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河内在《中医杂志》1994年第5期发表文章,从分析临床常用的紫雪丹的名称、处方、药量、制法等问题入手,探讨中成药标准化、规范化,以与世界医药的发展接轨。他指出,该成药在名称上有“紫雪”与“紫雪丹”的不同;在处方用药上,历代记载有差异,如《千金翼方》缺滑石,《温病条辨》去黄金;在原料品种  相似文献   

2.
孔伯华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以擅治温热病而享誉京津。本文对于《孔伯华医集》中使用紫雪丹的192例医案进行归纳研究,通过对这些医案的诊断、脉、症、舌等相关数据进行提取分析,总结归纳了孔伯华使用紫雪丹的经验:孔氏紫雪丹的应用涵盖了外感、内伤、瘟疫等多种疾病,常见的脉象为弦脉、滑脉、大脉、数脉四类脉象,舌象多为赤舌,舌苔可为白苔或黄苔;使用紫雪丹之目的,或在于清热平肝、或在于重镇熄风、或取其芳香开窍、或用之通调气机,各有侧重,剂量也有差别;对于夹湿之证,则配伍芳化之品以避免冰伏凉遏之弊。学习孔氏运用紫雪丹的临床经验,为灵活使用紫雪丹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 紫雪“紫雪”,通称为“紫雪丹”。源自《千金翼方》,而现在均以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组成、制法为据。《局方》在记载本品的处方、制法、功能、主治的同时,还特别指出:“右件药成霜雪紫色。”分析此一原文意义,可能即是为了说明本方的命名。“紫雪”,用朱砂、石膏、麝香、犀角等药制成,因其色呈深紫,质松有如霜雪,故以名之。“紫”乃形其色,“雪”为喻其体,二字简明,高度突出了本品形色的特点。同时,雪色洁白,人所熟知,冠之以“紫”,顿觉新颖,不禁使人对古代医家在中成药  相似文献   

4.
议温病三宝     
“温病三宝”,系指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三方。“三宝”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温病治疗水平,不少重危病人因正确地使用“三宝”而转危为安。但是,应该说“温病三宝”的提法不是很妥当的。一、这三方不仅用于温病,也用于杂病,例如至宝丹和安宫牛黄丸可用于中风昏迷、厥证(热厥)、肝昏迷、小儿急惊风等,紫雪丹可用于实证热证出血、中风闭证(阳闭)、癫狂、头痛等。  相似文献   

5.
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统称为三宝,为治疗热闹心包证的主要代表方药。吴枕无谓:“此方答荐各种灵异,皆能补心体,通心用,除邪秽,解热缩,共成拨乱反正之功。大抵安宜牛黄龙县凉,紫雪次之,至宝又次之,主治略同,而各有所长,临床对症斟酌可也。”笔者几十年来对安富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的临床应用努力探索,应用其治疗中风精神惋惜甚至昏迷之症,能迅速清除痰热,醒脑开窍。现举验如下:李某,男,用岁,干部。平素有高血压病史,常感头晕,偶尔肢体、指、趾麻木,伴心悸胸闷。曾间断服用复方降压片、丹参片、维脑路通片等药…  相似文献   

6.
一、制法和用法“紫雪丹”一物,由来已久;溯其源流,可能导始于两晋南北朝之炼丹术.我们现在所通用的紫雪丹,主要根据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方药和方法制备而成,在温热病方面,应用较广.其组成和制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仲景方是药味少而药量大,东垣方是药味多而药量小。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认识?”应医生对用药剂量又提出了新问题。“历代名医各有特色,都值得我们学习。”锺老对剂量问题作深入一步的分析,“学仲景方就要学他用药精炼,突出主药,用量较大。但并不是说仲景方用药都  相似文献   

8.
过去,雷允上中药店自制的中成药,如诸葛行军散、痧药蟾酥丸、紫雪丹、牛黄醒消丸、苏合香丸、牛黄至宝丹、摩云八宝秋毫散以及小儿回春丹等,无论是处方,或制合方法,都有其独特之长,在临床被广泛应用,深受中医师和病家的欢迎,在国内外都享有一定的信誉。现举两个例子来看雷允上成药的制合特色。其一,紫雪丹(现名紫雪散)。它是由麝香、羚羊角、犀牛角、寒水石、生石膏、沉香及元明粉等十几味药物配制而成的。雷允上的制法与一般不同的是:首  相似文献   

9.
漫画与幽默     
最牛制造: 我儿子学三年级,非常好面子,人也算机灵。一天,我去接他放学,在回家路上,他与三个小朋友在说谁家的妈妈厉害。 一个说:“我妈妈会造汽车!”另—个说:“我妈妈会造轮船!”还有一个说:“我妈妈会造飞机!”  相似文献   

10.
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民谚也有“猴头燕窝,不如多吃米馍”之说。金元时代名医张从正指出:“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考药攻”。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这些都说明平时饮食调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巢中鸰 《气功》2011,(12):1111-1113
人老了,好吧!福音萦回。人能活到老就是幸运者。赶上人生黄金时期,获得人生享受契机。人啊!人生惬意是老人。他真情实况享受生活快乐滋味,生活宽纵无矩。没有人指指点点,呼来唤去,号东迁西,谨小慎微行事。远离你妒我嫉的闲话馋言的无稽之谈。有位退休干部深有感慨的说:“门庭若市”消失了。  相似文献   

