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角膜碱烧伤兔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移植后不同时间受损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neovascularization,CNV)发生情况,探讨BMSC移植后对碱烧伤CNV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日本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只,实验组进行烧伤后BMSC移植,体外分离培养得到BMSC,制备中度角膜碱烧伤模型,随后行BMSC移植。对照组不进行移植。分别于移植后3d、14d、28d观察CNV生长状态、计算CNV面积、采用RT-PCR检测角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 BMSC贴壁生长,呈长梭形,CD90呈现高表达(表达率97.94%),CD31低表达(表达率0.15%)。BMSC移植后28d时实验组角膜较对照组明显透亮,新生血管面积显著减小(P<0.05)。BMSC移植后14d、28d,实验组MMP-2基因条带的灰度值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实验组MMP-2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且14d时差异最明显(P<0.01)。BMSC移植后3d,实验组TNF-α基因条带灰度值较对照组低,实验组TNF-αmRNA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时,实验组TNF-α基因表达仍低于对照组(P<0.05),28d时实验组与对照组TNF-αmRNA表达量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通过抑制MMP-2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溶解,抑制CNV的形成;通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表达,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从而抑制CNV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3.
赵云  于莎莎 《眼科新进展》2017,(11):1093-109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目前大量国内外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角膜缘干细胞,并对眼表损害的修复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角膜损伤修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卢建民  吕秀丽  马翔 《眼科研究》2011,29(9):786-792
背景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可引起致盲性眼病,但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欠佳。最近的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人羊膜上皮细胞(AECs)有分化成多种细胞的能力,但其对角膜缘于细胞缺乏的疗效仍有待研究和评价。目的观察和对比兔BMSCs和人AECs移植治疗兔角膜缘干细胞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8只新西兰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羊膜基质(AS)移植组、兔BMSCs移植组和人AECs移植组,每组6只。将浸有NaOH溶液的滤纸贴附于角膜表面建立碱烧伤角膜缘干细胞缺损的动物模型。抽取兔髂窝处骨髓并收集人胎盘组织分别分离、制备兔BMSCs和人AECs,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加贴壁培养法及胰蛋白酶多次分步消化法获取兔BMSCs和人AECs,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再接种于人去上皮AS上,按照动物的分组分别将上述材料缝合至动物模型的角膜表面。术后28d,对各组动物的角膜新生血管(CNV)评分以及角膜混浊度评分进行对比,对角膜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针对角膜上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细胞角蛋白3(CK3)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第3代兔BMSCs接种于AS载体上12h后贴附生长,第1代人AECs接种于AS载体上48h后呈单层膜状生长,传代细胞经RT—PCR鉴定符合目标细胞的特征。兔BMSCs移植组术后28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兔BMSCs移植组和人AECs移植组的角膜表面细胞CK3均呈阳性表达,而AS组CK3表达阴性。与AS移植组比较,兔BMSCs移植组和人AECs移植组CNV评分以及角膜混浊度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MSCs:Z=-2.983,P=0.003;Z=-2.844,P=0.004;AECs:Z=-2.817,P=0.005;Z=-2.041,P=0.041)。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AS组兔角膜组织有较多的炎性细胞生长,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兔BMSCs组术后角膜表层形成了角膜上皮样的复层结构,无明显杯状细胞,角膜基质内无新生血管生长,炎性细胞减少,胶原纤维排列更加规则,且兔BMSCs移植组角膜透明度明显优于人AECs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1,P=0.037),而2组间CNV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7,P=0.789)。结论移植至兔角膜缘干细胞缺损角膜表面的兔BMSCs和人AECs均能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样细胞,可抑制CNV,减轻角膜混浊。在改善角膜透明度方面,兔BMSCs优于人AECs。  相似文献   

5.

