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氧化氮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敏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一氧化氮(NO)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敏化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2只,体重200~300 g,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组)、假手术预先给药组(S-N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组和CCI预先给药组(CCI-N组).建立CCI致神经病理性痛模型,S-N组和CCI-N组分别于模型制备前鞘内注射10 μl(250 μg)NC-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 d测定热痛阈,于术后4、7 d各处死4只大鼠,取L4,5脊髓,测定脊髓背角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水平.结果 各组术后3 d热痛阈较基础值均降低(P<0.05);与S组和S-N组比较,CCI组热痛阈降低,脊髓背角pCREB表达上调(P<0.05),CCI-N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CI组比较,CCI-N组热痛阈升高,脊髓背角pCREB表达下调(P<0.05).结论 NO参与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敏化,其作用机制与促进脊髓背角pCREB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CREB结合蛋白质(CBP)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COX-2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20 ~ 250 g,鞘内置管成功后5d时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的方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阴性对照病毒载体组(NC组)和CBP组.NC组和CBP组制备模型后7d时分别鞘内注射阴性对照病毒载体(RNAi-NC-LV)、CBPshRNA病毒载体(CBP RNAi-LV)20μl.于术前1d、术后3、5、7、10、12、14 d时测定大鼠术侧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于术后14 d时取腰段脊髓,免疫组化法检测CBP、乙酰化组蛋白H3/H4(Ac-H3,Ac-H4)、COX-2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CBP、COX-2 mRNA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NP组、NC组和CBP组大鼠术后各时点术侧MWT和TWL降低,NP组和NC组大鼠术后14 d时脊髓CBP、Ac-H3、Ac-H4、COX-2蛋白表达和CBP、COX-2 mRNA表达上调(P<0.05),CBP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P组比较,CBP组术后10、12和14 d时MWT和TWL升高,术后14 d时脊髓CBP、Ac-H3、Ac-H4、COX-2蛋白表达和CBP、COX-2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CBP表达上调导致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升高,脊髓神经元COX-2表达上调,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脊髓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L13)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成年SD大鼠108只,体重150~2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27):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小干扰RNA(siRNA)阴性对照(NC-siRNA)组(NS组)和CXCL13-siRNA组(CS组).NP组、NS组和CS组采用结扎L5脊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S组仅暴露L5脊神经,但不结扎.NS组和CS组分别鞘内注射NC-siRNA慢病毒和CXCL13-siRNA慢病毒10μl.分别于术后3、7和14 d时测定机械痛阈,然后处死大鼠,取脊髓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XCL13和Neun的共表达情况以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CXCL13和GFAP的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测定CXCL13和GFAP的mRNA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NP、NS组和CS组术后各时点机械痛阈下降,脊髓CXCL13和GFAP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与NP组比较,CS组术后各时点机械痛阈升高,脊髓CXCL13和GFAP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5),NS组各时点机械痛阈、脊髓CXCL13和GFAP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CXCL13通过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参与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早期脊髓背角Homer-1a基因的表达.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00~220 g,随机分为3组(n=20):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和慢性背根神经节压迫组(CCD组).CCD组制备CCD诱导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分别于术前48 h(基础状态)、术后4、8、24 h时取5只大鼠,测定热痛阈,然后取术侧L4,5节段脊髓,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脊髓背角Homer-1a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基础值相比,CCD组术后4、8 h时脊髓背角Homer-1a基因表达上调(P<0.01),术后24 h时降至基础值水平(P0.05),术后24 h时热痛阈降低(P<0.01).与C组和S组比较,CCD组术后4、8 h时脊髓背角Homer-1a基因表达上调,术后24 h时热痛阈降低(P<0.01).结论 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早期脊髓背角Homer-1a表达水平迅速而短暂的上调,可能抑制早期痛敏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av3.2型钙通道在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制备大鼠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CCD)模型,选取鞘内置管成功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组)、CCD模型组(CCD组)、CCD+Cav3.2反义寡聚核苷酸组(CCD+Cav3.2-AS组)和CCD+Cav3.2错义寡聚核苷酸组(CCD+Cav3.2-MM组)。S组和CCD组于CCD后1~4d每天早晚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CCD+Cav3.2-AS组和CCD+Cav3.2-MM组于CCD后1~4d每天早晚鞘内注射Cav3.2反义寡聚核苷酸或Cav3.2错义寡聚核苷酸12.5μg(10μl)。各组于CCD前2d和CCD后1~5d测定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MWT)和热刺激缩足潜伏期(TWL)。于CCD后5d处死大鼠,取L4,5脊髓节段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脊髓背角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结果与CCD前2d比较,CCD组、CCD+Cav3.2-AS组和CCD+Cav3.2.MM组CCD后1~5d MWT和TWL均降低(P〈0.05或0.01)。与S组比较,其余3组CCD后1~5d MWT、CCD后2~5d TWL降低(P〈0.01)。