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 198 2年发现O157:H7大肠杆菌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血清型以来 ,由其引起的食物型暴发流行在发达国家不断发生 ,由于该血清型致病力强 ,对人类健康威胁严重 ,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该菌在国内检出报道不断[1] ,为了解我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出血性大肠杆菌 (EnterohaemorrhagicEscherichiacoli,E HEC)O157:H7可致腹泻、出血性结肠炎及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并能形成局部暴发流行。 1982年美国首次报道了[1] O157:H7大肠杆菌引起出血性肠炎。 1996年 5~ 8月 ,日本暴发了世界上最大的一次O157:H7血清型大肠杆菌的感染 ,90 0 0多人感染 ,近 10人死亡[2 ] ,英国等国家也先后发生O157:H7的感染[3 ] ,我国虽未见暴发流行 ,但也发现有病例报道[4 ] 。大肠杆菌O157:H7是通过污染或未烹调充分的食物与饮品传播的 ,它释放Vero毒素 (Ve…  相似文献   

3.
O157H7大肠杆菌是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nterohemorrhagicEColiEHEC)的一个重要血清型。该菌可导致腹泻、出血性结肠炎 (HC)、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HUS) [1] 。自 1982年在美国首次报道了由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的暴发以来 ,EHEC的感染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WHO已确认O157H7为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体[2 ] 。近年来我国防疫部门也开始致力于对O157H7的检测工作 ,有自腹泻病人、猪粪、鸡肉、牛肉、卤肉等检出本菌的报告 ,但EHECO157H7在本地区动物宿主中的带菌调查尚未见报道 ,其流行病…  相似文献   

4.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近年才被认识和引起重视的一种新的致泻性大肠杆菌 ,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是引起人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HUS)、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的主要血清型[1] ,1996年日本发生了由O157:H7引起的大规模的一次暴发流行 ,累积患者达万人 ,引起了  相似文献   

5.
O157∶H7大肠杆菌是致泻大肠杆菌中的一个重要血清型 ,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新的食源性疾病病原菌 (WHO ,1997)。90年代 ,欧、美及日本等国多次暴发由该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近年来 ,我国也加强了对该菌的研究和监测工作。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已多次部署在全国加强O157∶H7大肠杆菌分布调查 ,食品及环境监测 ,临床检测与诊断等工作。为配合我省开展监测工作和了解我市O157∶H7分布状况 ,我市于2 0 0 0年 8月开始对奶牛场进行采样监测 ,从 1头奶牛粪便中检出O157∶H7大肠杆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监测对象…  相似文献   

6.
大肠杆菌O157∶H7自 1982年发现以来 ,已被公认为一种肠道致病菌 ,能引起人类的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和出血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国内外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家畜、家禽是大肠杆菌O157∶H7的主要贮菌宿主 ,受大肠杆菌O157∶H7污染的肉类制品是引起人类大肠杆菌O15  相似文献   

7.
自 198 2年在美国俄勒冈州和密执安州报道两起大肠杆菌O157∶H7引起病例的发生和流行 ,WHO也报告大肠杆菌O157∶H7是人类的一种新感染症。尤其近几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报道也较多 ,本文将大肠杆菌O157∶H7(E ColiO157∶H7)有关情况综述如下。1 流行情况1 1 首先是在 1982年由Rily等人对发生在美国的两起由大肠杆菌O157∶H7引起的食物中毒报道 ,同年在加拿大引起共 31例病人的暴发流行。随后由其引发的食物中毒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里也有报道。近年来 ,1993年在美国发生了 1次波及 70 0余人的感染…  相似文献   

8.
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致病性血清型后,全球六大洲的许多国家相继发生多起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O157∶H7能引起一系列人类疾病,如腹泻、出血性肠炎(HC)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等。国内自1987年徐州市[1]从腹泻病人中检出该菌以来,许多地方已发现该菌株。为此,对O157∶H7感染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国外感染情况O157∶H7感染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牛、鸡、羊、猪、鹿等可以是O157∶H7的贮存宿主,其中牛是重要贮存宿主。Blanco等从32个牧群中采集了328份粪便标本,发现84%的牧场存在VT…  相似文献   

9.
O157∶H7大肠杆菌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血清型 ,是近 10多年发现的肠道致病菌 ,能引起人出血性肠炎 (HC)和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HUS)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近年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多次暴发流行。该菌易经饮食和接触感染等途径进入人体 ,引起出血性腹泻并在儿童和老年人群中继发病死率较高的HUS和TTP ,对人类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 ,受到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已将其定为新的食源性疾病病原菌。据报道 ,牛、鸡、猪等家畜和家禽是O157∶H7大肠杆菌的主要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10.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HEC)可引起腹泻及并发出血性肠炎 (HC)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HUS)等[1] 。大肠杆菌O157∶NM属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一个常见血清型 ,2 0 0 0年从杭州市第一医院的 1例急性腹泻病人粪便中同时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和EHECO157∶NM。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  2 0 0 0年采自本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大便。1 2 培养基与诊断血清 山梨醇麦康凯琼脂(SMAC) ,沙门、志贺菌琼脂 (SS) ,双糖铁琼脂 ,微量生化管 ,均为浙江省军区后勤卫生防疫检验所产品。O157和H7诊断血清均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产品。1 3…  相似文献   

