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是近年来检测蛋白含量的一项新技术,它集酶联免疫吸附反应和流式细胞技术优点于一身。介绍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在医学中应用进展。
资料来源: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6—02期间文章,检索词“cytometric bead array,cytokine/protein”。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1990—01/2006-02期间文章,检索词“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细胞因子/蛋白”。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有关文章,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②有关细胞因子或蛋白检测技术,限定时间为10年以内。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0篇有关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15篇符合研究要求。
资料综合:①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特点:能同时检测单一样本中的多个目的蛋白,检测所需样本量小、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高通量、检测灵活并且范围宽;使得流式细胞仪的应用范围从细胞抗原检测发展到细胞外蛋白或细胞因子的定量检测。②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应用于医学研究与诊断:目前,应用领域涉及眼部疾病、新生儿溶血症和病毒性感染的早期诊断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疾病的诊断、监控;细胞信号中磷酸化蛋白、凋亡相关蛋白分析.以及肿瘤及药物的研发等多方面领域都有广泛性应用。
结论: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作为一种有实用价值的临床检测、研究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特别是在微量、多重检测方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微球捕获技术检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分析其在巴利昔单抗应用前后、肾移植手术前后以及移植物排斥反应发生时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72例肾移植受者根据术后移植物功能状况分为2组:肾功能稳定组53例,急性排斥反应组19例.根据巴利昔单抗使用与否分为2组:巴利昔单抗使用组32例,巴利昔单抗未使用组40例.采集72例肾移植受者术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和30名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微球捕获技术分析IFN-γ、TNF-α、IL-10、IL-5、IL-4、IL-2共6种细胞因子含量.对肾移植供者与受者组、肾移植受者术后功能稳定组与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4周巴利昔单抗使用组与未使用组、巴利昔单抗使用前后细胞因子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肾移植受者组外周血TNF-α、IL-10、IL-5、IL-4、IL-2分别为(1.65±0.10)、(2.55±0.19)、(1.88±0.14)、(1.85±0.12)、(2.12±0.09)ng/L,低于健康供者组的(3.04±0.17)、(3.33±0.26)、(4.03±0.25)、(2.73±0.16)、(4.03±0.2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90、2.375、7.851、3.955、7.153,P值分别为<0.01、<0.05、<0.01、<0.01、<0.01);术前肾移植受者组IFN-γ含量为(2.50 ±0.18)ng/L,健康供者组为(3.00±0.24)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5,P>0.05).肾功能稳定组IFN-γ、IL-10分别为(2.71±0.11)、(3.91±0.52)ng/L,低于急性排斥反应组的(3.30±0.36)、(12.01±5.3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61、11.465,P值分别为<0.01、<0.05).使用巴利昔单抗的肾移植受者,在巴利昔单抗使用后IFN-γ、TNF-α和IL-10分别为(2.78±0.17)、(1.58±0.07)、(2.77±0.24)ng/L,与使用前的(2.90±0.21)、(1.67±0.12)、(2.45±0.16)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605、6.011、4.126,P值分别为<0.01、<0.01、<0.05).术后4周巴利昔单抗使用组IFN-γ、IL-10、IL-4分别为(2.90±0.31)、(9.08±0.16)、(2.73±0.11)ng/L,与未使用组的(3.28±0.11)、(4.17±0.21)、(2.11±0.20)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68、4.263、3.762,P值分别为<0.01、<0.01、<0.05).结论 流式细胞微球捕获技术使用微量标本可同时检测6种细胞因子.联合检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的细胞因子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更有意义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3.
