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研究应用HRP逆行追踪法研究了大白鼠中脑水管周围灰质(PAG)向小脑皮层的投射。结果表明:小脑皮层的所有注射区域均接受PAG的投射。PAG向同侧小脑皮层的投射多于对侧,两者之比约为3∶1。PAG-小脑皮层投射神经元主要位于PAG的中段和尾段的腹外侧区及内侧区的腹侧部,吻段很少见标记细胞。标记细胞以中、小型梭形和三角形细胞为主,偶见中型多极细胞;PAG尾段的尾端可见少量大型多极细胞。小脑和PAG均与许多内脏的功能活动有关。结合实验结果,讨论了此投射的机能意义。  相似文献   

2.
将碘化丙啶(PI)和双苯甲胺(Bb)分别注入同侧的伏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在中脑中央灰质和中缝背核内见到双标和2种单标神经元。双标神经元占3种标记神经元总数的9%,PI单标神经元占58%,Bb单标神经元占33%。双标神经元多位于中脑中央灰质中、尾段的腹外侧区、内侧区腹侧部和中缝背核内;PI单标神经元的分布同双标神经元;Bb单标神经元除位于上述区域外,还可见于背外侧区和背侧区。位于注射区同侧的标记神经元多于对侧,标记神经元以中型梭形和三角形为主。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荧光素双标法,研究了大鼠中脑中央灰质和中缝背核向伏核和中缝大核的分支投射。将双苯甲亚胺(Bb)和碘化丙啶(PI)分别定向注入中缝大核和一侧伏核。在中脑中央灰质和中缝背核内见到双标细胞和两种单标细胞。双标细胞占3种标记细胞总数的21%,PI单标细胞占32%,Bb单标细胞占47%。标记细胞多位于注射侧中脑中央灰质中段、尾段的腹外侧区、内侧区腹侧部及中缝背核内,以中型梭形和三角形细胞为主。  相似文献   

4.
向6例猫右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注入30%HRP溶液,观察和分析背中缝核内出现的标记细胞状况。发现标记细胞较集中于核的中段及稍偏吻侧部,向吻尾方向逐渐减少,靠近尾端部全无标记。标记细胞主要出现于核的腹侧部及两外侧部腹缘处,核的背侧部及外侧部的背侧部分甚少,两侧无差别。标记细胞形态多样,但腹侧部及外侧部腹缘处以梭形细胞为主,此处标记也最多。除背中缝核外,脑干尾侧中缝核群(大中缝核、苍白中缝核、隐中缝核)也出现少量标记细胞。结合文献分析,作者等推论背中缝核向尾侧亚核的投射可能与大中缝核向脊髓后角的投射意义相同,两者之间显示着既有分工又有联系的体部定位关系,即背中缝核以向三叉神经脊束核投射为主,也发出少量纤维向脊髓后角投射;以大中缝核为主的脑干尾侧中缝核群主要投射向脊髓后角,但也发出少量纤维投射于三叉神经脊束核。  相似文献   

5.
<正> 本文应用荧光素双标法研究了大鼠中脑中央灰质和背中缝核向伏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分枝投射。将双苯甲胺(Bb)和碘化丙啶(PI)分别定向注入同侧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伏核后,在中脑中央灰质和背中缝核内见到双标细胞和二种单标细胞。双标细胞占三种标记细胞总数的9%,PI单标细胞占58%,Bb单标细胞占33%。双标细胞位于中脑中央灰质中、尾段的腹外侧区,内侧区腹侧部及背中缝核内;PI单标细胞的分布基本上同  相似文献   

