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不同血糖水平与近期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性分析国际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7446例出现症状12 h内STEMI的中国患者以入院血糖水平分成6组,分别为人院血糖水平<4.5 mmol/L组(血糖偏低组),血糖水平4.5~5.5 mmol/L组,5.6~7.0 mmol/L组,7.1~8.5 mmol/L组(血糖轻度升高组)和8.6~11.0 mmol/L组(血糖中度升高组),血糖>11.0 mmoL/L组(高血糖组).分析6组患者30 d的病死率.以血糖水平4.5~5.5 mmol/L组作为对照组,与其他血糖水平组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糖组病死率(18.6%,P=0.01)比血糖水平4.5~5.5 mmol/L组,血糖偏低组(10.2%,P=0.018)、血糖轻度升高和中度升高组(9.2%,P:0.01;11.6%,P<0.01)均明显升高.多因素Lngistie回归分析显示血糖轻度和中度升高组(7.1~8.5 mmol/L和8.6~11.0 mmol/L)死亡危险分别比正常血糖患者增加46%(OR 1.46,95% CI 1.03~2.07,P=0.01)和58%(OR 1.58,95% CI 1.13~2.22,P=0.02),高血糖组死亡危险比正常血糖患者增加126%(OR 2.26,95% CI 1.62~3.14,P<0.01).入院血糖偏低、轻中度升高和高血糖是3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血糖偏低、轻中度血糖升高和高血糖的STEMI患者近期病死率均明显升高.血糖水平是与STEMI患者近期预后相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期发表了杨艳敏等对CREAT-ECLA(代谢调节剂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的影响)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来自中国的7510例患者进行的亚组分析,探讨了不同血糖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以入院血糖水平4.5~5.5 mmol/L者为对照,血糖升高或降低,病死率均显著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轻度升高(血糖水平7.1~8.5mmol/L,)者死亡风险增加46%,(OR1.46,95% CI 1.03~2.07,P=0.01),血糖中度升高(8.6~11.0 mmol/L.)者死亡风险增加58%(OR1.58,95% CI 1.13~2.22,P=0.02),高血糖(>11.0 mmol/L)组死亡风险增加126%(OR2.26,95% CI 1.42~3.14,P<0.01).入院血糖轻、中度升高和高血糖是3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脑外伤患者血糖水平变化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脑外伤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依据将其分为轻度组(n=42)、中度组(n=40)、重度组(n=30),患者均在入院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及第7天进行空腹血糖检测;按患者入院后第1天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分组:空腹血糖<10 mmol/L组(n=85),≥10 mmol/L组(n=27),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入院后第1天空腹血糖水平明显负相关于GCS评分(P<0.05);重度组入院第1天的空腹血糖水平与中度组、轻度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出现降低。<10 mmol/L组中GCS 5分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10 mmol/L组,GCS患者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10 mmol/L组,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定期检测脑外伤患者的空腹血糖,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预后,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郑海燕  梁静芝 《浙江医学》2013,35(7):550-552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高钠血症与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相关风险.方法将近5年ICU的颅脑损伤患者431例根据血钠水平分为4组,非高钠组(<150mmol/L)、轻度高钠组(150~155mmol/L)、中度高钠组(155~160 mmol/L)、重度高钠组(≥160mmol/L),分析血钠水平与患者死亡的相关风险.结果重度高钠组患者的Glasgow昏迷评分(GCS)3.27±0.89,APACHE-II评分35.25±6.01,病死率93.82%,与轻、中度高钠组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GCS评分下降(OR=3.96,95%CI=1.43~10.96,P<0.05),APACHE-II评分升高(OR=1.32,95%CI=1.21~1.41,P<0.05)和重度高钠血症(OR=6.07,95%CI=3.19~13.87,P<0.05)是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论重度高钠血症是脑外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常见血糖升高.文中旨在探讨非糖尿病AMI患者应激性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83例非糖尿病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入院空腹血糖(FBG)水平,将其分为血糖正常组(FBG<6.1mmol/ L)、血糖轻度升高组(6.1mmol/ L≤FBG<8.0mmol/ L)和血糖明显升高组(FBG≥8.0mmol/ L),对比分析各组患者院内死亡、并发症及梗死部位的发生情况. 结果:83例AMI患者急性期出现高血糖56例,发生率为67.5%,血糖明显升高组院内病死率、心脏事件及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加. 