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上海市全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意向,为完善全科医学的继续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上海市卢湾区、静安区、闸北区、虹口区、青浦区、金山区共1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52名全科医师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就全科医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意向进行分析.结果 16.3%的调查对象从未参与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主要原因为自身主观因素(46.3%)和相关部门没有要求(41.5%).继续医学教育的参与率与全科医师的职称、从业年限以及全科医学培训经历等因素有关(P<0.05).47.2%的调查对象选择"临床医学"作为继续医学教育的项目,而选择"行为和社会科学""医学伦理学"项目的 分别占13.1%和7.1%.结论 继续医学教育是全科医师提高医疗质量的先决条件,在职全科医师必须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的意识,相关部门应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采取灵活教育形式,提供有针对性的全科医学的教育项目,推进全科医学继续教育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在校本科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知状况,探讨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必要性.方法 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未接受系统性全科医学教育(必修课)的临床医学系在校本科生(三年级,五年制)作为抽样调查对象.自行设计并发放问卷,对不同择业方向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学习意愿、在校医学生的全科医师择业意愿以及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教学安排意愿等进行调查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92份,回收有效问卷92份,有效回收率100%.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将来择业为"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全科医师"或择业目标为"专科医师"的调查对象中,认为仍然有必要接受学习全科医学教育的医学生分别占63.0%、65.2%和77.2%.调查对象中表示愿意将来成为全科医师者占66.3%,就业压力为其主要择业理由,占31.1%;认为全科医师"发展空间小"和"社会地位较低"而不选择其作为择业方向者分别占35.0%和30.0%.70.6%的调查对象认为在医学院校中有必要开设全科医学教育课程;选择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为2: 1和1: 1的调查对象占56.6%.结论 大多数在校医学生择业方向明确,认为有必要接受全科医学教育.为顺应社会对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的需求,医学院校开展多渠道的全科医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吸引更多医学生加入全科医师行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全科医学专业方向本科生对全科医学的学习需求及择业意向状况,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医学院全科医学专业方向一至四年级的559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他们对全科医学的学习需求、毕业后择业意向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愿意学习全科医学相关课程、参加全科医学专业方向和免费订单式培养全科医师项目、毕业后愿意攻读全科医学专业硕士和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的比例分别为44.5%、50.8%、46.0%、45.1%和41.9%。有281人(50.3%)认为应该从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开始培养全科医生。有239人(42.8%)认为在医学院校采取全科医学专业方向教育是最适合的方法。有237人(42.4%)表示毕业后愿意成为全科医师,而其他不愿意成为全科医师的原因中排在前3位的是:收入低(264人,26.9%)、发展空间小(242人,24.7%)和社会地位不高(191人,19.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一志愿报读全科医学(OR=0.597)、学习成绩状况(OR=1.281)、是否愿意学习全科医学(OR=0.336)是学生毕业后愿意成为全科医师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全科医学专业方向本科生对全科医学的学习需求和择业意愿有待提高,应继续加强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学习需求和择业取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基地的管理者与带教师资对培训的意向。方法 在2013年上海市卫生部门认定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基地中随机抽取了11家医院,以调查当天在岗的人员共56人为调查对象,其中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基地的管理者20人,带教师资36人。于2013年5-8月,采用焦点小组访谈和意向问卷调查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加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影响因素、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进一步加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建议等。结果 管理者和带教师资普遍认为当前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非常必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临床教学内容与社区实践存在脱节、缺乏交流的平台、缺乏配套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社会对全科医师的认同度较低等;当前上海市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管理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学员对全科医学的认知度较低且基础参差不齐、一些临床带教师资缺乏对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的了解、培训的内容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结论 管理者和带教师资认为当前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很重要,建议构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综合管理机制,完善临床带教师资的准入、培训和考核机制,加强临床基地的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完善培训方案。  相似文献   

5.
