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烨  黄瑛  陈超 《中国临床医学》2006,13(3):454-455
目的:了解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点,探讨及时诊断和防治早产儿NEC的方法。方法:分析32例早产儿NE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程发展、预后,并与27例足月儿NEC进行比较。结果:早产儿NEC更多表现为反应差(46.9%)、胃纳差(34.4%),肠穿孔率(21.9%),明显高于足月儿组;病死率(28.1%)也高于足月儿组(3.7%)。结论:与足月儿比较,早产儿NEC临床表现中以反应低下和纳差比较突出,穿孔发生率高,病死率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2.
钟麟  胡廷泽 《华西医学》1994,9(3):324-325
18例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分析表明,NEC的发生虽与各种危险因素有关,但亦可发生于完全正常的足月新生儿;发病时间早和病变以结肠受累为主是足月新生儿NEC的特点;足月新生儿NEC的预后明显优于早产儿NEC。  相似文献   

3.
总结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护理要点。主要包括病情观察、重症护理、肠道护理、手术护理、营养支持、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各种护理措施。认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进展快,死亡率高,护理对患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在于禁食、禁水,有效的胃肠减压,充分的静脉营养支持,有效的抗生素应用,必要时予以积极的手术治疗,合理喂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NEC或NEC)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好发于婴幼儿、未成熟儿,是威胁新生儿生命的一个重要疾病。不少患婴,尤其在基层医院,疾病大都发展到中后期方被确诊,故病死率高。抢救NEC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临床结合腹部平片常能为NEC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将我院X线追踪随访确诊的4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6例,女24例,年龄<10天者17例,10~20天20例,21~28天3例。平均日龄13.3天,体重2000~3200g,平均体重2520g,8…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观察及护理210011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淑芬,陈永田近年来,由于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NE)认识的提高,报道的病例日见增多。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51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充分认识到,观察与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者认为:在整个病程中,均南非进行严密仔细地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便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为及早对患者禁食,行胃管引流减压等处理赢得时间,尤其对禁食后护理,如:输液的管理以及在恢复期进行恢复哺喂的方法等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9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勇 《实用医学杂志》1997,13(5):308-309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enterocditis,NEC)自1964年由Perdon报道以来,被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加以研究,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以腹胀、呕吐、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胃肠道急症。重症NEC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1988~1994年收治的90例新生儿NEC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86~1994年共收治90例NEC,男婴72例,女婴18例,男女之比为4:1。出生1周以内42例,7~14天42例,>14天6例;剖宫产6例,顺产84例;足月儿48例,足月低体重儿9例,早产儿42例。母亲职业:农民66例,工人21例,教师3例。90例新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出生情况及可能的诱发因素、实验室指标进行研究。结果 45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中足月产23例,早产21例,逾期产1例,24h内发病10例,~2d15例,-10d15例,>10d15例。实验室检查显示,重症感染41例(91.1%)。所有病例经抗感染及控制原发病治疗,病情好转43例,2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新生儿胃肠粘膜屏障薄弱,且肠道菌群建立较迟,入院后应保持患儿内环境稳定,防止维生素K1缺乏,是预防和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时期严重的肠道疾病,临床上以腹胀、呕吐、腹泻、血便为主要表现。据报道,住院患儿中新生儿NEC总发病率为1%~6%,早产儿多见,多在2周内发病。2010年7月本科收治了1例早产儿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对其实施了精心的治疗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We aimed to evaluate serum levels of serum amyloid-A (SAA) both in the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the treatment response of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 Forty-five preterm neonate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including 15 infants with NEC, 15 with sepsis, and 15 healthy preterm infants. Pre- and posttreatment serum SAA levels were measured. Among patients with NEC, 11 had stage 1 and 4 had stage 2 disease 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Bell's staging criteria. Baseline SAA levels of the infants with NEC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s (P=0.013) and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with sepsis (P=0.004). When infants with stage 1 and stage 2 NEC were analyzed separately, baseline SAA levels of the infants with stage 2 NEC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s (P=0.027) than those with stage 1 NEC (P=0.018), but similar to those with sepsis. There was a trend that baseline SAA levels were also correlated with the Bell stage (r=0.501, P=0.057). Posttreatment SAA level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infants with sepsis (P=0.002). Pre- and posttreatment SAA levels were similar in patients with stage 1 and 2 NEC. In conclusion, SAA rises in early stages of NEC and may aid in diagnosis as a serum marker.