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肾与血行——对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提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材料为佐证,从生理、病理和临床方面论述了肾与血行的密切关系。认为肾乃生气之源,肾气旺则帅血行;肾为藏精之所,精充血盈则脉畅;肾为阴阳之本,阴阳调则血脉和。指出,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忽略肾对血行的作用,不仅与临床各科教材不符,更重要的是与临床实践脱节。建议在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增入有关肾与血行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内经》中肾系功能与妇科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系相关病证研究是以肾脏及其相关的脏腑、经络、器官等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病证规律.肾与膀胱、骨、髓、脑、发、耳等构成肾系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阴,肾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肾气与四时之冬相应.  相似文献   

3.
任占敏 《新中医》1990,22(6):12-13
蛰象主生长繁衍。肾气和辑元阴元阳而主蛰藏,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肾主蛰”突出肾在五脏兵有藏中之异的功能特性,并对探求肾气主生长、发育、生殖及生理、病理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肾为先天之本与肾虚为虚证之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是其主要功能之一,在机体中起着重要作用. 1肾为生命原动力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人之生长壮老已整个生命过程的演变取决于肾气的盛衰虚实.机体的形成首先在于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而形成子代生命最原始的功能物质--精,精之所藏在肾,肾精气化为肾气,在肾气作用下机体发育生长.肾气的强弱盛衰变化决定机体功能由弱到强又由强到弱的演变过程.肾气为生命原动力,由肾精气化而来,从父母禀赋而来的先天之精,经后天脾胃化生水谷之精的濡养补充,方能不断作用机体完成生命的生长壮老已过程.  相似文献   

5.
1 从肾论治肾为先天之本 ,内分阴阳。其阳蕴先天生命之动力 ,其阴藏原始之精华。即肾气、肾精。其气温煦、蒸腾 ,喻命门之火 ;其精秘固 ,赖气之蒸腾而发育。阳密则固 ,精旺则强。男子阳物为外肾 ,其生殖功能赖肾气之发动而成熟而强盛。故先天火衰、肾气不足或惊恐伤肾 ,肾气焕散均可致其生殖功能失常而致阳萎。故阳萎责之于肾 ,当从肾论治。1 1 命门火衰 ,肾气不足证见面色 白光白 ,形寒肢冷 ,头晕目眩 ,精神不振 ,腰膝酸软 ,舌淡苔白 ,脉沉细。治当补肾壮阳。方用右归丸化裁。1 2 恐惧伤肾 ,肾气涣散证见阳萎 ,精神恍惚 ,胆怯多疑 ,心悸…  相似文献   

6.
人的生长壮老与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而肾中精气的盛衰,更是主宰着天癸的至与竭.更年期综合征即是由于肾气由盛渐衰,冲任二脉虚衰,天癸渐竭,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衡,其关键在于肾气不足,肾之阴阳二气失于平衡,脏腑气血失于协调而导致.肾为元阴元阳之根本,本文据此探讨了经断前后诸证的出现,多与肾气不足密切相关,根据"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以及"损其肾者,益其精"之旨,故在治疗时,应注重维护肾气,兼顾阴阳,以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相似文献   

