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急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速用、评价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急危重病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需做气管切开的患者.采用英国SIMS Portex公司生产器械.选择第l~2或2~3气管软骨环间隙相应皮表处横行切开皮肤长约1.5厘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用气管穿刺针刺入气管内并留置套管。经套管内放入导丝至气管内.沿导丝用扩张器撑开,再用扩张器沿导丝插入气管内。扩开后沿导丝放置气管导管。结果 31/32例患者PDT操作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20分钟,平均9分钟,切口出血少、未发生切口感染.无皮下气肿等并发症。术后疤痕少;1/32例扩张后出血多而政传统开放式气管切开术。结论 PDT操作简便、快捷、出血少、切口感染少.术后切口愈合快、疤痕小、不影响美观;部分不能承受传统开放式气管切开术的危重病人,仍可床边进行PDT。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环甲膜穿刺术与环甲膜切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Ⅳ度呼吸困难患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抢救,采用环甲膜穿刺19例(气管切开术前进行环甲膜穿刺15例,气管切开术中进行环甲膜穿刺4例),环甲膜切开6例。结果行环甲膜穿刺19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环甲膜切开患者均已成功插入气管套管,但仍有3例即时(1h内)死亡;1例24h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2例抢救成功,并于病情平稳后行常规气管切开。结论对大部分Ⅳ度呼吸困难的患者采用环甲膜穿刺结合气管切开可以解决气道通气问题。环甲膜切开术可适用于:血氧饱和度90%以下,呈快速进行性下降;上气道大出血随时有阻塞气道导致窒息危险;呼吸突然停止等病例。  相似文献   

3.
采用倒“U”形瓣气管切开术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的术式,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7年119例在气管切开术中采用倒“U”形气管黏膜软骨瓣患者的资料。结果:在应用此法的119例中,28例置换气管套管,气管切开均较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未发生喉气管狭窄。结论:倒“U”形瓣气管切开术操作简单,可迅速改善通气功能,对气管及甲状腺损伤轻,可避免气管狭窄,气管套管置换方便。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的有效方法,评估并规避术中风险,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方法分析380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的情况,按切开气管前壁的方法,分气管纵向直切口57例;椭圆形切口21例;倒U形舌瓣切口302例。结果椭圆形切口21例,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倒U形舌瓣切口302例,1例气胸进行了抢救,余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纵向直切口57例,1例成人和3例小儿进行了抢救,3例脱管,3例套管气囊漏气,2例套管断裂。结论①倒U形舌瓣切口切开气管前壁的方法在置入气管套管方面较直切口及椭圆形切口更容易,并发症显著减少,可作为常规术式,用于临床推广。②儿童患者为防气管狭窄不宜行气管软骨造口,可采用气管纵向直切口,由麻醉师先行气管插管再行气管切开,直视下逐步回撤插管,置入套管准确无误、固定牢靠后再予拔除,则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并有效规避术中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传统气管切开技术基础上,利用一次性深静脉穿刺套装,汲取经皮气管造口术(PDT)的技术改进,在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41例困难气管切开患者,首先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方法,沿白线逐层分离至气管前筋膜,显露部分即可,或可触及气管环,然后采用Selding技术,穿刺针垂直刺入气管,沿穿刺针,置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用尖刀沿导丝在气管环软骨间切一2mm左右切口,用弯钳扩张切口后,沿导丝置入气管套管。结果:41例行改进气管切开术患者,有1例高位颈椎骨折患者在手术过程当中家属放弃治疗,有少量出血2例,形成局限性皮下气肿1例。其余患者均手术成功。结论:在传统气管切开技术基础上,利用一次性深静脉穿刺套装,行经皮气管造口术(PDT)的技术后改进。使困难气管切开能够顺利进行,又可弥补传统外科气管切开及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不足之处,迅速建立人工气道,挽救重症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术(tracheotomy)是耳鼻咽喉科临床抢救措施之一,及时、合理和安全的实施气管切开术可以保障气道通畅,便于进行呼吸管理。1970年,Dukes首次报道气管切开术中应用倒“U”形气管黏膜软骨瓣代替传统直切口,但因每个术者的观念和偏好不同,目前各种气管切开术式并存[1]。回顾我院自2006-02~2007-02气管切开术的病例,其中经倒“U”形瓣气管造口的68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8例病人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8岁。急性喉炎、会厌炎4例,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46例,格林巴利2例,有机磷中毒、CO中毒2例,咽喉部肿瘤12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例,肺移植术后1例,其中23例气管切开术前已预先经口气管插管,1例环甲膜切开后改行气管切开术。1.2手术方法病人平卧位,肩下垫枕,摆正头位。颈前消毒铺巾,常规局麻下行颈前正中竖切口或横位上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沿颈前正中白线逐层钝性分离至气管前筋膜,必要时处理甲状腺峡部,使充分暴露颈部2~4环气管,确认无误后,于2~3环间前壁以尖刀做一倒“U”形切口,钩镊或组织钳提起黏膜软骨瓣后,吸除气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下呼吸道黏膜大面积坏死及清除脓血痂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改良气管切开术抢救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12例。常规气管切开暴露颈段气管3~5环,以颈4环为中心,上下弧形切除少许气管软骨,长度不超出2个气管环,分别缝合同侧的皮肤与气管切口1~2针,插入气管套管。结果:改良气管切开术可随时取管,方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时清除下呼吸道阻塞物,预防发生再窒息,12例患者无1例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结论:改良气管切开术不仅解除了喉梗阻,而且可观察下呼吸道病变及能有效、安全的清除阻塞物。  相似文献   

8.
