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肠管缺血性疾病中,因门静脉(PV)和肠系膜上静脉(SMV)血栓栓塞所致者占5%~15%,既往报道的病例中多数由剖腹探察或尸检确诊,近年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早期诊断病例有所增加。PV和SMV血栓形成可继发于腹腔感染、门脉高压症、腹部外科术(如脾切除、门-腔或脾-肾分流、肝脏移植术)后、血液病等,较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厌食、腹泻等,但缺乏特征性,常被延误诊断,急性和亚急性患者可因侧支循环建立不良而发生肠梗死,未经及时治疗的患者病死率高达50%。近年,随着介入微创技术的发展,为治疗PV和SMV广泛血栓形成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心音图(PCG)门控的速度编码相位对比MR成像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68例病人在1.5TMRI上进行主动脉瓣上方水平的流动定量,采用回顾性PCG门控和回顾性心电图(ECG)门控的速度编码梯度回波序列。评价两组数据的峰值速度(PV)、平均速度(AV)、正向流量(FV)、反向流量(RV)、净正向流量(NFV)和反流分数(RF),而对于PCG门控数据同时在补偿PCG的延迟后进行。结果 PCG门控在64例病人得到可接受的图像,而ECG门控在所有病人中得到可接受的图像。与ECG门控相比,PCG门控的流动定量高估了PV(Δ3.8±14.1cm/s;P=0.037),低估了FV(Δ-4.9±15.7mL;P=0.015)和NFV(Δ-4.5±16.5mL;P=0.033)。而在补偿PCG的延迟后,仅存在PV的差别(Δ3.8±14.1cm/s;P=0.037)。PCG门控和ECG门控的流动定量各参数间存在广泛差异(PV:-23.9~31.4cm/s;AV:-4.5~3.9cm/s;FV:-35.6~25.9mL;RV:-8.0~7.2mL;NFV:-36.8~27.8mL;RF:-10.4%~10.2%)。结论本研究表明,采用目前方式的PCG门控进行速度编码相位对比的梯度回波序列所获得的流动定量并不可靠。  相似文献   

3.
症状性门静脉阻塞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介入技术治疗症状性门静脉 (PV)阻塞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 9例PV阻塞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 ,5例以门静脉高压症、食管 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就诊 (2例继发于肝移植后 ,3例HCC合并PV癌栓 ) ,3例为PV血栓形成 ,另 1例继发于腹部外科手术。 4例采取经皮经肝途径穿刺PV分支 ,5例用TIPS途径。支架置入 4例、球囊扩张成型 6例次、局部溶栓和血栓清除 7例次。结果 治疗技术均成功 ,无重要并发症。介入治疗后复查PV造影显示PV主干血流通畅。 3例腹部症状较明显的PV血栓形成患者 ,术后腹痛、腹胀和腹泻等症状逐渐减轻。随访时间 4~ 36个月 ,1例HCC患者于术后 11个月死于多器官转移 ;1例继发于腹部外科术后患者 ,虽然PV主干恢复血流、临床症状曾一度改善 ,但于 12d后死于腹腔脓肿、多器官衰竭。其余 7例生存 ,Doppler超声复查证实PV主干血流通畅 ,患者未再发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PV血栓相关症状。结论 介入微创技术 ,包括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局部溶栓和机械性血栓清除术 ,是治疗症状性PV阻塞的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颅脑损伤脑疝持续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总结发生脑疝病人的手术治疗效果及经验。方法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4例发生颅脑损伤脑疝病人的临床资料,男性56例,女性28例;年龄6~88岁,平均42.7岁。其中<18岁5例,18~60岁57例,>60岁22例。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1例,摔伤36例,其他暴力伤17例。临床表现:本组病例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为3~7分,其中GCS 6~7分28例,4~5分37例,3分19例。术前单侧瞳孔散大62例,双侧22例。根据临床表现及CT扫描检查确诊为颅脑损伤脑疝,分析单双侧脑疝、脑疝持续时间与预后的关系。制定急救预案,优化流程,行改良骨瓣减压术,术后给予颅内压(ICP)监护、亚低温治疗等综合治疗。结果采用格拉斯哥评分(GOS)标准评做,其疗效为恢复良好28例(33.33%),中残24例(28.57%),重残或植物生存14例(16.67%),死亡18例(21.43%),术后发生大脑后动脉梗塞11例,GCS分值越高、对脑疝行手术减压越好,预后越好。结论对颅脑损伤脑疝病人应争分夺秒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有效的监测指导治疗,才能降低病人的死亡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高紫红  王玉梅  于德新   《放射学实践》2012,27(8):885-888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增强技术在对比研究正常肝脏及肝硬化肝脏血流变化与肝功能的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53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46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进行MR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连续扫描10期。分别测量肝、脾、门静脉及腹主动脉的最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下降斜率(MSD)和峰值(PV)。