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评价肺组织AIM2炎性小体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肿瘤患者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2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和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择期全麻下拟行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手术全麻患者750例,术中切除肺叶时取远离病变处>8 cm以上肺组织。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肺组织黑色素瘤缺如因子2(AIM2),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和半胱天冬酶-1前体(pro-Caspase1)的表达。采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提出的诊断标准判断是否发生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和精确率召回率曲线(PR曲线)预测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准确程度。结果 最终纳入678例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将患者分为单肺通气肺损伤组(I组,115例)和单肺通气非肺损伤组(NI组,563例)。术后单肺通气肺损伤发生率是16.9%。I组和NI组相比较,年龄、FEV1/FVC、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AIM2、ASC和pro-Caspase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FEV1/FVC、单肺通气时间、AIM2、ASC和pro-Caspase1是单肺通气肺损伤的危险因素,并且通过二次敏感性分析结果发现,AIM2、ASC和pro-Caspase1蛋白表达仍是发生术后单肺通气肺损伤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和PR曲线分析显示,AIM2炎性小体预测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发生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 肺组织AIM2炎性小体升高是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肺组织AIM2炎性小体可准确预测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12例肺大泡患者,ASA:Ⅰ~Ⅲ级,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所有患者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术前监测IBP、HR、ECG、SpO2、PETCO2、Paw。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240min,单肺通气时间60~180min。术中IBP、HR、SpO2、PETCO2、Paw均正常。术毕顺利苏醒拔管,无苏醒延迟、复张性肺水肿及其他麻醉并发症。结论:良好的麻醉前准备,准确定位双腔气管导管,加强单肺通气的呼吸管理及防止低氧血症是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EAS)组和假经皮穴位电刺激组(Sham组),每组30例。TEAS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经皮穴位电刺激双侧合谷穴、内关穴、后溪穴及支沟穴,电刺激持续至手术结束。Sham组于上述穴位贴电极片,但不给予电刺激。分别于手术前30min(T1)、单肺通气1h(T2)、手术结束后双肺通气10min(T3)及术后24h(T4)采集颈内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IL-6、IL-10、TNF-α浓度;记录术后3d内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拔除胸管时间和平均住院日。结果 与Sham组比较,TEAS组血清IL-6及IL-10浓度在手术结束双肺通气10min时均显著降低(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6及IL-10水平在手术结束双肺通气10min时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胸管拔除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降低全身麻醉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可能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肺保护存在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在肺癌胸腔镜手术中单肺通气时相关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依达拉奉组,每组30例。依达拉奉组患者于手术前30 min开始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 mg(溶于100 m L生理盐水),30 min内滴注完毕,对照组以同样方式静脉滴注100 m L生理盐水。2组患者分别于切皮前和单肺通气结束时取肘静脉血样,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于开胸单肺通气开始时、肺叶离断时取肿瘤边缘正常肺组织,测定肺水通道蛋白1(AQP1)、肺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并对2组患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单肺通气结束时2组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较肺通气开始时明显升高(P<0.05);依达拉奉组患者单肺通气结束时血清TNF-α、IL-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与开胸单肺通气时比较,肺叶切除时2组患者肺组织AQP1和AQP4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依达拉奉组患者肺叶切除时肺组织AQP1和AQP4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依达拉奉预先给药可降低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单肺通气时TNF-α、IL-8水平,抑制AQP1、AQP4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在电视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时,患侧持续供氧,预防低氧血症,延长单肺通气时间,减少单肺通气并发复张性肺水肿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胸腔镜手术病人50例,男43例,女7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n=28例,术中单肺通气时.患侧支气管开放并持续低压供氧,(2-3L/min);对照组n=22例,单肺通气时,患侧导管常规封闭停止通气.术中持续监测ECG,BP,HR,SpO2,PETCO2及持续单肺通气时间,(SPO2下降<93%为双肺通气指标).结果 胸腔镜手术操作时,SpO2,PETCO2,及连续单肺通气时间,复张性肺水肿发生率,两组呈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胸腔镜手术中单肺通气时,患侧低压持续吸氧有助于维持正常SpO2,PETCO2,延长单肺通气时间,减少单肺通气并发症,利于手术的连续性,是一举多得的电视胸腔镜手术麻醉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在电视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时,患侧持续供氧,预防低氧血症,延长单肺通气时间,减少单肺通气并发复张性肺水肿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胸腔镜手术病人50例,男43例,女7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n=28例,术中单肺通气时.患侧支气管开放并持续低压供氧,(2-3L/min);对照组n=22例,单肺通气时,患侧导管常规封闭停止通气.术中持续监测ECG,BP,HR,SpO2,PETCO2及持续单肺通气时间,(SPO2下降<93%为双肺通气指标).结果 胸腔镜手术操作时,SpO2,PETCO2,及连续单肺通气时间,复张性肺水肿发生率,两组呈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胸腔镜手术中单肺通气时,患侧低压持续吸氧有助于维持正常SpO2,PETCO2,延长单肺通气时间,减少单肺通气并发症,利于手术的连续性,是一举多得的电视胸腔镜手术麻醉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频喷射通气辅助非通气侧肺通气在胸科单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单肺隔离技术后动脉血氧分压提供一种新的通气模式.