黄立真  张淳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2):122-122,126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手术的风险及防范。方法回顾分析了本院近10年行气管切开的烧伤患者258例。结果210例气管切开顺利;48例手术出现风险:13例全麻患者中有2例插管失败后改紧急做了环甲膜切开术,全麻后改常规气管切开;3例麻醉后即出现低血压等休克症状;局麻的患者有43例气管切开困难,其中5例手术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此5例紧急做了环甲膜切开术;5例术后套管脱出。结论对烧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手术易出现插管失败、低血容量性休克、术中呼吸暂停、气管暴露困难及术后气管套管脱出等风险,术前要有环甲膜切开准备,掌握好气管切歼的时机、全麻术前给予有效补液及合理的改进操作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9.
微创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dilationaltra cheostomy ,PDT)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易护理的优点,优于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pentracheostomy ,OT ) ,我院开展PDT1 0例,现将其应用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 6~78岁,平均5 2 2岁。其中脑外伤术后和昏迷者5例,呼吸功能衰竭3例,多发伤2例。1 2 方法 微创气管切开包由北京前茂公司提供。患者仰卧,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在气管第2和第3软骨环之间正前方做一长约1~1 5cm的横切口,经切口穿刺,确定穿刺套管针进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中应用倒“U”形气管粘膜软骨瓣替代传统手术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999年以来,在气管切开术中采用倒“U”形气管黏膜软骨瓣98例,并与同期传统手术方式气管切开患者90例进行比较。结果 1例脱管及喉气管狭窄发生.仅5例颈部皮下气肿.经过适当处理自行消失。而传统手术方式盲目性大,并发症多。结论 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倒“U”形气管黏膜软骨瓣制作简单,效果确切。能有效地预防喉气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孙青 《中华医护杂志》2007,4(9):813-813,812
目的为使气管切开的患者尽早康复,减少杜绝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2例因头部、胸部外伤、急性喉炎(包括白喉)等呼吸道分泌物积留而发生呼吸道阻塞行气管切开术。结果全组经10—28d的护理与治疗,原发疾病显著好转,气管切开伤口拔管愈合。结论气管切开术为一急救的手术,气管切开后插入气管套管,解除呼吸困难,使患者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12.
于卫华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0):138-139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术中应用舌形气管黏膜软骨瓣加缝线牵引的疗效。方法对164例气管切开病人,采用舌形切口切开气管前壁,在舌形瓣中上处加缝线牵引。结果164例气管切开术插管均一次成功,换管方便,脱管急救及时。随访无气管狭窄。结论气管切开术中应用舌形气管黏膜软骨瓣加缝线牵引具有损伤轻、操作简单、插管直观的优点,在换管及脱管急救中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李天明  刘玉蓉 《西部医学》2014,26(9):1191-119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116例患者(颅脑外伤68例,口腔颌面部骨折3例,闭合性喉气管外伤10例,高血压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后15例,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未行开颅手术患者3例,头面颈部烧伤引起上呼吸道水肿2例,喉梗阻5例)进行常规气管切开术,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探讨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预防处理措施。结果116例患者中共有10例出现相关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62%,其中呼吸、心脏骤停2例(1.72%),皮下气肿3例(2.59%),出血2例(1.72%),气管套管脱出2例(1.72%),气管食管瘘1例(0.86%)。结论把握手术时机,完善术前准备,术中仔细确认颈部解剖标志,熟练的技巧,严密的配合,加强术后护理,可有效减少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术是解决呼吸困难或某些颅内病变术前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做好气管切开术前术后的护理,正确使用气管套管,保证呼吸道通畅,在气管切开术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一般资料1994~1996年我科共收治喉源性呼吸困难30例,其中10例做气管切开。急性限炎3例,脑出血4例,喉外伤1例,喉癌2例。2喉源性呼吸困难的处理:在做好气管切开术前准备的基础上,应加强药物治疗取细致的护理。我们的具体做法是:2.0保持病室的温湿度,室温应保持在20~ZIC,湿度在60%~70%。经常开窗通气,地面喷水,冬季在暖气上放置水盆以提高湿度。2.2雾化…  相似文献   

15.
