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川芎嗪和参麦注射液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从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神经肽Y(NPY)的变化研究川芎嗪和参麦注射液及其配伍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防护作用的机制。方法:老龄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尼莫通组、川芎嗪组、参麦注射液组(参麦组)、川芎参麦组(川参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形态和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激酶(CPK)活性及NE、DA、E、NPY含量的变化。结果:与老龄对照组比较,老龄模型组心肌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紊乱,血清中CPK和LDH活性及脑组织NPY含量增高,参麦组和川参组心肌病理改变和脑组织NPY含量明显改善,川参组、川芎嗪组血清CPK水平和参麦组、川芎嗪组血清中LDH水平显著降低,川参组、参麦组、川芎嗪组单胺类神经递质紊乱改善明显。结论: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与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增强有关。川芎嗪和参麦注射液及其配伍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紊乱作用和降低NPY含量可能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何首乌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何首乌提取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及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4/05在山东大学医学院实验室完成。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组、20mg/kg何首乌组和40mg/kg何首乌组,每组10只。制造人鼠火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沌模型。20mg/kg何首乌组和40mg/kg何首乌组于缺血前30min及缺血后1h分别给予何首乌提取物20mg/kg、40mg/kg腹腔内注射。各组大鼠于再灌注后24h检测脑缺血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件、丙二醛和一氧化氮含量。结果: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20mg/kg何首乌组、40mg/kg何首乌组明显高于缺血组[(85.1&;#177;10.2),(103.2&;#177;12、9),(62.8&;#177;8.7)NU/mg,P〈0.01],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P〈0.05)。②丙二醛和一氧化氮含量:20mg/kg何首乌组、40mg/kg何首乌组明显低于缺血组[丙二醛含量:(6.58&;#177;0.62),(5.41&;#177;0.58),(9.24&;#177;0.88)μmol/g,P〈0.01;一氧化氮含量:(5183&;#177;0.77),(4.71&;#177;0.59),(7.65&;#177;0.86)mmol/g,P〈0.011,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①何首乌提取物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下降及丙二醛、一氧化氮含量的升高,表明何首乌提取物可以清除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②何首乌提取物的疗效与剂昔有关.高剂量的疗效明显好于低剂量. 相似文献
3.
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局灶区白细胞与皮细胞黏附性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显微超高速录像系统,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及应用川芎嗪后模型大鼠脑局灶区白细胞黏附性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局灶区微动脉白细胞附壁指数升高,白细胞与皮内细胞间断裂应力降低,黏附力显著增强。应用川芎嗪后附壁密指数及黏附力显著下降,断裂应力增高,结论:川芎嗪可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黏附。 相似文献
4.
恒定磁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研究恒定磁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动物被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磁疗组,其中后2组参考Longa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磁疗组在脑缺血模型完成后立即将其头颈部置于40mT的恒磁场中,持续30min,每天1次,7d后眼球取血、断头取脑,测量血液流变学、红细胞膜流动性、抗氧化酶活性以及NO、NOS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均未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并与磁疗组对照。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液流变学、红细胞膜流动性等各项指标以及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成酶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经过磁场治疗后,大鼠血液流变学、红细胞膜流动性、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成酶等含量均有所下降,抗氧化酶活性有所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恒定磁场能显著改善大鼠的血液流变学特性,提高红细胞膜流动性及机体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NO及NOS含量,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从而有效阻止自由基、一氧化氮等对神经组织的损伤,从而阻断了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大脑缺血区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活化及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可使白细胞聚集浸润,发挥细胞毒作用进而使脑损伤加重。中药川芎嗪具有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局灶区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性变化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脑血管病二科,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材料:实验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脑血管病二科实验室完成。雄性Wistar大鼠32只,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3组,8只为正常对照组,12只为脑缺血-再灌注组,12只为脑缺血-再灌注加用川芎嗪组。方法:川芎嗪组静脉注射磷酸川芎嗪注射液(15g/kg)。正常对照组及脑缺血组予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显微超高速录像系统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及应用川芎嗪后局灶区白细胞粘附性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局灶区微动脉白细胞附壁密度指数及白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黏附力。②应用川芎嗪后局灶区白细胞粘附性的变化。结果:实验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与对照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局灶区微动脉白细胞附壁密度指数增大,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断裂应力明显下降,粘附力显著增强,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②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川芎嗪治疗组白细胞附壁密度指数及粘附力显著下降,至24h后降至较低水平,断裂应力增高,至24h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并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川芎嗪可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粘附。