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布特征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华东医院住院和门诊老年感染患者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并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样本来源、科室分布等临床数据。结果3年间共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08株。主要样本来源是痰和中段尿样本,分别占64.9%和10.1%;分离率较高的临床科室是重症监护室(76株,36.5%)、综合内科(35株,16.8%)和普外科(28株,13.4%)。体外药敏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对左氧氟沙星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敏感性较高,分别达到80.8%和81.3%;对头孢他啶和氯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达到74.0%和43.3%;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率逐年上升,而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则有所波动,因此,需要根据体外药敏的结果来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即以前的嗜麦芽假单胞菌 ,后又称嗜麦芽黄单胞菌 ,1993年 Phlleroni和 Bradbury改为现名〔1〕,该菌是院内感染重要病原菌 ,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已引起临床的密切关注 ,为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特点 ,我们对 1997年~ 1999年分离的 88株菌株进行了耐药性测定和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的检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菌株来源 88株受试菌株均为我院 1997~ 1999年临床各类标本分离 ,其中痰 6 2例 ,咽拭子 10例 ,脓液 8例 ,尿液 5例 ,其他 3例。1.1.2 试剂 均为法国生物梅里埃产品。1.1.3 质控… 相似文献
3.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院内具有易感因素患严重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因其外膜渗透屏障、外排系统、各种酶类及迅速突变的靶位等原因对多种广谱抗菌药物包括泰能等碳青霉烯类先天耐药。目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离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耐药性日益严重,抗菌药物选择有一定困难,因而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我院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雪梅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2):2113-2115
目的了解我院2006—2010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120株院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院内感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2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标本来源以呼吸道分泌物最多,占62.50%,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为主,占44.17%。药敏结果显示,大多数药物的耐药性较强。10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中除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33.4%,替卡西林/克拉维酸〈50.0%外,其余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高;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的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也呈高度耐药,耐药性均〉85.0%;所有抗菌药物中米诺环素的耐药性最低(均〈7.0%),其次为左氧氟沙星与复方新诺明(均〈25.0%)。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院内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耐药性广泛,感染后可选择的抗菌药物有限,临床应加强监测,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避免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易感因素及耐药性问题。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由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医院感染肺炎2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平均住院56.43天,发生混合感染23例(82.14%),死亡8例(28.57%),侵袭性操作24例(85.71%),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在70%以上。结论有严重基础疾病者滥用抗生素,应用免疫抑制剂,进行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等可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该菌对三代头孢广泛耐药,亚胺培南天然耐药,临床可选用环丙沙星联合头孢吡肟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头孢哌酮舒巴坦可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肺部感染的诱因及敏感情况。方法分析52例ICU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SMA肺部感染的主要诱因为人工气道建立、广谱抗生素≥14 d、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和皮质激素应用等;ICU内肺部感染的SMA呈多重耐药性,其中亚胺培南耐药性最高(96.2%),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敏感性最高(73.1%)。结论应严格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加强无菌操作规程,避免医源性传播,慎重使用免疫抑制剂,增强患者免疫力,从而降低SMA肺部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方法对35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结果35例中对复方新诺明敏感率为85.71%,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74.29%,对亚胺培南100%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结论高龄、严重基础疾病,应用多种抗生素,院内感染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9.
