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轻可去实”理论渊源久远,有较高临床价值,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其理论内涵丰富,体现典型的中医思维特点。探讨“轻可去实”法之“轻”与“实”的本质内涵,阐述临床中运用“轻”与“实”理论调理中焦脾胃治疗脾胃病证的内涵,对脾胃病证的辨证、选方用药和剂量把握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四君子汤“入盐少许”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君子汤是补气剂中的代表方之一。主要治疗脾胃气虚证,也是补气剂的基本方,后世所用的补脾益气的方剂多是从此方化衍而来。在学习和研究方剂的过程中,发现四君子汤中“入盐少许”的用法令人感到颇为微妙。四君子汤的主治证病位在中焦脾胃,而用法中又偏偏强调“入盐少许”,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3.
葛琳仪教授是第三届国医大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葛琳仪教授治学严谨,悬壶55载,学验俱丰,尤善治脾胃病、肺病、老年病、疑难病。其基本学术思想是“三位合一,多元思辨”、“谨守病机,正本清源”、“用药简练,衷中参西”。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而引起的以烧心、反酸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类消化道疾病,属于中医“吐酸”、“食管瘅”范畴[1],其病因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病位在胃、食管,与肝脾息息相关。葛教授在治疗脾胃病时以疏理中焦气机、健脾和胃为大法,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时佐以“清”法。现将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证勿忘调理脾胃阎镛(河南省开封市第一中医院,河南475001)主题词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中医药疗法病机调理脾胃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常见疾病,相当于中医“心悸”“怔忡”、“水肿”、“喘症”等范畴。中医认为,CHF主要...  相似文献   

5.
再论中焦气机与神志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关于中焦气机与神志的关系,笔者已有专文论述【‘」,今特从中焦气机为五神脏气机枢纽角度再行探讨。l中焦气机为五脏气机之枢纽(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脱者,……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至”,有往来之意,“至阴”,有承阳启阴之用,说明中焦脾胃有上下升降、转输往复的作用。(素问·刺禁论)说:“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手里,牌为之使,胃为之市。”“使”与“市”可引申为通畅之意,即肝心肺肾四脏之气的升降出入,要依靠中焦脾升胃降的作用。中焦脾胃气机为五脏气机之枢纽,主要包括三方面…  相似文献   

6.
林吉品主任中医师系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善治内科系统疾病,临床重视调护脾胃中气,通过调理脾胃升降,恢复肝升肺降之机,调心肾相交之常,临床疗效卓然。笔者有幸随诊数年,现将其运用“和中焦,助升降”调治内科杂症的学术思想简要介绍,并撷取医案三则,以案示理,以饗同道。  相似文献   

7.
调肝理气 慢性胃病包括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主要表现为胃脘疼痛或胀满不适,中医称之为“胃痛”、“胃痞”等。根据中医肝主疏泄理论,认为肝可调畅脏腑气机,助脾胃运化受纳。肝疏泄功能正常,则脾升胃降,运化健旺。否则,可影响中焦的纳降与升清,致胃中气机郁滞,不通则痛,不降则痞。[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从中焦的生理功能、《素问》尺肤诊、《灵枢》全息记载、《难经》以肝并胃着脊之第九椎、王冰注《素问》、舌诊等方面阐述了肝胆的作用和部位,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肝胆与脾胃共处中焦。中气,当为中焦肝胆脾胃之气,非单指脾胃而言。  相似文献   

9.
脾胃病治疗之我见甘淑琴(河南省第五建筑公司职工医院,450004)主题词脾胃病/中医病机,脾胃病/中医药疗法近年来,随着脾胃学说的发展,其治法门类越来越多,越分越细,我认为在脾胃病的治疗上,以调治脾胃本身和调他脏以治脾胃,是治疗脾胃病的两大法则,二者...  相似文献   

10.
“治中焦如衡”是治疗脾胃病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结合临床实践,对“治中焦如衡”的学术内涵进行了阐述,并从虚实兼顾、寒热适宜、升降并调、刚柔相济几个方面,对“治中焦如衡”的临床指导意义进行了说明和举例.  相似文献   