全科医学也叫家庭医学,它是医疗、康复、预防保健相结合的,面向社区的,主动性、应用性、综合化的学科。我省在2007年就开始探索全科医学的本科教育,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建成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包括全科医学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毕业后教育、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县乡卫生院医生全科医学的继续教育,并以全科医学的规范化培训为契机,制定培训计划、培训目标、教学计划和考核方法,为提高全科医生的全科医学服务意识,开设了全科医学概论等基础理论课程,进一步促进了我省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通过调研发现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全科医师的职业发展渠道尚不健全如缺乏晋升条例;全科教育观念尚不普及;师资力量薄弱;全科医师待遇有待提高;基层医生参加全科医学教育时,基层人员少,影响工作;全科医学的教材尚不健全等。通过对我省全科医学教育现状的调查,了解我省全科医学教育在师资力量、教材、培训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并进行分析,从而促进我省全科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在校本科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知状况,探讨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必要性。方法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未接受系统性全科医学教育(必修课)的临床医学系在校本科生(三年级,五年制)作为抽样调查对象。自行设计并发放问卷,对不同择业方向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学习意愿、在校医学生的全科医师择业意愿以及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教学安排意愿等进行调查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92份,回收有效问卷92份,有效回收率100%。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将来择业为"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全科医师"或择业目标为"专科医师"的调查对象中,认为仍然有必要接受学习全科医学教育的医学生分别占63.0%、65.2%和77.2%。调查对象中表示愿意将来成为全科医师者占66.3%,就业压力为其主要择业理由,占31.1%;认为全科医师"发展空间小"和"社会地位较低"而不选择其作为择业方向者分别占35.0%和30.0%。70.6%的调查对象认为在医学院校中有必要开设全科医学教育课程;选择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为2∶1和1∶1的调查对象占56.6%。结论大多数在校医学生择业方向明确,认为有必要接受全科医学教育。为顺应社会对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的需求,医学院校开展多渠道的全科医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吸引更多医学生加入全科医师行列。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理论培训情况及学员的就业意向,探索改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 在上海市审核通过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随机抽取11家培训基地,以各培训基地的2010、2011、2012级三届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209人为调查对象。于2013年3-4月,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对学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员的基本情况、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的、对全科医学的了解程度、对理论培训学习效果及培训时间分配等的评价、就业意向及原因。发放问卷209份,回收有效问卷20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结果 对于参加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最主要目的,有65人(占31.1%)选择"致力于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有51人(占24.4%)选择"学习更多知识",有50人(占23.9%)选择"在上海寻求发展",有38人(占18.2%)选择"没有更好的选择"。对理论培训学习效果表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者分别为12人(占5.7%)、107人(占51.2%)、82人(占39.3%)、5人(占2.4%)、3人(占1.4%)。有165人(占78.9%)表示毕业后愿意成为全科医师,主要原因为"工作稳定"工作压力小";有44人(占21.1%)表示不愿意,主要原因为"社会地位比较低"收入低"。结论 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在逐步完善和不断发展中,首次三年的规范化培训工作效果得到了学员的认可,但培训的课程和时间安排尚需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区首期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番禺区首期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班的58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规范化培训对学员能力的提升情况、学员们对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毕业后择业意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在被调查的26项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知识和技能中,学员均认为规范化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全科医学能力;提高最明显的三项是:临床技能(98.3%)、疾病诊断分析能力(94.8%)和疾病治疗能力(94.8%)。学员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总体满意度为70.7%,满意度排在前三位的是:授课老师的水平(86.2%)、全科医学基本理论授课方式(84.5%)和全科医学基本理论授课时间(79.3%)。有29人(50.0%)表示毕业后乐意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不乐意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原因中,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入太低是最主要的原因(66.7%)。结论广州市番禺区首期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总体效果满意,但仍需要继续完善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的管理,进一步增强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全科医师培训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科医学(General Family Medicine)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全科医学教育在欧美等国已有近40年的历史,我国才刚刚起步。