比较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流参数,同时分析以上测量指标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以及临床肝功能血清标记物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肝硬化组,肝脏的PEI及PV,门静脉的PV,以及腹主动脉的MSI、PEI及PV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在肝硬化组,肝脏的MSI、SER、PEI、MSD及PV,门静脉的PEI及PV,腹主动脉的MSD均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脾脏的MSI、SER、PEI、MSD及PV在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不同Child-Pugh分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另外,肝硬化组MSI、MSD和PV均分别与TBIL总胆红素和IBIL间接胆红素呈负相关(P值均<0.05),PEI与IBIL呈负相关(P=0.019,r=0.486),其余动态参数与肝功能血清标记物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MR对比剂动态增强技术可无创评估肝硬化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肝功能的评估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部分性脾栓塞术改变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4  
目的 研究部分性脾栓塞术 (PSE)前、后门脉血流及压力的改变。方法  31例临床确诊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行部分性脾栓塞术 ,术前及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 (简称彩超 )观测门静脉主干 (PV)、脾静脉主干 (SV)、肠系膜上静脉主干 (SMV)的血流改变情况 ,1 1例栓塞前后经皮经脾穿刺脾静脉分别置管于PV、SV、SMV测压。结果  31例患者PSE术后PV、SV及SMV血流量较术前明显减少 (P <0 0 5) ;PV、SV血流量减少程度与栓塞程度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589、0 862 ,P值均 <0 0 1。 1 1例患者 (栓塞程度 60 %~ 80 % )栓塞前后测压结果表明栓塞后PV、SV、SMV的压力均较术前明显降低 (P <0 0 0 1 ) ;PV、SV、SMV的压力下降程度分别为 (2 2 2± 5 8) %、(2 8 5± 1 7) %、(1 9 5± 8 1 ) % ,且PV、SV压力降低程度与栓塞程度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645、0 687,P值均 <0 0 5。结论 栓塞面积控制在 60 %~ 80 %可较好的改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外周血象 ,减少门脉血流量和降低门脉压力 ,减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16排CT增强扫描,探讨健康中老年入门静脉与腹主动脉管径及其比值的特点.方法:取符合条件的上腹部CT增强检查的中老年人160例,按年龄分为2组(中年组40~59岁,老年组60~79岁),每组80例(其中男女各40例).测量门静脉期门静脉(PV)、腹主动脉(AA)管径,计算两者比值(R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V及AA直径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值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直径在中老年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直径及R值在中老年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AA管径及R值的测量可以为引起门静脉或腹主动脉管径改变的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影像学依据,R值的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8.
寻常型天疱疮自身抗原Dsg3片段的重组表达和免疫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自身抗原桥粒芯蛋白3(desmoglein 3,Dsg3)的抗原决定簇,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根据Gene Bank中的Dsg3序列分析,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克隆自身抗原Dsg3 E1、E2、E3、E4、E5多肽片段的cDNA,定向插入表达载体pGEX-2T,并且导入大肠杆菌JM109中表达重组融合蛋白,经免疫印迹法与PV患者及疾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血清进行反应。结果显示,Dsg3 E1、E2和E4与PV患者血清反应,而不与疾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血清反应。不同患者抗原优势表位有所不同。研究表明,Dsg3 E1、E2和E4表位在PV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增强技术在对比研究正常肝脏及肝硬化肝脏血流变化与肝功能的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53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46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进行MR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连续扫描10期.分别测量肝、脾、门静脉及腹主动脉的最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下降斜率(MSD)和峰值(PV).比较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流参数,同时分析以上测量指标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以及临床肝功能血清标记物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肝硬化组,肝脏的PEI及PV,门静脉的PV,以及腹主动脉的MSI、PEI及PV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在肝硬化组,肝脏的MSI、SER、PEI、MSD及PV,门静脉的PEI及PV,腹主动脉的MSD均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脾脏的MSI、SER、PEI、MSD及PV在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不同Child-Pugh分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叉(P值均>0.05).