6.
大鼠孤束核和最后区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直接投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神经束路追踪技术对大鼠孤束核(NTS)和最后区(AP)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直接投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1)中、尾段NTS的内侧亚核和连合亚核向PAG的投射最多,腹侧亚核与背侧亚核次之,中段多于尾段,内侧亚核多于连合亚核和腹侧亚核; (2)这些亚核向PAG的腹外侧区投射最多,向外侧区投射较少,向背侧区投射最少,向背外侧区无投射; (3 )AP区的吻侧部向尾段PAG的腹外侧区投射最多,向其他部位投射较少; (4)在PAG的吻尾方向上,这些投射从吻段到尾段逐渐增加; (5)NTS和AP向PAG的两侧均有投射,但以同侧投射占优势。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揭示PAG与NTS和AP之间的功能关系奠定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用HRP顺行追踪方法,研究黄喉鵐(emberiza elegans)的两对耳蜗核,即角状核和巨细胞核的传出投射.将HRP注入角状核,在双侧上橄榄核,对侧外侧丘系核腹侧部,外侧丘系腹核及中脑背外侧核的背侧1/4的区域见到顺行标记纤维或终末.将HRP注入巨细胞核,标记纤维或终末分布于双侧层状核;标记细胞分布于同侧上橄榄核.结果表明:角状核投射至双侧上橄榄核,对侧外侧丘系核腹侧部,外侧丘系腹核及中脑背外侧核的背侧部.巨细胞核投射至双侧层状核.此外,巨细胞核接受同侧上橄榄核的传人,它可能是一条听觉的反馈回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PAP和ABC法对3例生后1—2天新生儿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P物质、亮氨酸脑啡肽、5-羟色胺样成分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发现P物质样阳性胞体主要位于PAG的中、尾段,分为位于腹外侧区的腹侧群和位于腹外侧区与背外侧区交界处的外侧群等两群。其阳性纤维和终末以背侧区为最密。亮氨酸脑啡肽样阳性胞体也出现于PAG中、尾段的各个区内,以腹外侧区数量为多,其阳性纤维及终末也以腹外侧区最密集。5-羟色胺样阳性胞体集中在PAG中、尾段的腹外侧区,其阳性纤维及终末主要分布于PAG的内侧区。本文还对此三种物质与镇痛机制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大鼠海马结构至外侧隔核各部的投射——HRP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用大鼠19只,将HRP注入外侧隔核各部(背侧部、中间部和腹侧部)研究海马结构至外侧隔核各部的纤维投射。结果表明,外侧隔核接受双侧CA_1区、CA_3区、CA_4区、背侧下托和同侧腹侧下托的纤维投射。并且有明显的局部定位关系:背侧CA_1区和背侧下托投射至外侧隔核的背侧部背内侧分和中间部背内侧分;腹侧CA_1区和腹侧下托投射至外侧隔核背侧部腹外侧分、中间部腹外侧分和腹侧部。CA_3、CA_4区投射至外侧隔核外,还发纤维至双侧隔伞核。齿回似无纤维投射至外侧隔核。  相似文献   

10.
大鼠中缝背核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化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CB-HRP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的方法,对大鼠中缝背核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简称触液神经元)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将CB-HRP注入第三脑室后,中缝背核内观察到CB-HRP标记细胞,标记细胞分布于中缝背核的背侧部和腹侧部.在CB-HRP与P物质或5-羟色胺免疫细胞化学结合的切片上,中缝背核内出现三种标记细胞:HRP单标细胞,P物质或5-羟色胺免疫反应阳性单标细胞,HRP/SP或HRP/5-HT双标细胞,双标细胞为中、小型梭形或圆形细胞.上述结果提示:中缝背核存在SP能和5-HT能触液神经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HRP逆行追踪与酪氨酸羟化酶样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研究了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向中缝大核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的儿茶酚胺能投射。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HRP逆标并呈酪氨酸羟化酶样阳性的双标记细胞分别占由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向中缝大核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投射细胞的18%和20%,这些双标记细胞亘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全长存在于其腹外侧区和内侧区腹侧部。结合生理学研究的结果,讨论了这些儿茶酚胺能投射细胞的性质和机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技术对大鼠下行抑制系统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背核、中缝大核和巨细胞网状核a部向孤束核的投射进行了研究.将荧光金分别注入到孤束核的吻段、中段和尾段后,上述核团内出现的逆行标记神经元分布如下:(1)在冠状切面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的荧光金标记细胞群集存在;在吻尾方向上呈柱状分布.三个实验组中,除吻段注射组的标记细胞数量少于其它2组外.在分布上完全一致。腹外侧区的标记细胞数量最多,但从尾侧到吻侧逐渐减少;背内侧区的标记细胞数量较少,以中、吻段较多;背外侧区的标记细胞出现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中、尾段,尾段最多,吻段内未见标记细胞.所有实验动物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内侧区均未出现标记细胞.(2)中缝背核内的标记细胞,多数位于其吻段的背侧都与收侧部的移行部,并且以注射区在孤束核的吻段者标记细胞较多;中缝背核的中尾段标记细胞量少,且散在于背外侧部,以注射区在孤束核的中段者标记细胞较多.(3)中缝大核内的标记细胞以核的尾段较多,吻段较少;巨细胞同状核a部内的标记细胞在吻尾方向上分布均匀。此两核团内的标记细胞数量以注射区在孤束核的中、尾段者较多。(4)上述脑区内标记细胞的数量均为注射区的同侧多于对侧。本研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HRP顺行、逆行标记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探索了王百忍等发现的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二级神经元所在地-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区(Vodm)的核团形态及纤维联系,证实了此区存在着一个独立存在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之内的中继核团,它既接受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的投射,又向王百忍等所发现的此通路第三级神经元所在地的所谓“带状区”的腹侧部和背侧部都有投射。本研究的结果既证实了王百忍等发现的三叉神经本体党中枢通路在形态学上的可靠性,又对Vodm区的核团位置、形态、细胞构筑及传出联系做了全面的观察,证明它是此通路中的二级传入神经元所组成的核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HRP注入一侧终纹床核,又将Formalin导入胃内造成损伤,通过HRP呈色、抗FOS、抗5-HT免疫组化染色,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发现七种不同标记或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即HRP逆行标记、5-HT样阳性和FOS样阳性细胞,HRP/5-HT、5-HT/FOS和HRP/FOS双重标记或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以及HRP/5-HT/FOS三重标记或免疫反应阳性细胞.HRP/5-HT/FOS细胞数量很少,出现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  相似文献   

