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98例临床检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结果。结果经ELISA法检测,98例患儿中MP-IgM阳性59例占60%;实验室检查外周血WBC<4.0×109 L-110例(10%),(4.0~10.0)×109 L-1 42例(43%),>10.0×109 L-1 46例(47%);CRP>10 mg/L 37例(38%)。结论肺炎支原体可引起重症肺炎,早期科学诊断有利于疾病治疗;在检验过程中,应对实验结果综合分析,以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漏诊。  相似文献   

2.
肺炎支原体肺炎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对9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凡疑似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在病程的7~10 d后进行抽血查MP-IgM。对MP-IgM1∶160的患儿在1~2周后复诊MP-IgM,观察抗体变化。所有患儿行胸部X线检查,部分行肺CT检查。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胸部X线变化。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组以5~15岁为主占44%,6个月~2岁(23%)有增加趋势。小婴儿主要表现为发热、气促、喘息;年长儿发热程度重,咳嗽为主,啰音较少。双倍血清诊断率较高,胸部X线表现多种多样。治疗以大环内酯类为主,注意合并其他细菌、病毒的感染。结论不同年龄组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临床须结合血清学检查助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其实验室检验特点。方法:选择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201例,搜集其临床检查资料,并与同期200例小儿细菌性肺炎做一对比,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结果。结果:20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127例阳性,74例阴性,阳性率为63.0%;细菌性肺炎患者11例阳性,189例阴性,阳性率为5.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凝集试验显示观察组患儿阳性116例,阴性85例,阳性率为57.7%,对照组患儿阳性79例,阴性121例,阳性率为39.5%(P<0.05);实验室检查显示,观察组患儿血沉和CRP处于正常范围,而对照组患儿两项指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中天冬氨酸转移酶、丙氨酸转移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的MP-IgM阳性率、冷凝集试验阳性率以及血清酶显著升高,据此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哮喘组患儿124例,对照组患儿145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对比两组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并对比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与支原体抗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哮喘组患儿MP-IgM阳性率51.6%,显著高于对照患儿MP-IgM阳性率34.5%;在各年龄组支气管哮喘患儿MP-IgM阳性率比较中,发现学龄期儿童MP-IgM阳性率最高;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支原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MP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及MP-IgM检测法、冷凝集试验法及其它实验室检验结果等相关性研究。方法:对所有观察患儿均进行MP-IgM检测,对MP-IgM阳性患儿均做血液一般检查、冷凝集试验、生化测定、尿常规及细菌培养等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MP-IgM阳性患儿伴有多系统、多器官免疫损害,实验室检查异常,且与冷凝集试验相符率仅占69.4%。结论:对持续发热、顽固性刺激性咳嗽、病程长、普通抗生素治疗症状无改善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应及早进行MP-IgM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病例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相关性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120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肺炎支原体(MP)血清特异性MP-IgM、MP-IgG抗体,探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及临床控制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120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病例中,检测出MP-IgM阳性22例,阳性率18.3%,MP-IgG阳性32例,阳性率26.7%,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P感染的32例哮喘病人中有15例(46.9%)单纯给予吸入治疗获得良好哮喘控制;有17例(53.1%)给予红霉素足疗程治疗,配合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方得以完全控制。结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有关,应作肺炎支原体相关特异性抗体检测,并须配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及规范吸入激素治疗,以早日达到哮喘的完全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速液体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住院部儿科272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1-7岁儿童同时进行咽部分泌物快速液体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和静脉血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在272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中,用液体培养法阳性率约30%;被动凝集法阳性率约37%。两种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方法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学龄前儿童是好发人群。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尽早检测肺炎支原体及抗体,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2013年0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396例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检测结果.结果:396例肺炎患儿MP-IgM抗体总阳性率为29.5%;0-1岁年龄组MP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P<0.05),3-6岁年龄组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一、四季度MP-IgM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二、三季度(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比例高,阳性率与年龄、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6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病例。结果:60例患者中,发热患者48例,全部有咳嗽症状,没有显著阳性体征的有19例,运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MP-IgM,阳性46例,占76.7%。全部病例通过阿奇霉素治疗之后,疗效显著,未出现肝肾损害患者。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多发于学龄儿童,运用ELISA检测血清MP-IgM的阳性率相当高,可以应用于前期诊断,运用阿齐霉素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疗效安全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为控制疾病发生,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结果: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多有发热,咳嗽症状,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MP-IgM均为阳性。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效果良好,全部治愈出院,无后遗症发生。结论: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对疾病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一种检测患儿肺炎支原体(MP)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ELISA法、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分别测定患儿的MP。