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53名胸腰椎骨折患者行该微创手术治疗,对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疼痛情况、影像学指标、围手术期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完成最少1年的随访,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位指数、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结论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势,因此值得临床大力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80例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系统护理。男52例,女28例。年龄18~62岁,中位数46岁。胸椎骨折35例,腰椎骨折35例,胸腰椎骨折10例。均无神经损伤症状。受伤至手术时间6~48 h,中位数22 h。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住院时间10~14 d,中位数11 d。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6~12 d,中位数10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1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对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08年12月在我院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42例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分为A\B\C\D\E五级,A级5例,B级4例,C级15例,D级13例,E级5例。对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行正侧位X片、CT或者MRI检查。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10~28个月随访,椎体前缘高度、脊柱生理弯曲恢复理想,植骨达骨性融合标准。其中1例发现固定物松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中3例未恢复,1例恢复至B级,其余患者均有1~2级恢复。结论:后路短节段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恢复椎体理想度高,操作简便,出血少,创伤小,对于恢复伤椎高度及神经功能的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经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1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平均随访(1.4±0.2)年,术后浅表感染7例,术后Cobb角与伤椎前缘的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rankel分级:A级12例,恢复至B级10例;B级13例,恢复至C级9例;C级47例,恢复至D级36例;D级40例,恢复至E级31例。结论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质量胸腰椎骨折效果令人满意,且安全性高,具有相当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至2016年3月方城县中医院收治的9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术治疗,观察组46例实施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随访1年,统计比较两组并发症(螺丝松动、感染、内固定断裂、内固定松动)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70%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可降低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就诊的胸腰椎骨折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胸腰椎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术治疗患有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每位患者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常规C型臂X光机透视下打钉,根据术前神经功能评价及影像学资料决定是否行椎板切除减压及植骨融合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个月至3年,平均16个月。X线及CT复查提示骨折复位率达90%以上,椎管内有效矢径、横径正常。其中有20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按美国脊髓损伤分级除A级4例无明显好转外,其余均有2~3级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经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适用于95%以上的脊柱创伤骨折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对于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52例应用后路钉棒系统进行治疗的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手术后52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椎前缘高约23.9±2.1mm,明显高于术前10.6±1.1mm;手术之后患者椎后缘高约25.1±1.2mm,明显高于术前20.0±1.3mm;手术之后患者Cobb角约2.0°±1.0°,明显小于术前17.9°±2.5°,手术前、后患者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钉棒系统操作简捷,复位较为准确,固定牢固,可以较好的恢复脊柱自然弯曲,对于胸腰椎骨折及脱位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9.
孙菊  赵燕  范秋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2):136-137
目的:探讨拔伸牵引加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前体位护理及术前激素冲击治疗护理;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引流管护理、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功能锻炼、并发症的护理及康复期指导。结果:半年后随访,168例优良率达80%。结论:拔伸牵引加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椎体间撑开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胸腰椎骨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胸腰椎功能复常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应用椎体成形并后路单节段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椎体成形并后路单节段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椎体形成并后路双节段固定术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腰背疼痛缓解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体成形并后路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术中出血少、病情改善效果好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路、后路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11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适应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前路手术组45例,后路手术组42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组25例,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术后随访3组Cobb角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组在手术时间和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高于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P均〈0.05);3组在Cobb角和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3种术式都有其特定的手术适应证,准确选择适当的术式,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展了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即将两对椎弓根钉分别固定于骨折椎及其相邻的正常椎体中,为治疗胸腰椎骨折提供选择.方法: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和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优缺点比较,为治疗胸腰椎骨折提供选择.治疗后随访观察,记录收集资料,利用统计学分析技术,得出结果.结果: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植骨量少,操作简单,卧床时间短,后突畸形发生少等优点.但是手术指征稍窄是缺点,前提是伤椎椎弓根完整,椎体未爆裂,且有一侧终板完好,骨质密度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前、后路外科治疗爆裂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前、后路外科治疗42例爆裂型胸腰椎骨折病人神经症状的改善及减压复位效果。结果:平均随诊20个月,前路手术9例,后路手术33例,术后腰痛消失,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均有1~3级的改善,椎体高度恢复。结论:外科治疗爆裂型胸腰椎骨折,前路和后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对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及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治疗的14例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4例中骨折发生于T11者3例,T12者6例,L1者4例,L2者1例.Denis分型爆裂型9例,屈曲分离型3例,骨折脱位型2例.ASIA分级A级3例,B级2例,C级6例,D级2例,E级1例.术后随访伤椎Cobb角矫正和丢失情况,伤椎高度,植骨块位置及愈合情况,评定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24~ 56个月,中位数28.7个月.末次随访时,除1例术前ASIA分级为A级的患者损伤未恢复外,其余13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1~2级的恢复.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减压复位疗效满意,Cobb角及伤椎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好转.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具有减压充分,融合效果良好等优点,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减压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椎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减压内固定治疗的72例胸腰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后路探查减压内固定治疗者54例,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者18例。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年后,所有患者的植骨融合较好,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及脊柱后凸畸形等严重并发症,伤椎高度恢复96%左右,后凸cobb角由术前25°恢复到术后5°;术前Frankel的分级为A级12例,B级28例,C级19例,D级11例,E级2例;术后Frankel的分级为A级3例,B级9例,C级22例,D级23例,E级15例,术后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为胸腰椎骨折的类型较多,病情多复杂,所以在给予治疗方案前要对每位患者的病情进行具体的分析,综合考虑患者的自身状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切开椎弓根技术治疗单纯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12-2014年我科收治的单纯胸腰椎骨折60例,伤后48h,采用切开椎弓根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分析手术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以及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年,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高,术后较术前Cobb角明显减小。手术前后均未发现明显神经症状。结论:椎弓根钉技术治疗单纯胸腰椎骨折手术简单成熟、时间短、创伤较小、整复效果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康复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45例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骨折愈合后康复治疗措施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5例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通过积极的康复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促进了功能的恢复.结论对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进行整体的康复治疗对提高生活质量及减轻家庭负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观察脊髓伤方对胸腰椎骨折并截瘫的治疗效果。对胸腰椎骨折并截瘫 5 6例进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手术治疗 ,并在术后使用中药脊髓伤方内服 ;通过手术前后骨折移位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近、远期脊髓功能的ASIA分级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最短 1年零 1个月 ,最长 9年零 3个月 ,平均 6年零 5个月的随访 ;对手术前后椎管占位比例之样本构成比进行比较 ,P <0 0 1;对病椎前、后缘高度及后突角等各项差数t检验 ,P <0 0 1。术后脊髓功能近期AISA分级除 4例完全性截瘫者无恢复外 ,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平均AISA分级提高 1 3级 ;而远期脊髓功能ASIA分级则更进一步恢复 ,平均AISA分级提高 1 8级。结论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及术后中药脊髓伤方的使用对胸腰椎骨折并截瘫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内固定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8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剥离伤椎椎旁肌肉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探究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后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内固定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治疗,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