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基础上,辅以中药进行中医辩证分型治疗的疗效.方法 口服降糖药加用中药辩证治疗脾胃气虚,湿郁化热型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 能较好地改善症状,而且能使患者偏高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得以较好地控制.结论 应用消渴方加减通过健脾和胃、燥湿化痰、升清敛精等作用,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胰岛素的敏感性,并促进了胰岛素的利用,临床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3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口服降糖药治疗组,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剂量。胰岛素治疗组于血糖控制良好后改为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h血糖。结果 胰岛素治疗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快,停用胰岛素后需用胰岛素促泌剂降糖药治疗者少,HomaA胰岛素抵抗指数及HomaB胰岛素分泌指数改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得到改善,机体自身对血糖的调控可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3.
张卫华  王玲  陈丽丽  李秋 《临床荟萃》2009,24(21):1908-1909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的延长很多患者单纯依靠口服降糖药已无法达到强化治疗的目标,此时胰岛素的补充治疗就成为血糖达标的重要手段。对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何种胰岛素治疗方案更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十分重要。为此,本研究分别采用在原有口服降糖药基础上加用每日1次长效甘精胰岛素或停止口服药改用每日2次注射预混胰岛素治疗,使患者空腹血糖(FBG)达到≤5.6mmol/L,观察血糖的改善情况和FBG达标时低血糖发生情况,旨在为临床胰岛素的启动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满意时加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变化,探讨其降糖作用。方法 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满意时加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患者加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HbA1c水平<7%及≤6.5%者所占比例较治疗前显著增加。结论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可改善口服降糖药控制不满意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血脂代谢,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收集5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用药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可较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方法安全简便,是糖尿病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停用原有口服降糖药,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60例患者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的可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能有效的控制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的循证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双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5):346-350,354
以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为基础,回顾近年来用于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药物治疗及与衰老相关的糖尿病问题的循证证据.结果发现,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治疗方案更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应警惕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经口服降糖药无法达到满意降糖效果的2型糖尿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使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治疗半年,观察记录患者血糖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半年的治疗,使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和≤6.5%者所占的比例显著提高,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服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加服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值,改善血脂代谢,同时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用方便,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34例口服降糖药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加用苯那普利10mg每日一次口服,对照组(17例)不加用药物治疗,两组均连续观察60d.用药前后两组均测空腹、餐后2h血糖、胰岛素.结果治疗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胰岛素敏感性增强.结论苯那普利能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850-4851
分析对口服降糖药失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地特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方案进行治疗的疗效。收集接诊的口服降糖药失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诺和灵治疗,研究组采用地特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方案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24hm Alb及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口服降糖药失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地特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方案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609-2610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在医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取82例作研究样本,并遵从随机抽签原则进行分组,治疗组(n=41)采取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方案,对照组(n=41)单纯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对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2周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0,低于对照组的9.76%(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可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2型糖尿病患者34例,所有患者就诊前均已接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治疗,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时在口服降糖药基础上于睡前加用甘精胰岛素进行皮下注射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C肽(FCP)及餐后2hC肽(2 h 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变化情况与低血糖发生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治疗后,患者FPG、2 hPG、HbA1c均相较于治疗前均显著降低,FCP、2hCP均较治疗前大幅升高.结论 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较高,患者体质量未显著增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的多效性对血糖的影响。方法85例注射胰岛素或联合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治疗但血糖仍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3)及对照组(n=42)。对照组用口眼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10mg/d),主要疗效指标是糖化血红蛋白从基线到16周时的变化。结果经16周治疗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糖指标(达标时间和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胰岛素或联合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治疗但血糖仍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阿托伐他汀有协同降糖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64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对照组予门冬胰岛素30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BG、2 hPBG、HbA1c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口服降糖药治疗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可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437-2438
探讨口服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在Ⅱ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上的应用。以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86例ΙΙ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单纯使用降糖药(阿卡波糖片)进行治疗;研究者患者采取长效胰岛素联合降糖药进行治疗,对治疗后的各血糖指标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两组ΙΙ型糖尿病患者经过治疗后发现,研究组空腹血糖值(FBG)、餐后两小时血糖值(2h PBG)、糖化血红蛋白值(HbAlc)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者患者经过治疗后低血糖发生率为4.7%,体重增加发生率为2.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在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口服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能有效控制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疗效显著优于淡出能使用降糖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3):482-483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均40例,单一组给予预混胰岛素治疗,联合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降糖药治疗,记录单一组患者及联合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单一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采用甘精胰岛素合用口服降糖药能有效降低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811-1812
2012年10月~2015年10月间来本院就诊的血糖控制不佳的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组后在原来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结束后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满意度。治疗结束后,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可知,加用甘精胰岛素后,患者三餐餐前及餐后2h血糖显著降低,同时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下降,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也得到明显提升,以上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不满意时,加用甘精胰岛素,不但能取得显著的控制血糖疗效,而且安全性及治疗满意度均较好,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46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与对照组(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随访8周。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于口服降糖药治疗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可有效的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或中效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对血糖的影响。方法将36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组和NPH组,2组患者睡前分别加用地特胰岛素和NPH,治疗12周。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2 h血糖(2 h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NPH组FBG、2 hBG及HbA1c水平略低于地特胰岛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特胰岛素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NPH组,且体质量增加略低于NPH组。结论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或NPH均能有效降低血糖,且2者疗效相当,但地特胰岛素比NPH更能控制患者体质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多、血糖控制差,笔者比较了两种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48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