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调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简易疾病感知问卷、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对20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术后3个月患者自我管理总得分为(82.51±11.45)分,多重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居住状况、疾病感知、家庭功能、应对方式可解释自我管理行为变异的60.8%。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以及家庭功能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于冠状动脉复杂病变(CAD-CL)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08年9月我院对252例CAD-CL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并发症及预后方面的临床资料.结果 244例CAD-CL(包括慢性闭塞、分叉病变、长病变和再狭窄)患者成功置入支架(244/252,96.83%),无残余狭窄或残余狭窄<20%.32例患者放置支架后出现侧支血管阻塞,48例出现动脉夹层,15例支架内形成再狭窄,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1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前降支置入2枚支架后仍处于低血压状态,经临时起搏器置入等积极抢救无效死亡,1例于术后第3天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后经急诊PCI治疗闭塞血管再通,痊愈出院.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CI患者自我管理轨迹,旨在为PCI患者疾病自我管理提供更好的指导。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19年4—12月在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和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及随访的15例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15例患者进行访谈、录音,同时对录音资料进行转录,采用Strass和Corbin的扎根理论分析资料方法进...  相似文献   

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重返工作岗位标志着患者从疾病状态到回归社会常态的转变,是疾病恢复的重要指标.该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概念、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重返工作岗位的概念界定、综合干预措施的制订和护理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建立在Pender健康促进模式的基础上,旨在分析可能影响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a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建立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因素,从而为临床医护工作者开展PCI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干预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便利选取在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冠心病门诊随访的PCI术后1-6个月的患者190例,使用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具体包括Walker等人编制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II测量患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Wallston等人编制的健康意识量表和自觉健康控制量表B表分别测量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觉健康控制。结果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介入支架的个数、年龄、自觉健康外部权威人士(医护人员或家属)控制和自觉健康内部控制进入了多元回归模型,可解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变异量的55.9%。结论受教育程度低、收入状况差、介入支架的个数少和年龄相对偏小的PCI患者,其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较低;自觉健康外部权威人士控制和自觉健康内部控制是影响PCI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最常见的治疗方式,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1]。研究显示[2],PCI术后1年内停服抗血小板药物是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因  相似文献   

7.
胡燕利  燕美琴 《护理研究》2013,(26):2830-2832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冠心病的患病率为0.6%,有480万人,城市死亡率为0.13%,农村为0.12%[1]。Moran等[2]预计我国2020年—2029年冠状动脉事件的患病率将比2000年—2009年增加69%,死亡率将增加64%,同时指出冠心病将成为居民死因构成中上升最快的疾病。目前冠心病治疗的方法有传统的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是诊断治疗冠心病的新技术,创伤性小,安全,疗效肯定,成功率高。近年来,PCI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使广大冠心病患者明显受益。我院从1997年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已完成PCI30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性别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比较478例男性和101例女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 不同年龄段STEMI发病率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1),女性发病较男性晚10年以上,≥71岁女性发病率升高更明显;女性多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且2型糖尿病明显高于男性(P<0.01);女性多支病变明显高于男性(P<0.01).女性院内病死率、假性动脉瘤/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P<0.01).结论 直接PCI治疗STEMI女性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及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男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8例行PCI术后发生再狭窄的患者做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手术治疗术后未发生狭窄的16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空腹血糖、收缩压、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体质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空腹血糖、收缩压、胆固醇、hs-CRP及体质指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年龄及性别构成比无显著差别(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hs-CRP及胆固醇为PCI术后再狭窄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对PCI术前,术后应强化抗炎、降脂和控制血糖治疗,以降低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的可改变危险因素变化趋势,为患者术后制定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在哈尔滨某三甲医院成功接受PCI手术患者270例,术后6个月、1年分别进行随访,分析其术前与术后随访时的吸烟、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等可变危险因素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一年随访资料完整者203例;术前有36.5%的患者吸烟,术后6个月、1年吸烟的患者数分别为35例、26例;高血压病患者术后6个月平均血压较术前呈明显降低,术后1年较术后6个月明显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术后6个月、1年空腹血糖控制不良,较术前无明显变化;低密度脂蛋白〉3.64mmol/L的患者术后6个月平均低密度脂蛋白较术前降低,术后1年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24患者的术后1年平均BMI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患者的可改变危险因素控制尚不理想,应加强PCI术后患者的长期健康教育与二级预防干预,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67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组和非心肌梗死组、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支架术后支架再狭窄率高于非心肌梗死组患者(P<0.05);合并糖尿病患者再狭窄率高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P<0.05);术后有可疑心绞痛症状者支架内再狭窄率高于无症状定期随访者(P<0.05)。结论:(1)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可能由于其本身的病变特征,易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2)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支架内再狭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DESIRE注册研究(Drug-Eluting Stcnt Impact on Revascularization)为单中心回顾性注册研究,记录我院接受血运重建治疗患者的临床、血清学、药物治疗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情况。主要终点定义为全因死亡。结果DESIRE研究共入选3763例患者,仅进行PCI治疗的2144例患者入选,平均随访(811.3±360.7)d,随访率84.0%。共发生死亡58例(3.2%,58/1801),其中院内死亡12例(0.6%),随访死亡46例(2.6%,46/1789)。