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头状弹力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3例乳头状弹力纤维瘤进行HE、免疫组化及弹力纤维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见肿瘤呈细乳头状,表面被覆单层扁平或立方内皮细胞,上皮形态规则.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31和CD34均(+),弹力纤维染色示乳头中心较多弹力纤维.结论 心脏乳头状弹力纤维瘤十分罕见,临床缺乏特征性症状和体征,手术切除标本后送病理组织学检查可确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间质肉瘤(prostatic specialized stromal sarcoma,PS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学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通过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对2例PSS进行显微镜下组织学形态观察,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PSS细胞呈梭形及短梭形,呈束状、编织状、车辐状或弥漫性浸润生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细胞核主要呈卵圆形、短梭形,核仁不明显,可见较多增生且扩张的厚壁血管.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CD34呈阳性表达,大部分病例PR阳性表达.结论 PSS是来源于前列腺激素依赖性特异性间质细胞的一种少见肉瘤.病理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D34和PR阳性是诊断该肿瘤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鉴别诊断主要包括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浅表性血管黏液瘤(superficial angiomyxoma,S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3例SA进行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以及鉴别诊断要点进行讨论.结果 SA主要位于皮肤真皮及皮下,镜下肿瘤略呈分叶状,黏液性基质中可见散在无异型的梭形和星形瘤细胞及较多的中、小薄壁血管,散在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结论 SA是罕见的黏液性肿瘤,位于皮肤表浅部位,可局部复发但不转移,诊断时应注意和其它黏液性软组织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4.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6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 of the bladder)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复习60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HE及SP法免疫组化染色并观察分析。结果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好发于男性,男女发病之比为5∶1~7∶1,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全部病例组织学分型为:小梁型47例,腺体型13例。48例随访0·5~8年,无1例复发。40例行免疫组化染色:①p53(-)34例,( )5例,()1例;②PCNA( )22例,()13例,()5例。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少见的预后好、复发少的良性肿瘤,确诊须排除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瘤、尿路上皮癌和内翻性生长的尿路上皮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后肾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表现,探讨其有病理诊断价值的组织学特征。方法对2例后肾间质肿瘤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并进行观察。结果后肾间质肿瘤为单侧性肾占位,肿瘤位于肾髓质,边界清,呈“扇贝形”与相邻肾组织连接。镜下主要表现为:肿瘤内可见单个的肾小球和肾小管,梭形或星形肿瘤细胞呈“葱皮样”围绕肾小管和肾血管排列,细胞分布不均匀,在低倍镜下形成“结节样”图像;大部分肿瘤中内陷的小血管壁发育不良。肿瘤细胞CD34阳性表达。结论近肾小管区细胞和血管组成的“结节样”图像和CD34阳性是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的组织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贻平  粟占三  周文 《医学信息》2010,23(4):943-945
目的 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对32例鼻腔黑色素瘤进行临床和病理(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资料观察.结果 临床症状为进行性鼻塞和或鼻衄,6例伴有轻重不等的头痛.12例临床诊断为鼻息肉、鼻窦炎,16例诊断为鼻肿瘤,4例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为手术加放、化疗综合手段.生存时间为3-65个月.组织学特征为:黑色素瘤组织结构既有象癌的组织像,又有似肉瘤的组织像,肿瘤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部分病例瘤细胞内外可见粗大的黑色素颗粒.4例电镜检查各种瘤细胞胞浆内均可见数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黑色素小体.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HMB4590.6%、S-100100%、Vim71.9%、CK21.1%、EMA8.3%,LCA及Actin不表达.结论 鼻腔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其生存期短,恶性度高.根据其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下特征,可以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浅表性血管黏液瘤(superficial angiomyxoma,S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3例SA进行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以及鉴别诊断要点进行讨论。