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病历摘要今年我科为 2例左肾上腺巨大无功能性皮质腺癌患者成功实施了摘除手术。报道如下。例 1,男 ,6 0岁。因左上腹间歇性胀痛 10年 ,加重7d入院。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病史。入院前 1月进行性消瘦 ,体重减轻约 6 0kg。体查 ;T36 6℃ ,P86次 /min ,R2 0次 /min ,BP110 /70mmHg ,体型偏瘦、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 ,心肺 (一 ) ,左中上腹可扪及约 10cm× 8cm大小质硬光滑肿块 ,无压痛。CT ;左上腹腹膜后肿块 ,约 8cm× 11cm ,下方与左肾上极分界不清 ,右与腹主动脉粘连 ,上达左膈顶 ,增强有不均匀强化 ,内有液暗区 …  相似文献   

2.
例1女,34岁,因同房后下腹痛1d入院.腹痛呈持续性坠痛,入院后减轻.无痛经史,孕3产1,剖宫产.查体:腹软,右下腹压痛,麦氏点无明显压痛,子宫及左附件未及异常,右附件触及7cm×6cm×6cm质韧包块,压痛,边界清, 活动好.超声示右附件区囊肿7.2cm×6.8cm×6.6cm,内透声差并见分隔,入院诊断:右卵巢肿瘤蒂扭转.于次日手术探查见:子宫及双输卵管无异常,左卵巢4cm×4cm×3cm,表面有2cm×1cm×1cm囊肿,右卵巢7cm×7cm×6cm,表面有6cm×5cm×5cm囊肿,另一囊肿已破裂约4cm×4cm×3cm,囊液成巧克力样,剥除3个囊肿,探查阑尾无异常.病理检查: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0岁,因“发现左上腹肿块1年”入院,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体重无明显变化.查体:腹膨隆,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左上腹肋缘下可触及一大小约10cm×8cm的包块,质中,表面光滑,移动度不佳,叩诊为实音.腹部B超:左侧腹部可见一大小为103 mm×89 mm的囊性回声区,边界清,紧贴脾脏和左肾下极.腹部CT:胰尾部可见一类圆形囊性包块影,直径约96 mm,边界完整,增强后囊性部分不强化,囊壁强化,左肾受压后移(图1).  相似文献   

4.
我院近2年收治胃大部切除后空肠输入襻梗阻3例,术前皆未明确诊断,治疗亦有延误,总结教训如下: 例1:男,40岁。上腹部隐痛伴呕吐4天,门诊B超发现左上腹20×6×6cm囊性包块,诊断“腹腔囊肿”入院。30年前行阑尾切除术,15年前行胃大部切除术。检查:T37.9℃,P80次/分,BP120/90mmHg。腹部柔软,左上腹可及6×8cm囊性肿块,表面光滑,不活动,有轻度压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2岁.因间断性左上腹疼痛、腹胀1个月,加重ld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左上腹饱胀、隐痛不适.疼痛呈钝性,无扩散,与饮食无明显关系,无反酸、嗳气等,自服“胃药”(名称不详),症状略有缓解.入院前ld上述症状突然加重,疼痛剧烈,在外院B超检查示腹腔巨大肿物.为进一步诊治以“腹腔占位性病变”收入院.平素体健,近1个月自觉体乏无力,饮食、睡眠及二便基本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慢性消耗病容,营养欠佳,未触及表浅肿大的淋巴结.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左上腹可触及一约15 cm× 15 cm包块,上缘位于肋下无法触及,肿物边界较清楚,表面尚光滑,质地硬,活动度差,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复查B超及CT检查显示:腹腔巨大肿瘤,与胃、结肠、脾、胰等周边组织边界不清.手术探查:腹腔无积液,腹膜无种植转移,肝未见异常,腹主动脉旁有肿大淋巴结.左上腹被巨大肿瘤占满,肿瘤位于胃后壁,直径近30 cm(图1),肿物以实性为主,表面不光滑,界限不清,与脾脏、胰腺体尾、横结肠中段粘连浸润,无法分开,部分肿瘤组织坏死,活动度欠佳,胃前壁光滑(图2).  相似文献   