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注射液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LGTI)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备家兔CIRI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流组和LGTI组,动态观察浆及脑组织一氧化氮(NO)水平,内皮素(ET)含量,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尖性及脑超微结构伯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期间,血浆和脑组织NO水平及SOD活性与缺血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和P<0.01),ET及MDA含量与缺血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和P<0.01),超微结构发 生异常改变;使用LGTI后,上述各指标的异常变化明显减轻,与缺血-再灌注相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LGTI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其机制与提高机体NO水平、降低ET水平及减轻氧自由的基损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利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缺血时腹腔注射丹皮酚,缺血2h再灌注24h观察对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脑梗死体积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2.27&;#177;0.70)分]比较,丹皮酚治疗组[(1.67&;#177;0.72)分]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减少(t=2.302,P=0.029),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减轻。梗死体积治疗组[(105.25&;#177;9.48)mm^3]较对照组[(117.26&;#177;7.94)mm^3]减小,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173,P=0.062)。结论:丹皮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精多糖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等分成假手术组(A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B组),黄精多糖组(C组),甘露醇组(D组)4组。采用末端标记法及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及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数及NO含量:B组显著高于A、C、D组(P<0.05~0.01),C、D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黄精多糖可通过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O含量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川芎嗪及其联合用药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因此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大多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川芎嗪及其联合用药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影响神经细胞凋亡及炎性因子表达、减轻钙超载、增加热休克蛋白的表达等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加重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建立稳定的慢性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明确糖尿病与正常大鼠脑缺血损伤的异同之处。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诱导产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饲养40d左右,经测定血糖(大于13.5mmol/L)确定糖尿病模型的建立。以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脑血流和梗死体积、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行苏木精--红染色和Luxol坚牢蓝--甲苯紫染色,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标记来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结果:糖尿病大鼠比正常大鼠再灌注时,脑血流恢复差[再灌注23h时,缺血中心区血流分别为(40.3&;#177;7.5)%和(48.2&;#177;5.5)%,半暗区血流分别为(55.0&;#177;5.5)%和(64.5&;#177;5.8)%,t分别为2.40,3.25,P&;lt;0.05],神经功能评分高(分别为2.85&;#177;1.23和1.23&;#177;0.44,t=4.51,P&;lt;0.01),梗死体积大[分别占各自对侧体积的(28.3&;#177;8.10)%和(14.8&;#177;7.8)%,t=3.39.P&;lt;0.01],光镜和电镜观察显示脑组织缺血损害和髓鞘脱失时程提早且更为严重,早期胶质细胞激活差。结论:从组织形态学等方面证实本模型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揭示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重于正常大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一个局部冲洗的方法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脑局部的微小循环 ,来阻断再建的血流与缺血损伤组织间的相互作用 ,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 :用一个新颖的中空套管进行大脑中动脉阻塞 ,造成缺血模型 ,在再灌注的超早期用不同药物对缺血灶进行局部冲洗。结果 :(1)肝素冲洗组与模型冲洗组相比 ,再灌注后不同时期血流量明显上升 (P <0 .0 1) ,再灌注2 4h后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 (P <0 .0 1) ;与盐水组相比 ,血流量上升 (P <0 .0 1) ,梗死体积明显减小 (P <0 .0 1)。 (2 )中药冲洗组与模型组相比 ,再灌注后不同时期血流量明显上升 (P <0 .0 1) ,再灌注 2 4h后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 (P <0 .0 1)。中药冲洗组与盐水冲洗组相比血流量上升明显 (P <0 .0 1) ,梗死体积明显减少 (P <0 .0 1)。 (3)盐水冲洗组的血流量 (P >0 .0 5 )和梗死体积的改变 (P >0 .0 5 )与模型组比无显著差异。 (4)肝素冲洗组与中药冲洗组在对脑血流量和梗死体积的改善方面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局部冲洗治疗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它的治疗机理并不是单纯的血液稀释和血容量增加的问题 ,而与不同药物的局部治疗作用有关。中药祛风方药小续命汤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中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采用黑苏嘎-25药物预处理的方法,通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Wistar 大鼠模型,观察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测定脑梗死的体积,检测血清中 TNF-α、IL-1β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黑苏嘎-25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取清洁级健康 Wistar 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未治疗组、黑苏嘎-25低剂量组、黑苏嘎-25中等剂量组、黑苏嘎-25高剂量组,用药组动物灌胃给药7天,制备 MCAO 大鼠模型,通过行为学判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组织病理学测定脑梗死面积、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 TNF-α、IL-1β水平,采用SPSS11.0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 Wilcoxon 秩和检验法,检测数据在组间表达的变化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黑苏嘎-25能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的面积,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后血清中 TNF-α、IL-1β水平。