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或肝静脉癌栓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易于侵犯肝内的血管结构,尤其是门静脉,根据尸检及影像学检查,约20%~70%的肝细胞肝癌(HCC)伴有门静脉癌栓(PVTT)。相对PVTT而言,肝静脉癌栓(HVTR)较少见,但一些晚期肝癌也能看到癌栓侵入肝静脉、下腔静脉甚至右心房。门静脉癌栓及肝静脉癌栓的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 (HCC)易侵犯肝内结构 ,尤其是门静脉 ,临床统计门静脉受累者达 34 %~ 4 0 % ,伴有门静脉癌栓 (PVTT)者的中位生存期为 2 .7个月 ,相反在无PVTT者则为 2 4 .4个月。静脉化疗的效果不佳 ,经动脉内化疗栓塞术 (TACE)对某些选择性病例有一定的疗效。作者进一步探索术前 TACE和肝切除治疗伴PVTT肝细胞癌的效果。Tokyo大学肝胆胰外科曾于 1989~ 1998年收治肝细胞癌 4 5 5例 ,其中 4 5例见明显 PVTT(门静脉主干或其 1、2级分支 ) ,但无远处或肝外转移。在上述 4 5例中 ,计男 4 1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62岁 (4 5~ 77岁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86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肝切除+门静脉取栓+肝动脉、门静脉双灌注化疗栓塞及生物靶向治疗。结果 1年生存率为90%,2年生存率为85%,3年生存率为35%;结论肝切除+门静脉取癌栓+肝动脉、门静脉双灌注化疗栓塞+生物靶向治疗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 (portalveintumorthrombi,PVTT)发生率为 62 2 %~ 90 2 % [1 ] ,是肝癌治疗中的主要难点之一 ,是肝癌肝内播散及复发的重要因素 ,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既往对其多采用消极的方法或放弃治疗 ,大多数患者在数月内死亡。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在治疗上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取得了一定进展 ,现就目前的治疗手段进行综述。1 肝肿瘤切除并门静脉取栓术  积极的外科治疗手段 ,主要方法是 :在切除肝癌的同时 ,经肝切除断面的门静脉断端取癌栓或直接切开有癌栓的门脉进行取栓 ,其优点是既切除肝癌 ,又消除癌栓 ,理论上可获…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述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治疗现状,以进一步提高其疗效。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近年来与肝癌合并PVTT有关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PVTT是肝癌的常见合并症,其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切除、肝动脉栓塞和化疗、经门静脉治疗、放射性治疗、各种消融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肝癌合并PVTT患者的手术切除率低,治疗困难且预后差,疗效有待提高。结论肝癌合并PVTT的治疗应以手术为主,多学科、多手段联合治疗,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癌栓的情况进行个体化和序贯性的综合治疗,以提高肝癌合并PVTT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周俭  樊嘉  黄成 《肝胆外科杂志》2007,15(5):324-326
肝癌容易侵犯门静脉形成癌栓,文献报道尸检和影像学检查,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thrombus,PVTT)的发生率约20%~70%,而手术切除标本镜检发生率更高。PVTT不仅引起肿瘤细胞的肝内播散和转移,还可以加重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甚至肝功能衰竭。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癌栓患者自然生存时间仅3个月。近年来,对PVTT治疗的认识趋于更积极,针对PVTT的各种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加门静脉插管化疗、介入化疗栓塞、放射治疗、超声引导下毁损治疗等层出不穷,但各种治疗的疗效报道差别很大,结论缺乏可比性。总的来说,部分患者经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分析肝癌切除病人门静脉癌栓的分布状况。方法对本组917例肝癌手术其门静脉癌栓的诊断,门静脉癌栓与原发肿瘤部位及肝癌病理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合并大体癌栓者139例(15.2%),仅病理镜下发现癌栓者540例(58.9%),无癌栓病人238例(25.9%)。合并大体癌栓139例中经术前各种影像学检查发现癌栓者92例(66.2%),至术中发现者32例(23.0%),至术后病理方发现者15例(10.8%)。肝癌位于左半肝者,大体癌栓的合并率为15.9%,位于右半肝者为13.8%,全肝多发肿瘤者为17.5%。各部位肿瘤合并大体癌栓侵犯同侧门静脉分支者占83.5%,大体癌栓同时侵犯左、右门静脉分支者占12.9%,侵犯病肝对侧门静脉分支者占3.6%。发生于右半肝的肝癌其大体癌栓侵犯门静脉主干者为26.7%,发生于左半肝者为8.6%,左、右半肝多发性肿瘤者为33.3%。肿瘤直径>5cm者大体PVTT合并率显著增高(P=0.003);包膜不完整者大体PVTT的合并率显著升高(P=0.000);组织分化低于III级的肝癌,其大体PVTT的合并率显著增高(P=0.009)。结论PVTT在肝癌中合并率高,肿瘤原发位置与大体PVTT侵犯的部位有显著相关性,右半肝和多发于全肝的肿瘤比左半肝肿瘤更易侵犯门静脉主干形成癌栓;大体PVTT的发生与肿瘤大小、包膜完整与否、组织分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肝癌细胞容易侵犯肝内的脉管系统尤其是门静脉系统,形成门静脉癌栓(PVTT),一旦出现PVTT,病情发展迅速,提示预后不良。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尤其是国内学者对肝细胞癌合并PVTT的研究结果,全国肝癌合并癌栓诊治研究协作组制定了《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多学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笔者从PVTT分型及不同类型癌栓治疗方式选择等角度对共识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9.