结论: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血糖明显升高提示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发症多及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外伤患者伤后血糖水平的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90例脑外伤患者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分析以上患者入院后第1、3、5、7天空腹血糖改变情况;根据以上患者入院后第1天空腹血糖水平分为<10mmol/L组和≥10mmol/L组,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空腹血糖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773,P<0.05);重度组与轻度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4.013,P<0.01),与中度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4,P<0.05);就诊时空腹血糖≥10mmol/L的患者的预后显著差于就诊时空腹血糖<10mmol/L的患者;治疗3个月后,GCS 5分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0,P<0.05);GCS 1分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92,P<0.01).结论对于脑外伤患者应加强对其空腹血糖的定期检查,可提示临床治疗的转归及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期强化血糖控制对重症感染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变异性(GV)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重症感染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组(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和对照组(血糖控制在8.0~10.0 mmol/L)各43例。观察2组入院第1、3、7天T细胞亚群(CD_4~+、CD_8~+及CD_4~+/CD_8~+)及空腹血糖(FPG)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GV、低血糖事件及28 d病死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V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强化组第3、7天,CD_4~+、GD_4~+/CD_8~+均较第1天显著升高(第3天t=2.42、2.06,第7天t=4.85、4.69,P<0.05),且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第3天t=2.71、2.05,第7天t=5.64、2.32,P<0.05);强化组血糖达标时间、入院第3天和第7天FPG、GV、28 d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7.28、23.07、24.31、0.18、χ~2=5.47,P<0.05);2组入院第1天FPG、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2,0.54,P>0.05);与存活者比较,死亡者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延长,入院第3天、第7天FPG、APACHEⅡ评分及GV明显升高(OR=1.705、1.889、1.924、1.436、2.01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OR=1.99,95%CI1.66~2.38,P<0.01),GV(OR=4.049,95%C 1.870~8.750,P<0.01)是重症感染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重症感染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短期强化血糖控制可有效控制感染,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血糖波动,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糖代谢异常与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代谢异常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CHF失代偿于心内科住院患者444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153例)和非糖尿病组(291例);非糖尿病组又根据空腹血糖(FPG)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FPG<5.6 mmol/L,178例)和空腹血糖受损(IFG)组(FPG 5.6~6.9 mmol/L,113例).随访所有入选者,记录临床情况、生化指标及终点事件(1年内全因死亡),分析糖代谢异常与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444例入选者中,随访期间共死亡83例(18.7%),失访31例(7.0%);糖尿病组病死率28.8%(44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13.4%(39例)(P<0.01),合并糖尿病是CHF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83,95%CI:1.317~4.312,P=0.004);非糖尿病组中,IFG组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21.2%比8.4%,P<0.01),合并IFG是非糖尿病CHF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64,95%CI:1.494~8.497,P=0.004).结论 合并糖尿病是CHF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非糖尿病CHF患者,合并IFG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及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血糖水平对心血管事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3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空腹血糖>7.0 mmol/L组(n=117)和空腹血糖≤7.0 mmol/L组(n=86),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急性心血管事件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肌梗死的发生与空腹血糖密切相关(P=0.0001)。