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吴晓昊 《光明中医》2014,(9):1828-1830
人体内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主要是以反馈控制的形式进行的。反馈控制包括正反馈控制和负反馈控制,其结构为控制部分、受控部分、感受装置和比较器组成的闭环系统。以中医阴阳学说作为指导思想,以生理学等现在科学为理论基础,研究阐释中医阴阳理论在人体反馈控制系统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中医阴阳学说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精髓,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的免疫学说则是通过激活免疫活性细胞以及产生的多种淋巴因子与抗体,在神经与内分泌激素调节下用以维持人的生理平衡.中医的阴阳学说与西医免疫学在宏观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健康的核心问题是稳态,即个体在生理上保持平衡状态的倾向,内稳态是一种健康标志。中医把人体健康看成是人体阴阳最优协调的综合表现,这种协调就是非平衡稳态。从养生的角度来说,人体内稳态理论正是源于对中医阴平阳秘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发展,是中医阴阳学说在日常生活保健与大众休闲体育理论的应用。通过科学系统的运动训练以达到机体内环境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与和谐统一,使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养生与健康。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答     
<正> 问:中医阴阳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吗? 答:古代哲学的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思想体系。祖国医学引进了阴阳学说,并结合医学的有关内容,形成了中医阴阳学说。从总体来看,中医阴阳学说仍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它主要适用于医学范畴。唯物辩证法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使哲学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完全新的更高的阶段。中医阴阳学说与唯物辩证法有着许  相似文献   

5.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解剖生理学基础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和机体植物神经功能之间的联系.方法 运用解剖生理学知识和中医阴阳五行学理论,初步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结果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动态平衡关系之间有很多共同点.结论 脏腑之阴阳,即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这种平衡关系是脏腑阴阳学说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阴阳学说的发生学。方法:基于中国古典哲学元素同构律,从阴阳学说的发展,哲理,数理三个方面探讨中医阴阳学说的发生学。结果:中医阴阳学说的发生学在哲理上遵循了无极、太极、阴阳的哲学思维模型。在数理上遵循万物基数演化律公式。结论:中医阴阳学说发生学是严格按照中国古典哲学元素系统发生同构律而发生的。  相似文献   

7.
在中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中医自稳调节学说,用以揭释人的生命为什么能够存在。提出人体存在着自稳调节网道,并通过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观,阴阳对立统一、五行生克制化观,自稳调节运动观,谨守象数信息、自稳调节精准观四个方面阐释自稳调节功能特征和内涵以及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8.
沈晓雄 《环球中医药》2011,4(2):120-124
通过回顾三十年来阴阳学说在现代医学中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到阴阳学说已经运用到了现代医学的各个分支领域,特别是在分子生物医学中的内分泌、免疫、细胞、肿瘤学等方面,多借助阴阳学说来归纳阐述生物体内基因调控的对立统一、动态平衡的制约关系.现代医学渴望能运用古老而充满科学哲理的阴阳学说来超越微观,建立一个宏观整体、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9.
平衡针疗法是北京军区总医院针灸专家王文远主任经过20余年的临床研究,所创立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针灸领域相结合的一门科学,是以中医阴阳整体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西医神经调控学说为物质基础,以针刺为手段,利用人体的信息系统,在大脑中枢的调节下,间接地依靠病人自己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治愈疾病的单穴平衡疗法。  相似文献   

10.
对中药配伍理论与中医阴阳学说的内涵、科学实质进行探讨,分析中药配伍与中医阴阳学说的关系,发现中医阴阳学说是中药配伍规律的理论指导和依据,中药配伍理论是中医阴阳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中药配伍应用中不断体现着中医阴阳学说的内涵与精神。  相似文献   

