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民族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作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ASO)探针点杂交技术,对现居新疆的一个布依族家系的β地贫进行了基因分析,发现其中两名成员为-28(A→G)和CD17(A→T)的双重杂合体。结合家系调查表明,为同一染色体上的双重突变,文献中未见报道。这种基因的携带者表现为轻型β地中海贫血,从而为认识β地盆高度的异质性、为研究我国少数民族β地贫的基因背  相似文献   

2.
基因测序确认一例新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CD112(T→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报道1例中国人少见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CD112(T→A)/N。方法 根据血常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以及血红蛋白电泳的HbF和HbA2对婚检和产检患者筛查地中海贫血,对可疑β地中海贫血患者采用基因扩增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常见17个位点突变。对于未发现突变者采用基因测序。结果 患者携带一种中国人少见的B地贫基因突变CD112(T→A)。结论 β地贫基因CD112(T→A)突变的报道丰富了中国人β地贫突变谱。对于指导婚检、产检、遗传咨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丝绸之路沿线西北三省区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分析结果,讨论突变类型特点及其分布规律。方法采用DNA扩增结合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PCR/ASO)技术。结果对85例β地中海贫血先证者进行了基因分析,从5个民族中共确定12种基因突变型,除中国人常见的类型外,还首次从该地区检出了CD8(-AA)、CDs8-9(+G)、CDs27-28(+C)杂合子和[-28(A→G)。CD17(A→T)/N]双重杂合子,其中[-28(A→G)、CD17(A→T)/N]为同一染色体上的双重基因突变,极为罕见。结论丝绸之路地区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和显著的民族特点,是我国一个较为特殊的地贫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4.
广东广西交界地区地中海贫血发生率及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两广交界地区地中海贫血的检出率及其基因分布,预防地中海贫血重症患儿的出生,减少出生缺陷。方法采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脆性试验及血红蛋白电泳三项联合测定对2503例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用单管多重PCR(gap—PCR)及DNA芯片反向点杂交(RDB/PCR)检测技术,分别对初筛阳性者进行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2503例受检者中筛查阳性502例,初筛阳性率为20.06%。502例接受地贫基因诊断,411例确诊为地中海贫血,检出率为81.87%。总检出地贫基因携带率(包括仅和B地贫)为16.42%,其中α地贫基因检出率为9.44%,基因型-SEA/αα、--SEA/αα^cs、SEA/α^3.7这三种类型的比例最高,共占72.38%;B地贫基因检出率为8.15%,共检出8种B地贫基因类型,其中CD41—42(-TTCT)、TATAbox一28(A→G)、CD17(A→T)、IVS-Ⅱ654(c→T)及CD71—72(+A)5种突变类型占98.04%。检出α和β地贫双重杂舍子32例。结论两广是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区,应加强对人群进行地贫的血液学筛查和基因诊断,本研究同时进行仅地贫的缺失型与非缺失型及β地贫的基因诊断,有效地提高地贫的检出率,对优生优育、干预重症地贫儿出生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一种缺失型δβ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探索进行β地贫复合该缺失型突变高风险胎儿的快速产前诊断方法。方法:以表型和基因分型进行家系分析。表型分析采用红细胞指标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用跨越断裂点的三引物聚合酶链反应直接分析法检测δβ地贫缺失突变;用反向点杂交技术筛查β地贫基因突变;并对一例该型地贫高风险胎儿进行了产前基因诊断。结果:先证者(重症地贫)为一种缺失型δβ地贫与β地贫双重杂合子,其δβ地贫基因遗传自母方,在该家系3代9名成员中共检测到4例携带了这一基因,其表型和基因型结果相互吻合;β地贫基因(密码子41-42-CTTT移码突变)遗传自父方。对该家系的重症地贫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的结果显示,胎儿的基因型完全正常。结论:在国内首次报告由缺失型δβ地贫基因与β地贫移码突变双重杂合导致的重平地贫高风险胎儿的产前诊断结果。