与CCD组比较,CCD+Cav3.2-AS组术后3~5d MWT和TWL升高(P〈0.01),CCD+Cav3.2- M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其余3组脊髓nNOS表达上调(P〈0.01);与CCD组比较,CCD+Cav3.2-AS组nNOS表达下调(P〈0.01),CD+Cav3.2-M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v3.2型钙通道参与了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其机制与抑制脊髓背角nNOS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脊髓补体C3蛋白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n=25)仅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组(n=30)制备坐骨神经CCI模型;补体C3蛋白抑制剂眼镜蛇毒因子组(CVF组,n=30)坐骨神经结扎后第4天尾静脉注射CVF 50 μg/kg.S组和CCI组在上述相应时点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术后3、7、11、14 d,S组取5只大鼠,CCI组和CVF组各取6只大鼠测定热痛阈和机械痛阈及脊髓补体C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相比,CCI组和CVF组术后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脊髓补体C3蛋白水平升高(P<0.01);与CCI组相比,CVF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升高,脊髓补体C3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 脊髓补体C3蛋白可能参与坐骨神经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化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手术组(n=24),慢性坐骨神经挤压损伤(CCI)前1d、CCI后1、4、7、14、28d各随机取4只大鼠,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后立即处死大鼠,取L4,5脊髓,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以反映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情况。结果CCI后1d术侧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开始下降,机械痛阈CCI后7d下降至最低,热痛阈CCI后4d下降至最低,CCI后28d仍处于较低水平(P〈0.05或0.01);手术组术侧脊髓后角GFAP表达于CCI后4d开始增加,至CIC后7d达高峰,至CCI后28d仍维持于高水平(P〈0.05)。结论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脊髓1型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1)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成年Wistar大鼠180只,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45):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小干扰RNA(siRNA)阴性对照(NC-siRNA)组(NS组)和PARP1-siRNA组(PS组).NP组、PS组和NS组采用结扎L5脊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S组仅暴露L5脊神经,但不结扎.PS组和NS组术后鞘内注射PARP1-siRNA慢病毒和NC-siRNA慢病毒10μl.于术后3、7和14 d时测定机械痛阈,然后处死大鼠,取脊髓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ARP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共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ARP1和GFAP的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测定PARP1和GFAP的mRNA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NP组、NS组和PS组术后各时点机械痛阈下降,脊髓PARP1和GAFP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与NP组和NS组比较,PS组术后各时点机械痛阈升高,脊髓PARP1和GAFP蛋白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5).NP组和NS组间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RG1在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存在表达.结论脊髓PARP1通过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参与了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与维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脊髓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20~280 g,采用结扎坐骨神经干的方法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随机分为4组(n=10),Ⅰ组及Ⅱ组暴露坐骨神经干,分别于术后1 d开始鞘内注射选择性nNOS抑制剂7-NI 60 μg[溶于20%二甲基亚砜(DMSO)]10μl)、20%DMSO 10μl,1次/d,连续6d;Ⅲ组及Ⅳ组制备CCI模型,分别于术后1 d开始鞘内注射7-NI 60μg(溶于20%DMSO 10μl)、20%DMSO 10 μl,1次/d,连续6 d.分别于CCI前1 d、CCI后1、3、5、7 d时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于CCI后7 d,各组分别取5只大鼠,取术侧L_(4~6)背根神经节,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nNOS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Ⅰ组和Ⅱ组比较,T_(1~4)时Ⅲ组和Ⅳ组术侧后肢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P<0.05),背根神经节nNOS蛋白及mRNA的表达上调(P<0.05);与Ⅲ组比较,T_(1~4)时Ⅳ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背根神经节nNOS蛋白及mRNA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 脊髓nNOS参与了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NO/cGMP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一氧化氮/环鸟苷酸(NO/cGMP)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190~210 g,随机分为3组(n=16):假手术组(S组)仅分离坐骨神经,不结扎;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电针组(E组)于CCI后11~17 d时采用穴位神经刺激仪进行电针刺激,刺激大鼠术侧委中穴与环跳穴,刺激频率2 Hz,波宽0.6 ms,起始电流强度1 mA,每10 min递增1 mA,刺激时间30 min,1次/d.于CCI前(基础状态)、CCI后10、16 d时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CCI后10 d时痛阈低于基础痛阈的30%为模型制备成功.CCI后17 d时处死大鼠,取脊髓组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脊髓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活性,免疫组化法测定脊髓背角nNOS和iNOS的表达,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脊髓NO含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脊髓cGMP含量.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NP组和E组CCI后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P<0.01);与CCI后10 d时比较,E组CCI后16 d时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均升高(P<0.01);与S组比较,NP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脊髓tNOS、nNOS活性、NO和cGMP含量升高,nNOS表达上调,E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P<0.05或0.0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P组比较,E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升高,脊髓tNOS和nNOS活性、NO和cGMP含量降低,nNOS表达下调(P<0.05或0.01).3组脊髓iNOS活性和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与抑制脊髓NO/cGMP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术后脊髓背角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活化水平的变化,探讨p38MAPK在神经病理性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4)、假手术组(n=14)和CCI组(n=42)。