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的检测结果,为血常规标准化操作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60名,每人采取静脉和末梢血各1份,采用Backman-Counter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血常规,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静脉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与末梢血结果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较末梢血能准确反映机体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静脉血组和末梢血组,对比分析采用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结果静脉血和末梢血检测指标中HCT、MCH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RBC、Hb、PLT及MCHC含量明显高于末梢血(P<0.05),末梢血WBC、MCV含量明显高于静脉血组(P<0.05)。结论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性,静脉血是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的检测结果,为血常规标准化操作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健康体检男性100名,每人采取静脉血和末梢血各1份,采用ABX 60血球计数仪检测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静脉血与末梢血的WBC、RBC、Hb、HTC、MCV、MCH、MCHC、PLT、RDW、PDW等血常规结果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静脉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较末梢血能准确反映机体的实际情况,静脉血采血后2小时之内血常规结果比较稳定[1].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生儿静脉血与末梢血两种采血方式血常规检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12月在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医院住院的对末梢血常规检测结果存疑,且复查静脉血的120例新生儿,分析两种采血方式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静脉血血常规结果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均低于末梢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与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嗜碱性粒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血常规结果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均低于末梢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数均高于末梢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与末梢血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静脉血较末梢血更能全面反映全身血液循环系统状况,在新生儿的诊疗中,临床若对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存在疑虑,建议复查静脉血。  相似文献   

5.
(1)目的:探讨同一患的静脉血与末梢血2种标本采集方法检测血常规结果的区别。(2)方法:应用MedonicCA620型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140例患的静脉血与末梢血标本的血常规。(3)结果:用同一患的静脉血与末梢血2种标本分别检测血常规,其结果存在着显性差异(P<0.01)。(4)结论:静脉血与末梢血进行检测血常规的存在差异,所以当患采静脉血困难时,应对末梢血检测结果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末梢血与静脉血血常规指标的差异,探讨不同采血部位血常规的临床价值,为血常规的检验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11月健康体检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取自愿原则参与该研究,受检者于清晨空腹按标准操作规程分别采集末梢血和静脉血,对比分析两组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差异,并比较其重复性。结果:末梢血的WBC值高于静脉血,RBC、HB、PLT低于静脉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MCV、HCT、MCH、MCH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且静脉血结果的重复性优于末梢血。结论:末梢血与静脉血检测结果存在差异,且末梢血检测结果重复性不如静脉血,建议临床上尽可能采用静脉血检验。  相似文献   

7.
血液分析仪与传统手工检测静脉及末梢血液标本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静脉血与末梢血用仪器检测血细胞及手工检测血细胞的结果,为血常规检测采用仪器还是手工,采用何种血液标本更为确切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每人采取静脉血及末梢血,采用法国ABX-60型血液分析仪和传统手工法分别测定WBC、RBC、PLT和Hb四项指标,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 静脉血与末梢咖.无论是仪器检测、还是手工检测,PL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使用仪器分析静脉血的血细胞检测结果较末梢血更能准确地反映机体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60例门诊体检者为检测对象,采用真空采血法采血,每10人一批,静脉血取自肘静脉,末梢血采白左手无名指内侧面,采血完成后及时颠倒混匀,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WBC、RBC、HGB与PLT,对各个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末梢血的WBC、RBC和HGB平均值均高于静脉血平均值,PLT平均值低于静脉血平均值.结论:采用末梢血做血常规难以进行质量控制,所以.采用全自动血常规检测仪做血常规检测时应选用静脉血最佳.  相似文献   