空腹血糖>7.0 mmol/L组中,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7.0 mmol/L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尿蛋白阳性率、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率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7.0 mmol/L组(P<0.05)。结论血糖控制水平理想与否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血糖异常对术后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的308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住院病例,收集人口学特征、术前已知的夹杂症、术前空腹血糖、术后早期血糖值及术后住院期间的短期临床不良事件等数据。308例中1例术后早期发生低血糖(3.8 mmol/L),未单独成组。307例患者按术后早期血糖分为正常血糖组(n=215)和高血糖组(n=92)。另以术前的空腹血糖为基础血糖,分为术后血糖升高较多组(≥ 4 mmol/L,n=52)及血糖升高较少组(<4 mmol/L,n=255)。结果 采用分层χ2检验进行术后早期高血糖与各术后临床不良事件的风险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s回归处理混杂因素后发现,血糖波动大是术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的危险因素(P=0.003,OR=2.641,95% CI:1.402~4.976),血糖波动大亦是病死率的危险因素(P=0.012,OR=7.539,95% CI:11.534~36.713)。结论 术后早期血糖较术前空腹血糖波动较大可以预测食管癌根治术后短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彭劼  张琪  郭亚兵  侯金林 《广东医学》2008,29(7):1090-1091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水平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87例住院治疗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研究空腹血糖水平对疾病预后的影响。结果387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中,血糖低于2.8mmol/L者59例(15.2%),血糖在2.8~3.9mmol/L者138例(35.7%),血糖在3.9~6.1mmol/L者190例(49.1%)。不同空腹血糖组间的男女构成比、平均年龄差异均无显著;重型肝炎临床分期即早、中、晚期与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分期越晚,低血糖发生率越高(P<0.01);空腹血糖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空腹血糖水平越低,平均总胆红素峰值越高,平均凝血酶原活动度谷值越低,临床好转率亦越低(均P<0.01)。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常易发生低血糖,其空腹血糖水平与临床分期、疾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院住院患者地域和性别分布特征。方法对住院83 569例和等待住院的2 302例患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来源于港台及内地33个行政区域,位居前位的省份全部为华北和东北地区;北京市女性比例(52.89%)高于其他省市。候床患者来源于国内29个行政区域,无港台和澳门患者候床;候床患者位居前九位的省份与住院患者地域分布基本相同,但北京市候床患者数略高于河北省,位居前两位。候床待住院的患者男女比例(1∶1.151)与住院患者的男女比例((1∶0.789)呈相反关系(P〈0.001)。结论我院住院和候床待住院患者的性别比例呈相反关系,辐射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和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糖监测对甲型H1N1流感病情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187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入院时的空腹静脉血糖,及住院过程中的血糖进行动态监测。比较不同病期患者血糖检测结果分析、血糖检测值与病情相关性及血糖监测值与疾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I期、II期和III期患者在入院初期空腹血糖,分别为7.34±2.22mmol/L,16.54±5.33mmol/L和5.75±1.3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病情的加重,血糖检测值升高的程度越明显(P〈0.01);血糖升高组患者平均住院日(14.1±7.5d),血糖正常组(4.1±1.2 d)(P〈0.01),出现后遗症的患者前者也明显多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血糖监测在判断甲型H1N1流感病情变化和预后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血糖短期内明显升高者应严密观察,及早进行干预,可部分阻止病情的进行性恶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空腹血糖、血脂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48h内测定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析血糖、血脂水平与脑急性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严重程度、梗塞灶大小与患者空腹血糖、血清LDL—C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与血清TC、TG、HDL—C水平无关(P〉0.05),血糖和LDL—C水平越高的患者梗塞程度严重,梗塞灶面积大,预后较差(P〈0.05)。结论:空腹血糖、LDL—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变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加强空腹血糖、血脂的监测和控制对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针对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临床分析,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c,HbA1c) 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9 年6 月-2011 年6 月在本院老年高干病房住院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nary syndrome,ACS) 患者203 例,根据HbA1c 水平分为Ⅰ组(HbA1c<7.0%) 和Ⅱ组(HbA1c ≥ 7.0%).