15.
饶志仁  邱建勇 《解剖学报》1997,28(4):350-354,I003
为观察含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在猴延髓内脏带内的分布及形态特点,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只恒河猴的延髓中尾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延髓中尾段的TH阳性神经元集中分布于从背内侧至腹外侧的弧形带状区--人脏带内(MVZ)。该区可分为背内侧部、腹外侧部和中间部。在背内侧部,TH阳性结构主要分布于迷走神经前运动核、最后区、孤束核的连合亚核、胶状质亚核和内侧亚核。在腹外侧部,由发愤侧向吻侧范围逐渐扩  相似文献   

16.
应用HRP逆行追踪法在光镜水平研究了猫丘脑中央外侧核向前乙状回,前上薛氏回前端揣射的神经元的形态与分布。结果表明:中央外侧核向大脑皮质的投身为同侧投射,中央外侧核向前乙状回投射的神经元集中于核的尾段,少部分位于中段,偏内侧分布,大中,小,型投射神经元均有,以中,小型为主。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用HRP法研究了27只大鼠脑干中缝核群向额前皮质的传入联系。结果如下:向额前皮质各区泳注HRP后,标记细胞出现于上位脑干的中缝核,即吻侧、尾侧线形核,中缝背核,正中中缝核;下位脑干的中缝核中,除中缝苍白核外,中缝桥核、中缝大核、中缝隐核中也见到标记细胞。各中缝核中,以中缝背核标记为最多,其次是正中中缝核、中缝桥核和中缝大核,较少的是中缝隐核,吻、尾侧线形核.标记细胞大部分为中、小型,偶见大型,形态为多极形、梭形或三角形.另外,发现中缝核向额前皮质不同区域投射的细胞数量不同,正中中缝核、中缝桥核和中缝大校主要投射到额前皮质的内侧部分、而中缝背核,吻、尾侧线形核主要投射到额前皮质的外侧部分.  相似文献   

18.
用PHA-L顺行追踪和HRP逆行追踪结合的方法,在电镜下观察到来自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PHA-L顺行标记轴突终末与中缝大核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投射的HRP逆行标记神经元形成以非对称性为主的轴树突触。另外,发现顺行标记的轴突终末也与中缝大核内其它神经元之间形成多种突触联系。本研究结果首次在突触水平证明了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大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间接通路,同时又发现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下行投射的终末与中缝大核内的神经元成分之间还形成比较复杂的突触联系,并对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CT-HRP追踪了环甲肌运动神经的起核及其在脑干中的位置,并用AChE组织化学和ENK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它们的性质。家兔环甲肌运动神经元主要起自同侧疑核,约在闩上0.58—2.73mm处,90%以上的标记细胞位于内侧柱。在舌下神经核尾端(闩下1.18—3.18mm)和面后核中也有较多的HRP标记神经元。应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技术发现:在疑核和舌下神经核中有HRP-AChE双标神经元,在疑核内有HRP-ENK双阳性神经元。这表明家兔起自疑核和舌下神经核的环甲肌运动神经元有些是胆碱能神经元,起自疑核的神经元有的是ENK样反应阳性神经元。本文首次报告了家兔环甲肌运动神经元起自于舌下神经核和面后核以及起核的性质,并对其机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用HRP注入孤束核逆行追踪和5-羟色胺(5-HT)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双标记法,观察大鼠孤束核内的5-HT能纤维和终末的来源。结果在脑干内见到许多HRP单标、5-HT单标和HRP/5-HT双标细胞,其中HRP/5-HT双标细胞主要分布于脑桥被盖核(26.57%)、脑桥网状核(24.19%)、中缝大核(21.17%),其次为中缝隐核(12.74%)、中缝苍白核(7.78%),少数见于中缝背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中缝脑桥核等处。而在结状神经节内仅见到HRP单标细胞,未见到5-HT单标和HRP/5-HT双标细胞。以上结果表明,大鼠孤束核的5-HT能纤维和终末主要来源于脑桥与延髓的5-HT神经元的投射。本研究提示脑桥与延髓内上述核团的5-HT神经元通过向孤束核的直接投射参与孤束核内脏功能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