方法选择实施开胸单肺通气下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30例,A组(常规单肺通气组):术中非通气侧肺(患肺)与大气相通,B组(常规单肺通气+非通气侧肺辅助高频通气):非通气侧肺与高频喷射通气机相连,使用HFJV模式(频率60次/min、气道压力0.5kg/cm2)辅助通气.分别记录术前双肺通气后10 min(T1)、单肺通气后15 min(T2)、单肺通气后35 min(T3)、单肺通气后60 min(T4),恢复双肺通气后10 min(T5)各时间点的HR、SpO2、MAP、Ppeak值、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通过血气分析结果中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 DO2)、计算肺内分流(Qs/Qt),同时观察2组肺萎陷分级.结果与A组相比,B组T2T4时间点动脉血氧分压升高,肺内分流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T5时间点相比,2组患者T2T4时间点动脉血氧分压... 更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种术式治疗早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早期肺癌患者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种术式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等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腔镜肺楔形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小于胸腔镜肺叶切除组和开胸肺叶切除组(P<0.05)。胸腔镜肺楔形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肺叶切除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更好,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OLV)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手术时麻醉的管理要点。方法:对46例需于胸腔镜下行肺大疱切除手术的患者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时的情况以及术中动脉血气分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其中6例患者需进行第2次插管调整,其余均1次成功置入双腔管;9例OLV后出现不同程度的SpO2下降,经积极处理后得到改善。术中单肺通气后25 min、50 min的血气分析表明PaO2均出现明显下降。结论: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手术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时能为术者提供清晰开阔的术野,但同时存在低氧血症的可能。麻醉管理的关键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位置要准确,同时加强术中呼吸和循环监测,才能确保麻醉的安全性和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肺隔离技术(支气管封堵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时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一叶肺切除术,左右不限)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支气管封堵管组(A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B组),各45例。监测两组患者侧卧位双肺通气10min、单肺通气10min、单肺通气30min3个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气道峰压(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态肺顺应性(Cdyn)以及每搏量(SV)、心排量(CO)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侧卧位双肺通气10min时,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单肺通气10min和30min时,A组患者Peak、PETCO2低于B组,Cdyn、SV和CO高于B组,在单肺通气10min时,A组HR低于B组,MAP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比,采用支气管封堵管进行单肺通气能有效降低Peak、增加健侧肺Cdyn,改善呼吸力学并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治疗UI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对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16例进行电视胸腔镜下(全胸腔镜c-VATS组.68例;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a—VATS组,48例)肺叶切除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17例患者的需要转变手术方式(由c-VATS到a-VATS,15例;由c—VATS到开放手术,1例;由a—VATS到开放手术,1例)。手术中转开胸1例。ma期108例,DIb期8例,无围术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全组手术时间平均(158±36)min,术中失血平均(176±50)mL,术后胸管停留时间平均(3.2±1.8)d,术后住院平均(7.5±2.5)d。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廖克龙  杨康  张伟  王海东 《重庆医学》2008,37(4):346-347
目的介绍胸腔镜辅助肺切除手术治疗肺部疾病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本科1999年10月~2006年12月用胸腔镜辅助完成肺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手术116例,其中原发性肺癌78例、支气管扩张11例、炎性假瘤9例、结核瘤8例、错构瘤6例,曲霉菌球4例;行肺楔形切除术38例,肺叶切除67例,全肺切除11例。结果本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2例中转开胸完成手术,1例再次开胸止血,2例持续漏气超过4d,2例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均经治疗痊愈;患者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减轻了术后疼痛等并发症,患者痛苦少,恢复快;通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通过训练,可达到常规开胸相同或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手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9月-2010年3月我科开展单操作孔VATS治疗原发性肺癌29例,所有患者均行解剖性肺叶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29例中右肺上叶切除11例,右肺中叶切除5例,右肺下叶切除7例,左肺上叶切除1例,左肺下叶切除5例。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50.7±36.8)min,平均每例清除淋巴结12.6枚。TNM分期:Ⅰa期13例、Ⅰb期9例、Ⅱa期2例、Ⅱb期1例、Ⅲa期4例。全部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肺部感染、严重心律失常、二次开胸止血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单操作孔VATS治疗原发『生肺癌是可行的,能完成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电视胸腔镜与腋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VATS)和腋下小切口(LAT)两种微创手术行肺叶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9年12月通过两种微创术式进行解剖学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VATS手术107例,LAT手术135例;病例包括原发性肺癌、肺转移瘤、炎性假瘤、肺隔离症等,均行肺叶切除术。两组在手术出血量、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LAT组的手术时间略短,VATS组术后当天胸腔引流量略少。结论两种微创手术行肺叶切除术无显著差别,各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15.