9.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通过末梢血和静脉血这两种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同时采集156例受检人员的末梢血和静脉血,通过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对检测结果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常规检出的八项参数经统计学计算,动脉血与静脉血相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梢血与静脉血相比,WBC、RBC、Hct、PLT、Hb的检测结果均低于静脉血的检测结果,统计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末梢血CV值高于静脉血和动脉血(P〈0.01)。提示末梢血的稳定性低于静脉血和动脉血。结论不同的采血方法产生的检测结果有较大差异性,且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的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更大一些,建议尽量采取静脉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 的差异.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参加体检的人员共110例,同时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血样,用SYSMEX XS-800i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结果,进行重复性及对比实验,比较静脉血和末梢血的血常规差异.结果 经SYSMEX XS-800i血液分析仪对末梢血和静脉血两组样血的测定,结果 除MCH一项外,WBC、RBC、HGB、HCT、MCV、MCHCPLT等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静脉血取代末梢血检测血常规,能有效提高结果 准确性,保证仪器的使用寿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末梢血预稀释与全血模式以及静脉血检测血常规的比较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体检的60例患者,分别采末梢血和静脉血利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两种检测的结果。结果末梢血与静脉血的PLT、WBC、Hb以及RBC检测存在显著差异(P0.05),末梢血的平均变异系数显著优于静脉血,末梢血的预稀释模式和全血模式的PLT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末梢血与静脉血的血常规检测四项指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性,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检验结果。方法:同时采集进行健康体检的108名工人的静脉血与末梢血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血常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中的HGB、WBC、RBC、HCT、MCV、MCH、MCHC和PLT 8项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采自同一人的静脉血与末梢血在同一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中HGB、WBC、RBC、HCT、MCHC和PLT 6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和MCH 2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影响,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优于采集末梢血,因此进行血常规检测时最好采集静脉血,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用静脉和末梢两种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测的差异,为血常规实验的标准化操作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对山西中医学院100名大学生同时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用法国ABXpentra DF1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比较静脉血和末梢血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数值的差异。结果:血液分析仪测定结果显示,静脉血和末梢血中WBC、RBC、HGB、PLT均存在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复试验中末梢血各参数的变化值大于静脉血。结论:血常规检验过程中静脉血检测结果比末梢血结果更准确、稳定,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受检者150例,并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实验组采集静脉血进行检测;对照组采集末梢血进行检测。对比两组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采血方法进行检验的临床价值和各自特点,包括血液中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都采用了不同的采血方法,即静脉血和末梢血检验,结果发现,实验组通过采集静脉血的检测方法,其WBC指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采用末梢血的采集方法的检验值,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通过静脉血采集的血液其RBC和Hb等指标则要高于对照组采用末梢血采集方法的检验值,数据的差异同样有意义。通过末梢血采集的血液和静脉血在检测MCHC和MCH及MCV等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即P0.05,差异无意义。结论通过静脉血和末梢血两种不同的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都有各自的临床检测价值,对MCHC和MCH及MCV等指标的检测都有不错的检测效果,但是如果检测RBC、PLT或是Hb等指标还是建议采用静脉血的采血方法,准确性能更高一些,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在检查血沉、肝功、血脂等项目时,必须抽取静脉血,若同时需要检查血常规,血常规测定是否可用静脉血?如果可以,既可免除病人再抽取末梢血的痛苦,又可节约材料,提高工作效率。为了探讨用静脉血与末梢血测定血常规结果的关系,笔者测试了20例病人的静脉血及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分析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126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常规的样本,分为末梢血组和静脉血组各63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末梢血组Hb、RBC、WBC高于静脉血组,PLT、MCHC低于静脉血组,P0.05;3 h检测显示,静脉血组的PLT、RBC、WBC、Hb以及中间细胞百分比与即刻检测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6 h检测显示,PLT低于即刻检测,中间细胞值百分比高于即刻检测,P0.05。结论静脉血相比末梢血更有利于血常规检测,检测结果更加精确。另一方面,应尽量在3 h内对样本进行检测,从而降低检测的误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来我中心职业健康体验科进行血常规检查的体检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末梢血组(100例)和静脉血组(100例),采集末梢血组体检者的末梢血作为血液检验样本,采集静脉血组体检者的静脉血作为血液检验样本,为这两组体检者进行血常规检验,观察对比两组体检者的检验结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体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末梢血组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与静脉血组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相比较,WBC、RBC、Hb、Hct、PLT等指标均明显偏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检测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末梢血的实测值及稳定性均低于静脉血。采用静脉采血的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张彩虹  郜斌 《包头医学》2016,40(3):144-145
目的: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做血常规结果的对比分析。方法:80例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比较两组结果。结果:静脉血组RBC、HGB、 PLT、MCHC、MCV指标高于末梢血,而WBC、HCT、MCH指标明显低于末梢血。结论:末梢血和末梢血的血常规结果存在差异,优先选择采集静脉血做血常规。  相似文献   

19.
韩晓蓉 《中外医疗》2013,(18):171-172
目的探讨和分析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运用血细胞分析仪实施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差异。方法把该院自2010年8月—2012年7月就诊并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和参加健康体检者共236例,并随机分成静脉血组和末梢血组,末梢血组进行指尖血采集,而静脉血组进行静脉血采集,在0min、10min和30min进行分别检测,然后比较该两组受检者3次检测结果。结果静脉血组受检者在3个时间点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梢血组在30min时的血小板和白细胞数值检测结果和10min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和0分钟时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末梢血检验结果受到检测时间的影响,静脉血的检测结果可重复性较强,准确性比较高。  相似文献   

20.
何昕  曹燕  肖燕青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6):3561-3563
目的:了解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的差异。方法:同时采集37例肿瘤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用EDTA-K_2抗凝,用BC-3000 plus血液分析仪分别测定血常规结果,所得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比较静脉血和末梢血的差异。结果: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WBC、RBC、HGB、MCV、PLT均有明显差异(P<0.05),末梢血的WBC均值比静脉血高,而其他参数RBC、HGB、MCV、PLT均值比静脉血低;两组WBC、RBC、HGB、MCV、PLT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911、0.941、0.921、0.984、0.943,均高度相关。结论: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但由于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呈正相关,末梢血和静脉血测定的血常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