6.
小肠癌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6例报道如下: 例1:男,51岁.因反复发作上腹胀,黄疸,乏力一年,近2个月来出现发冷发热,尿发黄,便灰白色,住院治疗.检查:消瘦,巩膜及皮肤黄疸明显.肝肋下触及1.5cm,质硬表面光滑,右上腹触及肿大胆囊,有压痛.诊断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术中见胰头及十二指肠区触及10×8cm大小肿块,周围及腹腔内无浸润及转移,作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病理诊断;十二指肠粘液腺癌. 例2:男,68岁.频繁呕吐上腹不适5个月,伴消瘦,乏力,体重减轻.检查:慢性病容,脱水明显,皮肤及巩膜无黄疸,左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上腹部饱满,胃内有振水声,无腹水,肛门指检无异常,胃肠钡餐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第四段与空肠交界处肿瘤.手术时发现距屈氏韧带6cm处空肠上有3×3cm大小质硬肿瘤,肠腔呈环状狭窄,作病变段空肠切除、空肠空肠端端吻合.病理诊断:空肠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对 2000~ 2004年 5月收治的 12例延迟性脾破裂进行回顾 性分析.结果: 12例均有左侧胸、腹部外伤史,且伤后均有左上腹轻微胀痛或轻度压痛,入院时均有突然发生左上腹 剧痛. 8例(66.7%)伤后两次腹痛间有明显缓解期, 10例(83.3%)延迟性脾破裂发生于伤后 2周内, 4例于伤后腹 内压增加时突发左上腹剧痛;术中发现脾包膜下血肿破裂 7例(58.3%);行脾切除 10例(83.3%).脾部分切除及脾 修补各一例.全组无死亡.结论:延迟性脾破裂多发生于左侧胸、腹部外伤后 2周内,多伴有左上腹的胀痛和左上腹 的压痛,腹痛常有中间缓解期,腹压增加时可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它以脾包膜下血肿破裂最为多见,早期诊断困难, 诊断的关键是要有高度的警惕性.治疗以脾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5岁.因反复上腹痛、黄疸35年,伴发热3 d就诊.查体:消瘦貌,巩膜及皮肤中度黄染,胸前可见3个蜘蛛痣,舟状腹,剑突下及右上腹均有压痛,肝肋下刚及、剑突下2 cm、质中缘钝欠光滑,脾肋下2 cm.  相似文献   

9.
例1 女,46岁.以卵巢癌术后3年.左上腹隐痛4个月为主诉入院.3年前因双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低分化)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后曾行两次化疗.查体:一般状况良好,营养中等,无黄疸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心肺无阳性体征.全腹软,左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脾脏,脾肋缘下约15 cm,轻压痛.实验室检查:HBsAg(-),肝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1岁.因中上腹肿物,伴疼痛半个月余,于2011年3月28日人院.查体:左侧中上腹部可扪及一10cm×9 cm大小,质硬,表面欠光滑,活动差,压痛不明显肿块.锁骨上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CT示:肝脏表面较光滑,肝叶比例适中,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胆囊缩小,脾大,密度未见异常;左上腹肿块大小9.0 cm× 11.5 cm,密度不均匀,CT值为21~ 43 HU,与胃胰腺关系密切(图1).于2011年3月30日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肿块大小15 cm× 16 cm×12 cm,囊实性肿物,瘤体血管丰富,部分横结肠及十二指肠受累,脾动脉、横结肠系膜部分受侵.行胰体尾切除、横结肠部分切除、脾切除术(图2).术后在我院肿瘤内科行IEP方案化疗,目前状况较好,未复发.HE染色:胰体尾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图3).免疫组化:Vim(+)、CD99(+)(图4)、CD117(+)、Syn部分(+)、溶菌酶部分(+)、S-100部分(+);CK、DeS、LCA和CgA均(-).病理诊断:胰腺原始神经外胚叶瘤(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慢性淤血性脾肿大,结肠黏膜慢性炎.  相似文献   

11.
腹壁肿块临床上非常多见,可涉及到内、外、妇、儿各科。病因错综复杂,治疗方法迥然不同,在基层医院,有些医生经验不多,往往容易误诊。本文结合4例病例,谈谈腹壁肿块的误诊问题。一、左上腹腹直肌血肿误诊为脾肿大、脾周围炎患者,男,59岁。10天前中午突感左上腹剧痛、呈持续性胀痛,在当地医院消炎、止痛治疗,腹痛未见好转,并发现左上腹有一肿块而转来本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巩膜、皮肤未见黄染,胸部(一),心肺听诊无殊,左上腹稍隆,有明显压痛及肌卫,且可及5×8cm大小长条状肿块,不活动,两下腹无殊,移动性浊音阴性。拟诊脾肿大,脾周围炎。经护肝、消炎治疗一周,仍腹痛不止,左上腹肿块增大,再次检查、嘱其抬头使其腹肌紧张,则其腹痛加剧,肿块凸出明显,才考虑肿块来自腹壁,行局部肿块穿刺,抽得陈旧性血液200ml,诊断为左上腹壁血肿,经止血  相似文献   

12.
罗丽琳  杨慧  陈天星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9):1197-1197,1201
患者,男,63岁.因腹胀伴间断性发热1年,伴左上腹渐大性包块半年于2008年8月2日入院.查体:体温37.7℃,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脾于肋缘下5cm触及边缘,质中等,无压痛,肝脏未触及.B超示:脾肋下5cm,厚6cm,回声不均,呈致密的网格样改变.血常规:红细胞3.0×1012/L,白细胞2.3×109/L,血红蛋白96g/L,中性粒细胞0.70,淋巴细胞0.24,单核细胞0.06.临床诊断:脾功能亢进、脾肿大.行脾切除术,术中探查腹腔淋巴结无肿大.  相似文献   