11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常规分离5450份临床标本,并对分离出的11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结果5450份标本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14株,分离率2.1%,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天然耐药,氟喹诺酮类药(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复方新诺明有较高的敏感率,达50%以上。环丙沙星、马斯平(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上升明显,分别从2004年的46%、25.5%、31.5%、49%上升至2007年的81.6%、60%、72.2%、87%。结论该菌在临床标本中分离率较高,对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且多重耐药,提示临床要重视该菌的检出,按照药敏试验来选择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2岁。因发热伴右侧胸痛1月余,于2008年5月14日入院。既往有静脉吸毒史。体检:T38.5℃,P110次/分,R28次/分。消瘦,慢性衰竭状,右侧胸廓保满,叩浊音,呼吸音消失,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2.4×10^9/L,中性0.83,淋巴0.13,血红蛋白114g/L,血沉124mm/h;结核抗体(-),肝、肾功能正常。由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抗-HIV蛋白印迹试验(+)。胸水:外观脓性黄绿色,常规李凡他(+++),白细胞191.0×10^9/L,中性0.82,淋巴0.18。生化检验:蛋白40.7g/L,乳酸100mg/ml,乳酸脱氢酶17599V/L。3次查抗酸杆菌(-),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探讨肺部继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以防延误诊治。方法:对18例结核组,24例肿瘤组,12例误诊结核组继发嗜麦芽窄食 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哮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通常合并基础疾病(88.9%)机械辅助通气(14.8%),长期使用抗生素史(90.7%)及糖皮质激素史(53.7%)等患者,其中结核组有15例患者在结核治疗过程中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感染症状而明确继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临床表现咳嗽48例(88.9%),咯痰51例(94.4%),其中黄痰33例(61.1%),发热49例(90.7%),多为不规则发热,胸部X线45例(83.7%)表现下肺斑片,片絮状阴影或肺纹理粗乱等,药敏检测结果该菌具有广泛耐药性,仅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复方碘胺甲恶唑,环丙沙星等敏感。结论:肺部继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上不具有特征性,易造成误诊或漏诊。诊断与治疗主要通过痰细菌培养和药敏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4.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和药敏分析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目的分析和总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抗生素敏感性的分布情况。方法对54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纸片法(KirbyBauer)测定该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54例中87%(47/54)患有基础疾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最常见。57%(31/54)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39%(21/54)入住ICU或CCU病房,54%(29/54)曾接受侵入性治疗,93%(50/54)前期使用过广谱抗生素。临床表现为畏寒(72%)、发热(80%)、咳嗽(94%)、咳痰(91%),胸部X线多表现为双下肺淡薄、斑片状阴影。药敏监测表明该菌广泛耐药,敏感率>50%者仅有复方磺胺甲唑、头孢他啶、氟哌酸及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在患有各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临床表现中毒症状明显,细菌耐药现象严重,诊断与治疗有赖于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结果。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了解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与临床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3~4月呼吸科20株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敏结果.ERIC-PCR分析菌株的来源特征.分析患者的临床危险冈素包括基础疾病,抗生素治疗情况,机械通气史等.结果 2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体外对亚胺培南、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曲松、氨曲南等100%耐药;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和米诺环素等的敏感性分别为65%、65%、85%和95%;ERIC-PCR显示2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由17种不同克隆构成,药敏谱与基因型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患者临床资料显示其普遍具有易感性.结论 2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基因型多态性,未发现克隆株的传播;在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小易出现克隆传播,降低临床危险因素对控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重症监护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ICU)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流行状况及来源。方法 (1)回顾1998~1999年呼吸科病房、外科ICU(SICU)内该菌的药敏结果。(2)收集1999年6月~2000年2月呼吸科ICU(RICU)和SICU该菌的临床分离株,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方法确定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 (1)药敏结果显示其多重耐药现象严重。(2)ERIC-PCR基因型与药敏谱之间无显著相关性。(3)RICU内此菌显示多种亚型,而SICU的菌株显示A、B两种亚型。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多重耐药性严重,治疗困难;在该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ERIC-PCR有助于该菌的同源性分析,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出血患者合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炎的耐药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hpilia,SMA)是一种非发酵的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近年来SMA的分离率有逐渐升高趋势。SMA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数量日趋增多,己逐步成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尤其是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危重感染患者。本文中分析了在我院因急性脑出血住院合并院内获得性SMA肺炎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药敏情况。方法:对36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继发SMA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所收集的术后经气管插管吸出物培养分离出的36株SMA的药敏材料。结果:36例患者均存在呼吸机应用时间超过3d、应用了广谱抗生素;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MODS,83.3%)、混合感染(61.1%)、体外循环时间超过2h(58.3%)也是本病高危因素;该菌对常用抗生素广泛耐药,敏感率大于50%的抗生素依次为米诺环素(85.2%),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81.5%),复方磺胺甲唑(74.2%),加替沙星(68.8%),头孢哌酮 舒巴坦(64.9%),环丙沙星(63.5%),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63.0%),左氧氟沙星(56.9%)。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致病原菌之一,多发生在心功能差、体外循环时间长、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长、合并MODS、混合感染及术后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病人。感染后,可选用抗菌药物的范围较窄,治疗相对困难。 相似文献
20.
回顾分析21例下呼吸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17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11例患者免疫功能低下,14例曾接受侵入性诊治,均使用过广谱抗生素.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胸部X线多表现为双下肺斑片状阴影.药敏监测该菌耐药率>90%的有亚胺培南和头孢噻肟,>50%有氧哌嗪青霉素、头孢吡肟、奈替米星;而敏感率>50%者有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复方新诺明.表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在有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患者临床表现中毒症状明显,部分出现肺实变和胸腔积液,细菌耐药现象严重,诊断与治疗有赖于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