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早期喂养对新生儿黄疸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兆  蒋优芬 《河北医学》2001,7(1):93-9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包括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早期新生儿由一红素代谢特点所致,在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黄疸症状称之为生理性黄疸,其程度受许多因素影响,不仅有个体差异,也与种族、地区、遗传、性别和喂养方式与时间等有关,在不同地区高胆报道中,原因不明的高胆均占一定比例约11-33%左右,其出现时间,达峰时间,病程及特点均与生理性黄疸相似,故有人提出血理性黄疸标准高于传统标准^[1],若过高的胆红素血症,同时伴有一些危险因素,可赞成胆红素脑病,因此早期干扰高血血症,是消除胆红素脑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我院于1998年后提倡早期喂养,新生儿黄的均值有显著下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母乳与混合喂养对早期新生儿体重的影响,结果生理性体重下降在母乳喂养无混合喂养儿显著(P<0.001)。二者均在5日龄内结束生理性体重下降,且在5日龄净增体重都>50g,二者相近。比中国12城市足月适于胎龄新生儿的生理性体重下降期在10d内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3.
陈惠萍 《浙江医学》2011,33(1):146-147
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d出现,4~5d达到高峰,7~10d后逐渐消退。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对于是否干预新生儿黄疸,减轻黄疸症状,国内外尚无明确共识。已有研究发现,胆红素沉积于大脑内,对脑组织有可逆性损害。如果对新生儿血中的高胆红素浓度进行安全和简便的有效干预,可以减少胆红素在大脑内的沉积。本院对出生2h后的新生儿实施口服10%葡萄糖注射液以减轻生理性黄疸,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早期足量喂养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蕙 《医学争鸣》2004,25(8):687-687
0 引言黄疸是新生儿生后1 wk内最常见的症状,严重时会对新生儿的健康和发育有重大影响.我院在全面创建爱婴医院、开展母乳喂养过程中,母乳喂养率明显上升,随之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有明显提高,特别是早产儿.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于我院足月分娩的新生儿共600例,根据母乳喂养情况纯母乳喂养组320例为1组,混合喂养新生儿240例为2组,人工喂养组40例为3组。比较3组新生儿胎便初排、日排便次数、胎便转黄、黄疸指数及黄疸持续时间的差别。结果纯母乳喂养组黄疸出现时间晚、持续时间短、程度轻、黄疸发生率较低。结论纯母乳喂养有利于胎粪排出及胆红素的清除,有效控制或减轻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 方法 将分娩的足月生儿320名进行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母乳喂养组)和对照组(传统喂养组).每组160例,观察组在出生后立即母乳喂养并按需喂养,对照组在出生后4小时内给母乳喂养并每4小时喂养一次.动态监测,观察新生儿黄疸指标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纯母乳喂养和部分母乳喂养两种喂养方式对初生婴儿生理性黄疸、生理性体质量下降程度的影响,旨在寻找更适宜初生婴儿的喂养方法,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方法随机选择健康足月新生儿480例分为两组进行,观察组于每次母乳喂哺后,评估婴儿有无哭闹觅食和婴儿每天的小便次数,来考虑是否用奶旁加奶装置添加配方奶直至婴儿满足为止,待到产妇泌乳后予全部母乳喂养。对照组实行纯母乳喂养,不添加任何食物,哭闹觅食时就给吸吮母乳。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明显迟于对照组,生理性体质量下降值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在出生初期实行部分母乳喂养,可使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推迟,程度减轻,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对新生儿黄疸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160例正常足月剖宫产新生儿,按出生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新生儿均进行母乳喂养、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母乳充足前按需添加配方奶及2.5%葡萄糖水,结合抚触、游泳护理,必要时予口服用药。每天经皮测黄疽指数值,并观察记录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结果:干预组新生儿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提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减轻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效果。方法选择130例剖宫产正常足月新生儿,按出生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两组新生儿均进行母乳喂养,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母乳充足前按需添加配方奶,结合抚触、游泳护理,直至出院。每日经皮测黄疸指数值,并观察记录新生儿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转黄时间。结果干预组新生儿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转黄时间提前,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P<0.01)。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减轻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游泳对新生儿生长发育有许多益处,全国已有许多医院都开展了此项保健服务。我院自2004年4月开展新生儿游泳与抚触以来至今已完成20441例,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就新生儿游泳与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为统一治疗标准,在我院五个产科病区中以一个病区为研究对象。以2005年1~8月在产科六区住院分娩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共349例。根据家属自愿原则,决定新生儿是否游泳与抚触,选择新生儿出生24h后开始游泳与抚触,每天1次,连续3天者为观察组,共203例;选择同期分娩的新生儿出生24h…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对新生儿黄疸早期预测及综合干预对降低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2年1月武汉市汉南区人民医院产科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早期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不给予早期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出生后1、7、14、28 d的黄疸指数、总胆红素、甲胎蛋白(AFP)、谷丙转氨酶(ALT)值,以及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转黄时间.结果 ①随孕龄的增加,总胆红素、AFP、ALT逐渐降低.不同孕龄新生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脐血AFP成正相关关系,(r=0.562,P< 0.01).②观察组干预1d黄疸指数(6.83±1.09)与对照组(6.97±1.