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贲门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手术清除淋巴结的难易程度,探讨经腹、经胸及胸腹联合切口三种手术径路的利与弊.方法 对112例贲门癌患者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淋巴结转移规律和三种手术径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12例均完成手术,其中腺癌98例,腺鳞癌4例,清除淋巴结572枚,其中有癌转移的淋巴结502枚.转移部位以贲门周围及胃左动脉、胃小弯等处腹腔内转移多见.结论 胸腹联合切口虽然创伤大,但手术效果理想,精心操作、认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因此,值得提倡.经腹切口创伤小,但暴露差,对单纯仅局限于责门部肿瘤较适合.经左胸切口能得到有效满意的暴露,适合于各种类型的贲门癌的手术需要,也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贲门癌切口径路的选择,以求彻底切除病灶及清除转移淋巴结.方法:采用胸腹联合切口46例,经腹259例,经胸617例.比较胸内下段食管旁、幽门上、肝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及清除率.结果:胸腹联合切口组胸内食管旁淋巴结转移率13.04%,幽门上、肝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19.56%,均得到清除,没有发生呃逆及残胃排空延缓.结论:贲门癌患者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采用胸腹联合切口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贲门癌切口径路的选择,以求彻底切除病灶及清除转移淋巴结。方法:采用胸腹联合切口46例,经腹259例,经胸617例,比较胸内下段食管旁,幽门上,肝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及清除率。结果:胸膜联合切口组胸内食管旁淋巴结转移率13.04%,幽门上,肝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19.56%,均得到清除,没有发生呃逆及残胃排空延缓,结论:贲门癌患者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采用胸腹联合切口手术。  相似文献   

4.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少辉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0):1897-1899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以便探讨提高胸段食管鳞癌的根治性、减少复发、改善长期疗效的术式.方法 选择2000-2004年在我院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200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其中Ivor-Lewis术145例,右胸、腹正中、左颈三切口55例,清扫的淋巴结详细标记后送病理检查.分析不同部位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本组共清扫淋巴结3 219枚,有癌转移752枚(23.4%).食管癌旁(252枚,占33.5%)、隆突下(156枚,占20.7%)、胃左血管旁(150枚,占20.0%)、下肺静脉旁(108枚,占14.4%)、贲门旁(80枚,占10.6%)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部位主要是食管癌旁(占60.0%)、隆突下(占33.3%)和颈部(占6.7%);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部位主要是食管癌旁(38.2%)、隆突下(28.8%)、下肺静脉旁(16.1%)等;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部位分别是食管癌旁(28.6%)、胃左血管旁(27.0%)、贲门旁(15.6%)、隆突下(14.6%)和下肺静脉旁(14.2%).患者5年生存率达54.3%.结论 胸上段食管癌主要向颈部淋巴结转移;胸中段食管癌主要向颈部、纵隔、腹部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纵隔、腹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5.
贲门位于膈肌之食管裂孔处,贲门癌大多为腺癌,多起源于胃的腺上皮,少数为鳞癌,起源于食管的鳞状上皮。对于贲门癌的手术入路,不同医院、不同手术科室有着不同的手术入路,分别是经胸、经腹和胸腹联合切口。统计我科自1999年3月~2006年1月贲门癌手术188例,均采取经胸和经腹两种手术入路,如果经腹手术发现食管受侵超过3cm,无法保证切除范围时,改用胸腹联合切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腹经膈肌裂孔途径行根治性切除累及食管下段进展期胃食管结合部癌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腹经膈肌裂孔途径切除全胃和食管下段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除标本病理资料,并与20例经胸腹途径切除全胃和食管下段患者作比较。结果:经腹经膈肌裂孔途径组平均手术时间180min,失血量250m L,食管切除长度5cm,近端切缘肿瘤残留0例,清除淋巴结数目26枚,切除食管下段周围淋巴结数目3枚,食管下段淋巴结转移2例;经胸腹途径组平均手术时间205min,失血量350m L,食管切除长度6cm,近端切缘肿瘤残留1例,清除淋巴结数目25枚,切除食管下段周围淋巴结数目4枚,食管下段淋巴结转移5例。两组比较,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经膈肌裂孔途径手术切除进展期胃食管结合部癌是替代胸腹途径手术的合理手术方法,避免开胸手术对患者的创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进胃底贲门癌的手术径路并观察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5年10月我科收治65例贲门、胃底贲门及胃底癌腺癌经上腹正中切口加左侧小剖胸切除。同期经其他三种手术入路:即单纯经腹、经左胸标准后外侧切口及经胸腹联合切口共54例,其中单纯经腹27例、经胸16例、经胸腹联合切口11例。比较改进后手术入路术中、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改进的手术入路治疗胃底贲门癌较经腹及其他三种手术入路有根治率高、术后胸腔并发症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低等优势。