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HIF-1α、HPSE、VEGF共同促进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恶性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中乙酰肝素酶(HPSE)、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4例RB石蜡标本及10例正常视网膜组织中HIF-1α、VEGF蛋白表达,用CD34抗体进行肿瘤血管内皮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应用RT-PCR检测18例RB组织中 HPSE mRNA、HIF-1α mRNA、VEGF mRNA的表达,分析RB组织中HPSE、HIF-1α、VEGF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形成、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设计定量资料t检验、方差分析和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Fisher检验及秩和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及kappa检验.结果 34例RB石蜡标本中HIF-1α、VEGF阳性表达率为58.8%、64.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χ~2=10.784,P<0.05;χ~2=9.269,P<0.05).18例RB中HPSE、HIF-1α、VEGF mRNA阳性率为55.6%、44.4%、72.2%,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8.642,P<0.05;χ~2=6.222,P<0.05;χ~2=9.956,P<0.05).HIF-1α、VEGF与MVD的表达呈正相关(r=0.664,P<0.05;r=0.590,P<0.05);RB中HIF-1α mRNA、HPSE mRNA表达与VEGF mRNA表达呈相关性(Z=2.350,P=0.009;Z=2.940,P=0.002).结论 HIF-1α、HPSE可共同作用于VEGF这种促血管生成重要因子,在肿瘤血管形成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 目前用细胞免疫的方法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RB)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肿瘤-睾丸抗原是最具免疫原性的人类肿瘤抗原之一,已用于全身一些肿瘤的免疫治疗,但其对RB治疗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肿瘤-睾丸抗原的New York-esophageal-1(NY-ESO-1)致敏树突状细胞(DCs)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RB细胞株HXO-RB44的杀伤作用.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NY-ESO-1质粒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使用SalI限制酶和EcoRI限制酶进行双酶切,切胶回收DNA片段.将其连接入pDC316质粒,构建pDC316/NY-ESO-1真核表达载体并再进行酶切鉴定.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 法检测NY-ESO-1蛋白在HXO-RB44细胞株中的表达.Ficoll法分离血获得单个核细胞,通过RPMI 1640重悬,调整细胞密度为1×106个/ml,通过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诱导培养外周血来源的DCs,通过重组质粒转染DCs,以脂多糖诱导DCs成熟,DCs与淋巴细胞数量比为1∶25的比例混合培养HXO-RB44细胞,通过MTT法检测CTL的增生情况.在培养液中同时加入CTL细胞,MTT法检测HXO-RB44细胞的活力.结果 重组质粒pDC316/NY-ESO-1的目的片段序列与NY-ESO-1基因序列完全相同,酶切鉴定结果与预期一致.Western blot法以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NY-ESO-1在细胞株HXO-RB44中呈强阳性表达.经rhGM-CSF和rhIL-4成功诱导出的外周血DCs,重组质粒转染后其表型分子分别是HLA-DR为42.1%,CD80为54.2%,CD83为39.7%,CD86为94.8%.MTT法检测表明,pDC316/NY-ESO-1质粒转染的DCs诱导的CTL组的增生能力强于未转染组,致敏的DCs与淋巴细胞比例为1∶100时诱导CTL效果最为显著,与未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未转染组和无DCs组,且效靶比为75:1时杀伤率最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Y-ESO-1质粒转染DCs诱导的CTL对RB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为RB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和DN MT3b的表达.方法 62例RB肿瘤组织标本及6例正常视网膜组织标本纳入研究.其中,低分化组织标本17例,高分化组织标本45例;侵袭性肿瘤16例,非侵袭性肿瘤4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RB肿瘤组织标本中DNMT1、DNMT3a、DNMT3b的表达.以细胞核棕色染色为阳性表达,蓝色为阴性表达.以DNMT1、DNMT3a及DNMT3b阳性细胞分别≥65%、60%及40%为DNMT1、DNMT3a、DNMT3b高表达,≥1%但<65%、60%及40%为低表达.同时分析DNMT1、DNMT3a、DNMT3b表达和MIB-1标记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正常视网膜组织中DNMT1、DNMT3a和DNMT3b均为阴性表达.肿瘤视网膜组织中均可见DNMT1、DNMT3a和DNMT3b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8%、92%.