前农村儿童焦虑因子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学龄前农村非留守儿童,其焦虑水平受主要照看人类型及其职业、父母外出类型及起始年份、父母外出时儿童月龄、儿童是否独生子女、应对方式的影响,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地区0~3岁留守儿童语言能力可疑发育迟缓情况及其与亲子互动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和分层配对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4月至2018年7月调查江西省于都县、四川省通江县、河南省卢氏县、贵州省三穗县、河北省平山县的878名0~3岁农村留守儿童及其看护人,采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第三版(ages and stages questionnaires-Chinese, Third Edition,ASQ-3)评价儿童语言能力可疑发育迟缓情况。以语言能力可疑发育迟缓为因变量,运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计算调整混杂因素之后亲子互动过少的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被调查地区0~3岁留守儿童语言能力可疑发育迟缓率为11.9%,控制了儿童性别、月龄、留守类型、看护人文化程度后,亲子互动过少、看护人抑郁及儿童每日视屏时间过长是0~3岁留守儿童语言能力可疑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40(95%CI:1.94~5.98)、2.00(95%CI:1.27~3.17)、2.00 (95%CI:1.01~3.99)。结论我国农村地区0~3岁留守儿童语言能力发育状况不容乐观,亲子互动过少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某县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安徽省某县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现状,探讨留守状况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安徽省某县2所农村中学3410名初一~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较差,1种或几种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为32.2%,而非留守学生为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34,P=0.000);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中学生心理症状检出率(36.3%)高于父母单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7,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控制父母文化程度、青少年性别、年龄、家庭住居地后,母亲打工和父母双方打工是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不容乐观。应鼓励农村父母尽可能留一方在家照顾子女上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国贫困农村地区留守与非留守儿童早餐现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我国留守儿童早餐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及其他营养改善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按照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在50个重点监测县中,依据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3种供餐模式从每个县抽取小学、初中各2所,再从中抽取小学三年级及以上和初中3个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选取1~2个班,每个班40名左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儿童每天吃早餐的比例(62.71%)低于非留守儿童(64.61%);吃早餐者营养充足的比例(59.39%)低于非留守儿童(63.17%);留守儿童早餐吃肉蛋类、果蔬类和奶豆类食物分别有42. 69%、36. 41%和39. 19%,均低于非留守儿童(45.22%、37.83%和44. 73%),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一方在外地打工(OR=1.148, 95%CI:1.031~1.278)、住宿生(OR=-0.927, 95%CI:0.865~0.988)、西部地区(OR=0.905, 95%CI:0.844~0.969)和每天吃零食≥1次(OR=0.856, 95%CI:0.799~0. 917)为留守儿童早餐营养充足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中国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早餐频次与营养质量均低于非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在外地打工、西部地区、住校生和每天吃零食≥1次者早餐营养不充足的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20.
留守儿童,通常指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老家的孩子。留守儿童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僻心理、人际交往障碍及行为偏差。家庭环境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的人格出现了一些不良特质,这里的家庭环境的变化主要是指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给家庭结构带来的相应变化,比如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友监护以及自我监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