采用的技术简便、快速,可用作同类事件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β地中海贫血的分子基础及产前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β地中海贫血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遗传性血液病。中国人中已发现21种β地贫基因,其突变类型包括碱基替代、小的缺失和插入。我国南方常见的类型是密码子(CD)41-42(-TCTT)移码突变,IVS-2nt654(C→T)突变,CD17(A→T)突变,TATA盒nt—28(A→G)突变和CD71-72(+A)移码突变,其基因频率分别为41.6%、21.8%、18.0%和8.0%及3。9%。β地贫的突变类型及频率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种族特征。近年来,由于β地贫分子病理的阐明及PCR扩增技术结合各种先进的.点突变检测方法的应用和发展,使β地贫的产前基因诊断已逐步走向临床。目前,在应用于这种高度异质性遗传病的各种分子诊断方法中,快速简便的反向点杂交(RDB)技术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普遍认为可导致β地贫的β珠蛋白基因5’端非翻译区+(43—40)(-AAAC)4bp缺失(亦称CAP突变)是否具有遗传学效应,为β珠蛋白基因功能研究和地贫一临床基因诊断提供临床和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反向点杂交和DNA序列测定确诊四个携带此缺失的先证者,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核心成员进行血液学分析和基因诊断,同时将各项检查结果与首例报道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3—40)(-AAAC)4bp缺失杂合子无明显贫血症状,与β珠蛋白基因其他突变方式合并存在病例无严重贫血症状,与首例报道明显不同。结论β珠蛋白基因5’端非翻译区+(43—40)(-AAAC)4bp缺失没有明显的遗传效应,对基因的表达和生物学功能很可能没有影响。此研究为β珠蛋白基因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料;对β地中海贫血群体筛查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了解CD37(TGG→TAG)突变在罕见β地中海贫血病例中的出现比例,以及此突变籍贯分布情况,为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罕见β地贫病例共6例,利用PCR结合DHPLC及DNA序列测定进行CD37(TGG→TAG)突变的检查。结果 6例标本有5例为CD37(TGG→TAG)突变杂合子,占绝大多数;5病例籍贯涉及广东、广西及吉林。结论 CD37(TGG→TAG)突变或许并不十分罕见,并且可能存在于中国多个籍贯人群中,有必要将此突变纳入常规检测范围内。DHPLC结合DNA序列测定可以有效地对CD37(TGG→TAG)突变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临床对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的快速基因诊断方法,应用PCR反向点杂交(reversedotblot,RDB)技术,对广东地区35例重型β地贫患儿及其双亲的基因突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广东重型β地贫基因突变可见7种类型:CD41-42(-TCTT),IVS2nt654(C→T)。TATAbox-28(A→G),CD17(A→T),βE(26)(G→A),CD71-72(+A)及CD14-15(+G),其结构比依次为:40%,28.6%,11.4%,7.1%,7.1%,7.1%,4.3%及1.4%,和13种基因组合形式;(2)基因突变类型不同致临床表型不同,β°纯合子临床多表现重症,发病早(3~6个月),靠输血维持生命;β°/β-(E或-28)双重杂合子多表现中间型或重型,发病年龄较晚,贫血较轻,输血较少,PCR-RDB技术不需依赖同位素、操作简便、快速,宜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东莞市育龄人群中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的基因携带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其分布特征。为地贫干预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选择参加东莞市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待孕夫妇75 000名,首先以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2f1和红细胞脆性(一管法)进行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对筛查阳性者进一步进行β-地贫基因型分析检测,对携带同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待孕夫妇进行优生咨询指导,跟踪随访。