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7、14、28 d黄疸指数[(7.19±1.16)、(9.26±2.26)、(9.03±1.90)]均低于对照组[(7.82±1.69)、(13.56±1.84)、(13.88±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第一次排胎便时间[(5.30±1.74)h]与胎便转黄时间[(28.66±1.31)h]均早于对照组[(18.69±3.20)、(60.23±2.18)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预测及综合干预,方法简单易行,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率,在产科应该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蛋白联合蓝光光疗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8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总胆红素(TBIL)、γ-谷丙氨酰基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KP)以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TBIL、γ-GT、AKP以及FF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蓝光光疗联合白蛋白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方面有着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效果。方法:选择130例剖宫产正常足月新生儿,按出生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两组新生儿均进行母乳喂养、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母乳充足前按需添加配方奶及2.5%葡萄糖水,结合抚触、游泳护理,直至出院。每日经皮测黄疸指数值,并观察记录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结果:干预组新生儿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提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减轻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王璐 《吉林医学》2011,(9):1821-1822
目的:对住院的母婴同室15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用以提高其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主动配合治疗的目的。方法:根据黄疸的性质,有针对性的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分析并研究运用健康教育对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结果:136例生理性黄疸患儿在2周内皮肤黄染得以消退,2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病情得以控制。结论:制定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从而有效缩短了黄疸持续时间,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范晓鋆  陈伟 《安徽医学》2015,36(6):693-694
目的:评价新生儿黄疸动态监测的意义及早期不同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黄疸动态监测,将动态监测中发现胆红素超标的患儿随机分成蓝光治疗组、蓝光辅助茵栀黄治疗组、蓝光辅助妈咪爱(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组和对照组,通过比较各组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率及胆红素值的下降程度,客观评定新生儿早期黄疸监测的临床意义及不同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黄疸峰值、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单一蓝光治疗相比,蓝光治疗辅助茵栀黄或妈咪爱均能更有效降低胆红素值。结论动态监测黄疸可尽早发现胆红素水平的异常,为尽早干预治疗提供了保障。早期联合治疗能更有效降低胆红素,有效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其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若不及时处理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缩宫素是临床上常用子宫收缩药物,主要用于引产、催产及产后和流产后的子宫出血。许多研究表明孕妇产程中使用缩宫素会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增高,可能因缩宫素的抗利尿作用引起孕妇、新生儿血液渗透压下降,红细胞破坏增多,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而且临床使用缩宫素多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若使用不当会引起孕妇水中毒,新生儿血钠水平下降,低渗状态使红细胞变形性减低,红细胞破坏增多,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增加。另外,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与缩宫素有剂量-时间关系,剂量超过一定量时,黄疸发生率则上升。因此探讨缩宫素与新生儿黄疸的作用机制有很重要的临床的意义。本文对产程中静滴缩宫素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孔艳霞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6):168-168,F000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综合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随机对症护理),每组各50例。两组新生儿生后均给予早接触、早吸吮,实行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给予常规随机遵医嘱的对症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黄疸指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干预组的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黄疸指数,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培菲康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0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儿采取蓝光治疗和原发病治疗,观察组患儿在蓝光治疗和原发病治疗基础上,加用培菲康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显效患者41例,显效率为80.4%,有效率为92.2%;对照组患儿治疗显效28例,显效率为54.9%,有效率为7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蓝光治疗和原发病治疗基础上,加用培菲康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结局,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新生儿黄疸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非结合胆红素(IBIL)以及其他血清相关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汁酸(TBA)、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KP)和游离脂肪酸(FFA)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BIL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BIL和IBIL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其他血清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良好且疗效安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159-161
目的探讨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12月我科未开展黄疸抚触护理前收治的3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纳入对照组,将2018年1~8月我科开展黄疸抚触护理后收治的3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纳入观察组,两组患儿确诊后即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专科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实施抚触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5 d后临床疗效、恢复情况及治疗前后黄疸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5 d后血清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及经皮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抚触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