结果在71例培养或补体结合试验(CFT)阳性的标本中FQ-PCR阳性率为92%(65/71),DIGFA法MP-IgM阳性率为72%(51/71),ELISA法MP-IgM阳性率为70%(50/71)。FQ-PCR阳性率与ELISA和DIGFA二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DIGFA法阳性率和ELISA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培养或CFT阴性的43例咳嗽发热患者MP均为阴性。结论DIGFA联合FQ-PCR检测肺炎支原体具有快速、方便、准确的特点,可以满足临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检测在诊断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抗体。结果 9 196例患儿中共检出MP-IgM抗体阳性3 829例,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P0.01),各季度中以第四季度检出率最高。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感染率较高,应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MP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与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措施。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3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措施等进行观察,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咳嗽最为常见,且辅助检查以支原体抗体(+)最为常见以及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加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观察与相关治疗分析,对提高临床诊断率及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CVA患儿1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年龄相仿的在我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为对照组。应用间接血球凝集法测定2组患儿MP-IgM。结果观察组MP-IgM阳性38例,阳性率为38%;对照组阳性12例,阳性率为1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9.013,P<0.01)。38例CVA并MP感染的患儿除按CVA常规治疗外,加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MP治疗,有效率87%(33例),随访6个月,无一例出现复发。结论CVA与MP感染关系密切,对于难治性或反复发作的CVA,应考虑MP感染的可能,及时检测MP-IgM,对因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进行随访和结果分析。方法以2008年1—12月本院儿科病房收治的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病程1周时静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法定量检测MP-IgM抗体,>950 IU/mL为阳性。出院后1 a、2 a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热退时之总热程均>3 d;平均总热程9.08d,最长17 d。随访到完整病例91例,其中6例2 a内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5例有慢性咳嗽,3例出现支气管哮喘。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大多数预后较好,但少数可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及支气管哮喘发作。临床医师应重视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防止不良预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共计抽取2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研究,纳入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2月.对所有患儿进行MP-DNA检测,检测方法为聚合酶链反应法.对检出MP-DNA阳性患儿实施MP-IgM检测,检测方法为颗粒凝集法.观察MP感染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不同临床检验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8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微生物培养法及血清学检验法进行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清学检验1次检验阳性率为44.71%,明显低于2次检验阳性率(P0.05);微生物培养检测中,咽拭子检验阳性率明显低于痰液检测阳性率(P0.05);微生物培养检测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87.06%,明显高于血清学检验阳性率(P0.05);1岁患儿血清学检验支原体检出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患儿(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中,微生物培养法相对于血清学检验法诊断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血管炎性病变。笔者将2004-06-2007-06就诊的该病患儿的诊疗做了一个回顾性的总结,统计结果显示:病史在3个月以内的患儿,采用解毒清营法治疗,疗效满意,且本病与呼吸道感染有密切相关,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60例,门诊治疗18例,住院治疗42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6岁;发病2~14 d者36例,15~30 d者21例,31~90 d者3例;就诊时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及体征者53例(包括咽部慢性炎症)。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者10例。口腔分泌物检查:肺炎支原体(MP)阳性31例。血清学ELLSA法检测:MP-IgM(+)35例,单纯疱疹病毒(HSV)-IgM(+)9例,EB病毒(EBV)-IgM(+)2例,柯萨奇病毒(CVB)-IgM(+)3例,其中7例有2种以上混合感染。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者9例。2诊断标准参照1990年美国风湿学会制定的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1]。①可触性紫癜;②发病年龄<20岁;③急性腹痛;④组织切片显示小静脉和小动脉周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上述4条标准中,符合2条或以上者可诊断为过敏性紫癜。3治疗方法①中药内服。处方:水牛...  相似文献   

19.
阿奇霉素转换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炎支原体肺炎旧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冷凝集阳性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近10 a来,MP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所占比例显著上升,且以学龄期儿童多见。2004年1月—2005年8月,本校门诊部应用阿奇霉素转换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3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本校门诊收治的肺炎患儿64例,均常规行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并结合临床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7~12岁,中位年龄10岁。随机分为A、B 2组各32例,2组患儿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80例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在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例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130例为普通支原体肺炎患儿,对引发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发病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的年龄、住院时间、发热时间、反复呼吸道感染情况等均是引发小儿出现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主要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年龄≤2岁、住院时间>11 d、发热时间>15 d、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均是引发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引发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比较多,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应给予高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