随着干细胞科学的飞速发展,近年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研究已成为热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来源于骨髓中的MSCs,具有免疫原性低、有多向分化潜能、促进损伤修复、性能稳定等生物学优点。研究发现,BMSCs是医学领域中极具前景的一种特殊细胞,几乎在各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都有广泛应用。眼科学者的研究也发现,BMSCs已经成为角膜疾病中一种兼具科研价值和临床价值的种子细胞,为角膜盲患者的康复带来了一线希望。本文就BMSCs对角膜损伤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治疗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重建碱烧伤眼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诱导分化条件,观察负载人MSCs的羊膜移植重建碱烧伤大鼠眼表的疗效.方法 传三代人MSCs分组培养,不同条件刺激后种于羊膜表面.碱烧伤后1个月大鼠随机分A、B、C和D组:A组(A1、A2、A3、A4)移植不同条件诱导的人MSCs,B组移植人角膜缘干细胞(LSCs),C组移植羊膜,D组未治疗.术后观察眼表并评分,2周和1个月时行印迹细胞学(IC)检查,1个月时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测溴脱氧尿嘧啶(BrdU)、ABCG2、K3/K12、Cx4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 术后A、B组较C、D组角膜新生血管和炎性细胞减少、透明度增加(P<0.05).IC检查示A、B组未见杯状细胞,C、D组可见杯状细胞.A、B组均形成3层以上上皮细胞,C组3层左右,D组为1~2层.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查示:A、B组角膜表面可检测到BrdU、ABCG2阳性细胞;A组Cx43均为阴性,A4组中有2个标本K3/K12为弱阳性,其余A组标本均为阴性,B组K3/K12、Cx43均为阳性;A、B组VEGF均较低,C组较强,D组最强.结论 人MSCs与人LSCs相同,可成功重建碱烧伤大鼠眼表.其眼表重建功能可能与抗炎和抗血管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的可塑性及可行性。方法2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右眼为实验眼。实验组:将人MSCs接种在人羊膜上培养4d后移植到兔角膜缘干细胞缺损的动物模型;对照组:仅采用羊膜移植到兔角膜缘干细胞缺损的动物模型。分别于移植后第1、第2、第3、第4和第6周,摘取各组眼球,分别行HE和PAS染色、单克隆抗体AE1和PCNA染色、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人MSCs接种到羊膜后能在羊膜上生长,与羊膜共培养4d后,人MSCs贴附羊膜生长迅速,组织学特征无明显改变。羊膜负载人MSCs移植到兔角膜基质表面,角膜表层细胞PAS染色呈阴性,AE1和PCNA染色呈阳性,具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而对照组PAS染色呈阳性,AE1和PCNA染色呈阴性。超微结构观察可见,实验组电镜下可见微绒毛、桥粒和张力丝等典型上皮细胞结构,而对照组未见以上明显特征。结论羊膜负载人MSCs移植到兔眼表角膜基质后,MSCs能存活、增殖并向角膜上皮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种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猪角膜基质治疗兔角膜损伤的可能性。方法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人MSCs并传代,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及诱导成脂、成骨分化鉴定。1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取第3代MSCs接种于去上皮的猪角膜基质上,培养4 d后移植到广泛损伤的兔角膜上,对照组单纯移植去上皮猪角膜基质。术后2、4、8周,取各实验眼行组织学检查,观察移植的MSCs及猪角膜基质的存活、转归及移植局部的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移植后角膜上皮细胞角蛋白12的表达。结果培养获得的MSCs中CD29阳性者占95.97%,CD44阳性者占96.49%,CD90阳性者占92.79%,CD105阳性者占94.66%,CD34阳性者占0.59%,CD45阳性者占0.36%,符合MCSs的免疫表型,并可以诱导成脂及成骨分化。实验组MSCs接种到去上皮猪角膜基质后贴附、生长迅速,术后植片在植床上存活良好,无排斥反应,角膜较对照组透明,新生血管少,而对照组在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实验组角膜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染色均检测出CK12阳性细胞。结论种植MSCs的猪角膜基质移植到损伤兔角膜后可以存活,MSCs可以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具有构建组织工程角膜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董昕  胡竹林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1):2060-206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可在体内外培养诱导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角膜缘上皮细胞和角膜基质细胞等。