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优缺点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47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ArthroCare2000行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结果随访4~36个月,平均19个月。依据VAS评分系统评定,有效率为97%,VAS降低53%(P<0.05),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方法简单,有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经皮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继化学溶核术、经皮椎间盘切吸术、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之后,又一种脊柱微创手术。2005年1月份以来,我院开展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加舒筋活血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9例,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4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作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0.5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平均为(7.5±0.45)分,术后1周、1个月和最后一次随访分别为(3.6±0.23)分、(3.1±0.55)分和(3.3±0.34)分.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术后下肢放射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微创手术;但对于神经根性疼痛的缓解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4.
经皮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目的:探讨经皮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经皮穿刺的微创方法,采用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病人11例。结果:11例病人手术前VAS评分平均为7.2分,术后1周下降为4.3分,最后随访时为4.0分。其中7例患者的VAS降低≥3分,2例≥2分,2例<1分。多数病人在手术后次日感疼痛明显减轻,3例腿痛病人的症状明显减轻。结论:经皮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疼痛近期效果满意,进一步的结果尚需更多的病例及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正>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大、恢复慢、费用高,随着新技术及新材料的发展,在保证/提高疗效的前提下,先后出现经皮椎间盘切吸术、经皮激光汽化椎间盘减压术、经皮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臭氧髓核消融术、胶原酶溶解术、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等,但以上方法适应证窄,疗效不确定,临床应用不广泛。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手术技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及适应证的选择.方法 应用ArthroCare system 2000射频消融仪,在C形臂X线透视机引导下,以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58 例,其中椎间盘突出症34例,椎间盘源性腰痛24例.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的穿刺及消融过程均顺利完成.术后均随访6个月~2年,显效40例,有效15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94.83 %.结论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创伤小、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对兔退变椎间盘组织内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纯种新西兰大白兔46只,随机分为模犁组38只,正常组8只,模型组用16号注射针穿刺建立L4/5、L5/6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6只兔分为模型治疗组及模型对照组,每组18只,模型治疗组行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对照组不做处理,分别在术后即刻、1周、1个月时处死动物,取L4/5、L5/6椎间盘进行PLA2活性检测,正常组在实验结束时取L4/5、L5/6椎间盘进行PLA2活性检测.结果正常组椎间盘组织中PLA2的活性为80.68±5.56;模型治疗组消融术后即刻椎间盘组织内PLA2活性为184.98±9.43,术后1周为154.39±7.99,术后1个月为142.64±10.72;模型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椎间盘组织内PLA2活性分别为194.86±11.80,195.2±13.90,225.98±12.59.模型组各时间点的PLA2活性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模型治疗组各时间点与相应时间点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型治疗组术后1周的PLA2水平较术后即刻明显降低(P<0.01),术后1个月较术后1周仍有降低.结论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可以降低退变椎间盘内磷脂酶A2活性,可能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应用介入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被广泛接受。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能射频技术和激光技术的发展,国外一些学者将其引入脊柱疾病治疗领域,经皮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和椎间盘内电热疗法髓核消融、纤维环成形术(intradiscal electrothermal therapy,IDET)这两种髓核成形术也被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9.
髓核成形术是近些年提出或完善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新型治疗方式.本文着重介绍了椎间盘源性腰痛髓核成形术的产生、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技术方法、术后处理、临床疗效及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在腰痛治疗中的应用及对QO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2013-12我院收治的腰痛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椎间盘内电热治疗,研究组应用经皮穿刺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视觉模拟法)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均得到一定改善,研究组各个时间点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JOA(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均得到一定改善,研究组各个时间点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QOL(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均得到一定改善,研究组各个时间点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痛患者应用经皮穿刺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情况,改善患者QOL评分,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选择一组符合行腰椎融合手术标准的慢性失能性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给予腰椎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1年12月行亚甲蓝椎间盘内注射治疗的9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病例。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每个患者手术前后的腰痛情况和腰椎功能,以评价亚甲蓝注射疗效。结果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3~6个月。所有患者中,83例(92.2%)腰痛症状有明显改善或完全消失,80例(88.9%)腰椎功能明显改善。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CT引导下药物介入治疗盘源性腰腿痛急性发作近期和中期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10-05-2013-03对我院康复门诊58例盘源性腰腿痛急性发作患者行CT引导下药物介入治疗,疗效评价采用Macnab标准和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靶层面突出分型、急慢性病程长短和介入次数等对疗效结局的影响。