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白酶体抑制剂的抗肿瘤机制及其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酶体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其通过阻断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影响细胞内多个短周期蛋白的降解,诱导细胞凋亡,在体内、外均已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效应。研究表明蛋白酶体抑制刺主要通过抑制NF_(-k)B的激活、稳定P_(53)等蛋白的表达等机制促进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NOB1[NIN1/RPN12 binding protein 1 homolog (S.cerevisiae)]是一个多功能的蛋白质,它不仅和19S 核糖体调节亚基的组分结合而且在20S 蛋白酶体成熟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NOB1 还参与核糖体合成,NOB1 和20S 前体rRNA 结合,NOB1 缺失导致18S rRNA 不能合成,20S 前体rRNA 堆集.因此,NOB1 表达发生改变,会直接影响核糖体和蛋白酶体的生物合成,而核糖体和蛋白酶体发生改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肿瘤抑制有关.基于这层关系,我们认为NOB1 在肿瘤治疗方面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将NOB1 基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注射用硼替佐米(Bortezomib,万珂),是目前批准上市的唯一治疗恶性肿瘤的蛋白酶体抑制剂。蛋白酶体是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的多功能催化蛋白酶,能够降解肿瘤抑制蛋白和促凋亡蛋白。这使得针对蛋白酶体的靶向治疗成为治疗的一种新策略。万珂对于26S蛋白酶体的抑制有着高度特异性,是首个进行临床研究的蛋白酶体抑制剂。我们应用万珂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复发华氏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 Macroglobulinemia,WM)1例,并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背景:26S蛋白酶体对维持细胞周期、增殖、生存等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正常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细胞体内蛋白酶体活性的测定及组分分析缺少明确的方法.目的:建立蛋白酶体活性与组分的分析方法,用以检测肿瘤组织、细胞蛋白酶体的活性状态与组分表达情况.方法:应用3种特异性的荧光多肽底物Suc-LLVY-AMC、Z-ARR-AMC和Z-LLE-AMC建立对蛋白酶体的糜蛋白酶样、胰蛋白酶样和肽基谷氨酰肽水解酶样蛋白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并基于蛋白酶体特异亲和性探针AdaK(Bio)Ahx3L3VS建立对蛋白酶体各亚基(包括β1/β1i,β2/β2i,β5/β5i)组分分析的方法.结果与结论:利用特异性的荧光多肽底物检测蛋白酶活性及蛋白酶体特异亲和性探针检测蛋白酶体亚基组分分析的方法发现在K562红白血病细胞,β2、β5亚基表达较高,而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及PSI对K562细胞的蛋白酶体活性与组分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靶定在β5和β5i亚基,抑制其糜蛋白酶样活性.实验建立了对以上3种蛋白酶体活性测定及组分分析的方法,为蛋白酶体抑制剂的体外活性鉴定提供了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蛋白酶体活性抑制对大鼠海马tau蛋白的泛素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活性抑制对大鼠海马tau蛋白的泛素化影响.方法:利用双侧海马注射蛋白酶体的特异性抑制剂--乳胞素分别进行蛋白酶体活性检测、免疫印迹、免疫共沉淀,以检测大鼠海马内tau蛋白的泛素化改变情况.结果:(1)乳胞素引起蛋白酶体活性在24和48 h较对照组明显下降;(2)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蛋白酶体活性抑制使t...  相似文献   

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以表达PML-RARα为特征.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在全反式维甲酸及三氧化二砷诱导其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细胞周期调节、转录调控等过程.深入研究该通路在APL中的作用有助于明确部分药物的起效机制及开拓APL的临床治疗思路.本文就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组成、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介导的蛋白质修饰在APL中的作用、泛素化途径相关药物在APL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硼替佐米(bortezomib)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蛋白酶体抑制剂,通过抑制"泛素-蛋白酶体通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单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效率约40%,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有效率60%~80%[1,2].Kelley等[3]的研究,发现硼替佐米在体外可诱导部分白血病细胞株发生凋亡,提示有抗白血病效应.随着研究的深入,硼替佐米单药或联合其他化疗药物已逐渐应用于白血病的治疗.现就硼替佐米的抗肿瘤机制及其治疗白血病的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大萼香茶菜甲素A(macrocalyxinA,MA)体外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蚤白酶体抑制作用及其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以不同浓度(2、4、8μgm1)的MA体外作用于U266细胞,用Hochest染色法和Annexin V/PI双染色观察MA诱导U266细胞凋亡作用;用Westernblot检测泛素、蛋白酶体19S亚基s6’亚单位和蛋白酶体20S亚基中β1、β1i、β2、β2i、β5、β5i亚单位,以及BAD、BCL-2、FAS、FAS-L、MAPK、PARP、Pro—caspase3、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随着MA作用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增加,Hoechst33258染色的细胞内出现致密颗粒或块状的荧光颗粒,AnnexinV+/PI。细胞和总凋亡细胞(AnnexinV+/PI-和AnnexinV+/PI+)增加;MA可使U266细胞内泛素化水平增高,抑制20S蛋白酶体亚单位β1i、β2、β5i、和19S蛋白酶体泛素识别亚基s6’表达。与此同时,BCL-2、MAPK、PARP、pro—caspase3表达随着药物作用浓度的增高而下调,BAD、FAS、FAS—L、cleaved—caspase3表达则增加。结论:大萼香茶菜甲素A具有抑制蛋白酶体的作用,线粒体凋亡和死亡受体途径有可能参与MA诱导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蛋白酶体负责细胞内蛋白的降解,其活性的异常改变是肿瘤发生的标志。研究证实,蛋白酶体抑制剂对许多恶性肿瘤有抗癌活性,第一个获准临床试验和上市的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获得了较高的总体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国外学者也开展了一系列蛋白酶体抑制剂对白血病细胞治疗作用的研究,本文就蛋白酶体抑制剂对浆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慢性髓系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万珂(主要成分为硼替佐米)是新型的蛋白酶体抑制剂,能特异性抑制哺乳动物26s蛋白酶体的糜蛋白酶样活性,导致肿瘤细胞死亡,抑制肿瘤生长,是首个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临床上使用的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目前被批准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线治疗和套区细胞淋巴瘤的二线治疗[1].