完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10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建强  徐克平  吕俊杰 《河北医学》2009,15(11):1307-1310
目的:探讨全电视胸腔镜(VATS)下肺叶切除治疗肺部疾病的可行性、近期疗效,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年4月至2009年7月,采用不撑开肋骨、完全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肺叶切除10例,其中施行右肺上叶切除5例,右肺中叶1例;左肺上叶2例,左肺下叶2例;恶性肿瘤患者同期行*-,gk隔及肺门淋巴结清扫。结果:全组10例患者中8例在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90~220min(平均130min);术中失血量50~450ml(平均245m1);术后病理诊断为肺癌6例,结核瘤1例,炎性假瘤1例,支气管扩张1例,绒毛膜转移癌1例。无手术死亡。术后住院时间6~12d(平均8.5d)。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肺部疾病更加微创。且手术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LV)预处理对儿童不同种类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胸腔镜辅助胸科手术OLV
患儿171例,年龄5 d~11岁,3岁以下127例。其中,脓胸廓清+脓肿切除术(脓胸组)55例,纵膈肿瘤切除术(纵膈肿瘤组)34例,
膈疝修补或膈肌折叠术(膈疝组)21例,肺叶切除或肺活检(肺疾病组)43例,食管手术(食管组)18例。采用5Fr国产支气管堵塞
器,侧卧位后行OLV预处理5~8 min,恢复双肺通气5 min,切皮前再次启动OLV。若SpO2<95%,管端位置无异常,给予呼末气
道正压5 cm H2O;SpO2<90%,则间歇双肺通气。结果OLV术野优良率93.56%。脓胸组2例、食管组3例术中需要间歇双肺通
气,其余166例患儿可耐受OLV。食管组手术时间、OLV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LOS)长于其他组别,术后肺
不张例数高于膈疝组和肺疾病组;脓胸组、食管组在肺完全萎陷后、拔除气管导管后的氧合指数低于纵隔肿瘤组(P<0.05 或
0.01)。结论OLV预处理法可维持大部分患儿OLV期间的氧合,手术时间、OLV时间长的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LOS较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例原发性晚期肺癌和肺转移癌病人,在局麻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8例在CT下定位,2例在胸腔镜直视下进行。消融温度56~90°,治疗时间为30~120分钟。结果:12例病人共进行14次射频消融,其中2例进行2次。术中6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咳血。治疗后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肺水肿,发生气胸2例,血胸1例,住院治疗期间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晚期肺癌,损伤小,安全,病人易于接受,治疗有效,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保护性肺通气(PLV)对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VATS)患者术后谵妄(POD)及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择期VATS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保护性肺通气组(PPV组)52例和传统肺通气组(CPV组)48例。PPV组双肺通气设置:潮气量(VT)8?ml/kg+呼吸末正压(PEEP)5?cmH2O,吸入氧浓度(FIO2)0.7;单肺通气(OLV)设置:VT 6 mg/kg+PEEP 5?cmH2O+肺复张[持续肺充气法:3~5?s内将气道峰压(Ppeak)升到30?cmH2O,持续30?s恢复原状,重复3次],FIO2 0.7。CPV组双肺通气设置:VT 10?ml/kg,FIO2 1.0;OLV设置:VT 8?ml/kg,FIO2 1.0。两组吸呼比=1∶2,调整呼吸频率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5~45?mmHg。通过脑氧饱和度(rSO2)监测脑氧合情况,同时监测术中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OI);术后每天随访,采用意识错乱评估法(CAM)判定是否发生POD,并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PPV组术中PaO2、OI高于CPV组(P?<0.05);rSO2发生率低于CPV组(P?<0.05);POD和PPCs发生率低于CPV组(P?<0.05);且PPV组术后气管导管拔出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引流管拔出时间缩短(P?<0.05)。结论 PLV提高VATS患者机械通气时血氧饱和度和rSO2,降低POD发生率;并且降低PPCs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VATS)在胸部肿瘤外科的适应证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2009年1-11月连续144例胸部肿瘤住院病人VATS病例资料.结果 全组无中转开胸病例.术后合并症发生率2.08%(3/144),病死率0.69%(1/144).VATS肺叶切除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院内病死率、总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而VATS组胸管留置时间少于常规开胸组,VATS组早期病例更多.VATS肺楔形切除与常规开胸肺楔形切除术两组的胸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院内病死率和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而VATS组手术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开胸组.结论 VATS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是可以接受的.VATS肺叶切除术可以作为早期肺癌外科治疗的一种方案.对于肺楔形切除术,VATS优于常规开胸.  相似文献   

20.
正肺癌是目前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低剂量胸部CT的普及,肺部小结节在人群中的发现率越来越高,所筛查到的肺癌分级、分期也呈现越来越早期的趋势,因此,治疗策略也需要有所改变。目前,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包括肺叶楔形切除术及肺段切除术)是针对肺部结节为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