高低分化组织标本比较,DNMT1、DNMT3a高表达率(x2=12.57、10.54)及阳性细胞计数(U=179、198)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MT3b高表达率(x2=1.5)和阳性细胞计数(U=307)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及非侵袭性肿瘤组织标本比较,DNMT1高表达率(x2=4.72)及阳性细胞计数(U=236)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MT3a、DNMT3b高表达率(x2=3.53、0.84)及阳性细胞计数(U=338、257)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B-1标记指数与RB肿瘤组织中DNMT1、DNMT3a及DNMT3b表达呈正相关(R2=0.554、0.376、0.219,P<0.05).结论 RB肿瘤视网膜组织中DNMT1、DNMT3a和DNMT3b均呈高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精子蛋白(SP)32/OY-TES-1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病理科收检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0例RB患儿的石蜡标本纳入研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15例RB组织、12例非肿瘤病变视网膜组织及22例眼部正常组织中SP32/OY-TES-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0例RB组织和24例正常视网膜组织中SP32/OY-TES-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对比分析SP32/OY-TES-1 mRNA和蛋白表达与RB患儿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的相互关系。结果 RB组织、非肿瘤病变视网膜组织、眼部正常组织SP32/OY-TES-1 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86.7%、16.7%和36.4%。不同性别(χ2=0.744)、年龄≤2岁和>2岁(χ2=1.178)、临床分期(χ2=1.188)、肿瘤大小(χ2=0.216)、肿瘤分型(χ2=1.885)之间SP32/OY-TES-1基因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32/OY-TES-1蛋白在RB中的表达率为73.3%,在正常视网膜组织中则不表达。不同性别(χ2=1.000)、年龄≤2岁和>2岁(χχ2=0.403)、不同肿瘤大小(χ2=2.274)、不同肿瘤分型(χ2=0.138)之间SP32/OY-TES-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χ2=6.193)、视神经是否浸润(χ2=4.535)之间SP32/OY-TES-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32/OY-TES-1高表达于RB组织中;SP32/OY-TES-1蛋白在RB组织中的表达率与视神经浸润和临床分期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Ren RJ  Li B  Sun XL  Zheng BH  Li LQ  Chen CX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4):234-238
目的 探讨端粒酶基因 (hTR)和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基因 (hTRT)在视网膜母细胞瘤 (RB)组织标本中的表达 ,研究端粒酶与RB增殖和分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TR、hTRT在 37例RB和 2例正常组织标本中的表达 ;并对标本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经过量化 ,作为肿瘤的增殖指数 ;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B标本中hTR和hTRT的阳性表达分别为 83 8%、89 2 % ,2例正常视网膜组织内的表达均为阴性。hTR、hTRT的表达水平与RB不同的增殖、分化程度的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均P <0 0 5 ) ,RB侵犯视神经情况越严重、分化程度越差 ,hTR、hTRT的表达越强。此外 ,RB的端粒酶hTR、hTRT指标间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RB中端粒酶基因hTR和催化亚单位基因hTRT的高表达可作为判断RB恶性及其程度的新型标记物。hTR、hTRT与RB分化类型、视神经侵犯情况密切相关 ,为端粒酶表达水平反映RB分化程度和增殖能力提供理论依据。端粒酶在RB中的存在为开辟新型临床治疗方法 ,即通过抑制RB细胞端粒酶活性达到治疗目的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MicroRNA-4516(miR-4516)、MicroRNA-198(miR-198)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Y79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行眼球摘除术治疗的35例RB患儿的肿瘤组织及30例正常视网膜组织标本,比较肿瘤组织、正常视网膜组织和Y79细胞中miR-45...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B)肿瘤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A (HMGA)1和HMGA2、MIB-1标记指数(LI)及let-7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44例RB肿瘤组织标本纳入研究.其中,低分化组织标本11例,高分化组织标本33例.侵袭性肿瘤组织标本8例,非侵袭性肿瘤组织标本3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RB肿瘤组织标本中HMGA1、HMGA2及MIB-1 LI的表达.HMGA1、HMGA2表达判定标准:以0为无表达,1%~10%为低度表达,11%~50%为中度表达,>50%为高度表达;MIB-1 LI表达判定标准:以0为无表达,1%~40%为低度表达,>40%为高度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检测let-7的表达;以≥80%为无明显下降,60%~79%为中度下降,<60%为高度下降.结果 44例标本中,HMGA1无表达14例,占32%;低度表达11例,占25%;中度表达10例,占23%;高度表达9例,占20%.低分化组织标本的HMGA1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组织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P<0.01).