多层CT血管成像诊断肝癌门静脉癌栓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多层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7例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检查的HCC患者,分别以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MSCTA成像,比较其中62例HCC合并PVTT患者横断面与CTA图像在PVTT诊断中的差异。结果MSCTA与横断面图像均能显示全部43例门脉主干和/或一级分支癌栓;横断面和CTA成像对门脉二级和三级以下分支PVTT以及长度2cm以下PVTT的显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MSCTA可明显增加门脉分支癌栓和门脉内较小癌栓的检出率,对制定治疗计划和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肝癌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5年来共收治176例肝癌合并PVTT的患者,手术组32例,行规则或不规则肝切术并术中门静脉取癌栓,门静脉或肝动脉置泵术;介入组144例,经肝动脉栓塞化学药物治疗。结果 手术组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94%,50%,19%,术后常见并发症:暂时性肝功能不全44%(14/32),右胸腔积液31%(10/32),上消化道出血28%(9/32)等,无手术死亡。介入组0.5,1年生存率为35%,0。在介入组中,肝功能分级为I的患者34例在患者年龄,癌灶体积大小与手术组无明显差异,但其0.5,1年生存率(59%,0)显著低于手术组(94%,50%)。结论 PVTT患者能耐受手术者应积极肝癌切除并术中取栓治疗,术后经门静脉,肝动脉泵化疗或栓塞化疗能延长部分病人的生命,手术治疗优与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1.
李振洪 《消化外科》2004,3(1):66-68
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i,PVTT)发生率为62.2%~90.2%,是肝癌治疗中的主要难点之一,是肝癌肝内播散及复发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既往对其多采用消极的方法或放弃治疗,大多数患者在数月内死亡。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在治疗上进行了积  相似文献   

12.
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三十年来,肝癌病人的总体疗效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大部分中晚期病人疗效仍然很差,尤其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时,手术切除的根治率低,术后复发率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与预后.目前,有研究表明PVTT是肝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表现,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等在癌栓及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反映PVTT的侵袭性.PVTT与肝癌肝内转移密切相关,其中涉及解剖学、血流动力学及生物学等多种机制.更明确的癌栓形成、引起复发转移的机制还待进一步阐明.近年来对肝癌合并PVTT治疗的认识趋于更积极,主张以手术为主的多模式综合治疗,外科手术方法的改进,使PVTT的手术安全简便,术后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13.
肝癌伴门脉癌栓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有侵犯肝内血管系统。尤其是门静脉的特征。虽然临床文献报道肝癌门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的发生率高低不一。但尸体解剖研究门静脉癌栓的发生率平均在40%左右。门静脉癌栓的出现是肝癌中晚期病程表现。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14.
