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氯化碳综合法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建立一种理想的大鼠肝硬化模型的复制方法。方法  80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 (4 0只 )诱导期间四氯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逐步增加 ,并用食用白酒替代医用乙醇溶液 ;对照组 (4 0只 )用传统的诱导方法进行诱导。观察两组大鼠在经四氯化碳等处理后的死亡率和肝脏假小叶的形成率。结果 实验组 4 0只 SD大鼠肝硬化模型诱导 9周共死亡 3只 ,死亡率 7.5 % ;对照组死亡率 1 7.5 % (P<0 .0 5 )。实验组 36只大鼠观察到肝硬化结节形成及镜下假小叶形成 ,假小叶的形成率为 90 .0 % ;对照组假小叶的形成率为 75 .0 % (P<0 .0 5 )。结论 适度提高四氯化碳的浓度并采用食用白酒替代医用乙醇溶液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死亡率低 ,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苯巴比妥联合四氯化碳构建稳定的肝硬化腹水大鼠模型,为抗肝硬化腹水药物的研究提供有效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苯巴比妥联合CCl4法复制肝硬化腹水大鼠模型。35%苯巴比妥溶液诱导1周,激活肝脏肝药酶P450活性,第二周开始,按梯度腹腔注射CCl4油溶液,每周2次至第14周。实验进行至中后期,收集大鼠24 h尿液,测量尿量;检查腹腔积液量;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进程。结果大鼠经苯巴比妥溶液诱导1周后,连续腹腔注射CCl4油溶液13周,可复制稳定的肝硬化腹水模型。结论该法可建立稳定、可靠的肝硬化腹水模型,比传统模型降低了死亡率,且造模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四氯化碳(CCl4)联合苯巴比妥及乙醇的方法,以期建立稳定性、均一性、重复性良好且成模率较高的大鼠肝硬化腹水模型,为相关血浆蛋白制品的药效学评价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10只,腹腔注射橄榄油,正常饮水;模型组分为CCl4组、CCl4+苯巴比妥组、CCl4+乙醇组、CCl4+苯巴比妥+乙醇组,每组20只,给予不同饮用水处理,腹腔注射40%CCl4橄榄油混合液。各实验组腹腔注射剂量均为2 ml/kg,每周注射2次,共12周。建模过程中,定期测量体质量和腹围,采集静脉血监测肝功能指标和血浆胶体渗透压(COP)。建模结束后,随机处死各组大鼠,取肝右叶组织进行病理学鉴定。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各模型组在建模的第8~12周先后出现符合筛选标准的模型。其中,第8周时,CCl4+苯巴比妥+乙醇组大鼠开始出现腹水阳性体征,个别达到建模标准;第9周时,CCl4+苯巴比妥组和CCl4+乙醇组均有符合要求的模型产生;CCl4组至第10周时开始出现建模成功的大鼠。至12周建模结束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体质量、腹围、肝功能指标、COP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以CCl4+苯巴比妥+乙醇组的差异最为明显。各模型组的成模率分别是65%、75%、75%和80%。镜下观察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病理学切片,可见假小叶形成等典型的肝硬化形成特征。结论四氯化碳联合苯巴比妥与乙醇诱导大鼠肝硬化腹水动物模型较传统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动物的成模率,缩短建模周期。  相似文献   

4.