侵袭性与非侵袭性肿瘤组织标本的HMGA1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9,P>0.05).HMGA2无表达11例,占25%;低度表达11例,占25%;中度表达9例,占20%;高度表达13例,占30%.低分化组织标本的HMGA2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组织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9,P<0.05).侵袭性肿瘤组织标本的HMGA2表达率高于非侵袭性肿瘤组织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P<0.05).MIB-1 LI无表达4例,占9%;低度表达18例,占41%;高度表达22例,占50%.低分化组织标本的MIB-1 LI表达水平高于高分化组织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P<0.05).侵袭性肿瘤组织标本的MIB-1 LI表达水平高于非侵袭性肿瘤组织标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P>0.05).let-7表达无明显下降27例,占61%,中度下降8例,占18%,高度下降9例,占2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B-1 LI表达与HMGA1和HMGA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27、0.602,P<0.05);let-7表达与HMGA1、HMGA2表达及MIB-1 LI表达均呈负相关(r=-0.247、-0.310、-0.392,P<0.05).结论 在RB肿瘤组织中HMGA1、HMGA2和MIB-1 LI均呈现高表达,let-7表达下降.let-7有可能抑制HMGA1和HMGA2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眼发育调控基因Pax6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设计 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 新鲜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组织6例,正常视网膜组织6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2例.方法 采用逆转录酶链反应(RT-PCR)、Western蛋白印迹方法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组织中Pax6 mRNA和Pax6蛋白的表达,以正常视网膜组织作为对照.同时检测SO-Rb50、Y79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中Pax6 mRNA和Pax6蛋白的表达情况.主要指标 视网膜母细胞瘤新鲜肿瘤组织及细胞株中Pax6基因的表达.结果 RT-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显示,在6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组织及两种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中均可见Pax6 mRNA及Pax6蛋白表达.与正常视网膜组织相比较,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组织中Pax6 mRNA及Pax6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均<0.01).结论 Pax6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并导致人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合成的人视网膜S-Ag多肽片断第35段抗原决定簇(HS-AgP35)在Lewis大鼠建立实验性葡萄膜炎(EAU)模型.方法 雌性Lewis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两实验组中HS-AgP35和BS-Ag分别与CFA混合,致敏Lewis大鼠,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观察大鼠眼部体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方法 检测大鼠血清中抗HS-AgP35/BS-Ag抗体水平;RT-PCR方法 检测大鼠脾组织内IL- 4和IFN-γ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两种抗原均能致Lewis大鼠发生EAU,HS-AgP35组100%发病,BS-Ag组60%发病,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AgP35组大鼠发病早(P<0.01),眼部体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严重(P<0.01),持续时间长(P<0.01).两实验组大鼠血清中抗BS-Ag/HS-AgP35抗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S-AgP35组高于BS-Ag组(P<0.05).两实验组大鼠脾组织中IFN-γ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S-AgP35组IL- 4 mRNA表达较高(P<0.01),BS-Ag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抗原特异性高的HS-AgP35能诱导Lewis大鼠发生EAU,可建立具有典型眼部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肿瘤抑制基因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IA)和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基因启动子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组织和外周血的甲基化状态.方法 对RB石蜡组织切片进行实验研究,对RB患者和正常人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28例RB组织、9例RB患者外周血中RASSF1A和DAPK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分别收集年龄、性别相匹配的5例角膜捐赠者死亡后获取的正常视网膜、5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作为对照,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间甲基化率的差异.