11.
大肠杆菌O157:H7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杆菌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一个主要菌型,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生大肠杆菌O157∶H7污染牛肉而引起的食源性胃肠炎以来,在欧美许多国家相继发生多起该菌所致的食物中毒〔1〕。尤其1996年5~8月间日本发生了由大肠杆菌O157∶H7引起的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暴发流行,累积患者近万人,并有数人死亡,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2〕。我国在1987年就发现由此菌引起的散在感染〔3〕。大肠杆菌O157∶H7被确认为一种新型肠道致病菌,是近年来食品卫生、给水卫生及流行病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2.
O157∶H7大肠杆菌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血清型,其致病力强,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近几年来,EHEC的感染已成为世界性问题,由O157∶H7引起的食物中毒的暴发流行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不断发生[1].本文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动物、肉类制品、水产品的调查,发现并掌握了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在本市的分布特征和菌型特征,制定了相应的防治对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十堰市首次从羊肉中检出O157:H7的实验室诊断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O157:H7型大肠埃希菌 (ECOH)是肠出血大肠杆菌的主要血清型 ,自 1982年在美国密执安和俄勒冈发生了首次由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小型暴发以来 ,由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散发病和小型暴发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地不断发生。 1966年 5月 -8月 ,日本东  相似文献   

14.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 (Entero hemorrhagicE .Coli.EHEC)是一群能引起人类出血性肠炎的大肠埃希氏菌 ,以O1 57:H7血清型菌株为代表。EHEC感染包括无症状感染、轻度腹泻、出血性肠炎 (HC)、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等。自从 1 982年美国首次报道了由O1 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出血热肠炎暴发以来 ,EHEC的感染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也于 1 986年从病人身上检出O1 57:H7大肠杆菌。 1 996年日本的EHEC大规模暴发 ,引起了我国的密切关注。美国、日本、苏…  相似文献   

15.
O157∶H7大肠杆菌是引起人类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致病菌。自 1982年美国发现此致病菌以来 ,国内也陆续从不同样品检出该致病菌。我们于 2 0 0 1年 9月 14日从奉化市人民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一株O157∶H7大肠杆菌 ,这在我省还是首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流行病  相似文献   

16.
宁波市检出第一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2年发现O157:H7大肠杆菌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血清型以来,由其引起的食源性爆发流行在发达国家不断发生.近年来该菌在国内检出报道不断[1],为了解宁波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流行状况,在辖区内的各县(市、区)建立了监测网络,进行联合监测,于2001年9月从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到本市首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现将鉴定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致病菌 ,1982年在美国首次发现 ,并相继在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引起腹泻和流行。我国江苏、安徽、浙江等省也相继发生过O157:H7出血性肠炎并发肾衰死亡的暴发疫情。温岭市最近亦发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而致死亡的病例 ,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发病经过与临床特征曾某 ,男 ,49岁 ,系温岭市横山乡湖溪村人 ,因脊髓炎瘫痪在床 2 0个月 ,2 0 0 0年 8月 2 7日发病 ,8月 2 8日在横山乡卫生院就诊 ,市防疫站当日接到疑似霍乱报告。该患者 1d最多腹泻 10余次 ,水样便 ,后转…  相似文献   

18.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自1982年初明确为肠道致病菌以来 ,在美洲、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不断报告有病例发生[1,2 ] 。 1996年日本出现了一次特大型爆发流行 ,引起了全世界人们的注意。国内自 1986年徐州首次报道感染病例 ,近年来也不断有零星病例报道。该菌能产生大量志贺样毒素(SLT) ,引起肠道出血性肠炎 (Hemor rhogiccolitis,H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emolyticuremicsyndrom ,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hromboticthro mobocytopenicporpura,T…  相似文献   

19.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可引起出血性肠炎,严重者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死率高,而且预后差。其感染流行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发生过O157:H7大肠杆菌的暴发流行。我国有不少地区相继发生病例,个别地区甚至出现暴发疫情[2]。为了解昆明市是否存在O157:H7大肠杆菌及流行情况,我们采集了3个养殖场、2个西式快餐店和市区9个农贸市场的155份样品,用O157免疫磁珠富集法[3]进行O157:H7大肠杆菌的检测。从中分离出19株O157:H7大肠杆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是新的致泻性大肠杆菌之一,近年来,由它所致的食物中毒等感染性腹泻的散发和暴发流行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就其在不同pH下的生长情况与普通大肠杆菌、非O1群霍乱孤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作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