记录一般临床资料、测定空腹血糖及HbA1c 水平,并观察住院期间恶性心血管事件.结果 Ⅱ组空腹血糖(58.65% vs 56.38%) 及HbA1c 水平(7.83%±1.58% vs 6.17%±1.89%) 均显著高于Ⅰ组(P<0.01).在住院期间,Ⅱ组恶性心律失常(23.85% vs 11.70%)、心力衰竭(32.11% vs 17.02%)、再发心绞痛(26.61% vs 13.83%) 等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论 高HbA1c 水平的老年ACS 患者住院期间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的进展与糖尿病史及人院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观察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共427例。根据本课题制定的缺血性进展型卒中标准,确定进展型卒中136例为进展组,非进展型卒中291例为对照组。检测统计入院血糖水平及有无糖尿病史。结果缺血性卒中两组间人院血糖水平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有无糖尿病史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发生以后,应激性的血糖水平增高,是卒中进展的确切预测因子。而糖尿病虽然通过影响血管的器质及功能改变可以导致卒中,但不会导致卒中的进展,所以不是卒中进展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昆明地区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血糖水平.为其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信息.亓法应用生物方法检测464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及合并心功能不全住院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清蛋白(SFA)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调查对象分3组:I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Ⅱ组(原发性高血压心功能I-Ⅱ级)和m组(原发性高血压心功能Ⅲ级以上).结果调查对象FPG、SFA和HbAlc平均水平分别为(6.16±2.57)mmol/L、(2.70±0.49)mmo]fL和HbAlc平均水平为(6.17±1.38)%.i组间FPG和SFA平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8.1%患者FPG水平〉5.6mmol/L,19.8%患者FPG水平〉7.0mmol/L,44.4%患者HbAlc水平〉6.0%,21.3%患者HbAlc水平〉6.5%.Ⅱ组、Ⅲ组患者的HbAIc平均水平高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明地区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中,近半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糖水平升高,这可能是引起心功能不全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不同科室住院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相关资料,为院内血糖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我院9个科室1 726例出院患者资料,包括入院时血糖、各项代谢指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分析血糖异常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有99.19%(1 712/1 726)的患者在住院期间至少检测过一次血糖.依据患者既往史、入院时或住院期间血糖检查结果,血糖异常者占42.76%(738/1 726);除内分泌科(73.79%,76/103)外,老年病科(54.17%,13/24)和胰腺外科(50.54%,93/184)血糖异常患者较多.新发血糖异常者393例,占分析患者的22.77%,其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均高于既往确诊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IGR)与血糖正常患者(P<0.01).既往确诊糖尿病及IGR患者血三酰甘油(TG)及血尿素(BUN)水平均高于血糖正常及新发血糖异常患者(P<0.05,P<0.01);既往确诊糖尿病及IGR与新发血糖异常患者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低于血糖正常患者(P<0.01),但既往确诊糖尿病及IGR与新发血糖异常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住院期间新发高血糖不容忽视,应加强对高危人群入院及住院期间的血糖监测,并规范高血糖的院内管理.  相似文献   

19.
血糖监测对小儿手足口病病情和预后判断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晓晨  都鹏飞 《安徽医学》2009,30(3):253-255
目的探讨血糖监测对小儿手足口病病情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检测了687例手足口病患儿(属于一般病例者204例,占29.69%,II期重症病例452例,占65.79%,III期病危者31例,占4.51%)入院时的空腹静脉血糖,并对所有病例住院过程中的血糖进行动态监测。分析不同病期患儿血糖检测结果、血糖检测值与病情相关性及血糖监测值与疾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①II期和III期病例在入院初期空腹血糖明显高于一般病例,分别为7.34±2.22mmol/L,16.54±5.33mmol/L和5.75±1.3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在不同程度血糖升高组中,随着病情的加重,血糖检测值升高的程度越明显(P<0.01);③血糖升高组患儿平均住院日(7.1±2.5天)明显长于血糖正常组(4.1±1.2天)(P<0.01),出现后遗症的病例前者也明显多于后者(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糖监测在判断小儿手足口病病情变化和预后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血糖短期内明显升高者应严密观察,及早进行干预,可部分阻止病情的进行性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