11.
<正> 黄疸型肝炎在中医属黄疸范畴。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对其发病原因中医早有认识,《金匮要略·黄胆病》篇有“黄家所得,从湿得之”的说法。其病机关键是湿。由于湿阻中焦,脾胃升降功能失常,影响肝胆的疏泄,以致胆液不循常道,渗入血液,溢行于肌肤,而发生黄疸。  相似文献   

12.
湿温是一种由感受湿热之邪而引起的外感热病。其临床表现特点是:身热缠绵,胸痞身重,苔腻不渴,病程缓长,后期易化热化燥而致神志昏蒙等危候。其病以中焦脾胃为中心,多发于夏秋雨湿季节。  相似文献   

13.
张镜人教授重视脾胃的经验程络新(上海市中医门诊部,上海200000)主题词/中医师,/张镜人,健脾,和胃沪上张氏医学素负盛名,传至张镜人教授已十二载。张氏擅长治疗温病及内伤杂病,临床诊治,处处顾及脾胃中气,认为中焦脾胃乃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脾胃和则后...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中医学认为,其发病除了与肝、胆、脾、胃等脏腑密切相关以外,还与心、肺亦有联系。在《伤寒论》“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调节上焦心、肺的功能,从而辅助中焦脾胃气机的恢复,最终促进中焦胃气和降,即所谓“通上焦,即为和中焦”,若上焦心、肺功能失常则易影响中焦,不利于中焦胃气和降,从而易造成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进一步结合临床实践和西医学相关研究,若心统血脉,主神明或延及小肠受盛化物功能失常,则易导致食管内脏高敏感和小肠内细菌过度生长;若肺主宣降,司呼吸或累及大肠通降传导功能失常,则易引起食管胃连接处屏障受损与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亦会造成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故通过阐明上焦心、肺对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的影响,为胃食管反流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同时,进一步丰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5.
脾胃学说在异病同治中的应用沈阳机车车辆厂医院尹云露脾胃学说在中医脏腑辨证中极其重要,脾胃被称为人体的“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本着中医治病务求其本的原则,运用甘温、升阳之药,以升阳健脾、补中益气的方法,在现代医学中凡有脾虚证的不同疾病中加减运用都是...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在中医多以“胃咳”命名,为咳嗽病的常见类型,中医采用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且不易复发。王诚喜教授在翻阅古籍及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证中发现,此病常见于贪食寒凉之物伤及脾胃或素体脾胃阳虚患者,中焦枢纽运行失常,浊气随经络上冲于肺而引发咳嗽,多从寒论治,基于“扶阳”理论采用吴萸干姜汤治疗,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7.
张宗歧治疗乳腺癌经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宗歧主任强调中医治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性,认为中医治疗可以贯穿乳腺癌治疗的全过程,并主张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突出分型论治、科学选方用药,顾护中焦脾胃,通过疏肝益肾、调补冲任、调和阴阳来调节内分泌功能。对于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有着明显疗效,对减轻乳腺癌放、化疗的副作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瑞芳教授认为,胃幽门螺杆菌(Hp)属于中医"湿邪"一类,其侵袭人体,若素体脾胃强盛,则不会出现症状,达到"人菌平衡";若素体脾气不足,Hp感染后,更损脾气,脾胃运化不健,体内湿邪蕴留,导致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轻者痞满,甚者腹痛。以半夏泻心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寒热互用以和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升降,补泻兼施以顾虚实。  相似文献   

19.
慢性唇炎属中医“唇风”的范畴,其发病原因和机理尚不明确,治疗仍是临床的难题。从中医“脾胃和”理论与西医学“菌群稳态”角度切入,认为消化道菌群失调可能是慢性唇炎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初步提出中医治疗本病当以“和”为贵,用药时在滋养与化浊或清热之间平衡,既不可化浊或清热太过伤正,也不可滋养过度;兼顾运脾和胃,切勿过分寒凉以败脾损胃,或滋腻太甚而阻滞脾胃;诊治过程中切忌只见“病”而不见“人”。  相似文献   

20.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属于中医脾胃病范畴,其病因病机大多由脾胃失调、升降失常。治疗上以脾胃升降理论为指导,从调节脾胃气机升降入手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