结扎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建立CCI模型,通过von Frey纤维测定大鼠神经结扎侧后足缩足反射阈值(MWT)。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于术后3 d,CCI组于术后3、7、14 d各随机处死8只大鼠,取脊髓背角,采用免疫组化法计数总p38MAPK(t-p38MAPK)和磷酸化p38MAPK(p-p38MAPK)阳性细胞和总细胞,计算阳性细胞率。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于术后3 d,CCI组于术后3、7、14 d各处死6只大鼠,取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t-p38MAPK和p- 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CCI组各时点MWT降低(P〈0.05或0.01),t-p38MAPK阳性细胞率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38MAPK阳性细胞率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外周神经损伤后,脊髓背角p38MAPK活化水平增加,p38MAPK通路激活,可能参与了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异丙酚对慢性神经痛大鼠触诱发痛痛阈及其脊髓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Ⅰ组为空白对照;Ⅱ、Ⅲ、Ⅳ组结扎左侧坐骨神经。术后第7天,Ⅰ、Ⅱ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0 ml·kg-1,Ⅲ、Ⅳ组腹腔注射异丙酚50 ml·kg-1或75ml·kg-1,每天一次共6 d。在术后第6、10和12天,使用Von Frey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触诱发痛痛阈,比较不同剂量的异丙酚对大鼠痛阈的影响。术后第12天取L4-5和L5-6节段脊神经节和脊髓组织,采用半定量RT-PCR法,对各组大鼠脊髓组织iNOS 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术后第10和12天,Ⅲ、Ⅳ组大鼠双侧的痛阈值高于Ⅱ组(P<0.05);术后第12天,Ⅲ、Ⅳ组大鼠脊髓组织iNOS mRNA表达低于Ⅱ组(P<0.05)。结论 异丙酚通过抑制脊髓组织iNOS mRNA转录,降低其表达,而起到一定的抗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髓P2X4受体在链脲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4只,3月龄,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2组(n=42):对照组(C组)和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组(D组)。C组单次腹腔注射等体积(3.25 ml/kg)枸橼酸缓冲液,D组单次腹腔注射链脲菌素65 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2组分别于给药前1 d(基础值)、给药后3、7、14、21、28 d各随机选取7只大鼠,测定机械缩足阈值和热痛阈潜伏期,痛阈测定后断头处死大鼠,取L(4,5)脊髓组织,用RT-PCR方法测定P2X4受体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D组脊髓P2X4受体mRNA表达上调,机械缩足阈值降低(P〈0.05),热痛阈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比较,D组给药后14 d机械缩足阈值逐渐降低,给药后28 d时达最低值;给药后3 d脊髓P2X4受体mRNA表达逐渐上调,给药后7d达峰值(P〈0.05)。结论脊髓P2X4受体表达上调参与了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糖尿病大鼠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时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方法 SD大鼠25只,2月龄,雌雄不限,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60 mg/kg以制备大鼠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取造模成功的10只SD大鼠作为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组(DM组),另取10只同月龄SD大鼠作为对照组(NC组).分别于注射前(T1)、注射后2、7、14、21、28 d(T2~6)时称量体重,取尾静脉血0.1 ml测定血糖水平,于T1、T3~6时测定大鼠右后爪机械缩足反应阈值;注射28 d时麻醉大鼠,取L4.5脊髓制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小胶质细胞补体受体3(CR3)的表达.结果 与NC组比较,DM组T2~6时血糖升高、体重下降,T4~6时机械缩足反应阈值降低,T6时小胶质细胞CR3表达上调(P<0.05或0.01);与T1时比较,DM组T2~6时血糖升高、体重下降,T6时机械缩足反应阈值降低(P<0.01).结论 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与大鼠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γ及Cα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慢性神经收缩损伤(CCI)和脊神经结扎(SNL)模型大鼠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γ及Cα表达的变化,以探讨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枢敏化中的作用。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和SNL组,CCI组于左肢制备CCI模型,SNL组于左肢制备SNL模型。分别于术前2d、术后2、4、7d行机械痛阈和辐射热痛阈测定。术后7d测痛后大鼠灌注固定,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γ、Cα和Fos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CCI组和SNL组术后4、7d机械痛阈和辐射热痛阈降低,术后7d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γ、Cα和Fos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CCI组相比,SNL组机械痛阈、辐射热痛阈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蛋白激酶Cα和Fos蛋白表达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蛋白激酶Cγ表达升高(P〈0.05)。结论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γ及Cα表达的增加,可能是产生中枢敏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DNP)大鼠脊髓背角γ-氨基丁酸B1(GABAB1)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 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n=30),DNP组(D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0 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予链脲佐菌素或生理盐水后3、5、7周时取10只大鼠,采集静脉血样,测定空腹血糖浓度,然后测定机械缩足阈值,取脊髓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背角GABAB1受体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测定脊髓背角GABAB1受体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D组血糖升高,机械缩足阈值降低,GABAB1受体及GABAB1受体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DNP大鼠脊髓背角GABAB1受体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