本文对国外全科医师培训的经验和特点进行总结,并与我国的全科医师培训现状比较以发现我国全科医学培训的不足,为发展我国全科医学教育,高起点高水平地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自1994年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和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了天津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培训网络,提供了政策保障,完善了职称体系,建设了师资队伍,严格了建章立制,加强了规范管理,在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社区卫生管理干部培训、全科医师继续教育等各类各层次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上海市社区医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现状及需求,随机抽取浦东新区、宝山区、闵行区、静安区、卢湾区的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17名全科医师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就继续教育的现状、参加学习的动因、对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需求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的继续教育培训率为73.5%,低于卫生部的要求.在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上,不同工龄全科医师选择中“有学分”和“晋升要求”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继续教育内容的需求方面,不同工龄全科医师选择“医患交流”和“基础理论”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培训方式的需求上,不同工龄全科医师选择“网络教育”、“短期进修”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授课方式上,不同工龄全科医师选择“授课”和“以问题为核心的PBL教学”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加强继续教育的监管力度,拓宽多渠道的培训方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全科医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目前基层全科医生队伍现状以及继续医学教育内容需求情况,为进一步改善基层全科医生配置和继续医学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2017年5月在我国东中西部13个省共抽取5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样本单位,对其中全科医生共670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并核对。 结果 调查机构平均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量为3.46人,东部地区最高,为4.12人,中部和西部分别只有1.45人和1.93人。不同省份平均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差异较大,以湖南省最低,平均只有0.76人;江苏省和浙江省最多,分别有5.55人和5.75人,是湖南的7倍多。参与调查的全科医生,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学历以本科为主,占70.51%;中级职称最多,占43.97%。另外,城市地区基层全科医生学历比农村地区高,高级职称全科医生占比在东部地区最高。继续医学教育内容需求调查发现,疾病诊疗、合理用药和急诊急救等医疗服务相关内容需求较大;但不同地区、学历和职称的全科医生需求有所不同,高职称、高学历的全科医生更愿意接受新理论新技术等方面的继续医学教育内容。 结论 目前我国平均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已达标,但却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近些年基层全科医生的学历层次和职称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同地区发展也不平衡。另外,根据需求,应针对不同地区、职称和层次的全科医生开展不同的继续医学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3.
薛芳  钱荣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0):1406-1408, 1412
目的调查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定向医学生)基层工作的意愿,分析其选择全科医生作为职业的影响因素,为定向医学生的培养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现况调查的方法,通过问卷对某医学院校定向医学生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基层服务意愿和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分析基层工作意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基层工作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定向医学生愿意到基层工作比例为42.45%(118/278)。基层就业意向定向医学生的学校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量表得分为(3.81±0.57)分,非基层就业意向医学生得分为(3.26±0.59)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级、父亲文化水平和对国家政策认同情况、对医学兴趣认知情况、为家乡做贡献意愿、学前合同束缚感的定向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国家政策是否了解、对医学兴趣、为家乡做贡献、受学前合同束缚均为定向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P < 0.01)。结论定向医学生到基层工作意愿较低,有关部门要完善定向政策和长期激励机制,加强定向医学生职业道德和思想教育,增加其对专业的热情。  相似文献   

14.
许怡婷  林婧  邵洁  蒋莹  吴平  谢冰 《医学教育探索》2012,11(12):1269-1272
为在区域医疗联合体内探索建立满足医疗需求的全科医师职后继续教育模式,通过文献研究、统计分析和问卷调查,回顾了国内外全科医师的培训现状,调查了瑞金一卢湾医疗联合体(试点)人口情况、疾病谱变化、社区医师现状,同时对上海市原卢湾辖区内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社区全科医师数量尚无法满足广大居民的医疗需要,同时居民希望全科医师的诊疗水平能够不断提高以适应复杂性综合疾病的诊治要求,提高社区全科医师医疗资源的使用率。因此,强化现有社区全科医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其诊疗水平对区域医疗联合体顺利实施将起到决定性作用,也是完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江苏省基层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与生命质量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以师资培训为探索重点,为提升江苏省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和生命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对江苏省各地368名全科医生进行调查,通过基本情况调查表对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离职意愿、生命质量等进行调查,运用单因素(χ2检验、秩和检验)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有序logistic回归)等对项目间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工作满意度为(74.35±12.59)分,处于基本满意状态;离职意愿为(14.54±3.40)分,个人成就感为16.00(10.00, 24.00)分,存在轻度职业倦怠和较高的离职意愿。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专业、岗位、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工作地区、培训次数、带教情况是职业吸引力的影响因素(均P < 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是否带教、培训频次、收入、学历、职称、专业是职业吸引力的影响因素(均P < 0.05)。