结果 SA主要位于皮肤真皮及皮下,镜下肿瘤略呈分叶状,黏液性基质中可见散在无异型的梭形和星形瘤细胞及较多的中、小薄壁血管,散在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结论 SA是罕见的黏液性肿瘤,位于皮肤表浅部位,可局部复发但不转移,诊断时应注意和其它黏液性软组织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cellular angiofibroma,CAF)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3例CAF行HE和免疫组化Max Vision法染色,分析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AF瘤细胞丰富,呈短梭形,核卵圆形,偶见核分裂象;瘤组织中含大量管壁厚薄不一的血管,部分管壁玻璃样变性,间质可见水肿及黏液样变性。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呈弥漫阳性,CD34、ER、PR呈阳性或部分阳性,SMA、desmin、S-100均呈阴性。结论 CAF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多发于两性生殖区,其镜下以密集的短梭形细胞和丰富血管为特征,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1例原发性甲状腺上皮样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方法和结果:本例原发性甲状腺上皮样血管肉瘤患者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及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和网状纤维染色、并行免疫组化检查。镜下见,肿瘤主要由实性片状或巢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组成,肿瘤细胞核较大,呈空泡状,核仁明显,部分肿瘤细胞胞质内可见含有红细胞的空泡或小管腔形成;可见迷路状血管,网状纤维染色能清晰显示这些管腔结构。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CD31、CD34、AE1/AE3阳性,TG、TTF-1、calcitonin、CK19、S-100、EMA和HMB45阴性,Ki-67高表达。结论:原发性甲状腺上皮样血管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致死率高。确诊主要依靠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临床要与未分化癌、低分化癌及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肾小球旁器细胞瘤的病因、临床病理及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对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肿瘤的大体和镜下特征、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多数患者术前都有高血压等临床症状;肿瘤大体包膜完整,光镜下可见腺管样及乳头样结构,部分区域有血管外皮瘤样图像;免疫组化部分细胞呈actin阳性反应;电镜下瘤细胞胞质内可见菱形或圆形的结晶颗粒。结论 肾小球旁器细胞瘤的诊断应结合临床、组织病理及电镜,其中电镜观察到结晶颗粒是诊断最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伸展细胞型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6例伸展细胞型室管膜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特殊染色、电镜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主要由长梭形细胞构成,呈束状交错状、车辐状排列,可见围绕血管分布,形成假菊形团。瘤细胞呈单极或双极突起细长,分化好,核分裂象罕见,未见坏死。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vimentin强阳性,GFAP、S-100蛋白、EMA阳性,Syn和HHF35阴性。超微结构观察见较多的中间细丝和发育好的的桥粒,以及细胞间腔隙内有微绒毛。结论 伸展细胞型室管膜瘤起源于脑室附近伸展细胞,是罕见的室管膜瘤的一个亚型,在诊断上往往易与其它梭形细胞为主的神经上皮肿瘤相混,病理诊断依赖于组织学、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和电镜观察。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在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复发和转移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EnV ision法分析3例SPTP的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围绕小血管形成特征性的假乳头状结构,可见少量出血及坏死、黏液样变性及胆固醇沉积等现象;细胞分化较好,异型性不明显,未查见细胞核分裂象。免疫表型:β-catenin、vimentin、CK、CK8、PR、CD56等均呈阳性,Syn、CEA、CgA等呈弱阳性;ER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5%。结论 SPTP是胰腺外分泌肿瘤的特殊类型,临床较少见,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诊断主要依赖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鼠S180移植瘤及瘤周组织淋巴管和血管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将S180小鼠腹水瘤接种于昆明小鼠左腋部皮下,20天切取肿瘤组织及瘤周组织和对侧同一部位正常皮下组织作对照,HE染色观察确认肿瘤.光镜下用Schiff染色观察淋巴管和血管.结果动物模型显示两周以上小鼠腋部可见明显肿块.Schiff染色可见瘤中心区液化坏死,无毛细淋巴管;瘤周边区淋巴管及血管密度和淋巴管及血管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侧(P<0.001~P<0.005).瘤周边区淋巴管分布不均匀,管腔大,形态不规则,管壁薄.结论S180小鼠移植瘤中心区无淋巴管,可见血管;瘤周边区淋巴管及血管密度高,管腔扩张,形态不规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应用HE染色、电子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具有特征性的横纹肌样细胞,伴有不同程度的原始神经外胚叶、上皮和间质分化.超微结构见瘤细胞内呈卷发丝样微丝小体,中间可见线粒体.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示:EMA、vimentin、CD99、NF和NSE(+),SMA、GFAP、CD117和PLAP(-).