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雷帕霉素 (RPM)是吸水链霉菌产生的一种强效三烯含氮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和基因治疗药 ,它的免疫抑制结合蛋白 (FK5 0 6 - binding proteins,FKBPs)是种肽酰 -脯氨酰顺 -反异构酶 (peptidyl- prolyl- cis- trans- isomerase,PPIase)。雷帕霉素对 FKBPs有很高的亲和力 ,结合后 FKBPs的酶活性明显受抑制 ,而另一类免疫抑制剂环孢素 (Cs A)不与 FKBPs结合 ,对FKBPs的酶活性无明显影响。目前研究表明雷帕霉素需与其中的 FKBP12结合后才能发挥其免疫抑制效应。本研究从雷帕霉素产生菌吸水链霉菌中分离具有 PPIase活性的结合蛋白 FKBPs,并探讨分析雷帕霉素产量与 FKBPs含量的可能关系。 方法 采用硫酸铵分段沉淀 (终饱和度分为 5 0 % ,80 % )、制备性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 ,利用紫外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及 Reaction kinetics酶动力软件测蛋白质的 PPIase酶活性 ,高效液相色谱仪测不同菌株的 RPM产量 ,对比高产突变菌株和野生菌株中蛋白质电泳图谱及 FKBPs含量的差异。 结果 吸水链霉菌菌体蛋白质制备、分离 ,所得蛋白质样品 ,应用SDS- PAGE以标准分子量蛋白质确定样品蛋白质的分子量 ,以底物寡肽 N- Succinyl- Ala- Ala- Pro- Phe 4- nitro- anilide测样品的酶活性 ,获得具有 PPIase  相似文献   

2.
从南京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吸水链霉菌,命名为NAP-05,该菌株能产生除莠霉素,并且在菌体细胞内存在另一种初步鉴定为聚醚类抗生素的物质。该菌还能分泌淀粉酶。用嵌入染料如溴化乙锭(EB)等处理该菌株,发现EB处理株大部分仍保持产抗能力,而用吖啶橙(AO)处理亲株后,大部分的处理株失去除莠霉素产生能力。用原生质体再生方法处理NAP-05,发现多数再生株的产抗能力下降,提示NAP-05菌株的除莠霉素生物合成调节可能受到染色体外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热吸水链霉菌是从农民肺死者家中的稻草中分离出来的,但其是否为农民肺的病因未见报道。本实验用此菌在家兔体内复制成了农民肺模型,观察和初步探讨其血清免疫学和组织免疫学的变化和意义,证实热吸水链霉菌可以引起与人的农民肺相似的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的病变。  相似文献   

4.
不吸水链霉菌是从土壤中筛选出的一株放线菌,其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本文重点筛选了该链霉菌菌种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对培养基的配方、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进行了摸索,以期获得高效价的SAMP。  相似文献   