流式细胞术及其在细胞凋亡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式细胞术是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单个细胞或其他生物微粒进行快速定性、定量分析与分选的一门技术.它不仅快速、灵敏和准确,而且还具有客观、直接和同时进行多参数检测的优点.细胞在凋亡时产生的一系列形态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性质的变化,包括细胞皱缩,核染色质凝聚,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诱导蛋白酶凋亡分子激活,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膜磷酯酰丝氨酸外化,胞质Ca2+浓度升高,DNA片段化及含量变化等特点,进行定性、定量测试分析,从而实现对细胞凋亡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流式细胞分析仪在细胞因子检验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2—5月在江苏盛泽医院接受健康体检者和门诊住院患者(共112例)血浆标本,运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血浆标本的8项细胞因子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范围验证实验结果。结果 低值和高值连续5 d检测结果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bility, CV)均≤15%。低值和高值连续5 d检测结果准确度均符合(偏差≤±15%)范围。8项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在流式细胞分析仪上检测结果均在范围内呈线性,满足准确度(r2≥0.98)的标准范围,r2分别为0.998 8、1.000 0、1.000 0、0.999 8、1.000 0、0.999 4、0.999 5、0.984 3。结论 流式细胞分析仪在细胞因子检测中的应用的准确度、可靠性和重复性较好,能满足临床需求,可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相关检测当中。 相似文献
6.
7.
8.
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在食管癌患者Th1/Th2细胞因子谱型分析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辅助细胞Ⅰ类细胞因子主要包括白介素2(IL-2)、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γ-干扰素(IFN-α)等,Ⅱ类细胞因子主要包括IL-4、IL-6和IL-10等。它们是机体调节和维持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平衡的重要分子。研究发现,肿瘤患者外周血Ⅰ/Ⅱ类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可直接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与预后。本研究通过测定食管癌患者血浆Ⅰ/Ⅱ类细胞因子含量,分析细胞因子谱型变化特点及与临床的关系,以了解食管癌患者Ⅰ/Ⅱ类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功能状况,为临床生物治疗食管癌提供个体化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9.
流式细胞术(FCM)是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80年代开始应用到临床医学研究及疾病的诊断和监测,近几年来,在我国得到很快的发展,应用范围不断增大,主要是对单个细胞或其它生物微粒进行快速定性、定量分析与分选的一门技术,有高速度、高灵敏度、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及测定细胞数多等优点。目前不仅在科研方面得到高度的重视,也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1流式细胞术在肿瘤学中的应用FCM在肿瘤学中的应用是临床医学中应用最早的一个领域,不仅应用于细胞周期的理论分析方面,在临床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11.
影像数字化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世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1,12(2):144-145
1 数字化(影像)医学诊断、检验设备数字化技术的开发利用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是各种医学诊断(影像)、检验设备的实现越来越靠数字技术,譬如在前端就把接收到的超声信号数字化,采用数字波束形成用图像技术处理的全数字化彩超[1];MRI设备前端采用数字化的RF通道等,用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数字技术代替传统的模拟技术,使医学图像设备的生产和图像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变得更加容易实现,也使设备的可靠性和性能得到提高。二是医学诊断(影像)、检验结果以数字方式输出,使这些影像(数据)可直接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传输和存储,从而导致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流式微球阵列分析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趋化因子含量及其临床意义,为胃癌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45例胃癌患者、30例良性胃病患者和4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采用CBA测定3组血清中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调节活化蛋白(RANTES)、γ干扰素诱导的单核因子(MIG)、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干扰素-γ诱生蛋白(IP-10)]含量,并用BD公司CBA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健康对照组血清趋化因子水平分别为IP-10(176.4±20.7)μg/L,MCP-1(111.3±17.2)μg/L,MIG(503.9±47.2)μg/L,IL-8(472.4±116.7)μg/L,良性胃病组为IP-10(207.9±31.7)μg/L,MCP-1(121.2±23.6)μg/L,MIG(514.5±63.0)μg/L,IL-8(480.2±134.8)μg/L,胃癌组为IP-10(266.6±24.7)μg/L,MCP-1(100.4,70.8~193.5)μg/L,MIG(1614.0±275.4)μg/L,IL-8(500.0±164.8)μg/L.3组血清IP-10、MIG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P-10:F=3.52,P<0.05,MIG:F=9.27,P<0.01).