传统肝硬化动物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传统肝硬化大白鼠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良的可能性及可行性。方法:取168只Wistar大白鼠,对56只大白鼠使用传统模型制备方法建立肝硬化模型,对56只大白鼠使用复合病因法建立肝硬化模型,对56只大白鼠使用改良模型制备方法建立肝硬化模型。结果:传统的方法进行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的制造需要60d,大鼠死亡率为53.6%;复合因素制备方法需要42d,大鼠死亡率为41%;改良方法制备需要66d,大鼠死亡率为23.2%。结论:肝硬化模型的改良方法具有降低大白鼠死亡率、节约经费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移植对终末期肝硬化的疗效,为干细胞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20例终末期肝硬化的患者进行治疗。在无菌的条件下,从患者自体的髂后上棘抽取骨髓200ml,应用加拿大威尔森公司提供的试剂盒分离纯化骨髓干细胞,在局部麻醉下行经肝动脉导管介入,将分离的骨髓干细胞移植于肝脏。患者在移植后的1、2、4、8、12周进行血象、肝功能、肝脏容积等检测。观察患者移植后不同时间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在移植后12周后,丙氨酸转氨酶逐渐降低,由平均113.15U/L降至43.4U/L;谷草转氨酶由平均61.17U/L降至43.13U/L;总胆红素由平均60.01μmol/L降至20.26μmol/L;直接胆红素由平均46.29μmol/L降至15.19μmol/L;白蛋白逐渐上升,由平均26.61g/L升高至32.50g/L;均与移植前有显著差异。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凝血酶原时间(s)由平均21.60降至13.98和纤维蛋白原(g/L)由1.69升至2.56;血小板和白细胞也呈上升趋势;肝脏容积观察有5例患者的断面肝脏面积显著增大;进一步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的影响,发现移植后1周生存率为100%,4周为100%,8周后及12周后生存率为80%。移植后大多数患者有明显的症状改善。移植后12周内腹水明显减轻的有14例(70%),食欲改善的有16例(80%),体力好转的有16例(80%),腹胀减轻的有12例(60%),睡眠改善的有10例(50%)。在移植后的患者中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仅有一例患者有轻度的恶心。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终末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凝血机制、血象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改善,表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硬化患者治疗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抗纤汤"治疗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抗纤汤"对四氯化碳致肝损伤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6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在治疗组用"抗纤汤"治疗3个月后分别比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的含量,并观察其组织学改变的差异.结果治疗组血清ALT、AST、PCⅢ、HA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病理学提示,治疗组肝细胞损伤、肝脏脂肪变性与纤维组织形成较少.结论 "抗纤汤"在抗纤维化治疗中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控讨双歧杆菌制剂对大鼠肝硬化模型内毒素血症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预防组、晚期治疗组和模型组。预防组和晚期治疗组分别从不同时期开始给予喂服双歧杆菌制剂。实验第 11周末处死所有大鼠 ,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 ,测定血清转氨酶、白蛋白水平及血浆内毒素、NO含量。结果  预防组肝硬化病变程度轻 ,晚期治疗组病变程度介于模型组和预防组之间。预防组、晚期治疗组血清 ALT和血浆内毒素、NO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 ( P<0 .0 5~ 0 .0 1) ,白蛋白水平高于模型组 ( P<0 .0 5 )。 结论  双歧杆菌制剂通过平衡肠道环境 ,减少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降低了血浆内毒素水平 ,对肝硬化病变起了稳定和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松  倪德生 《药学研究》2020,39(10):593-596
肝硬化是肝纤维化发展的最终病理组织学结果,肝纤维化逐渐形成假小叶,肝脏组织逐渐发生变形和变硬,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建立合适的肝硬化模型,对于外科治疗经验的积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从目前的动物肝硬化模型构建结果来看,尚未有一种较为适宜的方法。本文总结和讨论了不同肝硬化模型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这一综述将对完善动物肝硬化模型构建和开展肝硬化相关治疗和药物开发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肝纤维化大鼠动物模型。方法:取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80只,通过腹腔注射以橄榄油稀释10N的四氟化碳.1mL/kg.每周1次.共8周.建立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结束时处死动物。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LT、AST水平.HE染色及免疫荧光法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胶原沉积。分别观察在造模第5、6、7、8周时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建模第5周即可见肝功异常.血清AL丁和AST明显升高(P〈0.05)。第6周肝脏假小叶形成。大鼠肝脏有明显的纤维化病灶。于第7周始最为典型。大鼠HE染色中可见肝组织病变区域多,面积大,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呈较宽的务索状分隔肝小叶,弥漫分布,形成假小叶。建模成功率高达80.0%。结论:CCL诱导可成功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脾舒对肝硬化大鼠血浆内毒素是否有调节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肝脾舒组、杜秘克组,每组9只。正常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采用40%CCl4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制备肝硬化模型,肝脾舒组在此基础上每日给予肝脾舒灌胃,杜秘克组在模型组基础上每日给予杜秘克灌胃。取血检测血浆内毒素(LPS)水平。结果 3个月后模型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肝脾舒组血清内毒素水平降低(P<0.05)。结论肝脾舒对肝硬化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硬化对大鼠心肌肌球蛋白重链a、β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清洁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肝硬化组。记录各组大鼠的心脏系数,测定各组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RT—PCR法检测各组心肌肌球蛋白重链a、β亚型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心脏系数增大,心脏LVSP,+dp/dt,-dp/dt降低,RT—PCR法检测心肌a—MHC基因表达降低、β-MHC基因表达升高。结论:肝硬化影响心肌的收缩功能,同时刺激心肌肌球蛋白重链基因表达发生变化,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肝硬化心肌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凝血状态。