结果术后1月、6月、1年和2年随访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各条目及ODI总分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年龄、靶层面突出分型、急慢性病程长短和介入次数等尚不构成影响介入预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结论 CT引导下药物介入治疗是值得尝试和推荐的有效治疗手段,中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局部麻醉下CT引导经皮椎间盘穿刺,向盘内注射浓度为50 mg/L的臭氧20~30 mL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48例患者经13~25个月随访,平均17个月,采用Odom分类系统评定疗效,其中优32例,良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5.4%,随访中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症状有进一步的缓解,无神经根损伤、切口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定位臭氧注射治疗操作简单、直观、安全、效果好,且避免医务人员受X线辐射,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 Disc-FX通道系统辅助下采用髓核摘除、射频消融和纤维环成型的”三合一冶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 2月至 2011年 2月, 我院对 4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行 Disc-FX通道系统辅助下的”三合一冶技术治疗, 其中男 22例, 女 18例;年龄 32~58岁, 平均 38.7岁。对治疗前和术后 1周、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下肢痛 VAS评分及末次随访 Macnab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时间 20~40 min, 平均 26 min。术后随访 6~18个月, 平均 13.8个月。术后未发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 1周、3个月、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腰痛 VAS评分分别为: (1.05±0.68)分、(1.15±0.70)分、(1.00±0.62)分和(0.95±0.63)分, 与术前腰痛 VAS评分(6.60±1.47)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 1周、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下肢疼痛 VAS评分分别为(1.10±0.74)分、(1.15±0.70)分、(1.10±0.72)分和(0.95±0.54)分, 与术前(3.05± 1.2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按照 Macnab评分标准, 末次随访时优 20例, 良 17例, 可 2例, 差 1例, 优良率为 92.5%(37/40)。1例患者术后 1个月时复发。结论 Disc-FX系统辅助下的” 三合一冶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短期内能取得满意疗效, 但其远期效果仍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源性疼痛和隐形椎间盘突出的臭氧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臭氧消融术对腰椎间盘源性疼痛和隐形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腰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87例和隐形椎间盘突出患者69例行CT引导下臭氧消融治疗,其中33例隐形椎间盘突出患者在臭氧消融术的同时实施纤维环切割开窗术。治疗6个月后采用改良Macnab法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在间盘源性疼痛患者,注入臭氧后立刻诱发腰部疼痛,CT扫描显示间盘形态较注射前膨隆明显但未见局限性突出。隐形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注射臭氧后CT扫描显示间盘局限性突出,并表现为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受压改变。术后6个月随访,显效134例(134/156,85.89%),有效19例(19/156,12.18%),无效3例(3/156,1.92%)。结论臭氧消融术对腰椎间盘源性疼痛和隐形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盘内电热治疗(IDET)对盘源性腰痛(DLB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9例(49个病变椎间盘)DLBP患者行CT联合"C臂"X线机引导下IDET的治疗,其中Pfirrmann分级Ⅱ级26例,Ⅲ级23例。采用WHO疼痛缓解标准,将疼痛缓解程度分为无缓解、轻微缓解、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结果对49个椎间盘均穿刺成功并行IDET治疗。术后1周及1、3和6个月随访,Ⅱ级、Ⅲ级两组患者疼痛缓解均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明显,术后6个月时Ⅱ级患者有效率[88.46%(23/26)]高于Ⅲ级患者[60.87%(14/23),P0.05]。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IDET治疗DLBP近期疗效较好,术后6个月时Pfirrmann分级为Ⅱ级的患者疗效优于Ⅲ级。  相似文献   

17.
背景:腰椎融合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金标准。但有文献报道,腰椎融合术加速相邻节段的退变,因此提出了非融合技术。目的:探讨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interspinous dynamic stabilization system,IDSS)植入在预防相邻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10月应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WIDSS)治疗单纯L4-L5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pain,DLBP)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3例患者,男13例,女20例;年龄30~63岁,平均(46.2±12.3)岁。临床疗效采用腰痛的视觉模糊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D进行评价。摄X线片测量病变节段以及相邻节段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及椎间盘高度(dis cheight,DH)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52个月,平均32个月。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7.8±1.4)分降至随访时的(2.5±1.6)分,ODI由术前的(69.3±8.5)%减至随访时的(27.3±9.4)%,术前与随访时的VAS、ODI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O.05)。手术节段DH由术前(9.6±1.1)mm增至随访时(9.9±1.5)mm,ROM由术前的(14.2±1.7)°减少至随访时为(7.8±2.5)°,两者术前与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上下相邻节段的DH、ROM术前与随访时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WIDSS在有效治疗DLBP的同时,保留了手术节段的一定活动度,不增加邻近节段的活动度及退变发生率,对相邻节段的退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Disc-FX系统辅助下经皮髓核钳夹术、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5月,采用Disc-FX系统辅助下经皮髓核钳夹术、射频消融术治疗并获得随访椎间盘源性腰痛53例,男24例,女29例;年龄29~56岁,中位年龄38岁。对术前和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ODI和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sc-FX系统辅助下采用经皮髓核钳夹、射频消融等综合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收治43例(70个退变间盘)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18~82岁,平均44.79岁;病程3~15个月,平均7.7个月。突出节段:L3.,44个,L4,536个,L5S130个。椎间盘退变分级:Ⅲ级42个,Ⅳ级28个。经椎间盘造影、透视证实椎间盘后方纤维环均撕裂,行PELD治疗。于术前、术后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2.5h,平均1.4h;术后住院时间5~8d,平均5.7d。43例均获随访,时间4~9个月,平均6个月。术中发生脑脊膜破裂1例(未发生脑脊液漏);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4例,未行特殊处理,末次随访时症状消失。术前VAS评分为(7.91±1.23)分,术后为(2.09±1.31)分;术前ODI指数为(74.22±16.61)%,末次随访为(17.88±8.20)%,术后VAS评分、末次随访ODI指数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27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结论:PELD安全有效,可用于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25例经椎间盘造影证实的间盘源性腰痛,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内VAS评分的变化及术后6个月MacNab评分。结果2例术后1周出现下肢日光烧灼综合征,均为L5~S1椎间盘破裂患者,经过脉冲电刺激治疗1周后缓解;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25例随访6~10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24±0.97,术后1周VAS评分0.80±0.65,术后1、3、6个月VAS评分均为0(0~2),术后腰痛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降低(Kruskal-Wallis法秩和检验,H=61.680,P=0.000),且术后6个月内腰痛VAS评分无明显反弹。术前伴有下肢疼痛不适的4例术后下肢症状均缓解。按照MacNab评分标准,6个月随访时11例优,12例良,2例可,优良率92.0%(23/25)。结论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间盘源性腰痛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