7.
论肾气虚证的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琳荣 《中医杂志》2005,46(2):142-144
肾之精、气、阴、阳,代表肾的物质基础和功能活动,是人体正气的根本,只宜封藏,不宜耗泄,故肾病多虚,临床关于肾虚证治分型,多有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不纳气、肾虚水泛、肾阴虚、肾阳虚之分,但未分肾气虚证.中医理论上精气并称,阳气一统之紊乱,是其历史原因;现代临床与实验研究侧重对一些微观指标的分析和验证,又使证的研究走向某些误区,而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与羁绊,更是造成肾气虚证阙如的根源.从文献记载、临床实践、实验研究等方面探讨肾气虚证的规范化问题,以期对肾实质及肾虚各证的规范化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从"肾者胃之关"谈胃病从肾论治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肾者胃之关是胃肾相关的重要理论源泉,结合临床提出,肾之气化有助于胃气下行,肾之阴阳有助于胃之阴阳!从肾治胃治慢性胃病的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9.
<正>常的睡眠,有赖于人体的阴阳平衡、脏腑调和、气血充盈,若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为不寐病。金匮肾气丸源自《金匮要略》,是补肾壮阳、填精益髓之经典方剂,可调补一身之阴阳。从金匮肾气丸方义、不寐病的病机、肾藏元阴元阳等方面,结合临床病例,阐明了自拟汤药联合使用金匮肾气丸治疗不寐病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罗陆一 《中医药学刊》2005,23(4):588-589
冠心病病因很多,然而总属本虚标实之病症,本虚指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然脏腑亏虚,其根本在于肾虚,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内藏真阴,心血依赖肾之阴精而补充,;肾又内寄元阳,为一身阳气之源,肾气隆盛,则心阳振奋,脾得温煦。若肾气虚不能蒸腾,致心阳虚,鼓动无力,血行滞涩,内结血瘀。亦可致脾土失温,气血化源不足,营亏血少,脉道不充,血行不畅或肾阳虚失于温煦,寒凝经脉,胸阳不振或肾阳虚水泛或肾阴虚火旺,灼津成痰,痰瘀交阻,上犯心胸清旷之区,痹阻心脉,发为冠心病。冠心病的发生与肾虚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故治疗当予补肾活血法以扶正祛邪,使肾元得固,然阴阳互根互长,治疗上可治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法。注意肾的阴阳偏盛偏衰,寒湿痰瘀之兼挟,分别予以温肾阳,补肾气,滋肾阴,并伍以散寒燥湿,化痰活血之法,才可切中证情。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病因很多,然而总属本虚标实之病症,本虚指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然脏腑亏虚,其根本在于肾虚,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内藏真阴,心血依赖肾之阴精而补充,;肾又内寄元阳,为一身阳气之源,肾气隆盛,则心阳振奋,脾得温煦。若肾气虚不能蒸腾,致心阳虚,鼓动无力,血行滞涩,内结血瘀。亦可致脾土失温,气血化源不足,营亏血少,脉道不充,血行不畅或肾阳虚失于温煦,寒凝经脉,胸阳不振或肾阳虚水泛或肾阴虚火旺,灼津成痰,痰瘀交阻,上犯心胸清旷之区,痹阻心脉,发为冠心病。冠心病的发生与肾虚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故治疗当予补肾活血法以扶正祛邪,使肾元得固,然阴阳互根互长,治疗上可治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法。注意肾的阴阳偏盛偏衰,寒湿痰瘀之兼挟,分别予以温肾阳,补肾气,滋肾阴,并伍以散寒燥湿,化痰活血之法,才可切中证情。  相似文献   

12.
肖承悰教授重视肾在女性生理病理中的重要地位,临床中详辨肾气、肾阴、肾阳的变化,并以此为基础辨治妇科疾病,创立治肾五法。治肾五法包括滋肾之法、益肾之法、补肾之法、温肾之法、固肾之法,根本目标是实现肾的阴阳平衡。滋肾法偏于滋肾阴,亦兼顾心、肝;益肾法偏于平补肾中阴阳;补肾法偏于补肾气,以促进肾气的充盛;温肾法偏于温补肾阳,同时兼顾脾阳;固肾法偏于固肾安任,以维系胎元的牢固。分别从治肾五法的内容及临床应用介绍肖教授运用治肾五法辨治妇科疾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肾主纳气”实质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认为,人体的呼吸功能虽为肺所主,但必须依赖于肾的纳气作用.《类证治裁》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肾气充盛,则吸入之气可下纳于肾,呼吸均匀和调.肾之精气不足,摄纳无权,气浮于上,则呼吸表浅,动辄气喘,称之为"肾不纳气",说明呼吸之幅度由肾所主.中医理论来源于实践,由于应用填精补肾的办法可以治愈或缓解呼吸表浅、呼多吸少、动辄气喘等病理现象,逐渐认识到了肾脏与呼吸相关,进而总结出了"肾主纳气"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范旭阳 《中医药学刊》2006,24(3):511-511
人的生长壮老与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而肾中精气的盛衰,更是主宰着天癸的至与竭。更年期综合征即是由于肾气由盛渐衰,冲任二脉虚衰,天癸渐竭,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衡,其关键在于肾气不足,肾之阴阳二气失于平衡,脏腑气血失于协调而导致。肾为元阴元阳之根本,本文据此探讨了经断前后诸证的出现,多与肾气不足密切相关,根据“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以厦“损其肾者,益其精”之旨,故在治疗时,应注重维护肾气,兼顾阴阳,以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相似文献   