结论 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其诊断需与脑内其他多形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软组织上皮样血管肉瘤(epithelioid angiosarcoma,EA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1例臀部软组织EAS临床资料、光镜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光镜下肿瘤成分几乎全部为上皮样肿瘤细胞组成,细胞排列成小巢状、片状或条索状,可见原始血管结构形成.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高表达CD34、CKpan及vimentin,并表达CD31、CD99;而SMA、S-100、Myoglohin及HMB-45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20%.结论 软组织血管肉瘤罕见但上皮样型更为罕见,经组织病理学详细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协助,对于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组织发生。方法结合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应用HE、嗜银网状纤维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对6例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瘤的病理改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5例进行了随访。结果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56—71岁,平均60.5岁;肿瘤均位于右鼻腔,分别为鼻中隔1例、中鼻道1例、右总道1例、鼻腔+筛窦2例、右眼球+筛窦+左右额窦1例,临床上表现为鼻塞、鼻出血、鼻腔分泌物增多及眼球胀痛、视力减退、流泪、头痛等症状。巨检:病变呈息肉样2例、呈棕色光滑肿块3例、呈灰白碎组织1例。镜下观察呈弥漫分布的短梭形细胞,规则,核分裂象少见,胞质透明或嗜酸性,血管丰富,薄壁,并可见管壁玻璃样变,鹿角状血管少见,瘤细胞多以单相排列,也可呈束状、席纹状、环状及编织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瘤细胞波形蛋白6/6阳性、平滑肌肌动蛋白5/6阳性和CD34 3/6阳性,超微结构显示瘤细胞胞质内有肌动蛋白丝,细胞间有未发育完全的连接结构。随访5例,2例复发。结论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瘤是一种真正起源自血管外皮细胞,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少见的中间型或低度恶性肿瘤,需结合肿瘤的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尤因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乳腺尤因肉瘤/PNET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观察瘤组织由形态一致的小圆细胞所组成,呈实性片状或乳头状排列,局部可见菊形团样结构.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表达CD99、ER、CD56、GFAP、FLI-1、Calponin等.结论乳腺尤因肉瘤/PNET是少见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CD99、FLI-1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对确诊有重要意义,ER可能在乳腺尤因肉瘤/PNET诊断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3例内淋巴囊肿瘤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PAS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感音神经性聋、耳鸣、眩晕、颅神经受累等症状。镜下瘤组织呈乳头状囊性腺样结构,其内可见粉染蛋白样物质。部分瘤细胞的胞质透明,核的形态及大小相近,异型性较少见。肿瘤问质为大量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及透明变性的胶原纤维,可见出血、噬含铁血黄素细胞、异物巨细胞及胆固醇结晶。免疫表型:CK、NSE阳性,GFAP、S-100蛋白、EMA、CgA、TG、Syn阴性。结论 内淋巴囊肿瘤是罕见的肿瘤,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妻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病理科诊断的10例血管球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10例患者中,女6例,男4例,平均年龄45.3岁,手指末端最常见。肿瘤呈圆形、卵圆形,表面呈灰红色,直径0.4~2.7 cm。典型病理形态学为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浆呈透明或嗜酸性;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未见核分裂象;瘤细胞围绕薄壁血管呈血管外皮瘤样排列,少数病例间质可见黏液变性。免疫组化:Vimentin、SMA和Ⅳ型胶原均(+),而CgA、Syn、desmin、CD34、CK及S-100均(-)。10例血管球瘤均为良性,随访14~145个月无复发。结论血管球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罕见部位的血管球瘤不容易诊断,确诊依赖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的临床及病理形态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提高对其认识。方法收集2例分别被误诊为脉络丛乳头状瘤及生乳头状汗腺瘤的ELST的临床资料,重新切片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2例均为男性,以进展性耳聋,外耳道流血或流脓为主要症状。影像学提示颞骨岩部囊实性占位并周围骨质破坏。病理形态特征:肿瘤呈弥漫囊性乳头状结构,乳头表面被覆单层立方或高柱状上皮细胞,轴心为纤维血管组织;部分区域乳头间纤维间质中见腺体结构并囊性扩张,腺腔内可见均质红染的胶样物质。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及胆固醇结晶。免疫组化结果示2例病变肿瘤细胞均表达CK、EMA、CK7、CK19、NSE、CD56和vimentin;其中1例S-100阳性;而GFAP、TTF-1、CEA、TG、Galectin-3、CD10、Syn及CgA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低。结论 ELST为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均易与其他肿瘤混淆。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同时需结合患者特殊发病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