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综合护理方法及效果,以期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法]选取6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临床资料,从综合护理角度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进行临床资料的分析,寻找护理观察与干预要点。[结果]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以早产、低体重儿多见,且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早期症状体征以胃潴留、腹胀、呕吐咖啡色液及血便为主。诊断过迟,喂养不当,加奶过快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对提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十分重要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红霞 《妇幼护理》2022,2(4):873-875
目的 探讨个性化的护理指导对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伴肠穿孔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2 月期 间本院收治的 92 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伴肠穿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46 例。对照组接受 常规化的护理指导,实验组接受个性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依从率、护理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生 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 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的神经功能,生理功能以及肢体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的 神经功能,生理功能以及肢体功能显著提升,并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运用到小儿坏 死性小肠结肠炎伴肠穿孔围手术护理中,可提升患儿的护理依从率和护理有效率,减少临床的不良反应发生,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频肠道超声评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价值。方法 纳入304例新生儿NEC,根据临床转归将其分为转归不良组(n=64,接受急性期手术治疗)及转归良好组(n=240,接受急性期保守治疗)。比较组间高频肠道超声表现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新生儿NEC转归不良的独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肠道超声征象预测新生儿NEC转归不良的价值。结果 转归不良组64例术中均见肠管坏死或穿孔;转归良好组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转归不良组患儿腹腔游离气体、腹腔积液、门静脉积气、肠壁积气、肠壁增厚、肠管扩张及肠梗阻超声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转归良好组(P均<0.05)。相比转归良好组,转归不良组腹腔积液透声情况更差、深度更深(P均<0.05)。高频肠道超声检出肠梗阻、腹腔积液透声差及腹腔积液深度>18.1 mm是新生儿NEC临床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其联合预测新生儿NEC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5,敏感度为93.66%,特异度为82.32%。结论 高频肠道超声可用于评估新生儿NEC。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64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时机将其分为早期组(确诊至手术时间≤7 d)与晚期组(确诊至手术时间>7 d),各32例。早期组行早期手术治疗,晚期组行晚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PCT、hs-CRP、IL-6水平、预后情况及手术效果。结果手术前、手术后、术后3 d,晚期组的PCT、hs-CRP、IL-6水平均高于早期组(P<0.05)。早期组的术后住院天数短于晚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的手术优良率高于晚期组(P<0.05)。结论早期进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可降低患儿PCT、hs-CRP、IL-6水平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提高手术优良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血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血小板活化功能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活化的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PAC-1),P选择素(CD62P)作为分子标志物,FCM荧光分析NEC高危患儿组、早期患儿组、典型患儿组和对照组的微量全血PAC-1、CD62P血小板表面阳性表达百分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高危患儿组PAC-1、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9±8.65)%,(5.45±1.31)%;(24.27±11.30)%,(3.02±3.33)%;NEC早期患儿组与典型患儿组PAC-1、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80±12.10)%,(7.86±2.85)%;(50.30±11.96)%,(50.95±7.90)%,与对照组及高危患儿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患儿和典型患儿CD62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C-1、CD62P能为NEC患儿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数据,特别是CD62P对判断病变的进展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部X线检查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分型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58例确诊新生儿NEC的患儿,根据临床转归将患儿分为轻症组(n=31)和重症组(n=27)。比较2组患儿腹部X线影像表现。结果 2组间胎龄、患病日龄、性别、胎数、生产方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症组出生体质量低于轻症组(P<0.05),极低体质量儿例数多于轻症组(P<0.05);患儿门静脉积气和固定肠袢发生率均高于轻症组(P均<0.05);2组间肠壁积气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X线检查可有效辅助诊断NEC、分型;尤其对肠坏死和肠穿孔的判定及治疗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肠组织炎性浸润程度和血中常见炎性指标的关系,寻找判断手术时机的最佳炎性指标.方法 收集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NEC患儿95例,采取手术治疗的42例患儿为手术组,采取保守治疗的53例患儿为对照组.切除的肠组织标本常规行病理检查,记录2组患儿常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