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与肝功能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颅脑损伤继发引起肝功能损害患者92例,根据GCS评分将其分为特重型颅脑损伤组(GCS评分3~5)、重型颅脑损伤组(GCS评分6~8)和轻中型颅脑损伤组(GCS评分9~15),入院后次日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查肝功,以后每周复查一次.观察变化,分析肝损害的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组肝功能指标高于重型颅脑损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组高于轻中型颅脑损伤组,肝功能损害程度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P<0.05),肝功能指标增高严重者,颅脑损伤程度严重,预后差.结论 颅脑损伤合并肝功损害后,动态观察肝功能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判断二者的相关性,辅助判断颅脑顿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肝功能损害38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急性肝功能损害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近3年来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146例,其中38例并发急性肝功能损害,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插管的治疗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插管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意义.方法对64例行气管插管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依据呼吸指标的变化分为两组,即常规气管插管组30例和早期气管插管组34例,比较两组插管治疗前后呼吸指标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早期气管插管组患者预后良好率50%,常规气管插管组预后良好率仅为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行气管插管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良好率.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加强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加强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早期肠内外复合营养加强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浓度、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治疗组病例营养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加强营养支持有利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恢复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急诊诊断及其急救方法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2年在急诊室处理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112例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急诊早期诊断、迅速开放气道及输液通道.综合治疗,112例患者中有107例顺利转住院部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在处理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中,早期诊断,处理及时是提高治愈率、减少残废、降低经济损失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6.
中药熨敷预防颅脑损伤早期便秘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致残率很高,除了原发性损伤,其并发症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便秘是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发生便秘,本院神经外科采用中药熨敷腹部,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影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型颅脑损伤是基层神经外科工作的重点,占急性颅脑损伤的13%-21%[1].自CT、MRI应用以来其诊断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病死率仍然很高,达26%-50%[2].影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因素很多,在此结合文献做一综述,旨在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早期评估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库欣溃疡的病因及临床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库欣溃疡的患者的诊治及预后情况.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早期积极清除原发应激因素、保持呼吸道通畅、早期留置胃管检测胃液、早期鼻饲肠内营养、ICU条件下及时的发现和纠正异常的生命体征可有效降低库欣溃疡发生率.并发库欣溃疡19例,占17.3%.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综合性预防治疗,可显著降低库欣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干预组除常规治疗护理外,制订可行的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早期感觉通路和肢体的功能锻炼.比较2组的预后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其治疗转归和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是颅脑外伤救治的重点和难点,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早期的低血压和缺氧会明显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而气管切开可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改善脑灌注,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作者2004年~2008年收住早期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3例,发现早期气管切开可以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赢得进一步治疗的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方法.方法:对2001-07~2007-01我科收治的5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存活32例(55.2%),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17例(29.3%),重残15例(25.9%),死亡26例(44.8%).结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尽早清除颅内血肿,纠正休克,脱水治疗脑水肿,早期亚低温治疗,改善脑循环,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的临床资料.结果:25均早期应用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模式机械通气,16例存活,9例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预后的主要取决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机械通气,PEEP是治疗ARDS的有效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在重型颅脑损伤中高血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符合以下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4例,无糖尿病史及重要颅外合并伤,均行开颅手术治疗,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根据GOS将84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较差组,分析两组间伤后血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预后良好组伤后血糖较预后较差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能够作为早期预测预后的简便指标.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是颅脑外伤救治的重点和难点,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早期的低血压和缺氧会明显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而气管切开可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改善脑灌注,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作者2004年~2008年收住早期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3例,发现早期气管切开可以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赢得进一步治疗的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210例常见并发症监测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常见并发症及其监护措施.方法:对2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多系统综合监护,内容包括神经功能监测,生命体征监测,持续颅内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血和尿渗透压、肝肾功能,准确记录出入量,对可能继发并发症的患者采取相应的监护措施.结果: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有重度颅内高压,低氧血症,高钠、高糖血症,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和癫痫持续状态,经严密监测与护理,本组患者病死率为26.7%,致残率为25.2%.结论:对于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常见并发症,只要监护措施得当,早期发现异常并及时给予干预措施是可以预防的,并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程度.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血糖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作者分析自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间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高血糖病例,旨在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血糖的治疗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采用层析荧光法对6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CSF-CK-BB活性作了测定.结果表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CSF-CK-BB活性明显升高,并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和患者预后相关,而与颅内压增高无关.CSF-CK-BB活性与伤情估计GCS评分成反比例关系.单纯颅脑伤与颅脑复合伤CSF-CK-BB活性无差异.我们认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CSF-CK-BB活性测定可以作为一项新的评定脑损伤严重程度和患者预后的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常见并发症及其监护措施.方法:对2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多系统综合监护,内容包括神经功能监测,生命体征监测,持续颅内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血和尿渗透压、肝肾功能,准确记录出入量,对可能继发并发症的患者采取相应的监护措施.结果: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有重度颅内高压,低氧血症,高钠、高糖血症,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和癫痫持续状态,经严密监测与护理,本组患者病死率为26.7%,致残率为25.2%.结论:对于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常见并发症,只要监护措施得当,早期发现异常并及时给予干预措施是可以预防的,并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干预组除常规治疗护理外,制订可行的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早期感觉通路和肢体的功能锻炼。比较2组的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其治疗转归和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剂量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60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大剂量纳络酮治疗)和对照组各30例.用药前及用药2 周后对两组患者的GCS(格拉斯哥评分)计分及头颅CT图像计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GCS计分及头颅CT图像计分在治疗后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纳络酮对改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