结果育龄人群中β-地贫基因携带率为3.51%;共检出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11种,基因频率排在前6位的突变依次为CD41-42(-TTCT)(43.33%)、IVS-Ⅱ-654(C→T)(23.78%)、-28(A→G)(14.326%)、CD17(A→T)(9.01%)、βE(GAG→AAG)(2.78%),CD71-72(-TTCT)(2.38%)占突变基因的95.6%;β-地贫复合α-地贫双重杂合子的检出率为12.10%。结论本研究对东莞户籍新婚待孕夫妇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发生率和基因类型进行详细的分析,发现东莞市β地贫基因型分布的特点符合中国南方地区的基本特点,并对携带同型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待孕夫妇进行遗传咨询,对高风险夫妇免费进行产前诊断,能有效的降低东莞地区重型地贫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巢式 PCR 结合家系分析的方法对罕见α地中海贫血(α地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先证者及12名家系成员,采用血常规分析、红细胞脆性及血红蛋白电泳进行地贫筛查;采用 PCR-反向斑点杂交( PCR-reverse dot blot , RDB )技术诊断非缺失α地贫点突变和17种β地贫基因点突变;采用跨越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 Gap-PCR )进行缺失型α地贫基因型分析;采用巢式 PCR 检测 HKαα基因型;绘制α地贫基因遗传图谱。结果12例家系成员中,4例 MCV、MCH、红细胞脆性低于正常参考值,8例血液学指标均无异常;12例血红蛋白电泳均正常;12例家系成员中--SEA/αα和αα/αα基因型各2例, HKαα/αα基因型6例, HKαα/--SEA基因型2例;均无17种常见β地贫和3种常见非缺失α地贫。结论巢式PCR 结合家系分析方法是发现罕见地贫基因型并减少HKαα地贫的漏诊误诊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β地中海贫血的分子基础及产前诊断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β地中海贫血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遗传性血液病。中国人中已发现21种β地贫基因,其突变类型包括碱基替代、小的缺失和插入。我国南方常见的类型是密码子(CD)41-42(-TCTT)移码突变,IVS2nt654(C→T)突变,CD17(A→T)突变,TATA盒nt-28(A→G)突变和CD71-72(+A)移码突变,其基因频率分别为41.6%、21.8%、18.0%和8.0%及3.9%。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调查我国南方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的分子病理学基础,运用PCR产物直接DNA序列分析法在1例表型阳性的β-地贫病例中,发现1种未见报道的β-地贫基因-β-珠蛋白基因密码子37无义突变(β^TGG→TAG)。该突变被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法和PCR产物酶谱分析法进一步证实。这一新发现有助于指导我国南方开展β-地贫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4.
汕头市户籍人群α和β地中海贫血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汕头市户籍人群中α和β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发生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其构成比。方法以整群抽样法收集1034份其父母均为汕头市户籍的新生儿脐血和1572份双方均为汕头市户籍的成人婚检或孕检对象的静脉血,分别进行α地贫和β地贫调查。所有样品均进行红细胞(RBC)参数和血红蛋白(Hb)电泳分析,以脐血中出现Hb Bart's作为诊断α-地贫的阳性参考指标;以静脉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fl,HbA2≥3.5%作为诊断β-地贫的阳性参考指标。再应用gap—PCR和反向点杂交(RDB)技术对表型阳性样品进行α-地贫基因和β-地贫基因定型,“未知”样品则进行DNA直接测序分析。同时对HbBart's阴性的脐血样品进行两种常见静止型α-地贫基因(-a^3.7和-a^4.2)的分子筛查。结果在1034例脐血标本中检出7种α-地贫基因型共58例,等位基因59个,α-地贫基因携带率为5.71%(59/1034)。其基因型构成比:-a^3.7/aa为48.3%,--^SEA/aa为29.3%,-a^4.2/aa为12.1%,--^THAI/aa为3.5%,--^SEA/--^SEA、a^CSa/aa和a1CD118+TCA各为1.7%。成人静脉血1572例标本中检出β-地贫基因携带者共15例(其中1例CD41/42(-TCTT)合并-a^3.7),β-地贫基因携带率为0.95%(15/1572)。共检出5种β-地贫基因,其构成比:IVS-2.654(C→T)和-28(A→G)各为26.7%,CD41/42(-TCTT)为20.0%,CD17(A→T)为13.3%,βECD26(G→A)为6.7%。