其中,胃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IP-10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P<0.05);胃癌组与健康对照及良性胃病组比较,血清MIG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3.29,P<0.01,t=2.84,P<0.01).结论 CBA检测血清趋化因子是一种简便、精确的新方法.胃癌患者血清趋化因子IP-10、MIG水平升高,可能与其发病、转移等过程有关,这些指标的检测将为采用趋化因子的抑制或拮抗作用治疗胃癌提供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流式细胞微球阵列术检测肝癌组织中细胞因子水平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微球阵列术(CBA)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细胞因子改变在肝癌组织免疫微环境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癌组织及非癌组织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组织中浸润免疫细胞的比例,CBA检测肝癌组织和非癌组织中Th1(IL-2、TNF-α、IFN-γ)、Th2(IL-4、IL-6、IL-10)、IL-17A细胞因子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肝癌组织中IL-6、IL-10和TNF水平分别为(292.49±325.29)pg/ml、(6.09±3.88)pg/ml和(9.55±5.60)pg/ml,比正常非癌组织的(6.82±2.69)pg/ml、(2.99±0.60)pg/ml和(3.50±0.77)pg/ml显著升高(P均<0.01),肝癌组织IL-2、IL-4及IL-17A水平分别为(4.73±0.26)pg/ml、(3.25±0.26)pg/ml和(2.05±0.29)pg/ml,显著低于正常非癌组织(P均<0.01)。而IFN-γ水平虽然较正常非癌组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患者CD3+T细胞、CD4+Th细胞在癌组织中的比例均高于相应的非癌组织,而CD8+细胞在癌组织中的比例较低(P<0.05);不同病理分期的细胞因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抗肿瘤效应性细胞比例下降,Th1/Th2比例失衡,且向Th2方向漂移,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肝癌组织微环境中细胞因子水平与肿瘤病理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14.
流式微球技术检测糖蛋白Ⅱb/Ⅲ a自身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Ⅱ b/Ⅲa(GPⅡb/Ⅲa)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方法,比较该方法和改良间接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MAIPA)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抗人血小板GPⅡb/Ⅲa单抗(CD41a)包被微球.分离血小板,将血小板裂解后与包被过的微球孵育,再加入PE标记的羊抗人IgG多克隆抗体,流式细胞术分析.分别用该方法和改良间接MAIPA检测血小板表面和血浆中的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并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将样本的平均荧光强度值(MFI)与正常对照MFI的均值比较,计算比率.该比率均值及范围在ITP组为3.36(0.84~22.94),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为1.16(0.67~5.59),正常对照组为1.08(0.72~1.76).非参数检验得ITP组荧光强度比率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及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若将正常对照组上限作为界值,比率大于1.76定为阳性,则流式微球技术诊断ITP的敏感性为71.43%,特异性为94.28%,阳性预测值为95.24%,其敏感性高于改良间接MAIPA的测定值(51.79%)(χx2=4.57,P<0.05)。由ROC曲线得流式微球法区分ITP患者与正常人的鉴别效度为0.916。结论 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耗时短、重复性好,敏感性高于改良间接MAIPA,对提高ITP的实验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Yeom HJ Her YS Oh MJ Paul S Park MS Yeoun JP Jung JW Lee S Hwang SY 《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obes》2008,22(2):76-8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pply the multiplex bead array as a diagnostic tool for male infertility. The multiplex bead array offers a new platform in high-throughput nucleic acid detection. Six loci, including sex-determining regions on the Y (SRY) chromosome as a control and five sequence-tagged sites (STS) in azoospermia-factor regions, were used in this system. Extracted genomic DNA from infertile male blood was used for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fter multiplex PCR using specific Cy3-labeled primer sets, the PCR product was hybridized with capture probes. A multiplexed PCR-liquid bead was arrayed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using the Luminex system. This assay system correctly identified the presence or deletion of the Y chromosome. Therefore, this method provides a sensitive and high-throughput method for probing the deletion of the Y chromosome, and offers a completely new approach to male infertility screening. 相似文献
16.
