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卫生》2014,(3):62-63
针对农村居民患重病时医疗费用高,新农合基础保障水平有限,个人负担较重的情况,2014年,湖北省将进一步筑牢新农合常规保障、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深入推进重大疾病保障、大病保险、门诊重症等相关政策,提高患者医疗保障水平。 武汉一位参合农民,患尿毒症,肾移植加血液透析,住院4次,医疗费用共计64.7万元。按照江夏区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封顶线10万元后,还有54万元的自付部分,按照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政策,自付部分达到5万元以上的,还可再报销70%,30万元封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上海市尿毒症患者大病门诊费用的影响。方法收集上海市某三甲医院2014—2018年尿毒症患者在大病门诊发生的费用数据,整理后利用统计软件分析差异。结果1085位患者的人均总费用较取消药品加成前下降15.08%,其中人均药品费下降60.69%。结论该政策的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尿毒症患者的大病门诊费用明显降低。但此类重大疾病患者的医疗负担仍存在,建议从其他层面进一步帮助患者减轻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3.
<正>《关于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范围;完善一般诊疗费政策,将乡村医生的一般诊疗费标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元,且一般诊疗费不低于5元,新增部分由新农合基金支付。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推开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大病保险工作。通知说,在巩固儿童白血病、终末期肾病、重性精神疾病、艾滋病机会性感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仍然较高、卫生费用分担缺乏公平性的背景下,指出大病医疗救助的重要意义,分析其与大病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的区别,并提出增加政府投入、简化医疗救助程序、重视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大病医疗救助支付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实证分析大病医疗救助和大病保险的衔接情况。方法:选取湖南省A市的B、C两地为调查区域,以区域政策文件为主要研究文本,结合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从人口覆盖、服务覆盖、费用覆盖、结算、资金筹集五方面分析制度衔接状况。结果:大病医疗救助与大病保险制度存在衔接缝隙;大病医疗救助进一步减轻了救助对象经济负担,但效果有限;结算衔接在时间、空间上未能完全协同;大病医疗救助资金不足制约衔接效果。建议:统一大病医疗救助与大病保险的保障对象认定思路,协同起付线与封顶线,加大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大病医疗救助的力度,统筹大病医疗救助与大病保险资金,搭建制度衔接的信息化平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国医疗救助政策是否发挥了兜底保障作用,提出优化医疗救助政策的建议.方法:以8个地区的医疗救助政策为研究对象,通过情景分析,模拟测算医疗救助政策对不同类型救助对象的兜底效果.结果:当前我国医疗救助仅承担风险保障的有限责任,与兜底功能定位不相符,医疗救助不能充分兜住底线;重特大疾病救助与医疗救助的关系不清,制度...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在第二届中国儿童大病救助论坛上发布的《中国儿童大病医疗保障与社会救助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近年来,尽管我国医保体系建设陕速推进,但全国层面的儿童大病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流动儿童医保问题突出报告指出,就整体而言,目前,重大疾病患儿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仍未得到全面解决。儿童大病医保面临3个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A、B两地大病医疗救助情况,为提高大病医疗救助水平和保障效果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选取湖北省A地和贵州省B地,2013年通过现场调查获取问卷872份,分析大病医疗救助受益患者的概况,计算救助前后年度自付费用以及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相对差距。结果:大病医疗救助对患者经济负担缓解作用有限;目前大病医疗救助政策救助比偏低,救助范围较窄,非五保、低保大病患者救助起付线高且年救助封顶线低,导致实际救助比远低于政策救助比。结论:逐步拓宽大病患者合规费用救助范围并提高救助比;做好大病医疗救助与大病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效衔接;将大病门诊自付费用纳入大病医疗救助范围。  相似文献   