13.
例1:女,58岁。于儿时发现左上腹有一“痞块”,因无任何不适。但肿块随年岁而增大,曾在外院被诊为“脾肿大”,一月来感局部疼痛不适于1983年6月25日入院。无出血史及腹部外伤史,否认肝炎、血吸虫病。查体:无黄疸、皮肤出血点及蜘蛛痣,心肺正常,肝脏不肿大,左上腹可及15×8×4cm肿块,下界清,上界与左肋下相连,肿块呈囊样,压痛不显。红血蛋白8.5~10.2g%,白细胞3400~4000,血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63岁。二个月前发现左上腹及剑突下有一包块.查体: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左上腹及剑突下可触及约10×20cm之包块,质地较硬,活动不佳,无血管杂音.B超检查,应用UM4超声显象仪,探头频率3.5MHZ.左上腹部做多切面扫查,于脾、左肾后下方与胰体尾间见18×12cm有壁、边界清楚,尚规整回声不均增强区,内见大小不等数个低回声区,后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5岁。上腹部剧烈,持续性痛6小时入院。检查全腹压痛,以中上腹为著,且有肌紧张与反跳痛,肠鸣减弱。血清淀粉酶216u,尿淀粉酶512u。腹透正常,剖腹探查,胃小弯中段有-2×2cm肿物,表面光滑,无粘连。胆囊明显增大,颈部有-1.5×1.5cm结石,遂行胆  相似文献   

16.
肠系膜错构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全强 《中国校医》2004,18(1):23-23
1病历摘要 患者,男,36岁,我校教职工.近两个月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较稀,近两周腹部不适、隐痛,1 d前洗澡时偶然发现左下腹部肿物而就诊.查体:身体消瘦,营养偏差,于脐部偏左下3 cm处可触及约6 cm × 5 cm大小的包块,其表面较光滑,质地中等偏硬,左右移动度较大,上下可轻微移动,有轻微压痛.血常规检查:Hb 144g/L,WBC 4.6×109/L、中性0.65,血沉11 mm/h.B超示左下腹部探及6 cm× 5.1 cm×4 5cm大小肿块,外形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肿块活动大.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4岁,2003年6月17日因左上眼睑包块,刺痒疼痛1年送医院手术治疗.术前检查:体温36℃、血压120/80mmHg,心肺肝脾未见异常.右眼睑无异常,左眼上眼睑右侧缘可见2cm×1cm大小包块,边界清楚,质中、活动度大,无波动感及压痛,余未见异常.血、尿、粪便常规、血液生化、血凝等检查无异常发现.术前诊断:左上眼睑包块.于2003年6月20日在局麻下行左上眼睑包块切除术.切除后包块做病理检查,病理诊断为:(左上睑)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组化分类会诊意见为:(左上眼睑)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低度恶性);(免疫组化:CD3和CD45RO呈常态分布于瘤组织内,CD2OCY阳性细胞略有增加). 出院后密切观察,并于3、6、12个月分别进行血、尿、粪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癌胚抗原等血液生化和胸透,肝肾B超等全面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35岁,农民.突然左上腹部疼痛伴紧缩感5小时.以急诊来院.体检:T36. 6℃,P60次/分,R20次/分,Bp 13/8kPa,神志清楚,表情痛苦.心肺正常,左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血常规正常,尿淀粉酶488u/L.以腹痛待查、急性胰腺炎?收住观察,给予对症处理.经过:住院次日解大便后腹痛加剧,呼吸急促.检查:神清,左侧呼吸音低,腹平坦,除左上腹轻度压痛外,余腹(-),腹穿(-).X 线报告:左侧气胸、肺压缩100%.即行左侧胸腔闭式引  相似文献   

19.
襄樊市五县市档案馆霉菌污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档案馆馆藏资料霉菌分布状况的系统调查 ,为档案馆实施有效的防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相关霉菌分类鉴定方法。结果 :2 0 0 0年以老河口市档案馆霉菌指标高 ,其中空气霉菌菌落总数为 2 .6× 10 3cfu/ m3,物体表面霉菌菌落总数均 <1cfu/ cm2 ;襄阳县档案馆物体表面 5 (二十四史 )为 2 .9× 10 3cfu/ cm2 ;2 0 0 1年以襄阳县档案馆霉菌指标高 ,其中空气霉菌菌落总数为 4 .2× 10 3cfu/ m3,物体表面 5 (二十四史 )为 12 cfu/ cm2 ,5地档案馆均以镰刀菌、曲霉为优势菌。结论 :5地档案馆霉菌污染较严重 ,空气霉菌总数最低有 4 .6× 10 2 cfu/ m3,最高可达 4 .2× 10 3cfu/ m3;物体表面样品个别霉菌总数达到 2 .9× 10 3cfu/ cm2 。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14岁。左上腹儿拳大肿物1年,近2个月明显增大。检查:左上腹明显隆起,可触及约20×20cm光滑囊性肿物,并可向下向内推移。超声波诊断为大网膜囊肿。X线诊断:胰腺假囊肿。手术所见:胃结肠韧带下方一巨大囊性肿物,表面光滑,基底为一圆柱形蒂与后腹壁相连。整个肿物被腹膜包绕。剥离腹膜,见肿物表面为肾脏皮质,后方为巨大肾盂。肾盂穿刺抽出淡黄色液共1500ml。肾皮质表面中下方一浅沟将其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皮质菲薄,表面呈分叶状。肾盂明显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