结果 RB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率为60.7%(17/28),高于正常人视网膜组织0%(0/5)或瘤旁组织17.9%(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单侧RB组织的甲基化率(72.7%)高于双侧(16.7%).另外在2例(2/9)RB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到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高甲基化.而DAPK基因启动子在RB组织及患者外周血中均未发生甲基化.结论 RASSF1A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是RB中一种常见频发的表观遗传修饰.(中华眼科杂志,2009,45:631-635)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用细胞免疫的方法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RB)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肿瘤-睾丸抗原是最具免疫原性的人类肿瘤抗原之一,已用于全身一些肿瘤的免疫治疗,但其对RB治疗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肿瘤-睾丸抗原的NewYork—esophageal-1(NY—ESO-1)致敏树突状细胞(DCs)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RB细胞株HXO—RB44的杀伤作用。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NY—ESO-1质粒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使用SalⅠ限制酶和EcoRI限制酶进行双酶切,切胶回收DNA片段。将其连接入pDC316质粒,构建pDC316/NY—ESO.1真核表达载体并再进行酶切鉴定。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法检测NY—ESO-1蛋白在HXO.RB44细胞株中的表达。Ficoll法分离血获得单个核细胞,通过RPMI1640重悬,调整细胞密度为1×10。个/ml,通过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lL-4)诱导培养外周血来源的DCs,通过重组质粒转染DCs,以脂多糖诱导DCs成熟,DCs与淋巴细胞数量比为1:25的比例混合培养HXO.RB44细胞,通过MTT法检测CTL的增生情况。在培养液中同时加入CTL细胞,MTT法检测HXO—RB44细胞的活力。结果重组质粒pDC316/NY—ESO-1的目的片段序列与NY-ESO-J基因序列完全相同,酶切鉴定结果与预期一致。Western blot法以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NY—ESO.1在细胞株HXO.RB44中呈强阳性表达。经rhGM.CSF和rhlL-4成功诱导出的外周血DCs,重组质粒转染后其表型分子分别是HLA—DR为42.1%,CD80为54.2%,CD83为39.7%,CD86为94.8%。MTT法检测表明,pDC316/NY—ESO-1质粒转染的DCs诱导的CTL组的增生能力强于未转染组,致敏的DCs与淋巴细胞比例为1:100时诱导CTL效果最为显著,与未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未转染组和无DCs组,且效靶比为75:1时杀伤率最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Y—ESO-1质粒转染DCs诱导的CTL对RB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为RB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立  ;唐罗生 《眼科研究》2014,(10):910-915
背景诱导细胞间隙连接蛋白(&)基因在瘤细胞中过表达是全反式维甲酸(ATRA)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重要机制。我们先前的研究已证实,ATRA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增生、分化作用的机制与诱导Cx43过表达有关,但药物作用位点及其对在体肿瘤组织生长的影响尚未明确。目的研究ATRA对RB细胞中Cx43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无水乙醇将ATRA溶解并配制成浓度为1×10^-2mol/L的溶液,使用前再用细胞培养液配制成不同浓度ATRA液。用含体积分数10%热灭活胎牛血清(FBS)的RPMI-1640培养液常规培养人RB细胞株HXO—RB44,将1×10^5-×10“和1×10^-2mol/L的ATRA分别加至培养基中,分别于添加后2、4、6d采集细胞,分别采用Westernblot法和逆转录PCR法检测细胞中Cx43蛋白及mRNA的表达变化。选取15只BALB/c裸鼠,将RB细胞悬液1恤l(含5×10^5个细胞)进行裸鼠右眼前房注射,建立裸鼠眼前房RB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1只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1X10。mol/LATRA组,阴性对照组和1×10^-5mol/LATRA组裸鼠分别行0.5%无水乙醇的生理盐水或1×10^-5mol/LATRA前房注射,每3天1次,共注射3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裸鼠肿瘤生长情况;实验结束时摘除实验眼,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随ATRA作用时间的延长,各组Cx43蛋白表达量(Acx43/AGPDH)均逐渐增加,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1.31,P=0.00;F分组7.66,P=0.00);药物作用后2d1×10^-5mol/LATRA组、作用后4d1×10^-6mol/LATRA组、作用后6d1×10^-7mol/LATRA组Cx43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4,P〈0.叭;t=2.33,P〈0.05;t=3.12,P〈0.01)。