结论本术式掌握简单,配合术中手术台调节,术野暴露充分,有利淋巴清扫而又不增加创伤,并发症少,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 JD  Wang WG  Xu JL  Gao ZR  Shao LF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5):3197-3200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指导食管癌淋巴结清除术及为术后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23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及病理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特点。结果全组共清除3689组淋巴结(8603枚),淋巴结转移率47.2%,淋巴结转移度10.3%;Tis期食管癌无淋巴结转移,T1期以后各期食管癌均可见淋巴结转移。不同T分期胸段食管癌间,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407,P=0.000和x^2=118.438,P=0.000);随T分期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均增加,两者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1,P=0.000;r=1,P=0.000);不同病理类型的胸段食管癌间,其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x^2=6.284,P=0.179),而淋巴结转移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84.577,P=0.000),食管腺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均明显高于食管鳞癌;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上下双向性和跳跃性;各段食管癌均可以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最高。结论食管癌淋巴结清除应适度,应重视对腹腔淋巴结的清除;在保证手术的相对彻底性的基础上,根据淋巴结转移趋势及其他一些指标,尽早接受合理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才应该是食管癌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底贲门癌经腹手术的适应症和优缺点及手术技巧。方法 对126例经腹手术的胃底贲门癌及70例经胸手术或胸腹联合手术的胃底贲门痛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三种不同手术径路均无吻合口瘘,标本经病理证实食管切缘无癌细胞残留。经腹手术者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经胸或胸膜联合手术者出血量多,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结论 胃底贲门癌经腹手术效果好,可避免经胸手术后心肺并发症,有利于腹腔转移性淋巴结的清扫,创伤小,安全性大。只要适应症掌握恰当,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就能避免食管切缘癌残留及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前外侧小切口开胸行贲门肿瘤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经左胸第7肋间微创前外侧小切口开胸行贲门肿瘤手术16例。结果:13例贲门腺癌,2例鳞癌,1例贲门腺鳞癌,行近端胃大部和食管下段切除,残胃-食管弓下吻合术。全组患者无围术期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微创外侧小切口开胸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对相对早期的贲门癌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及食管贲门同时性多原发癌的术前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外科手术治疗后及病理检查证实本病的7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切除6例,放疗 化疗1例。经病理证实食管上段腺癌并中段鳞癌1例。食管中段鳞癌并中段平滑肌肉瘤1例,食管中段鳞癌并中段腺癌1例,食管中段鳞癌并贲门腺癌2例,食管下段鳞癌并贲门腺癌2例。结论:对食管癌、贲门癌病人,术前均应行食管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对贲门区应重点观察。可提高本病的术前诊断率。手术治疗为首选,主张尽量增加食管切除长度,减少切除端癌细胞残留。术中要求仔细探查,避免多发癌瘤的遗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贲门癌累及腹段食管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09年10月共56例浸润腹段食管贲门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胸腹联合术式32例,术中经腹膈肌切开2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与胸腹联合切口组相比,经腹膈肌切开组的切口长度短,手术时间短,哌替啶用量少,吸氧时间短,动脉血氧饱和度高,术后胸管引流量少,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清扫淋巴结组数,术后住院时间,肺感染,切缘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腹膈肌切开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P〈0.05)。结论贲门癌侵润腹段食管应视具体情况实施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正> 作者检查了25例中段及中下段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研究其腹腔淋巴转移情况。24例为鳞癌,位于奇静脉及膈肌食管裂孔上缘,检查了181枚腹部淋巴结,18枚阳性(9.4%),出现在25个病例的8例(34.7%)。越接近贲门阳性率越高。为提高生存率,对中段及中下段食管癌作腹部淋巴解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食管中段鳞癌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分析,指导食管中段鳞癌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65例食管中段鳞癌手术中共清扫淋巴结521枚,有转移淋巴结108枚。