结论阐明了汕头市户籍人群中α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携带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该结果为进行遗传咨询和制定该地区基于大人群筛查的预防计划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广东湛江地区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经血液学方法检出的湛江地区β地贫杂合子36例,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其β珠蛋白基因,再经反向点杂交确定基因突变类型。结果表明共有5种β地贫基因,其中CD41-42(-TCTT)21例,占583%;IVS2nt654(C→T)9例,占25%;β-28(A→G)3例,占83%;CD17(A→T)2例,占56%;CD71-72(+A)1例,占28%。本研究结果对在本地区开展地贫基因分析、婚姻指导和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来宾市3对一方携带罕见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另一方携带常见地贫基因突变类型的同型地贫夫妇进行产前诊断。方法 抽取家系成员的外周血2 mL进行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组分分析与血常规检测;采用多重裂口聚合酶链反应(gap-polymerasechainreaction,Gap-PCR)和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reverse dot blot, PCR-RDB)对外周血和羊水所提取的DNA进行常见地贫基因突变类型检测;以DNA测序方法进行罕见地贫基因突变类型鉴定。结果 3个家系检测到3种罕见地贫基因突变类型为:(1)α2基因编码区起始密码子突变(ATG>GTG),(2)β珠蛋白IVS-II-5(G>C),(3)β珠蛋白IVS-I(-2)orCD30(A>G);产前诊断3个胎儿均为罕见地贫基因合并常见地贫基因患者。结论 罕见地贫基因合并常见地贫基因引起的贫血必须引起优生遗传咨询医生的注意,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是防止严重地贫患儿分娩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G6PD活性检测在地中海贫血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种地中海贫血(地贫)患者的C6PD活性范围,寻找地中海贫血与G6PD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GAP-PCR法检测α-THAL基因;反向点杂交(RDB)法检测β-THAL基因以及家系,来确定用电泳法发观的各种地贫,再用酶活性(紫外法)检测OSPD活性。结果重型口地贫、HBH病、轻型β、轻型α地贫的G6PD活性分别是正常人的3倍以上、2-3倍、2倍、1.5倍。结论G6PD活性增高的程度不同可作为不同类型地贫的辅助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广西柳州地区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及检出率。方法采用膜反向杂交技术检测β地贫基因。用gap-PCR法检测三种常见α地贫缺失基因型:东南亚型缺失(--SEA)、右侧缺失(-α^3.7)、左侧缺失(-α^4.2)。结果153例β地贫中检测出30名α地贫,检出率为19.61%。均为轻型β地贫复合α地贫,其中β地贫杂合子复合--SEA/αα占90.00%,β地贫杂合子复合-α^3.7/αα占3.33%,β地贫杂合子复合-α^4.2/αα占6.67%。结论广西柳州地区αβ复合型地贫检出率高。--SEA/αα是本地区β地贫杂合子检出的主要复合α地贫基因型。准确诊断β地贫合并α地贫双重杂合子对正确进行遗传咨询,搞好优生优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的21-羟化酶CYP21B基因中Ile~(172)→Asn错义突变的发生率,根据放大受阻突变体系(Amplificationrefractorymutationsystem,ARMS)的要求,设计了3种引物:5'd(TTGGGAGACTACTCCCTGCTCT)3'(共同引物)、5'd(AGGTGAGGTAACAGA)3'(正常引物)、5'd(AGGTGAGGTAACAGT)3'(突变引物),在7例患儿中进行了检测,发现具有本突变者3例。对其中一例进行的家系分析,结果提示:这组引物有快速、简便的优点,不需使用同位素就能对具有Ile~(172)→Asn变异的高危家庭成员作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粤北地区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情况及基因分型。方法 红细胞休克-管定量法对所有受检人进行地贫筛查,对地贫筛查阳性的标本进一步采用PCR法进行α地贫1基因检测,用PCR结合反向点杂交法(RDB),进行β地贫的基因检测。结果 在1010例受检者中,地贫筛查阳性的有118例,占受检总人数的11.6%。地贫筛查阳性的所有标本均进行了α地贫1基因检测,诊断为α地贫1杂合子的有69例,占受检总数的6.83%,32例进行了β地贫基因检测,其中21例为β地贫杂合子,占受检总数的2.1%,其基因突变类型分别是:CD41—42(-TTCT)突变12例,IVS-2—654(C→T)突变2例,-28(A→G)突变2例,CD17(A→T)突变2例,71-72( A)突变2例,27—28( C)突变1例。结论 粤北地区地中海贫血发生率较高。做好婚前及产前地贫筛查及产前基因诊断等工作,对避免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