逆转录PCR检测结果显示,随ATRA作用时间的延长,各组Cx43 m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像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判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临床分期的一致性,寻求经济、简便、有效的DR检查方法。方法散瞳后分别采用直接检眼镜、30°7方位眼底彩色照像和FFA对50例(100只眼)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按照我国1987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通过的分期方法对图片进行分析并给出分期,对三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直接检眼镜诊断无DR者23只眼(23%),Ⅰ期28只眼(28%),Ⅱ期17只眼(17%),Ⅲ期只24眼(24%),Ⅳ期8只眼(8%);7方位眼底照像诊断无DR者6只眼(6%),Ⅰ期28只眼(28%),Ⅱ期4只眼(4%),Ⅲ期20只眼(20%),Ⅳ期41只眼(41%),Ⅴ期1只眼(23%);FFA诊断无DR者6只眼(6%),Ⅰ期26只眼(26%),Ⅱ期6只眼(6%),Ⅲ期19只眼(19%),Ⅳ期42只眼(42%),Ⅴ期1只眼(1%);直接检眼镜与FFA在DR的临床诊断分期中,有显著差异性(卡方值=34.273,P〈0.01);而7方位眼底照像与FFA诊断无差异性(Z=-0.161,P=0.87,P〉0.05)。结论 7方位彩色眼底照像法可作为DR筛查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但FFA检查能更早期及更准确地诊断DR。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眼轴眼振荡电位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眼振荡电位幅值的相关性,研究不同眼轴患者视网膜微循环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不同眼轴患者32例(32只眼)进行视网膜电流图检查,同时收集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证实的Ⅲ期及Ⅳ期DR患者18例(30只眼)进行视网膜电流图检查,比较不同眼轴眼振荡电位与DR患者振荡电位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眼轴眼平均∑O为(143.81±42.47)μv,中等眼轴眼平均∑O为(93.93±28.93)μv,长眼轴眼平均∑O为(68.43±17.99)μv;Ⅲ期DR平均∑O为(108.19±21.21)μv,Ⅳ期DR平均∑O为(69.70±16.63)μv。比较5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96,P〈0.01),中等眼轴患者∑O值与Ⅲ、Ⅳ期DR患者∑O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眼轴患者∑O值与Ⅲ期DR患者∑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Ⅳ期DR患者∑O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眼轴的逐渐增长,视网膜振荡电位逐渐下降。长眼轴患者视网膜的微循环功能低于Ⅲ期DR患者。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表明,野生型p53(wtp53)和Rb94基因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这2个基因是诱导和维持细胞衰老信号通路中重要的参与基因,因此2个基因联合应用是否对RB的生长抑制效果更好是近来关注的问题。目的观察超声微泡介导Rb94联合wtp53基因转染裸鼠RB后对其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XO—Rb44细胞悬液种植至40只雌性SPF级BALB/e裸鼠视网膜下腔建立RB动物模型,造模成功的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模型对照组、wtp53质粒组(含wtp53质粒的微泡悬液)、Rb94质粒组(含Rb94质粒)和wtp53+Rb94质粒组(联合组)(含wtp53质粒及Rb94质粒),其中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他3个组造模后第7天均由鼠尾静脉注入含相应基因的微泡悬液后,每天以0.5W/cm^2。超声波辐照眼球4S,间隔24S,循环2次。转染基因超声辐照7d摘除肿瘤组织,利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wtp53mRNA及Rb94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基因转染的肿瘤组织中wtp53及Rb94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基因转染后肿瘤组织的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HXO-Rb44细胞悬液视网膜下腔注射后移植瘤构建的成功率为80%(32/40),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检测样本的细胞异型性明显。基因转染后7d,模型对照组无wtp53mRNA及Rb94mRNA的表达条带;wtp53组wtp53mRNA相对值为0.65±0.07,wtp53+Rb94组为0.32±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43,P=0.000);Rb94组Rb94mRNA相对值为0.42±0.03,wtp53+Rb94组为0.23±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1,P=0.001)。wtp53、Rb94或wtp53+Rb94转染后,各组可见与转染相应的蛋白表达条带,wtp53+Rb94组可同时检测到wtp53及Rb94蛋白的表达条带,但模型对照组无任何基因反应条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wtp53+Rb94组肿瘤细胞中VEGF阳性反应强度明显弱于wtp53组、Rb94组和模型对照组。wtp53+Rb94组AI为37.35±2.14,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的0.46±0.05、wtp53组的5.05±O.80和Rb94组的6.43±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395、-28.206、-26.006,P〈0.01)。结论超声微泡造影剂可介导双基因联合转染RB移植瘤,且Rb94联合wtp53基因对RB细胞的促凋亡作用较单基因转染增强。  相似文献   

16.