BMSC移植后可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有效修复损伤的角膜上皮细胞组织,能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轻细胞损伤,并抑制细胞凋亡,降低角膜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BMSC还能分化促进角膜缘干细胞增殖。也可在载体上利用BMSC构建生物角膜,进行眼表修复,此为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为临床治疗角膜损伤类疾病提出了新的临床治疗思路,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运用方面都有非常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本文就BMSC在角膜损伤修复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ELISA方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角膜碱烧伤愈合过程中外周血及房水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2(IL-2)变化情况.方法 取健康无眼疾的新西兰大白兔60只,右眼制备角膜缘碱烧伤模型,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每组各30只(30眼).对照组耳缘静脉注射1ml磷酸盐缓冲液.移植组耳缘静脉注射1 ml PB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定期观察角膜病变.ELISA检测外周血与房水中VEGF、IL-2的浓度变化.结果 移植组术后3d,外周血清中VEGF为(98.23±1.45)ng/ml、房水中的VEGF为(145.12±2.01) ng/m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21±1.23) ng/ml及58.23±1.24)ng/ml,P<0.05;21 d,移植组外周血清VEGF为(56.12±1.56) ng/ml,房水为(98.23±1.26)ng/ml,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56±1.12) ng/ml及(136.21±1.29) ng/ml,P<0.05;60 d,移植组外周血VEGF为(50.36±1.25)ng/ml,房水VEGF为(56.12±1.98)ng/ml,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135.01±1.24)ng/ml及(169.01±1.56)ng/ml,P<0.05;移植术后第3、21、60d,移植组IL-2在外周血及房水中的浓度低于与对照组,P<0.05.结论 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减少角膜碱烧伤创伤修复晚期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1.
背景寻求理想的种子细胞是解决角膜移植供体匮乏的研究热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已被成功地在体内或体外诱导为角膜上皮细胞或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但尚无诱导为角膜内皮细胞的报道。目的探讨BMSCs移植于角膜内皮表面后的存活和增生情况,进而为BMSCs体内诱导为角膜内皮细胞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健康成年恒河猴4只,分为实验组(3只)和对照组(1只),均取右眼为实验眼。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培养至第3代,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以及对细胞进行脂肪细胞诱导等方法鉴定体外培养的BMSCs,同时用含0.01g/L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的完全培养基增生培养对细胞进行标记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均用7mm环钻钻取恒河猴右眼角膜植片,撕除角膜内皮细胞层,实验组采用离心沉淀法将BrdU标记的BMSCs移植于角膜植片,而对照组未进行细胞移植,最后将角膜植片原位缝合回植床。分别于术后1、2、3个月摘取术眼角膜植片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观察移植后细胞分布及连接情况,同时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法可以获得较高纯度的BMSCs,体外培养12~16d细胞90%融合,细胞呈梭形,平行或漩涡状排列。培养细胞的CD29表达阳性率为94.26%,CD45表达阳性率为4.02%,CD34表达阳性率为7.51%。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核质比增大,细胞质内可见丰富的线粒体、高尔基体及粗面内质网。培养的细胞通过脂肪细胞诱导液培养3周后,油红O染色细胞质被染为橘红色,细胞核染为蓝色。实验组术后1个月,右眼角膜植片内皮表面细胞呈短梭形,术后2个月呈梭形及多角形,术后3个月多数细胞呈多角形,细胞数量增多,细胞连接较前紧密,均为单细胞层;角膜植片内表面可见BrdU抗体染色阳性的细胞;对照组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角膜植片内皮表面无细胞生长,弹性纤维裸露,BrdU染色阴性。结论BMSCs通过离心沉淀法移植于角膜内表面可以存活并增生为单细胞层。  相似文献   