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分析,肿瘤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统计学分析,阐述食管中段鳞癌淋巴结廓清范围。结果食管中段鳞癌多有癌肿旁,隆突区,下肺韧带区、腹腔胃左血管旁,胃小弯网膜及贲门上下区等区域淋巴结转移。结论食管中段鳞癌要进行规范的二野淋巴结清扫,同时术后1个月内辅助第三野(颈部及上胸段)规范的放射治疗,尽可能做到根治,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诊断腹部段食管癌与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贲门癌(贲门组)患者30例及腹部段食管癌患者(食管组)32例,分析两组胸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及分布情况。结果:淋巴结短径≥10mm为CT诊断是否转移的标准,食管组胸腹腔淋巴结转移的CT检出率71.89%(133/185),贲门组检出率81.12%(159/196);在胸腔腹部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主要以7区6.25%(2/32)、8区25%(8/32)和9区9.38%(3/32)为主,在腹腔主要以No.1~2组[15.63%(5/32)、9.38%(3/32)]和No.7组21.88%(7/32)为主;贲门癌腹腔转移主要以No.1~4组[13.33%(4/30)、16.67%(5/30)、26.67%(8/30)、13.33%(4/30)及No.7组33.33%(10/30)为主。结论:CT通过增强检查及图像重建,观察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分布变化,来评判腹部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评估肿瘤生长侵袭程度,能为患者临床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经腹行贲门癌根治性切除,由于胸段食管暴露困难,食管切除长度受限,消化道重建膈下吻合困难等原因,许多病人需要开胸才能完成手术。我科从1993年5月至1996年10月,改进进腹手术切口,用管型消化道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解决了胸段食管暴露困难,切除长度受限及吻合困难等问题,共进腹手术治疗贲门癌38例,与本科同期采用上腹正中切口或胸腹联合切口,手工吻合吻合口,共手术治疗贲门癌43例比较,手术效果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薛信乐  韩大力 《河北医学》2014,(8):1281-1284
目的:探究不同分型食管癌交界部腺癌(AEG)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以我院2007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58例食管癌胃交界部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上腹、左胸入路淋巴清扫术,术后对各分型淋巴结转移的规律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予以探讨。结果:158例患者术中共清扫淋巴结2449枚,平均每例清扫15.5枚,其中证实有105例患者伴有淋巴结转移,阳性淋巴结总数转移度711枚,转移度为29.0%,其中胸下段食管旁及下纵隔淋巴结转移以SiewertⅠ型患者为主。AEG患者淋巴结转移与否在肿瘤大小和病理分期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EG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和病理分期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Siewert分型,Ⅰ型、Ⅱ型的AEG患者均可选择经上腹左胸两切口,而Ⅲ型AEG患者则可选择单一经腹切口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残胃贲门癌的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1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及残胃贲门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除2例切口感染,1例肺不张外,余均一期痊愈出院.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残胃贲门癌的手术治疗需根据病变部位选择手术方式:中上段食管癌宜用结肠代食管,下段食管癌宜用空肠或残胃代食管,残胃癌、残胃贲门宜用空肠代食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保留贲门及腹腔动脉干区淋巴结广泛清扫在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肿瘤距贲门齿状线近口端5.0cm以上的病例,手术中保留贲门胃小弯延长原食管床,行食管与食管端端机械分层手工吻合;术中行腹腔动脉干区淋巴结广泛清扫。结果1次吻合成功95例,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2例,胸胃瘘1例,吻合口狭窄4例,胃出血1例,胸胃无力症2例,行吻合口扩张治愈2例,扩张效果不佳予食管支架治疗2例,其余病例均恢复良好;食管癌患者有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42.3%,远低于无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70.6%),术后3年的腹腔局部复发率5.4%,腹部CT提示为肝,肾上腺转移,未发现有上腹部手术清扫区域的淋巴结复发。结论延长胃小弯、保留贲门、食管床内吻合、腹腔动脉干区淋巴结广泛清扫的术式,能明显提高食管癌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食管癌腹腔淋巴结相关引流区域清扫的彻底与否直接关系到术后的腹腔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探讨手术治疗近端胃癌的合理方式和手术进路,方法:分析234例左进胸及41例胸腹联合切口进路行近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结果。结果:近端胃癌有32.36%的病例出现下纵隔淋巴结转移,食管受侵时该组淋巴结阳性率明显增高。采用进胸入路腹腔淋巴结检出率明显偏低。结论近端胃癌根治术需要考虑清扫下纵隔淋巴结,胸腹联合切口进可兼顾下纵和腹腔淋巴结清扫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