血液科目前主要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的治疗.我科自2006年6月开始使用,至今已有6年余.因该药价格昂贵,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特殊要求,从2008年6月我科对该药制定了配制使用流程并在临床使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在细胞凋亡调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实验就蛋白酶体抑制剂Z—LLL—CHO与经典的凋亡诱导剂足叶乙甙(VP16)对白血病细胞系M—07e及TF—1的联合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应用MTT法及台盼蓝拒染法显示Z—LLL—CHO及VP16联合作用于M—07e及TF—1细胞。可增强两种药物单独的细胞杀伤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提示单独应用Z—LLL—CHO及VP16均可使S G2/M期细胞比例增加,两联合应用导致细胞凋亡峰比例的显增高。通过对M—07e细胞裂解物做免疫印迹检测.发现在Z—LLL—CHO及VP16单独作用中均导致Bcl—2蛋白被酶解为22kD的片段,而联合作用时Bcl—2的酶解现象具有叠加效应。结论:Z—LLL—CHO与VP16联合作用较单独作用有更强的细胞杀伤及诱导细胞凋亡活性。细胞周期S G2/M期比例的增加及Bcl—2酶解片段的增加是导致蛋白酶体抑制剂Z—LLL—CHO及VP16对白血病细胞系联合效应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2.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37(ubiquitin C-terminal hydrolase 37,UCH37或称UCH-L5)是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中去泛素化酶家族的一员。UCH37与蛋白酶体的一个亚单位19S调节颗粒密切相关,可上调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通路并且可抑制细胞凋亡。UCH37在多种肿瘤中有异常表达,在阿尔茨海默症、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中或许也起到一定作用。关于UCH37/USP14抑制剂的研究为抗肿瘤药物提供了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泛素 蛋白酶体通路是降解真核细胞内细胞因子等短寿蛋白的主要机制。蛋白酶体抑制剂可诱导人多种肿瘤细胞凋亡 ,被认为可发展为很有前途的抗肿瘤药物[1 ] ,但其对正常骨髓造血功能有无影响尚未见报道。我们首次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Z LLL CHO对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 (MNC)的影响 ,发现与白血病细胞的巨大差异 ,并初步探讨了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材料和方法1 药物及试剂 Z LLL CHO由美国底特律医学中心Ben博士提供 ,二甲基亚砜配成 10 0mmol L的贮存液 ,- 2 0℃保存 ,用时稀释。鼠抗人bcl 2单抗 (SC 5 0 9)购于S…  相似文献   

14.
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通过抑制蛋白酶体及NF-κB等机制使肿瘤细胞凋亡,在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方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PS-341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降解细胞内蛋白质的主要途径。大致经过两个连续的过程:泛素和蛋白质底物进行连接,在底物的一端形成一段多聚泛素链:此多聚泛素链作为识别信号,26S蛋白酶体复合物对其识别并降解蛋白质。整个降解过程是消耗ATP的过程。本文对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蛋白质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通过抑制蛋白酶体及NF-κB等机制使肿瘤细胞凋亡,在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PS-341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定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杂合性缺失(LOH)的集中区域,探索新的肿瘤抑制基因.方法取6q16.3的15个微卫星标记,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凝胶电泳-银染技术对165例ALL患儿等位基因LOH的情况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分析其与临床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至少1个位点的LOH率为32.7%,D6S1709-D6S1028及D6S2160-D6S1580是高频率集中缺失的区域,早期复发患儿的LOH率高于无早期复发患儿;谷氨酸受体6基因(GRIK2)可能为抑癌基因,2个区域存在可能代表新基因的表达序列标签12个.微卫星LOH与白细胞计数、病态细胞数、核型分析、早期复发均有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D6S1709-D6S1028和D6S2160-D6S1580为目前国内外所确定的最精确缺失区,该区域可能存在1个或数个肿瘤抑制基因,6q16.3的LOH的发生与ALL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白藜芦醇对人白血病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体外对人白血病细胞NB4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Res处理后NB4细胞的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经12.5、25、50、100 μmol/L Res分别作用48 hNB4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结果:Reg在体外能显著抑制NB4细胞的生长增殖,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一时间依赖性.低浓度Res作用细胞后能上调G<,2>/M期和G<,0>/G<,1>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细胞比例,高浓度Res作用细胞后能上调G<,0期细胞比例.结论:Res在体外能显著抑制NB4细胞的生长增殖,引起细胞周期重新分布可能是Res抑制NB4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分析蛋白酶体成熟蛋白(proteasome maturation protein,POMP)的表达量,探讨酒精对肝脏蛋白酶体成熟的影响. 方法 利用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分批于6、8、10、12周处死大鼠.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POMP mRNA表达量. 结果 荧光定量PCR显示蛋白酶体成熟蛋白POMP基因表达水平随摄酒增多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结论 酒精摄入可影响蛋白酶体成熟,酒精导致的蛋白酶体成熟机制异常可能在蛋白酶体功能下降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蛋白酶体激活因子PA28γ是PA28家族中的一员,结合并活化20S核心蛋白,从而促进蛋白酶体依赖的重要调节蛋白的降解。PA28γ通过影响包括MDM2、SRC-3、MEKK3在内的许多重要因子的代谢从而在肿瘤和一系列相关的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