5.
免疫转印技术是一种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免疫酶标记技术相结合的新的电泳技术。我们试用此项技术动态观察了实验性农民肺家兔血清与热吸水链霉菌抗原组分的免疫反正。结果表明73Kd多肽是热吸水链霉菌的主要抗原,进一步分离提纯此抗原将有助于农民肺的血清学诊断和发病机制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多糖——链霉菌多糖的分离与结构确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链霉菌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一种新的多糖--链霉菌多糖(streptomyces polysaccharide,SMP),并进行结构确证.方法采用乙醇沉淀多糖类大分子物质、Sevage法去蛋白、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法及Sephadex G-25 凝胶过滤法纯化多糖.其结构经HPLC、UV、IR、1H-NMR以及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等方法进行测定.结果分离纯化出的多糖属于中性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855道尔顿;单糖组成以葡萄糖为主,含有少量果糖,二的摩尔比约为22:1(10.96:0.48);糖苷键的链接方式为(1→6)-α-D-吡喃型;命名为SMP.结论从链霉菌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的多糖SMP是以1→6位键合的α-D-吡喃型多糖.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柔红霉素产生菌--天兰淡红链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方法,并从再生菌落中和理到摇瓶发酵单位提高5%的高产菌株30#,将再生稿产株经铜蒸气激光辐照,得到在生产罐中发酵水平比对照出发菌株提高12.9%的高产菌株82#。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选择抗生素和化学诱变剂处理雷帕霉素产生和原生质体,筛选高产菌株。方法 分别用庆大霉素、丝裂霉素C、红霉素、亚硝基胍处理吸水链霉菌C904原生质体,比较它们对雷帕霉素产量的影响,并筛选高产菌株。结果 庆大霉素的处理效果较好,从庆大霉素处理株中筛选到高产菌株C14、C4-1,其雷帕霉素的摇瓶发酵水平(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别比原始株提高36%、60%。结论 用庆大霉素处理吸水链霉菌FC904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择抗生素和化学诱变剂处理雷帕霉素产生菌的原生质体,筛选高产菌株. 方法分别用庆大霉素、丝裂霉素C、红霉素、亚硝基胍处理吸水链霉菌FC904(S.hygroscopicus FC904)原生质体,比较它们对雷帕霉素产量的影响,并筛选高产菌株. 结果庆大霉素的处理效果较好,从庆大霉素处理株中筛选到高产菌株C14、C14-1,其雷帕霉素的摇瓶发酵水平(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别比原始株提高36%,60%. 结论用庆大霉素处理吸水链霉菌FC904原生质体是提高雷帕霉素产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龟裂链霉菌(Streptomycesrimosus)是土霉素的产生菌。自60年代对T1001菌株进行诱变育种以来,先后获得了70-1-8变株和77-1-6变株,由此带来了土霉素发酵工艺上的两次飞跃:前者实现了通氨补料工艺,后者实现了消沫剂取代玉米油工艺,发酵单位由最初的5499u·ml-1,提高到了25000u·ml-1和30000u·ml-1[1]。80年代以后,生产上基本沿用了具有77-1-6特征的菌种,发酵单位维持在30000u·ml-1左右。本文在充分考虑出发菌株的特点和诱变系谱的基础上,应用多因于复合诱变的方法,获得了98-l-42龟裂链霉菌突变株,在发酵单位的提高和今…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胃肠道恶性肿瘤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端粒酶PCR-ELISA检测法检测胃癌11例、结肠癌14例及2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25例胃肠道肿瘤组织中21例端粒酶呈阳性(84.0%);25例癌旁正常组织 5例阳性(20.0%)。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均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癌旁正常组织存在端凿酶阳性表达的病例,病理上多伴有不典型增生或癌细胞的浸润转移。结论 端粒酶可作为实质性肿瘤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对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的患者加强观察,有助于早期发现某些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术后再发或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时新生鼠脑不同源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一日龄新生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3个缺氧和复氧时间不同的实验组(n=4);体外培养鼠脑 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缺氧组;取鼠脑组织和培养液测t-PA活性。结果:在动物组中以缺氧缺血组的t-PA活性最高,随着复氧时间的增加而下降(P<0.01);缺氧时鼠脑微内皮细胞t-PA活性增高,而星形胶质细胞t-PA活性无变化。结论:缺氧导致新生鼠脑内t-PA活性增高;随着缺氧改善,t-PA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下降;缺氧时新生鼠脑内可能主要是微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t-PA活性增高,降解微血管基膜,破坏微血管的完整性,最终导致脑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变应性哮喘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S-ECP)水平改变及其意义。方法:测定25例哮喘发作期患儿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12周前后,及20例未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哮喘缓解期患儿S-ECP水平,并对发作期患儿S-ECP水平变化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B-EOS)、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用力呼气量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症状评分的关系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发作组治疗后S-EC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健康儿童10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哮喘缓解组S-ECP水平明显高于发作组治疗后,但明显低于发作组治疗前。哮喘发作组治疗前S-ECP水平变化与B-EOS无相关性,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与症状评分呈正相关。结论:监测S-ECP水平可作为评价哮喘气道炎症程度、病情预后和指导抗炎治疗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 - D(Cath- D)、谷胱甘肽 - S-转移酶 (GST)活性变化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检测胃癌、单纯性胃炎、胃炎伴癌前病变患者血清、癌组织、癌旁组织、胃窦粘膜中 Cath- D、GST的活性和手术前后血清 GST活性。 结果  (1)胃癌组的 Cath- D、GST的活性显著高于单纯性胃炎组及胃炎伴癌前病变组 (P<0 .0 1) ,胃炎伴癌前病变组 GST的活性显著高于单纯性胃炎组 (P<0 .0 5 ) ,Cath- D活性与单纯性胃炎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2 )胃癌组织 Cath- D、GST的活性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P<0 .0 5 )、癌旁组织中Cath- D、GST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织 (P<0 .0 5 )。 (3)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 Cath- D活性显著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 (P<0 .0 5 ) ,GST的活性在伴有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中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4) Cath- D的活性与按预后好坏的组织学分型 (P<0 .0 1)、按 TNM的分期 (P<0 .0 1)等病理指标有密切相关 ,而 GST的活性与病理指标无显著相关 (P>0 .0 5 )。 (5 )胃癌手术后 10天血清中 GST的活性明显低于手术前 (P<0 .0 1)。 结论 Cath- D、GST活性联合检测可用于胃癌高危人群筛选、监测癌前病变进展及预测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5.
细胞粘附分子-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1例腺样囊性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腺样囊性癌管状型、混合型、实体型中ICAM-1表达率为88.24%,66.67%,25%。31例发肿瘤最大直径≥3cm者无1例高表达,直径<3cm者有12例高表达,12例复发或淋巴结转移;ICAM-1在直径≥3cm和复发转移组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直径<3cm及无复发转移者(P<0.01)。结论 涎腺腺样囊性癌ICAM-1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肿瘤进展及复发、转移有关,ICAM-1高表达者复发转移较低。ICAM01可作为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对肝纤维化大鼠IGF-1R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行IL-10干预实验。取对照组、模型组及IL-10干预组大鼠肝脏组织,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析在肝纤维化进程不同阶段大鼠肝组织IGF-1R4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CCl4诱导成功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IGF-1R在肝组织中阳性表达明显增强;经Ridit分析,对照组与模型组IGF-1R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IL-10干预组IGF-1R阳性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弱,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IL-10干预时间的延长,IGF-1R在肝组织中阳性表达逐渐减弱。结论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进展IGF-1R阳性表达增强,外源性IL-10可降低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中IGF-1R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进行细胞超微结构研究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测定。方法 取新生小鼠脑组织,通过匀浆、过筛、胶原酶消化、差速粘附等技术对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待细胞铺满瓶底时,用0.125%胰酶-0.02%EDTA消化,离心收集内皮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原代、传代各取8例,吸取培养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试TPA活性。结果 经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织化学鉴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b5R)在甲状腺过氧化氢生物合成中作用。方法:应用高香草酸荧光分析技术及NADH-高铁氰化钾还原酶法,对正常和格雷夫斯病甲状腺过氧化氢(H2O2)和b5R进行测定,同时观察b5R抑制剂对H2O2生成和蛋白结合碘形成的影响。结果:格雷夫斯病甲状腺b5R活性的H2O2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而H2O2酶活性在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加b5R抑制剂对氯汞苯甲酸抑制b5R活性,格雷夫斯病和正常甲状腺b5R活性降低近85%,同时H2O2降低近50%,蛋白结合砂近52%,b5R活性的H2O2水平两者呈显著正相关,结论:b5R参与甲状腺内H2O2的生物合成,是甲状腺内产生H2O2的重要酶系。  相似文献   

