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黔粤 《光明中医》2009,24(10):1979-1980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将会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降低个人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糖尿病肾病早期很难被发现和重视.而发现时已经进入临床期或显性期,在此期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表现.针对临床期,要抓紧治疗,可以延缓肾功能衰竭发生,保护肾功能,降低蛋白尿,减轻水肿.  相似文献   

2.
参芪地黄汤配合瑞格列奈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红 《陕西中医》2009,30(10):1366-1366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发展至2、3期,主要以蛋白尿为主,此期采取措施,积极预防,可有效延缓或阻止其进入慢性肾功能衰竭期。因此积极有效地控制蛋白尿十分重要。而临床上我们以参芪地黄汤联合瑞格列奈、阿卡波糖在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方面有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的自然过程是从正常蛋白尿、微量蛋白尿、临床蛋白尿至终末肾功能衰竭。然而肾病发展可以被阻止或延缓于任何一个阶段,早期甚至可以逆转。本文通过对阿魏酸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探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证型方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DN所导致的肾功能衰竭亦日益增多,约有22%~50%的微量白蛋白尿期的DN患者在5—10年发展至临床蛋白尿。糖尿病肾病属中医学“消渴”、“水肿”范畴。中医药治疗不能逆转肾损害,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一旦发生肾功能损害,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病情不可逆转,往往进行性发展直至尿毒症期。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肾功能,从而缓解肾功能衰竭的病程。  相似文献   

6.
中医分期辨治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余月娟 《河南中医》2006,26(10):28-29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人早期即有肾脏损害,而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肾功能持续性减退直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治疗非常棘手。目前多以控制血糖、控制血压、限制蛋白质摄入等治疗措施为主。中药对糖尿病肾病有独特疗效,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分期论治,早期可使病情逆转,中晚期可明显延缓病情发展[1]。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关系重大,糖尿病的发生开始即有肾脏损害,肾脏体积大,滤过率高,此时无任何临床表现,为糖尿病肾病隐匿期。糖尿病肾病初期有微量蛋白尿,由微量蛋白尿到间断尿常规蛋白阳性至持续…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慢『生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缺乏明显的临床证状,而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病情多已发展至不可逆性,自持续性蛋白尿发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已为期不远。因此,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我们应用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如何保护肾功能,减轻蛋白尿,是其治疗中的重要问题。DN早期以微量白蛋白尿为特征,若在肾病阶段采取有效干预治疗,有希望延缓甚至逆转其进入临床蛋白尿期。  相似文献   

9.
张春荣 《中医研究》2003,16(5):28-30
因早期糖尿病肾病 (DN)患者有关症状不多 ,在少量蛋白尿时也不容易被注意 ,当出现水肿或较明显蛋白尿时方才被发现 ,此时已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期 (显性蛋白尿肾病期 )。此期糖尿病肾病已不可逆转 ,治疗效果差 ,大多数病人 2~ 3年后即转入慢性肾功能衰竭期[1] ,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作者应用生大黄和脉络宁注射液联合治疗Ⅱ型糖尿病达临床DN期的患者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对保护临床DN患者的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衰竭有—定意义。1 临床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标准本组研究对象均按WHO诊断标准[2 ] 确诊为Ⅱ型糖尿病 ,2 4h…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特别是一旦进入临床蛋白尿期,肾功能即进行性下降,最终在较短时间内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目前糖尿病肾病已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首要原因.现代医学除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治疗外,尚无特殊措施.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梅 《光明中医》2009,24(1):190-19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一旦进入临床蛋白尿期,肾功能即进行性下降,最终在较短时间内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目前糖尿病肾病已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首要原因.近年来,中医药对治疗DN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莹 《吉林中医药》2002,22(4):17-17
糖尿病肾病指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严重的肾脏合并症。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浮肿、高血压,晚期可发生肾功能衰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标准,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本文所讨论的病例属于Ⅵ期即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此期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此时肾功能在正常范围,但肾小球滤过率已下降,  相似文献   

13.
《光明中医》杂志近3年所载的糖尿病肾病相关文献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以高血糖为特征,同时存在多种代谢紊乱,最终可造成全身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可归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将会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降低个人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糖尿病肾病早期很难被发现和重视。而发现时已经进入临床期或显性期,在此期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表现。针对临床期,抓紧治疗,可以延缓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是危害性最大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多数病例最终发展为肾功能衰竭。该病患者一旦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则预后较差,西医治疗除发病早期降血糖外尚缺乏有效的手段控制病情发展,而运用中药治疗处于显性蛋白尿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不仅改善伴随的症状,而且可以抑制肾功能减退的进展。 病例1为74岁男性,1991年10月初诊,共观察了98个月。治疗期间服用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的辨证治疗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张庚良 《河北中医》2005,27(8):594-595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属中医学消渴病继发水肿、尿浊等范畴,早期病变为尿中排出微量白蛋白,继之出现临床蛋白尿,最后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情发展到尿毒症期则会危及生命。目前虽尚无特效疗法,而运用中药有较好疗效,现将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因之一。如临床期DN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进行性损害,病情继续恶化发展,最终成为尿毒症。众所周知,糖尿病发展到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过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糖尿病肾病又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个重要病因。糖尿病肾病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常常不被患者重视,一旦进入临床期(即大量蛋白尿期),出现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肾脏的损害已难以逆转,治疗非常困难,很快就会进入尿毒症期。因此,探索并寻找一个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2004-12—2007-01,笔者采用糖肾保饮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35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水肿、渐进性出现肾功能损害,晚期则导致严重的肾功能衰竭[1].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患者即使血糖、血压等得到有效控制,也不能控制肾功能的恶化[2].在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早期给予中医药治疗,可保护肾功能,延缓病程进展.我科应用结肠透析机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效果较好,现将笔者采用结肠透析机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经验及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糖尿病肾病患者一旦出现大量蛋白尿,其肾功能将进行性下降,直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显示出了一定优势,予以益气健脾,培补肾元,补脾益肾,益气养血,补肾清热利尿。活血化瘀,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治疗,在延缓病情进展及控制疾病恶化等方面取得了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