另外,肝硬化组MSI、MSD和PV均分别与TBIL,总胆红素和IBIL,间接胆红素呈负相关(P值均<0.05),PEI与IBIL呈负相关(P=0.019,r=0.486),其余动态参数与肝功能血清标记物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MR时比剂动态增强技术可无创评估肝硬化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肝功能的评估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前言 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自1985年已在旋转翼(RW)飞机上使用第三代ANVIS夜视镜(NVGs),1987年开始在固定翼(FW)飞机上使用第三代CATSEYE。1987年~1993年间,发生13起配用NVGs的RW和5起FW飞机A级飞行事故,损失15架直升机和6架歼击机,导致39人丧生。方法 分析其事故资料,以明确事故发生的原因,RW13起中5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MSCT的时间密度曲线(TDC)研究发生于肝硬化基础的肝癌的达峰时间(TTP)及峰值高度(PV)的变化,揭示癌变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病例32例,行MSCT动态增强扫描,观察时间密度曲线及分别得到TTP及PV,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实质与肝癌的TDC形态不同,两者之间TTP及PV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即肝癌强化早而强化程度低于肝脏实质。结论:通过肝硬化及肝癌TDC形态学及其指标TTP与PV明确提示它们不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与LGV内径关系的MSCTA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左静脉(LGV)和门静脉(PV)内径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100例肝硬化患者和200名正常对照者行上腹部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组(VR)对PV和LGV进行血管重建,测量LGV和PV主干的直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体肝硬化组LGV和PV管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粗(P<0.05)。Child-A级和B级组PV最大内径较正常对照组和Child-C级组显著增粗(P<0.05)。Child-C级组和正常对照组、Child-A级和B级组PV最大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肝硬化无腹腔积液组、肝硬化有腹腔积液组LGV内径逐渐增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可以清晰显示LGV和PV整体解剖结构,并能准确测量其内径,LGV和PV内径与肝硬化程度存在一定关系,但影响LGV和PV内径因素较多,不能单纯依靠管径大小评价肝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经颈静脉经肝穿刺门静脉(TIPSS)途径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6例诊断为门静脉(PV)和肠系膜静脉(SMV)广泛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经TIPSS途径介入溶栓治疗。患者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厌食等。腹部体检有压痛,均无明确腹肌紧张和反跳痛。经B超、增强CT检查和直接PV-SIV造影确诊为本病。溶栓方法:穿刺PV分支成功后插入导管做PV-SMV造影,确定诊断及了解栓塞范围,抽吸及捣碎血栓,间断将尿激酶经多侧孔导管注入PV和SMV清除大部分血栓后,保留多侧孔导管于SMV内持续溶栓3~13天。术后药物抗凝治疗6个月左右。此间,密切监测出凝血时间及影像学变化。结果 介入治疗后,大部分血栓被清除,PV和SMV有血流通过,腹痛、腹胀和腹泻症状逐步缓解。经留置于SMV的导管造影显示,PV和SMV主干及主要分支血流通畅,3例门静脉的肝内少数分支有残留血栓,但无明显症状。随访4个月至3年,除1例死于外科手术并发症外,其余5例患者健在,无血栓复发证据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结论 经TIPSS途径介入溶栓治疗急性PV和SMV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近期及中远期疗效均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CS肝脏病理学改变与PV、HA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27例BCS患者,男16例,女11例;年龄11~70岁,平均38.04岁;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PV、HA血流动力学参数,术中DSA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了解肝脏病理学变化,探讨其相关性。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PV内径逐渐增宽,流速逐渐减慢,HA内径和流量逐渐升高,轻度纤维化与中、重度相比,PV内径、PV流速、HA内径和HA流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肝血窦扩张程度的加重,PV流速逐渐减慢,肝血窦轻度扩张者的PV流速和重度扩张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CS肝脏血液回流障碍可引起PV、HA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血流动力学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肝脏损害情况,其对患者的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左静脉(LGV)和门静脉(PV)内径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应用16层螺旋CT对100例肝硬化患者和200名正常对照者行上腹部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组(VR)对PV和LGV进行血管重建,测量LGV和PV主干的直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总体肝硬化组LGV和PV管