15.
探索肾气丸是辨治肾阴阳俱虚证的基本代表方,变化肾气丸用量可辨治肾阳虚证及肾阴虚证,选用肾气丸辨治诸多杂病的关键是因病证表现酌情调整方药用量,合理应用肾气丸可辨治糖尿病属于肾阴阳俱虚夹寒瘀证、糖尿病属于肾阴虚夹湿热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属于肾阳虚夹寒痰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属于肾阴阳俱虚夹瘀热证等,以此学用肾气丸才能更好地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肾藏有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的本源,女子胞与生殖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经络上的联系,肾虚可导致妇科诸疾,疾病日久亦可致肾虚。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妇女天癸的发生,冲任的通盛,皆以肾气的盛衰为前提。肾气又分阴阳,为“五脏阴阳之本”,若肾中水或火不足而致阴阳失调,必然会引起妇女生理功能失调而发病。《傅青主女科》为清代傅山所著,博采众家之长,治疗妇科病强调从肾治本,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为水火之宅”,在诊治妇科经、带、胎、产诸方面疾病中重视肾中阴阳平衡的调节,强调精血同源,气血相生的原则。总结出“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带脉关乎脾肾”,“胃为肾之关”等理论,为后世运用补肾法治疗妇科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有问必答     
湖北省鄂州华容镇牌坊医务室李建和间: 肾的精气、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何? 答:肾的精气,包括了功能与物质两个方面,即肾精与肾气的综合。肾精即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生殖之精)后天之精(水谷之精)两类。是构成生命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及生殖作用。肾精是肾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即“肾精化生肾气”之意,肾气就是肾的功能。“精能化气”“气化精生”就是物质与功能的辨证关系。从阴阳属性来讲,物质属阴,功能属阳,所以肾精也可称为肾阴,肾气也可称为肾阳。阳中还可分阴阳,肾气中又分阴阳,即对肾功能活动两方面的概括,其  相似文献   

18.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泄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症。临证医家多责之于脾,笔者秉承《内经》"肾为胃之关"的思想,认为泄泻不仅从脾论治,亦需从肾胃相关、先天与后天相互资生论治。肾气充足,肾关固守,阴阳协调,开合有度,则大便调。用利小便以实大便及补益肾气、权衡阴阳之法来治疗泄泻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9.
孙其新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1):879-881
针对肾命理论中阴阳概念的混乱局面 ,进一步探讨了秦伯未的学术思想。结论 :提出命门的概念 ,突出命门通过心、肾、督脉与脑有着密切的关系 ,揭示命门与脏腑及形体组织的具体联系 ,总结出命门的中医网络系统 ,规范和丰富了命门学说 ;肾与命门是二物一体关系 ,肾不纳气与肾气不固应统一于肾气虚 ;肾精肾气的功能归于肾 ,真阴真阳的全身作用属于命门 ,传统的肾阴肾阳一律统称为真阴真阳 ;对肾精、肾气与真阴、真阳进行严格的界定 ,重构肾命阴阳气精辨证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性忧郁症从肾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性忧郁症主要为老年肾气不足后,内伤七情,气血不和,或脏腑受损,阴阳失调所致,多表现为肾虚肝郁、肝肾阴虚、脾肾两虚、心肾不交等一系列脏腑病证。通过治肾及参治他脏,阴阳并补,滋养生化,调畅气血,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