生命质量与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呈正相关关系,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关系(均P < 0.01),情绪耗竭会影响全科医生生命质量(P < 0.01)。  结论  目前江苏省全科职业吸引力有待提高,减轻职业倦怠有助于改善生命质量。增加高质量师资培训的次数、推进转岗队伍的建设、优化人才引进结构、提升薪酬待遇有望提升职业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现时期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CME)的基本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方法:以近年参加厂东省某重点医科大学开展的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临床医师为研究对象。采取方便抽样方法抽取450名临床医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本研究表明,临床医师对CME活动认知度较高,大多认为开展CME活动有必要,CME活动参与度较高;参加CME学习的目的都主要是为了提高专业水平和对工作有帮助;临床医师对CME活动的质量大多评价较高,CME活动基本符合要求;CME形式可以多样化;临床医师希望参#OCME活动的方式多以业余为主;影响临床医师参加CME活动的因素较多,前几位因素是时间不够、学习费用及交通不便。结论:充分了解医疗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使继续医学教育在医师医疗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基层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师资、形式和内容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善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政策,提高现有基层全科医生服务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17年5月在我国东中西部13个省共抽取5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样本单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全科医生共670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并核对,使用SAS 9.1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师资:主要来自三级医院及专科医院,占49.85%;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师资较少,只有9.88%;与其他地区相比,东部地区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师资最多,占11.98%。形式:以学术讲座、培训班和网络学习等形式为主;操作实践和实地参观等开展较少,只占8.96%;网络学习形式在西部和农村地区开展更多。内容:主要集中在合理用药和疾病诊疗等方面,80%以上的全科医生都有参加。另外发现,目前基层全科医生对继续医学教育师资、形式和内容的满意度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是59.28%、49.32%和53.07%;并且不同地区、学历和职称的全科医生满意度有所不同,高级职称全科医生满意度最低。 结论 基层全科医生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整体满意度较低。基层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应兼顾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全科医生的需求,开展不同的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增加继续医学教育吸引力;另外还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师资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全科医师的继续医学教育则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具有综合学科特点的老年病学科在全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充分认识并积极发挥其作用,推动我国社区医疗服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云南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执业注册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提高该群体的全科医师注册意愿提出相关建议,为有关部门促进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6个州市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300例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进行现场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执业注册意愿、影响因素等,采用一般性统计描述、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参加云南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学员无职称者占到41.5%;29.8%的转岗培训学员愿意注册为全科医师,选择注册的原因依次为愿成为全科医师、岗位聘任需要、主管行政部门要求等;70.2%的转岗培训学员不愿注册为全科医师,选择不注册的原因依次为达不到全科医师注册条件、其他、对全科医生职业发展没有信心等。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执业注册意愿的因素有执业资格、在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中遇到国家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简陋、住房等生活条件差等。 结论 转岗培训学员执业注册为全科医师的意愿低,需加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的职业引导,改善基层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和生活环境,进一步健全转岗培训学员遴选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全科质控测评结果,以期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全科医学优化发展指明方向。  方法  于2019年5月6—31日,由上海市东片区负责人组织质控小组,通过实地调查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共计4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全科质量控制测评。测评内容包括机构基本条件、全科医生人员配备和岗位职责、全科医疗质量管理、全科医生疾病诊疗能力、全科医生慢病管理与处置能力、全科医师教育与培养,以及附加项——科研教学状况。  结果  浦东新区4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分为(87.9±4.7)分,总得分为(90.2±6.0)分;总得分属于C档的机构数最多,有29家(61.7%)。与全市平均水平相比,浦东新区全科医师教育与培养排全市第一,其余则无明显优势,且全科医生疾病诊疗能力和科研教学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城区和郊区全科医生疾病诊疗能力得分在全市中均是最后一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科研教学与全科医生人员配备及岗位职责、全科医生疾病诊疗能力具有正相关关系(均P < 0.05)。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城、郊社区全科质控测评科研教学得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 < 0.05)。  结论  上海市社区全科质控中,浦东新区未能展示出“浦东”品牌效应,一些核心能力(全科医生诊疗能力、科研教学)甚至表现很差,有待落实区域内分级诊疗、配套全科绩效考核、加大科研投入和扶持力度,同时需注意科研教学和临床两手抓,以及城郊发展的均衡性,以全面改善当前较差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