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粗(P<0.05).Child-A级和B级组PV最大内径较正常对照组和Child-C级组显著增粗(P<0.05).Child-C级组和正常对照组、Child-A级和B级组PV最大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肝硬化无腹腔积液组、肝硬化有腹腔积液组LGV内径逐渐增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可以清晰显示LGV和PV整体解剖结构,并能准确测量其内径,LGV和PV内径与肝硬化程度存在一定关系,但影响LGV和PV内径因素较多,不能单纯依靠管径大小评价肝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白血病脾显著肿大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对32例慢性白血病患者,28例肝硬化及30例正常人脾动脉(SA)、脾静脉(SV)、门静脉(PV)血流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慢性白血病SA、SV、PV血管内径增大,血流速度加快,血流量增加,阻力指数(RI)增高。结论(1)白血病SA主干RI呈大于肝硬化及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2)白血病SV血流量小于PV,肝硬化时SV血流量常大于PV。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正常胰腺及腹主动脉的强化峰值(PV)和达峰时间(PT)与年龄、性别及体质指数(BMI)的相关性,优化不同个体胰腺多期MSCT扫描时间窗的选择。方法:符合标准的62例患者分别进行MSCT胰腺灌注成像,并按年龄、性别及BMI分组,测量胰腺及腹主动脉的PV及PT值并按组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年龄组:44岁(包括44岁)以下组,正常胰腺PV值、PT值及腹主动脉PV值、PT值分别为(111.10±3.17)HU、(38.33±1.39)s、(343.22±17.65)HU、(31.08±1.41)s;45-59岁组,其参数值分别为(110.53±2.60)HU、(37.15±1.42)s、(357.88±12.29)HU、(30.62±1.43)s;60岁(包括60岁)以上组,其参数值分别为(116.67±4.27)HU、(36.92±1.95)s、(355.96±22.94)HU、(30.75±1.59)s。②性别组:男性组,正常胰腺PV值、PT值及腹主动脉PV值、PT值分别为(111.31±2.05)HU、(37.89±1.05)s、(341.28±9.19)HU、(30.83±0.96)s;女性组,其参数值分别为(113.92±4.10)HU、(36.53±1.52)s、(384.90±25.68)HU、(30.80±1.91)s。③BMI组:BMI值为22以下(包括22)组,正常胰腺PV值、PT值及腹主动脉PV值、PT值分别为(113.49±2.57)HU、(38.29±1.20)s、(371.89±12.88)HU、(31.31±1.17)s;BMI值为22以上组,其参数值分别为(109.94±2.56)HU、(36.63±1.28)s、(325.82±12.67)HU、(30.19±1.27)s。统计结果显示,腹主动脉PV值与BMI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负相关,其余各参数与年龄、性别及BMI值均无相关性。结论:除腹主动脉PV值随BMI值的增加逐渐降低外,其它参数受个体因素的影响小或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飞行中高空迅速减压飞行人员的临床诊治经验和医学鉴定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空军发生的5起19人次高空迅速减压病例资料,暴露高度为8300至10000m。结果①5起高空迅速减压中有3起10人(A组)返航后未经休息、吸氧和高压氧治疗,其中7人发生了Ⅱ型高空减压病,发病率为70%,另2起9人(B组)返航后及时休息、吸氧并送就近医院行高压氧治疗,均未发生高空减压病,两组高空减压病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两组对比分析发现,除了已明确的迅速减压时的高度外,在本组资料中个体敏感性、减压后高空缺氧以及空中和返航后的处置是否得当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③所有发病者经治疗均重返飞行岗位,但发病后治疗不适当或飞行员出现心理障碍会延长康复时间。结论高空迅速减压可对飞行人员造成显著的心理和生理影响,并且发生高空减压病的危险很大,减压后空中及返航后处置是否得当是影响病情发展的莺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高空迅速减压飞行人员的临床诊治和医学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飞行中高空迅速减压飞行人员的临床诊治经验和医学鉴定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近10年来空军发生的5起19人次高空迅速减压病例资料,暴露高度为8300至10 000 m. 结果 ①5起高空迅速减压中有3起10人(A组)返航后未经休息吸氧和高压氧治疗,其中7人发生了Ⅱ型高空减压病,发病率为70%,另2起9人(B组)返航后及时休息吸氧并送就近医院作高压氧治疗,均未发生高空减压病,两组高空减压病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两组对比分析发现,除了已明确的迅速减压时的高度外,在本组资料中个体敏感性、减压后高空缺氧以及空中和返航后的处置是否得当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③所有发病者经治疗均重返飞行岗位,但发病后治疗不适当或飞行员出现心理障碍会延长康复时间。 结论 高空迅速减压可对飞行人员造成显著的心理和生理影响,并且发生高空减压病的危险很大,减压后空中及返航后处置是否得当是影响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从正常肝脏到肝炎后肝硬化的演变过程中,相关脏器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变化规律.资料与方法 3组共120例(正常对照组34例,肝炎肝纤维化组48例,肝炎后肝硬化组38例)经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得到腹主动脉、门静脉、肝实质、脾脏实质等4个感兴趣区(ROI)TDC,分析3组ROI达峰时间(TTP)和峰值高度(PV).结果 3组主动脉的TTP无差异性,PV有统计学差异;3组门静脉、肝脏、脾的,TTP及PV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TTP渐延长,PV渐下降.结论 门静脉、肝脏、脾等相关脏器的TDC表现反映了肝炎后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