方法对25例健康体检人员,25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2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PT(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P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PT明显高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P<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是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比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升高明显,所以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功能检查在肝硬化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肝硬化的1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无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检查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胆汁酸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和清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180例患者中Child A级41例,Child B级58例,Child C级81例,总胆汁酸由高到低分别为Child C、Child B、Child A;总胆固醇和清蛋白由高到低依次为Child A、Child B、Child C.经正规治疗,观察组不同分级患者病情均有好转,进行肝功能测定时结果显示,治疗后病例组不同Child-Pugh分级间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结论 肝功能检测对肝硬化准确诊断及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人建立稳定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难点及技巧。方法对20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改良的Kamada二袖套法,单人及双人裸眼下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各50对。结果单人与双人操作组供体手术时间、受体手术时间、无肝期分别为(27.22±1.03)min和(26.47±1.16)min、(50.58±3.10)min和(48.18±3.70)min、(11.60±0.11)min和(11.28±0.08)min。单人与双人操作组手术成功率、1周存活率、1个月存活率分别为90%和94%、88%和88%、84%和86%。结论改良的二袖套法,单人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无需助手协助,可为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赵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62-63
目的:观察肝水解肽(肝乐宁)治疗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0年10月本院肝病科住院的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肝水解肽,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清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较治疗前降低非常显著(P〈0.01),GLB、总胆红素(TBIL)较治疗前降低显著(P〈0.05);对照组ALT、AST较治疗前降低非常显著(P〈0.01),GLB较治疗前降低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间的比较,治疗组ALT较对照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AST、TBIL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GLB、ALB变化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清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乙肝病毒主要标志物、B超等指标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高脂饲料结合CCl_4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高脂饲料和四氯化碳(CCl_4)复合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方法 40只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普通饲料+生理盐水(A)组、高脂饲料+生理盐水(B)组、普通饲料+CCl_4稀释液(C)组、高脂饲料+CCl_4稀释液(D)组,3周后,比较各组血清生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学指标的差异.结果 D组小鼠肝指数[(5.5±0.18)%]、TG(2.01±0.27)mmol/L、TC(5.35±0.73)mmol/L、ALT(389.28±18.02)U/L、AST(416.86±30.68)U/L,均明显高于A、B、C组(P<0.05);C组小鼠血清ALT、AST明显高于A组(P<0.05).镜下D组大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脂滴大量成群出现且严重聚积,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结论 通过3周的高脂饲料与CCl_4复合诱导,可快速建立小鼠NAFLD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门静脉灌注胶原酶对逆转兔实验性肝硬化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4组,1组:四氯化碳注射12周后行门静脉置管,1周后开始门静脉灌注胶原酶4周;2组:四氯化碳注射12周后行门静脉置管,1周后开始门静脉灌注生理盐水4周;3组:橄榄油注射12周后行门静脉置管,1周后开始门静脉灌注胶原酶4周;4组:橄榄油注射12周后行门静脉置管,1周后开始门静脉灌注生理盐水4周。以上各组取肝组织,用氯胺T法检测门静脉灌注实验前后肝组织的羟脯氨酸含量及肝组织的病理检查。结果经过的四氯化碳(CCL4)注射和胶原酶门静脉灌注后,应用胶原酶灌注的动物肝羟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用生理盐水灌注的对照组,肝组织学检查也显示胶原酶治疗后肝硬化消退,肝肾功能检查未发现胶原酶的毒性反应。结论门静脉灌注胶原酶可以促进已形成的肝硬化向正常肝组织结构逆转,并未发现对肝、肾组织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LGT蛋白质组的表达,初步分析LGT蛋白质组基本临床意义指向。方法应用美国CipherGen公司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和蛋白芯片获得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蛋白质指纹图谱,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进行分析,以在指纹图上,质荷比(m/z)为11100+H至11900+H之间出现一峰簇样的指纹标志为阳性诊断标准,将LGT蛋白质组动态变化分为4组,观察4组中的病死率。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存在LGT蛋白质组。LGT蛋白质组持续阳性组病死率为87%;持续阴性组病死率为6%;由阳性转成阴性组病死率为10%;由阴性转成阳性组病死率为30%。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存在LGT蛋白质组表达,持续阳性表达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持续阴性表达可以提示患者病情稳定,近期没有恶化和死亡的发生;由阳性表达转阴性提示病情好转;由阴性转阳性提示病情恶化。因此,将其作为一种临床诊断平台,对预测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为治疗方案的改善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