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宫颈癌流行病学调查和筛查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是女性恶性肿瘤中的第2位。全世界每年的新发病例约46万,亚洲占一半约23.5万。80%在发展中国家,其中约13万在中国。宫颈癌的发病和死亡大致稳定,局部有增长的趋势,发病也趋于年轻化。全球范围发病增加,年轻化20岁左右,年轻宫颈癌占5%,35岁以下宫颈癌上升趋势,1953~1986年9%,20世纪70年代21%,80年代25%。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乳腺癌而居于第二位,在发展中国家尤为常见,位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宫颈癌具有明确的致病因素和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宫颈癌预后良好,Ⅰa、Ⅰb期病人的5年生存率可达80%~100%。为促进女性生殖健康和采取相应预防保健措施,本文对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年龄段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以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筛查宫颈癌5 366例,诊断结果以非典型细胞或不典型鳞状细胞为阳性患者,对其进行年龄段分组,比较各个年龄段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检查,阳性患者532例,检出率为9.91%;31~40岁检出率为14.1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30岁检出率为9.21%,40岁以下检出率为23.31%,说明宫颈癌趋势年轻化。结论:20~40岁妇女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多发阶段,此阶段有性经历的妇女定期行宫颈癌筛查,以减少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率,维护女性健康。 相似文献
4.
边文平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2)
在全球妇科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升高且呈低龄化趋势.在发达国家其发生率明显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宫颈癌筛查工作的不完善,宫颈癌的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1],并且8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浸润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HPV(Human Papillomavirus,人类乳突病毒)感染和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及其癌前病变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宫颈癌、CIN(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和64例宫颈炎(Cervicite)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对三组患者进行HPV病毒检测。结果:高危型HPV在不同类型宫颈癌中的感染率不同,其中鳞癌高危型HPV感染率最高(95.00%),宫颈癌中单一病毒感染率、双重病毒感染率、多重病毒感染率相对较高,CIN次之,III期、II期、I期病毒感染率依次降低,宫颈炎只发现单一HPV病毒感染,且单一病毒感染率远低于宫颈癌与CIN,其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HPV病毒感染和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关系密切,早期高危HPV检测可以阻止高危HPV的持续性感染,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肿瘤,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位.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约有45.6万左右的子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80%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中国每年有新发病例约10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五分之一。研究发现由于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及时发现早期宫颈癌,并进行恰当的处理,其治愈率几乎达100%,因此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测定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R-HPV)测定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首次诊断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320例,在治疗前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进行HR-HPV的测定,以病理学结果为确诊及分组标准,探讨HR-HPV阳性率、载量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关系。结果 HR-HPV阳性305例,阳性率为95.31%,阳性时病毒载量范围1.00~3101.35pg/ml。其中,低级别病变阳性率为84.21%,高级别病变阳性率为96.00%,宫颈癌的阳性率为100.00%。结论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HR-HPV的检出率随之增加;但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浸润性宫颈癌是女性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在是筛检不足或缺乏筛检的发展中国家.常规推荐25岁以上的女性进行宫颈癌筛查.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必要因素.但不是所有HPV感染的女性都会发展为宫颈癌.初次性交年龄、性伴侣数量、多产次、口服避孕药、病毒感染、吸烟、肥胖、营养和运动也是与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密切相关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的高危因素据国内外资料显示,宫颈癌的因素见表。表宫颈癌因素因素高危低危地理南美,亚洲中东、欧洲、北美宗教犹太教教育程度低高婚烟/性伴侣多次/多数目单一首次妊娠年龄早25岁以后首次性交年龄早少年)20岁以后卖淫极高生育多产未产HPV感染感染未感染HPV亚型16、18、31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民康医学》2017,(17)
目的:探讨鳞癌抗原(SCC-Ag)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SCC-Ag水平,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SCC-Ag水平,统计患者手术前后的SCC-Ag水平。结果:早期宫颈癌患者SCCAg水平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者,宫颈癌Ⅱa期患者的SCC-Ag水平明显高于宫颈癌Ⅰ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后SCC-Ag水平均明显低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宫颈癌Ⅱa期患者SCC-Ag水平降低最为明显,其次为宫颈癌Ⅰ期、宫颈上皮内瘤变者。结论:SCC-Ag是重要的宫颈癌肿瘤标志物之一,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仍居第1位。据统计,世界范围内每年有45万的宫颈癌新发病例,我国估计为11万,约占1/4。由于宫颈癌存在一个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因此,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奁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重视和规范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宫颈癌为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在女性肿瘤中排第二位.2002年全球约有 49.3 万的宫颈癌新发病例,27.4 万妇女死于该病,其中83%的子宫颈癌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4.
15.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12):1135-1137
目的研究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患者2 0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另选取同期接受健康检查育龄妇女病理证实无CIN病变者1 000例作为对照人群。结果 CINⅠ、CINⅡ、CINⅢ均集中在20~49岁,20~39岁最为集中;宫颈癌主要集中在30~49岁及≥50岁年龄段,以30~49岁构成比例最高。CINⅠ组、CINⅡ组和CINⅢ组在20~29、30~39岁构成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年龄段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CINⅡ组和CINⅢ组与宫颈癌组在20~29、40~49、≥50岁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年龄段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初次性生活年龄、户籍情况及性生活年限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初次性生活年龄过小、HPV感染、性生活年限过长及非本地户口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特点。方法:将1999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35岁年轻妇女宫颈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岁宫颈癌占收治的全部宫颈癌的25.8%。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呈明显年轻化趋势,且鳞癌发病率高,≤35岁年轻宫颈癌的发生与性生活紊乱有关,提倡对所有年轻已婚妇女进行普查,以便及时防治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症。 相似文献
17.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其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已引起人们重视。目前将年龄小于35岁的宫颈癌患者称为年轻妇女宫颈癌(简称年轻宫颈癌)。我院1990~2003年,共收治55例年轻宫颈癌患者,本文就其临床特点、手术治疗及结果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方法现状 总被引:108,自引:0,他引:108
本文评价了目前新发展和常用的几种筛查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方法。按照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条件和人群风险度不同,肉眼观察,阴道镜检,HPVDNA检测,薄层液基细胞学和自动阅片系统单独或联合使用。均是很有价值的筛查手段。新发展的技术有利于在资源较差的贫困地区扩大宫颈癌普查的范围,通过对高风险人群的重点防治,可获得更好的成本-效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A、B、C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年龄、月经初潮年龄、血清中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A组妇科疾病史所占比例、HPV阳性率、孕次、吸烟史所占比例、产次、月经初潮年龄最高,C组最低;A组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首次性生活年龄、首次生育年龄、饮茶率均最低,C组最高(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准确掌握上述危险因素,对高危人群给予积极的干预措施及严密监测,可显著降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0.
官颈癌在妇女肿瘤发病率中位居第二,严重地危害着妇女的身心健康。据WHO报道,世界每年大约有371 200个新发病例,其中发展中国家病例约占75%~80%。我国属低发国家(平均年发病率10.4/10万),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的新发病例约13万,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