9.
医疗救助通过与基本医疗保险和(或)大病保险衔接,在缓解困难群众大病经济负担、保障制度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纵观我国大病保障发展的历程,分析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和(或)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衔接的难点,提出建议为各地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三角”经济带中心的常熟市,2011年又一次作出选择,以实施卫生部、亚行新农合供方支付方式改革项目为契机,全面提速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为完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破解特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阳光民生救助工作的总体要求,历城区卫生局积极探索,利用商业保险模式对城乡特困群众实行大病补充医疗救助,有效缓解了特困群众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贫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前,医改最大的突破应该是新农合,而新农合的核心问题有两点:如何实现分级诊疗和如何保障大病医保报销。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建立大病保障机制非常适合。 河南省已经探索通过按病种保障和按费用保障相结合的新模式,初步建立了以新农合基本保障为主导,以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农村居民重大疾病保障机制。 河南省大病保险原来是20多种,今年,要把包括儿童常见大病在内的大病保障病种扩大到35种。需要住院治疗的,在省、市、县医疗机构的限额内实际医疗费用按65%、70%、80%的比例进行补偿;在门诊治疗的,统一按限额内医疗费用的80%进行补偿。对于困难群众,在新农合补偿基础上,医疗救助基金再按住院和门诊费用的15%给予救助。  相似文献   

13.
《中国保健营养》2012,(3):11-11
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下发《关于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的意见》,部署开展相关工作,切实帮助解决重特大疾病贫困患者的医疗困难。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农合制度的持续健康发展,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越来越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尤其是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费用,新农合平均实际补偿水平已经超过了50%,但对于一些重大疾病,其医疗费用高昂而且大多需要在高级别医疗机构就医,新农合实际补偿相对较低,仍是导致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社区医学杂志》2011,(13):14-14
<正>6月28日,卫生部召开2011年推进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工作会议。卫生部部长陈竺要求,今年9月底前,在全国全面推开提高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水平工作。同  相似文献   

16.
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5年来,我国城乡医疗救助从无到有,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医疗救助从2003年启动,2006年基本涵盖了所有涉农县(市、区),城市医疗救助制度从2005年开始进行试点,2007年已经有90%的县(市、区)建立了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7.
梳理我国不同地区采用的专项基金、补充医疗保险、多元复合、零星增补和政策型商业保险等罕见病用药保障的典型模式,对比各保障模式下罕见病患者用药待遇差异,分析我国实现罕见病药品可及性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政策建议,为我国国家层面及各省市层面选择和设计罕见病用药保障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就在2014年元旦前几天,在山西临汾家中等床位的小毕终于盼到了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通知入院的电话。虽然一路走得异常艰难,面对记者,小毕却一直微笑着,她说:"能找到可以治这个病的医生,已经让我看到了希望。如果医保和慈善项目能再帮一把,最难的一关我可能就挺过去了。"希望基层医生指明求医方向生病之后,最让小毕欣慰的就是当初学了医,让自己的治疗少走了很多弯路。2013年,刚刚生下儿子的小毕被诊断为红斑狼疮,到11月时,病情突然加重,就  相似文献   

19.
姜天一 《中国卫生》2013,(10):60-63
2012年8月24日,国家发改委、原卫生部、财政部、人保部、民政部、保监会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是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有益补充。据悉,截至2013年8月,已有27个省启动相关工作,超过2亿人获得这一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河北省万全县大病救助患者疾病构成及医疗费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完善大病救助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万全县2012-2016年大病救助资料并整理分析。结果 2012-2016年万全县接受大病救助患者共498人次,大病救助的疾病超过22种,大病救助的疾病种类和实际救助人数逐年增加,救助的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40-70岁。恶性肿瘤、尿毒症、脑血管病、白血病、心肌梗塞和器官移植为救助的主要疾病,救助人数分别占总救助人数的51.0 %、30.9%、6.0%、4.6%、3.8%和1.0%。大病救助患者因病种不同年人均救助金额在1.2-3.7万元之间,扣除基本医疗保险,使个人自付费降低30%-52%。结论 2012-2016年万全县获得大病救助的患者主要为中老年人,主要疾病为恶性肿瘤、尿毒症、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大病救助切实减轻了贫困人口的疾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