肝内播散和远处转移是肝细胞肝癌(HCC)治疗困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门静脉癌栓(PVTT)是导致肝细胞肝癌肝内播散、远处转移及术后复发的最重要因素。早期明确诊断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将有利于降低H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从而提高HL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方法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门静脉侵犯是肝癌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临床报道门静脉癌栓(PVTT)发生率为44.0%~62.2%。PVTT是肝癌肝内播散及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根源;此外,癌栓阻塞门静脉,加剧门脉高压,继而引发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甚至肝功能衰竭。因此,肝癌合并PVTT患者总体预后差,中位生存期仅3~6个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肝癌合并PVTT的治疗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病人在确诊时大多数处于中晚期,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的发生率高达44.0%~62.2%,病人的自然生存期仅为2.7~4.0个月~([1-2]);病人一旦出现PVTT后,病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出现门静脉高压,同时导致HCC在肝内外扩散,严重影响预后。根据巴塞罗那(BCL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外科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HCC合并PVT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手术(规则半肝+癌栓及受累门静脉切除术或不规则肝切除+门脉癌栓取出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联合治疗组);18例患者单纯口服索拉非尼治疗(索拉非尼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患者中,11例PVTT侵犯门静脉二级及以上分支,39例侵犯门静脉一级分支;索拉非尼治疗组患者PVTT侵犯部位均为门静脉一级分支。分析患者0.5、1、2、3年生存率、总生存时间(OS)、疾病进展时间(TTP)。结果:联合治疗组PVTT侵犯门静脉二级及以上分支患者与侵犯门静脉一级分支患者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9%、18.2%、9.1%与87.2%、51.3%、15.4%、5.1%;索拉非尼治疗组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3.3%、0%、0%。联合治疗组PVTT侵犯门静脉二级及以上分支患者与侵犯门静脉一级分支患者中位OS为16个月与12个月,中位TTP为7个月与5个月;索拉非尼治疗组中位OS为9个月,中位TTP为4个月。统计学分析显示,联合治疗组无论是PVTT侵犯门静脉二级及以上分支或侵犯门静脉一级分支患者中位OS及中位TTP均明显长于索拉非尼治疗组(均P<0.05)。结论:对于合并门静脉一级及以上分支癌栓的晚期HCC患者,可行外科手术联合术后TACE治疗,且疗效优于单纯索拉非尼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伴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thrombus,PVTT)外科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肝叶切除联合经门静脉癌栓切除或经门静脉残端取栓术治疗PLC合并PVTT13例。其中肉眼癌栓10例,镜下癌栓3例。术后3例仅行门静脉化疗(PVC),3例同时行PVC+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1例术后单纯行TACE治疗,6例术后未做化疗。结果无手术死亡,肉眼癌栓全部取出。术后10例出现肝功能损害,其中1例于术后28 d死于肝功能衰竭,余经护肝治疗恢复;5例术后出现右侧胸腔积液,予胸腔穿刺抽液后治愈。1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60个月。镜下癌栓的3例未复发,非镜下癌栓的9例术后1年内复发6例,行化疗者7例,1年内死亡4例(3例仅行PVC,1例仅行TACE);术后1~2年内复发3例,均为行PVC+TACE者,1~2年内死亡1例。在7例行辅助化疗的患者中,1、2年生存率分别为42.9%(3/7)和28.6%(2/7)。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PLC合并PVTT的有效方法,术后辅以门静脉化疗及TACE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i,PVTT)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的价值。方法:本组45例伴门静脉主干或I级分支癌栓的肝癌患者,在行手术切除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肝动脉化疗,同时行门静脉置泵灌注化疗(治疗组),另一组行肝动脉化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6%(18例),76%(16例),48%(10例);对照组为75%(18例),58%(14例),33%(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肝癌伴PVTT手术切除术后,为防治门静脉癌栓导致肝内转移,复发,术中除应尽量取净癌栓组织外,门静脉灌注化疗是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性肝癌是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肝细胞性肝癌在早期即能被发现,但是,其中11%~42%的肝癌患者已有门静脉侵犯,即门静脉癌栓的形成.门静脉癌栓的形成使肿瘤细胞在肝脏中广泛传播并引起肝功能的进一步恶化.过去常被认为不宜行手术治疗,多采用保守治疗或放弃治疗,大多数患者在数月内死亡,即使有机会行手术切除,术后多辅以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门静脉支架植入或门静脉化疗等治疗方式,部分患者能更长时间的存活,但由于微小癌栓及微小转移灶术前已存在,术前检查难以发现,手术取栓很难清除干净,容易导致术后肝癌早期复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对门静脉癌栓形成机制的进一步认识,越来越多的治疗新技术被应用于临床.本文主要就门静脉癌栓形成机制及经典的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和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螺旋断层放疗、CIK细胞治疗、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联合门静脉支架植入后125I放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