19.
糖脂平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糖脂平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及相关状况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糖脂平低剂量和高剂量组,格列齐特组,动物模型用四氧嘧啶塑造,灌胃给药,每天一次,疗程30d,结果:高剂量糖脂平可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症状,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尿素氮,尿蛋白排泄率,对糖尿病大鼠高滤过,肾脏肥大有减轻趋势,糖脂平对模型鼠显著降低的空腹血清胰岛素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糖脂平能通过控制血糖,纠正脂代谢紊乱和改善肾功能,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糖脂平的降糖机制存在胰外作用,可能类似双胍类药物。  相似文献   

20.
组织蛋白酶D定量测定对乳腺癌的预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Cath-D)活性变化对乳腺癌的预后价值。方法 检测67例乳腺癌样本(其中淋巴结阴性37例,淋巴结阳性30例)及32例乳腺良性病变样本中Cath-D的活性,研究其预后价值。结果 (1)乳腺癌样本中的Cath-D的活性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样本及正常组织样本(P<0.01)。(2)67例乳腺癌样本中,淋巴结阳性样本中的Cath-D的活性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者(P<0.05)。(3)Cath-D的活性与肿瘤大小(P<0.05)、组织学分级(P<0.05)、按预后好坏的组织学分型(P<0.01)等病理指标有密切相关。结论 Cath-D的定量检测可作为临床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