12.
韦春玲 《眼科研究》2012,30(1):83-8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骨髓组织中造血干细胞以外的一类成体干细胞,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及低免疫原性,可在特定的条件下诱导分化为不同的细胞,研究较为成熟的有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在组织工程学及细胞替代移植疗法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BMSCs因其自身的应用优势而成为眼科研究的热点.就BMSCs在眼科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背景 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基因转移的载体,已在多种疾病的研究中发挥作用.该方法可能为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在视网膜中的应用提供更有效的途径. 目的 构建慢病毒介导的过表达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骨髓间充质于细胞(BMSCs),为眼科视网膜、视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对SD大鼠BMSCs进行培养和传代,第4代细胞用于实验.将全基因合成含信号肽的大鼠CNTF基因编码序列克隆至pHⅣ-dTomato慢病毒载体质粒,构建重组质粒CNTF-dTomato.CNTF-dTomato/pHⅣ-dTomato与慢病毒辅助质粒psPAX2及pMD2.G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获得重组慢病毒CNTF-lenti及不含CNTF的control-lenti.以CNTF-lenti或control-lenti感染SD大鼠BMSCs,构建CNTF-BMSCs及空载-BMSCs细胞,根据红色荧光蛋白dTomato表达情况确定病毒感染效率;未感染lenti的BMSCs为空白-BMSCs.用ELISA法测定空白-BMSCs、空载-BMSCs及CNTF-BMSCs细胞培养液中CNTF的质量浓度.将CNTF-BMSCs向成骨和成脂2个方向诱导分化,并用茜素红S(ARS)染色和油红O染色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CNTF-dTomato质粒转化大肠杆菌Stbl3感受态细胞后,菌落PCR产物大小约为1 033 bp,质粒测序结果显示,pHⅣ-dTomato质粒中插入部分的碱基序列与预期序列一致,显示CNTF-dTomato质粒构建成功.重组慢病毒对BMSCs的感染率达95%.ELISA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2、3、4、7d,CNTF-BMSCs组细胞上清液中CNTF蛋白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空白-BMSCs组及空载-BMS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CNTF-BMSCs组感染后2、3、7d细胞上清液中CNTF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感染后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04、0.042).CNTF-BMSCs经成脂培养基诱导后分化的细胞油红0染色呈红色着染,经成骨培养基诱导后分化的细胞ARS染色可见橘红色钙结节. 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CNTF-dTomato质粒,利用慢病毒载体可成功构建稳定过表达分泌型CNTF的大鼠BMSCs,CNTF-BMSCs具备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仍缺乏有效的药物.为解决视网膜损伤的修复问题,有研究者用胚胎干细胞、胚胎视网膜祖细胞、成体哺乳动物眼干细胞等进行了实验,但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伦理学和移植学上的不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是骨髓中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进行BMSC移植,为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现就BMSC生物学特征、体外的分离和纯化、向神经元样细胞的诱导分化及在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变化。
  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未经转染BMSC细胞)、阴性对照组(采用不含BDNF基因的空载质粒转染的BMSC细胞)和实验组(采用含BDNF基因的质粒转染的BMSC细胞)。 Realtime PCR 测定基因修饰的 BMSC 细胞 BDNF mRNA表达,ELISA测定基因修饰的BMSC细胞BDNF的分泌表达。
  结果:实验组第3、4、5、6、7和8代 BMSC 细胞 BDNF mRNA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3:F=491.788,P<0.05;P4:F=380.112,P<0.05;P5:F=1854.929,P<0.05;P6:F=224.540,P<0.05;P7:F=619.155,P<0.05;P8:F=10.092,P<0.05)。实验组BMSC细胞随着细胞传代,BDNF mRNA表达逐渐下降,不同代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98.603,P<0.05)。实验组3、4、5、6、7和8代BMSC细胞BDNF的分泌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3:F=520.609,P<0.05;P4:F=734.520,P<0.05;P5:F=152.847,P<0.05;P6:F=80.372,P<0.05;P7:F=96.083, P<0.05;P8:F=38.532,P<0.05)。实验组BMSC细胞随着细胞传代,BDNF的分泌表达逐渐下降,不同代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F=230.084,P<0.05)。
  结论:通过基因工程可增强BMSC细胞表达BDNF。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严重眼表损伤移植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了化学烧伤4例,Stevens-Johnson综合征2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自患者,细胞培养14 d后,经细胞检测鉴定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细胞种植在羊膜表面,细胞扩增融合达90%后使用.手术切除表面结膜化组织达角膜缘外3 mm,将羊膜上培养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角膜及角膜缘表面,术后予抗生素、激素、人工泪液点眼治疗;病人定期随访,进行裂隙灯显微镜及印迹细胞学检查.结果 6例患眼均覆盖了含有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羊膜片,术后1周角膜上皮完整.3例患者视力有改善,2例患者视力保持术前水平,1例患者视力下降.术后所有患者眼表面光滑程度有所改善,但新生血管没有明显减少.术后12周印迹细胞学检查结果,1例患者角膜表面可检测到上皮样细胞及杯状细胞.结论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眼表条件,有潜在应用于治疗角膜缘功能障碍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对于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仍然只停留在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支持治疗阶段,缺少特效的治疗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具有较强自我复制功能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类细胞,人们开始通过尝试不同的分离、诱导、移植等手段,以实现其向视网膜细胞的转化,并最终实现体内的替代治疗。我们就BMSCs在视网膜移植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林雯  徐国兴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2):2039-2043

目的:构建过表达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腺病毒,利用腺病毒载体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其在体外持续高效表达CNTF,为视网膜病变的体外研究提供新途径。

方法:构建空载GFP-腺病毒及CNTF-腺病毒,取第3代BMSCs用于转染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未转染腺病毒组)、阴性对照组(GFP-腺病毒转染组)和实验组(CNTF-腺病毒转染组)。ELISA测转染后1、2、3d各组上清液的CNTF蛋白分泌量。

结果:成功构建空载GFP-腺病毒及CNTF-腺病毒, 实验组的CNTF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利用腺病毒载体可使BMSCs在体外持续高效表达CNTF。  相似文献   


1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成体干细胞的一种,具备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性,在适当条件下能分化为骨、肌肉、脂肪、神经等多谱系细胞.在不同诱导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视网膜神经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光感受器细胞等视网膜细胞分化的潜能,为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