年龄、血肌酐和住院时应用他汀类药物与总病死率相关(年龄:HR1.058,95%CI 1.012~1.105,P=0.012;血肌酐:HR1.652,95%CI 1.059~2.578,P=0.027;住院时应用他汀类药物:HR0.380,95%CI 0.179~0.807,P:0.012)。另外,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病死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64,95%CI 0.929~1.001,P=0.054)。结论行PCI患者远期预后佳,病死率较低,年龄、血肌酐和住院时应用他汀类药物可分别独立预测PCI术后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优化药物治疗(optimal medical therapy,OMT)的临床预后及影响OMT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于泰达国际心血管医院确诊为冠心病并且成功接受PCI的3818例患者,收集其住院期间和1年后的临床信息及OMT应用情况进行研究。根据出院1年后随访时是否坚持OMT分为OMT组和非OMT组,对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不平衡基线数据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史、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入院相关实验室检查、OMT各类药物使用等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患者长期OMT与临床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远期OMT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将381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纳入2596例患者。其中男1609例,女987例;年龄(62.51±9.56)岁,1年后随访时坚持OMT的患者有1298例(50%),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他汀类降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分别为97.0%(2517/2596)、94.5%(2454/2596)、69.6%(1806/2596)和64.2%(1666/2596),尤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和β受体阻滞剂的下降幅度最大。Cox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其他因素后,与非OMT组相比,PCI术后坚持OMT的患者预后较好(HR=0.416,95%CI 0.270~0.641,P<0.001);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HR=1.804,95%CI 1.070~3.041,P=0.027)、心功能不全(HR=2.074,95%CI 1.161~3.702,P=0.014)、冠状动脉多支病变(HR=2.211,95%CI 1.228~3.983,P=0.008)、BMI>24 kg/m2(HR=1.570,95%CI 1.037~2.377,P=0.033)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预后较差。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示住院期间OMT是长期OMT服药依从性的强影响因素(OR=41.278,95%CI 29.961~56.871,P<0.001),拥有较高学历、职工医疗保险及有PCI病史的患者与OMT高依从性相关。结论PCI术后患者长期OMT的服药依从性仍较差,而OMT高依从性与较低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关,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卒中,若无明显禁忌,所有PCI术后患者均应坚持OM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CI 术后实施专科健康教育,对疾病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PCI术后的406例患者按掷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08例和对照组198例。观察组应用专科健康教育护理临床路径表完成院内健康宣教,出院后由专职人员进行4次电话回访,了解健康状况,给予指导和建议。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及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的疾病恢复及生活质量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再住院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21%,8.17%,低于对照组的31.82%,2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078,10.382;P<0.05)。观察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 SAQ)各维度得分中,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分别为(82.17±15.15),(89.05±2.25),(82.21±10.47),(77.05±18.0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0.00±16.85),(75.50±9.10),(70.88±7.48),(64.62±15.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45,5.873,9.312,12.311;P<0.05)。结论专科健康教育对PCI术后患者疾病恢复起到重要的保障及指导作用,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再住院率。使患者在生理健康、心脏功能及社会功能恢复方面有明显改善,对其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提高了治疗的满意度和对疾病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50例冠心病行PCI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调查自我管理行为,分析不同性别、家庭月收入、受教育程度、居住现状、疾病感知、应对方式、家庭功能、年龄等对CSMS评分的影响,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CI术后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自我管理行为总分(81.48±11.76)分,疾病管理评分最低,其次为生活管理与情绪管理。单因素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居住现状、疾病感知、应对方式、家庭功能、年龄、家庭月收入、工作状态是影响PCI术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居住现状、疾病感知、应对方式、家庭功能是影响PCI术后自我管理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CI术后自我管理行为处于中低水平,其中疾病管理评分最低,且自我管理行为受受教育程度、居住现状、疾病感知、应对方式、家庭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遵医行为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遵医行为,提出对策。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361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服药情况、饮食治疗、运动治疗、戒烟酒、定期复查等情况作调查。结果97.2%患者能坚持服用阿司匹林,但服用ACEI和他汀类药的依从性较差,53.7%患者坚持合理饮食,39.1%患者坚持适量运动,90.9%患者戒烟酒,48.7%患者坚持复查,42.4%患者能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结论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遵医行为较差,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干预机制,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以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变化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71例冠心病PCI术患者(A组)及167例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者(B组)前后的血清CRP水平,并将B组分列为有冠脉狭窄组(B1组,118例)和无冠脉狭窄组(B2组,49例),比较3组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前血清CRP水平冠心病患者(A组和B1组)明显高于无冠脉狭窄组(B2组)(P〈0.01);冠心病PCI术患者(A组)术后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组(B组)血清CRP水平术后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PCI能导致冠心病患者的内皮损伤,加重炎症反应,从而引起管腔再狭窄,因此PCI术后应加强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状况,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周围血管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以便利抽样抽取行PCI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3例,并采用自行设计的PCI术老年冠心病患者人口学资料表和疾病相关资料表进行数据收集。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有21.4%发生了周围血管并发症,发生最多的是局部渗血13.6%,其次是血肿4.9%、穿刺点周围皮下淤斑2.9%、前臂肿胀2.9%;不同年龄、不同婚姻状况,术前是否合并高脂血症、不同穿刺部位、不同手术时机、不同手术持续时间、不同病变血管支数、术中不同肝素用量、术中及术后不同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用量、术中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用量,PCI术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周围血管并发症发生状况有所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婚姻状况、穿刺部位、病变血管支数、术中肝素用量、术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是PCI术后发生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越大、非在婚、合并高脂血症、急诊手术、手术持续时间长、经股动脉穿刺、病变血管支数多、前降支狭窄程度大、术中肝素用量大、术后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患者更易发生周围血管并发症,提示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该把此类患者作为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