11.
桂枝汤被称为群方之主,为历代先贤所称颂,然亦有人认为此说法有夸大之嫌疑。故本文通过对桂枝汤制方原理的探讨,即中医治病之本在于阴阳,桂枝组方切合阴阳之理,以协调阴阳为本,以调和营卫为用;通过对桂枝汤加减方在肝、肺、脾、心、肾五脏体系临床应用中的简要分析,以及桂枝汤及其加减方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范围与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进展来说明桂枝汤不但具有夯实的理论基础,并且在中医学以及现代医学的临床实践中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而证明桂枝汤被誉为群方之祖并非过誉,而是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常用补肾助阳中药对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及特点。方法:根据补肾及"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理论,分析常用补肾助阳中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理论可行性;总结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归纳常用补肾助阳中药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特点。结果:淫羊藿、鹿茸、龟龄集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较好疗效,但缺少单味中药或龟龄集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药理及机制研究,也缺少单味中药应用治疗相应疾病中医药理论的较好支撑。结论:常用补肾助阳中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良效,其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论“阴阳喜怒”是中医心理护理的纲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喜怒”是中医心理护理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对“阴阳喜怒心理施护”进行长期的研究和应用后,本文通过(1)“阴阳喜怒”的源流及护理;(2)认识角度:肯定与否定的情绪评价性,正面与负面的情绪作用性,怒则气上与恐则气下的情绪空间性;(3)调护内容:以正面情绪调理负面情绪为主导方面,“辨证施护”是“阴阳喜怒”调护的核心,以怒调理过喜只是权宜之计三方面来论述“阴阳喜怒”是中医心理护理的纲领.从而促进该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使其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4.
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结合骨质疏松症的现代医学研究及患者临床症状,探讨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发病机理及论治思路。认为机体阳气亏虚导致清气和能量不足,继而影响水谷精微化生,致使阴血亏虚,有形物质的凝聚及形成乏源,为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病因病机。治疗当重视温阳补肾、健脾养血,以达助阳化气、辅阴成形之功;“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在中医论治骨质疏松症中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但遣方用药当根据证候虚实、病邪性质调整,方能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的文明智慧与现代科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和谐一致。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并协理论"是量子理论的中心思想。量子物理学与传统中医学在太极阴阳智慧的视域中得以契合。用量子理论转化中医理论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中医证的本质。方法:以传统中医理论、逻辑、思维、方法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急性肝炎、急性重症肝炎、烧伤患者的独特优势疗效和对传统中医"气"等理论内涵揭示为核心基础。借用现代科学对地球复杂气候变化的精确描述成果和利用医用红外热像仪对急性肝炎等疾病的体内器官温度变化规律检测结果。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反思近代用还原论线性科学理论、逻辑、思维、方法创立的地球结构和人体构造、血液循环等理论存在的问题。结果:急性肝炎的病因不是肝炎病毒引起,而是肝、胆、肠道温度变化失调,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伤害肝细胞造成的。结论:从对急性肝炎的阴黄证和阳黄证等体内器官温度变化规律总结、推理,发现中医学论述正常人(简称平人)证的本质:①从宏观角度揭示以中医五脏为核心的器官、组织之间温度、压力动态变化,维护水蒸气和水为载体相互转化协调进行物质、能量代谢的生命特征——阴平阳秘证;②描述器官或组织活系统以水蒸气和水为载体相互转化进行新陈代谢的表现特征:阴-气化-阳结构动态证。证候则是脏腑、组织进行新陈代谢在体表的气血运行动态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从人体昼夜阴阳的变化、人体昼夜气机升降、性别差异、四季阴阳变化等四个方面分析血压变异性与中医阴阳学说关系的文献记载,并从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两方面探讨血压变异性与中医阴阳学说的关系,可以看出人体血压的动态变化规律与中医阴阳学说的论述有着一致性,为从平调阴阳角度探讨中医药改善高血压异常变异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心体阴而用阳概括了心以阴血为体,以阳气为用的生理特点.心之本体多血柔软,以阴血为物质基础;心为阳脏,主血脉、主藏神、以阳气为用.在此理论指导下解释心系疾病的发病机制,总结其治疗思路,并分析其代表经方.心体阴而用阳的理论探讨对理解中医理论内涵、完备心藏象理论体系、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医学由于科举制度等原因,中医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与西方医学培养制度不同的是,中国传统的医学教育以师承教育或院校教育为主要方式,或通过家传秘制或私淑学习来传播医技。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的中国传统医学,尽管从现代科学观点来看,它存在许多不足和表达模糊之处,但必须有科学的认识。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发展,中医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应当继承的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是阴阳学说,阴为体,阳为用。阳气生,阴亦随之长;阳气衰退,阴亦随之枯萎。阳气不仅对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也参与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应重视阳气。心血管疾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心悸""水肿"等范畴,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故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应以扶阳为本。中医心脏康复尤为重视扶阳,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导引、针刺、灸法、推拿等扶阳措施综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促进心脏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