方向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6,10(25):153-155
目的:现代生物医学仪器正在向着微型化、多功能化、系列化等方向发展,系统中的数字部分越来越重要。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是一种新型可编程逻辑器件,性能优良,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可显著降低数字系统的开发成本。对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做一介绍。资料来源:依据清华同方的《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1996-01/2005-12有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论文进行检索,检索词“FPGA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并查找了相关书籍。资料选择:对于涉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技术以及用于信号检测、信号处理、图像获取、图像处理、医用电子内窥镜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资料纳入选择。资料提炼:对15篇关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文献资料全文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研究。资料综合:①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一般由3个可编程模块(CLB,IOB以及IR)和存储SRAM构成。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是一种可重复编程逻辑器件,规模大,速度高,适合于逻辑控制。其硬件功能描述是通过软件编程实现的。②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在实时心电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中,采用了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XilinxXC3S400作为核心处理芯片,实现了对心电信号的前端数字信号处理,包括心电信号采集、AD转换、心电滤波、数据压缩以及与上位机进行通讯等模块。有效减小了电路的复杂性,降低了成本。在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医用电子内窥镜设计中,保证了图像在PAL制式显示器上的正确显示,有效改善了显示图像的质量,实现多画面显示、图像冻结等多种数字视频特技。结论:在现代医疗仪器的设计中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实现,将显著缩短开发周期,减少设计风险,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灵活性,并实现模块化、微型化。 相似文献
17.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生物医学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现代生物医学仪器正在向着微型化、多功能化、系列化等方向发展,系统中的数字部分越来越重要。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是一种新型可编程逻辑器件,性能优良。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可显著降低数字系统的开发成本。对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做一介绍。资料来源:依据清华同方的《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1996-01/2005-12有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论文进行检索,检索词“FPGA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并查找了相关书籍。资料选择:对于涉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技术以及用于信号检测、信号处理、图像获取、图像处理、医用电子内窥镜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资料纳入选择。资料提炼:对15篇关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文献资料全文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研究。资料综合:①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一般由3个可编程模块(CLB,IOB以及IR)和存储SRAM构成。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是一种可重复编程逻辑器件,规模大,速度高,适合于逻辑控制。其硬件功能描述是通过软件编程实现的。②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在实时心电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中,采用了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Xilinx XC3S400作为核心处理芯片,实现了对心电信号的前端数字信号处理,包括心电信号采集、AD转换、心电滤波、数据压缩以及与上位机进行通讯等模块。有效减小了电路的复杂性,降低了成本。在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医用电子内窥镜设计中,保证了图像在PAL制式显示器上的正确显示,有效改善了显示图像的质量,实现多画面显示、图像冻结等多种数字视频特技。结论:在现代医疗仪器的设计中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实现,将显著缩短开发周期,减少设计风险,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灵活性,并实现模块化、微型化。 相似文献
18.
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方法,并对方法学及临床应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包被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Ⅱb、Ⅲa、Ⅱb/Ⅲa单克隆抗体的微球捕获与血小板GP结合的特异性抗体,加入FITC标记的羊抗人IgG抗体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结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4种单抗荧光强度比值与非ITP血小板减少组和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若将ITP组患者4种单抗荧光强度比值分别大于正常对照组上限1.37、1.24、1.48和1.19判断为阳性,则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敏感性为73.2%,特异性为94.3%;4种单抗联合检测总体敏感性明显高于改良间接单抗特异的血小板抗原固定试验(MAIPA)(P<0.05),且大于各单个抗体检测敏感性。结论流式微球技术可以简便、快捷地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联合检测多种自身抗体可以提高检测阳性率,对于ITP的诊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