12.
胡雪岩在1874年创办杭州胡庆余堂,不久就独步江南,享有“南有庆余堂”的美誉。这固然与其资金雄厚、经营有方相关,但不可忽视的是,他还善于用人,能妥善处理人际矛盾,赏罚分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以前,杭州的药号经理,俗称“阿大”...  相似文献   

13.
中医对食疗的作用,历来给以高度评价。战国时的名医扁鹊曾说:“……君子有疾,期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宋代《太平圣惠方》称:“夫食内排邪而安脏腑,清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适情遣病者,可谓上工矣!”元代张子和也感慨颇深地说:“善用药者,使病者而进五谷者,真得补之道也。”  相似文献   

14.
急症的特点之一是起病急,变化迅速,因此,治疗上就要突出体现一个“快”字。中医药治疗急症本有“快”的措施,比如针灸抢救,通关散搐鼻,牛黄安宫丸、紫雪丹、至宝丹的应用等等。但面对症情复杂凶险、变化迅速的急症,中医的一些措施仍然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应当在原有的技术措施上进一步解决“快”的问题。一、改革中药剂型。中医治疗急症的有效方剂或单味药要进行剂型改革。剂型改革要注意药效迅速、有效及安全可靠三个方面。中药汤剂发挥作用快,根据急症工作的需要,可以选择几个有效汤剂,预先制备;对不宜服汤剂或服汤剂有困难者,可制成适于各症的注射剂,以备急  相似文献   

15.
许多人认为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病,不能治疗急症、危重症,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中医在危急重症的治疗方面也能起到重要作用,著名的“凉开三宝”就是中医急救的典范。这三宝包括: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和局方至宝丸,  相似文献   

16.
医缓治病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05,25(4):25-25
赵国的太子病了,叫医缓来治.医缓到了以后,说:“太子的病危险了!没有一万两银子买药治不好。”太子问他原因.医缓说:“这副药一定得有代州的赭石,楚国的玉,峋嵝山的沙子,禺同青蛉的空青。昆仑山的紫白英,广东合浦的珍珠.四川的犀角,三韩的乌龟甲,医无间山上的美玉。掺合上水银、铅来烧炼,一年的时间溶合,二年而烧成,三年而桂花生出。然后取来埋在土中,再经过三年来服用,才可以治好病。”淳于先生听后笑说说:“所谓医缓,确实如此呀!”  相似文献   

17.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是中医治疗温病“高热、神昏、痉厥”等证的“三宝”。紫雪丹、至宝丹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安宫牛黄丸首见于吴鞠通《温病条辨》,是“万氏牛黄清心丸”的加味方。吴氏制订本方,是在总结了叶天士运用牛黄丸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叶氏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运用牛黄丸者有13案,分别见于“温热”、“暑”、“斑疹痧瘰”、“疟”、“痉厥”等门,他在《幼科要略》中也多次提到运用牛黄丸。现就叶氏运用牛黄丸的经验初步探析如下。叶氏医案中,一般称“牛黄丸”,有时也称“牛黄清心丸”或“周少川牛黄丸”。从《临证指南医案》附录集方中仅载有“万氏牛黄清心丸”来看,叶氏使用的牛黄丸,  相似文献   

18.
雷丸唐代张 的《朝野金载》记载了一个有趣的传说:洛阳有个士人患了一种怪病,他每当说话的时候,腹中就有声音回应。他向名医张文仲求治。张文仲从未遇到过这种怪病,一时无法医治。第二天,他叫患者逐页朗读《本草》,患者腹中的回音,也照样回应不止。然而当读到某一味药时,回应声竟没有了。张文仲就断定此药可治怪症,就让患者速服此药,终于治好了怪症。宋代范正敏的《遯斋闲览》,对这一传说作了补充叙说:“杨勔得异疾,每发语,腹中有小声应之,久渐声大。有道士曰:‘此应声虫也,但读《本草》,取不应者治之,’读至雷丸,不应…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通报》2008,7(2):31-31
传说有一显贵,自恃才高八斗,瞧不起平民百姓。一日过河,无船无桥,央求一农夫背他,并许以银两。农夫说:“我出一上联,你若能对出,不要银子背你过去。”显贵欣然应允。农夫说:“水冷酒,一点,二点,三点水。”显贵百思不得其意,回去后卧床不起,遍请名医,金石无效,竟呜乎哀哉了。后在坟头长出一株丁香花,其同僚见了大悟:“他终于把下联对出来了——丁香花,百头,千头,万(万)头。”这里所说的丁香花,就是中药“丁香”。  相似文献   

20.
闲读名医传略 ,有一事颇觉有趣 ,某些名医大腕常给自己起些凡俗的字号 ,如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的薛雪 ,号扫叶山人 ,又号磨剑山人、槐云山人。同为温病四大家的王孟英则自称“半痴山人”。著《时病论》的雷丰 ,晚年则自号“侣菊布衣” ,而《伤寒贯珠集》的作者尤在泾则晚号“饲鹤山人”……。“山人”、“布衣”类字号固然反映了名医自谦的美德 ,更多的则展示了他们的一种追求 ,即保持平民本色 ,布衣风格。在杏林众医中 ,这些布衣名医显示了难能可贵的高风亮节。顾尚之 (1799— 186 2 ) ,清代上海金山县名医 ,博学精医 ,治病药简效佳 ,人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