结论黑苏嘎-25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脑组织中 TNF-α、IL-1β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薯蓣皂甙对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薯蓣皂甙(Dioscin)对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3组: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组和薯蓣皂甙预处理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再灌注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含量。结果:同假手术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恶化,SOD活性降低和MDA浓度显著增加(P〈0.01),薯蓣皂甙预处理组则显著改善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增加SOD的活性并降低MDA的浓度(P〈0.01)。结论:薯蓣皂甙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与提高SOD活性、减少MDA生成从而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山茱萸有效成分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神经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3 d或7 d。以维生素E(VE)为阳性对照药,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皮层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免疫组化法观察神经细胞数量变化。结果莫诺苷(270 mg/kg)能显著增强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莫诺苷(30 mg/kg、90 mg/kg、 270 mg/kg)能抑制神经元数量减少。结论莫诺苷能通过增强大鼠皮层抗氧化能力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6.
Chunbing Zhang Meihong Shen Fengmeng Teng Pengfei Li Feng Gao Juan Tu Linjiao Luo Chih-Kuang Yeh Dong Zhang 《Ultrasound in medicine & biology》2018,44(8):1786-1798
Reactive oxygen species-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s an important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 during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R) injury.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tetramethylpyrazine (TMP) against cerebral I/R injury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its combination with ultrasound exposure. Howev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signaling pathways underlying the synergistic protective effect remain unclear.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damage induced by I/R injury was modeled by glutamate-induced toxicity to pheochromocytoma (PC12) cells. The ultrasound-enhanced protective effect of TMP was systemically investigated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cell viability, cell migration and levels of 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the oxidative stress-related protein glutathione, apoptosis-related proteins (caspase-8, -9 and -3), as well as expression of related genes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 p53, murine double minute2).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ultrasound-enhanced protective effect of TMP against cerebral I/R injury might act via th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 signaling pathway, and an appropriate ultrasound intensity should be selected to achieve an optimal synergistic neuroprotective effe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RK1/2和Akt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后处理(Postcond)组各24只,应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10min、30min、6h、24h后留取大脑皮质。Western blot检测再灌注10min、30min、6h后ERK1/2和Akt活性变化;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再灌注后24h神经细胞凋亡。结果:Postcond组再灌注10min、30min、6h后ERK1/2和Akt活性高于I/R组(P<0.05);脑缺血再灌注24h后,Postcond组与I/R组比较,TUNEL阳性细胞减少(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提高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内ERK1/2和Akt活性,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酚酸(Sal)B配伍丹皮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心肌缺血60min后再灌注90min造成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给药后心肌组织匀浆、血浆中内皮素(ET)、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并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SalB配伍丹皮酚5、10、15mg/kg对大鼠MIRI不同浓度和不同给药方法的治疗作用。结果Sa1B配伍丹皮酚,中、高剂量组均能减少心肌组织和血浆中ET的含量,提高NOS的活性,增加NO的释放(P〈0.05)。结论SalB减轻大鼠MIRI可能是通过调节ET/NO系统的平衡,维持冠脉血管张力,改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米帕明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米帕明(Imipramine,Imi)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中含水(H2O)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Imi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用体重280-320 g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处理组(A组)、模型组(B组)、小剂量Imi组(C组)及大剂量Imi组(D组)各15只,制造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C、D组于术前60min分别给予Imi 10及20 mg/kg腹腔内注射。应用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检测脑缺血组织H2O、MDA含量及SOD活性。结果:①H2O和MDA含量,C、D组均明显低于B组,D组低于C组(P<0.01、0.05)。②SOD活性,C、D组明显高于B组,D组高于C组(P<0.01、0.05)。③梗死体积,C、D组明显小于B组,D组小于C组(P<0.01、0.05)。结论:Imi可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由基生成及梗死体积,疗效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