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在急诊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急诊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ICU病人根据气管切开方式不同分为2组: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PDT)组和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组,观察2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等。结果PDT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组(P〈0.01),手术切口长度也明显短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组(P〈0.01),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P〈0.01),传统气管切开组皮下气肿和插管失败、套管脱出、肉芽/疤痕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1.3%,6.7%,13.3%,13.3%,而PDT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DT更适合于IUC内危重病人应用,方便快捷,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术是将病人颈部至中气管上段前壁第3~5气管环切开,并插入合适的金属套管或硅胶管气管套管,以开放气道,改善呼吸的手术,但气管切开病人因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体失去鼻部过滤、湿化、调温的过程,以致气道分泌物粘稠,痰不易咳出,易引起呼吸道并发症。我科采用了输液微泵持续24h给气管内滴药液,从而有效地使呼吸道并发症得到了控制。气管切开术后应用输液泵持续气管内滴药液。目的是为了建立更好的合理的气道湿化,预防痰痂形成或防止痰液过稀,减少病人烦躁,使病人安全舒适,并防止和减少肺部并发症。方法(1)对我科2003年3月-2006年5月收治的56例因喉癌及喉外伤的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均给输液泵持续气管内滴药液。具体按需要配制湿化药液,连接输液延长管及输液针头,并剪去针头尾部的金属端,固定于气管套管上;(2)密切观察痰液变化,对痰液过稀或过浓时及时调整滴入速度,一般采用4-7ml/h;(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每日更换滴注用品及切口敷料,污染时及时更换,病室内定时通风,按时消毒,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结果(1)预防呼吸道感染效果明显,本科使用输液泵持续给气管内滴药液和配合基础护理后本组只有1例出现呼吸道感染现象,发生率为1.8%,无1例出现痰痂及呼吸道梗阻现象。如本组1例男性,80岁,因喉癌术后放疗并发咽瘘,同时患有心律失常、高血压、糖尿病,住院70余天,经过上述处理后未发生呼吸道感染现象,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因气管切开术后所致的呼吸道并发症;(2)病人舒适,减少了烦躁;(3)使用及调节方便、灵活、安全,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量。结论对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应用输液泵湿化呼吸道是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持续机械通气后环甲膜切开术选择性代替气管切开的可行性.方法 对35例持续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评估机械通气时间≥7 d或重度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需行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采用环甲膜切开术代替.结果 35例患者术中出血少,除1例因原发病死亡外,其余34例均存活拔管.环甲膜切开术平均时间(28.9±3.5)min;环甲膜切开术后带管平均时间(22.9±15.1)d.34例患者出院后均获随访,随访3个月~2年,无喉狭窄及发音改变.结论 环甲膜切开手术操作简单、速度快、出血少、定位准确,可长期戴管,可在ICU有适应证时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急危重症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 PDT)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30例患者应用PORTEXLIMITED器械,选择气管软骨环1—2或2—3间隙,切皮1.5cm~2cm,经气管穿刺导入套管,经套管置入导引钢丝,用扩张器经钢丝扩张气管穿刺点约1.5cm时,经钢丝导入特制的气管导管到气管内,然后拔出导管芯及钢丝。结果:PDT操作简便快捷,对气管定位准确。需3min~15min,顺利者需3min~5min,对组织损伤小,出血少。结论:PDT方法简便快捷,定位准确,对组织损伤小,出血少,适用于急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病人意外情况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患者依赖气管套管呼吸,如发生意外,处理不当,可产生严重后果,危及生命.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气管切开术后的常规护理,而且应了解和妥善处理气管切开的意外情况,我科近3a来共行气管切开术25例,现就7例气管切开术后意外情况的处理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ICU中的应用情况来评价PD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4例需要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组(OT组)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组(PDT组),各42例。OT组行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PDT组行经皮气管切开术,观察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PDT组手术时间为(8.35±1.76)min.切El大小为(1.27±0.20)cm,术中出血量为(6.03±1.70)ml,伤口愈合时间为(4.5±0.5)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操作简单,安全快速,出血量少,创伤小,伤口愈合时间快,并发症少,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在ICU危重患者抢救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