褚利群  董宁  肖林  徐冰  刘晶 《眼科研究》2012,30(12):1122-1126
背景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等炎性细胞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发展,有多种细胞因子在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但DR患者的房水及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水平的变化与DR病程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房水中MCP-1和MIF的水平与DR病程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眼科和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并已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或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患者80例,根据眼底情况分为无DR(NDR)组20例、非增生型DR(NPDR)组38例和增生型DR(PDR)组22例,并收集同期的非糖尿病白内障手术患者即对照组26例,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于术中抽取未稀释的房水0.1ml,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房水中MCP-1和MIF的质量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PDR组、NPDR组、NDR组、对照组房水中平均MCP-1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660.78±562.98)、(1463.26±623.41)、(686.76±186.16)、(494.35±148.59)ng/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968,P=0.000),对照组与NDR组以及NPDR组与PDR组房水中MCP-1的质量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9、0.117);NDR组以及NPDR组与PDR组房水中MCP-1的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DR组、NPDR组、NDR组、对照组患者房水中平均MIF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85±1.99)、(3.56±0.90)、(1.10±0.48)、(0.86±0.46)μg/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502,P=0.000);对照组与NDR组房水中MIF的质量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所有受检者房水中MCP-1与MIF质量浓度变化呈正相关(r=0.564,P=0.000)。PDR组、NPDR组、NDR组血清中MCP-1和MIF质量浓度较对照组均有所增加,但4个组间MCP-1和MIF质量浓度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158、0.813,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房水中MCP一1和MIF与DR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MCP一1和MIF在DR的损伤机制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旭  顼晓琳  李彬  高飞  张志豹  李亮 《眼科研究》2012,30(3):199-203
背景 骨桥蛋白(OPN)在多种转移性肿瘤组织中表达增高,但在葡萄膜黑色素瘤(UM)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侵袭转移是否相关尚不清楚. 目的 研究UM组织及不同转移潜能人UM细胞系MUM-2B、C918和OCM-1A中OPN的表达情况,分析OPN的组织及细胞系表达水平与U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转移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行眼球摘除手术并已经病理证实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组织的标本共5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石蜡标本中OPN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检测不同侵袭性转移潜能的人UM细胞系中OPN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50例UM组织中发生肝转移者13例,其中10例OPN表达阳性,未发生肝转移的37例中14例OPN表达阳性;上皮型与非上皮型脉络膜黑色素瘤OPN表达阳性者分别为11/15和13/35;肿瘤累及睫状体和未累及者OPN表达阳性者分别为20/30和4/20;上述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888、5.510、10.470,P<0.05).患者不同性别、年龄、眼别、肿瘤最大基底径以及是否侵犯巩膜导管间OPN表达阳性例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36、0.256、0.802、0.848、0.555).转移潜能细胞系由高到低依次为MUM-2B、C918、OCM-1A,其OP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4、0.91±0.03、0.08±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135,P<0.05),MUM-2B、C918中OPN mRNA的表达水平较OCM-1A中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而MUM-2B、C918中OPN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4).结论 OPN与UM侵袭能力及转移潜能密切相关,发生转移的UM组织及高侵袭转移性细胞系中OP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提示OPN可能作为预测UM侵袭能力、转移潜能以及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杨琼  魏文斌 《眼科》2011,20(2):106-108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影响视力预后的因素。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2004年3月-2007年3月间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87例(95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患者。方法回顾上述患者住院病历,均采用传统的三通道玻璃体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及眼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指标视力及眼部并发症。结果术后83眼(87%)视网膜复位。视力较术前提高44眼(46.3%),不变16眼(16.8%),下降35眼(36.8%)。手术前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其中60眼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术后45%的眼视力下降。术后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7眼(7.4%),角膜失代偿1眼(1.1%),晶状体混浊加重52眼(54.7%)。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脱离是有效的,视网膜脱离是否累及黄斑是影响视力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白海霞  白淑玮  李彬  高飞  申令 《眼科》2014,(5):343-347
目的 检测PAX6、Ki-67及MMP-9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中的表达,探讨其与RB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石蜡包埋RB组织40例,其中〈3岁组27例,≥3岁组13例。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PAX6、Ki-67及MMP-9在40例RB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该3种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眼别、年龄、视神经受侵情况以及是否化疗等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分析3种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主要指标RB组织中PAX6、Ki-67、MMP-9的表达及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 40例RB组织中,PAX6、Ki-67及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5%、55.0%、57.5%。Ki-67在年龄大于3岁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年龄小于3岁组(χ^2=6.825,P=0.016),PAX6(χ^2=0.631,P=0.511)及MMP-9(χ^2=0.129,P=1.000)的表达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3种蛋白的表达均与性别及眼别无显著相关性。PAX6、Ki-67及MMP-9在球后视神经受侵袭组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未受侵袭组(χ^2=14.401,P=0.017;χ^2=11.831,P=0.046;χ^2=13.961,P=0.038)。PAX6及Ki-67在未化疗组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化疗组(χ^2=8.120,P=0.010;χ^2=6.465,P=0.025)。PAX6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7,P=0.028)。结论 PAX6的高表达促进了RB细胞的增生;PAX6、Ki-67和MMP-9的高表达与RB的侵袭有一定的相关性;化疗对RB中PAX6和Ki-67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RB侵袭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