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检查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8例老年人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接受治疗的非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比较急诊内镜检查与治疗结果。结果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的发病高于中青年组。对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PPI)美拉唑效果显著,优于H2受体拈抗剂(H2RAs)雷尼替丁(P〈0.05);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与加用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相当(P〉0.05),相对更安金。结论急诊内镜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并指导治疗;针对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应首选PPIs。  相似文献   

2.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趋势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近10年来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B)的病因构成、发病趋势及与几个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995~2004年期间在我院行胃镜检查并明确病因的l909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依次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溃疡、出血性胃炎、胃癌、复合性溃疡。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胃癌所致出血则有下降趋势。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以中年组最多,其次是青年组,老年组最少,且青年人发病呈上升趋势。③上消化道出血男性病人明显多于女性病人。④上消化道出血及常见病因的发病多见于春秋冬季,夏季最少,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最主要病因,且有上升趋势,其次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溃疡,而胃癌的发病构成有下降。上消化道出血的分布与年代变化、年龄、性别、季节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急诊胃镜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5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诊后或入院后立即进行胃镜检查,对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高龄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制酸、止血、输血、多功能心电监护,血压恢复后即行胃镜检查,用Forrest分类法作为判断出血依据.结果 358例患者中消化性溃疡232例(65.0%),急性胃黏膜病变50例(14.0%),胃癌31例(8.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7例(7.5%),Dieulafoy病7例(1.9%),Mallory-Weiss综合征4例(1.2%),7例未找出明确的出血灶.无一例病情加重或死亡.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Dieulafoy病,急诊胃镜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张秀国 《山东医药》2005,45(32):65-65
2000年1月~2005年6月,我院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5例,均结合病史、体征、B超或CT及病理检查结果确诊。现回顾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0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75例,女30例;年龄20~87岁,平均40.6岁。临床表现以呕血为主51例,以黑便为主27例,两者兼有27例。病因诊断为急性胃黏膜病变48例,消化性溃疡27例(食管溃疡3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1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1例,贲门黏膜撕裂症6例(其中4例合并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出血3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并出血3例,胰腺炎引起的区域性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近10年我院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及诊治变化趋势。方法对我院2005-2014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5年(2005-2009)上消化道出血前五位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肿瘤、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而近5年(2010-2014)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前、后5年两组病因的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病因的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仍以消化性溃疡为主,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相对上升,上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因此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复杂性及当今变化趋势成为临床治疗及研究工作的重点,而内镜具有很好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6.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损伤、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和胃癌。笔者自2001年7月~2004年7月期间,用自拟五味止血散治疗40例,与此同时单独用西医治疗40例,共8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临床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冯孙强 《内科》2010,5(6):595-597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80例)和非老年组(75例),比较两组之间的病因、合并症及预后等。结果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肿瘤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老年组以胃溃疡为主占28.8%,而非老年组为13.8%,非老年组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主,占50.7%,老年组为18.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合并症、再出血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最为多见,伴发病多、预后差,应加强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以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统计分析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与相关因素,分析消化内镜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并比较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和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差异。方法对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所有434例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消化道出血占消化科所有住院患者的17.5%,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和结肠癌为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居多,下消化道出血主要为结肠癌、结肠息肉、炎症性肠病及慢性结肠炎。内镜对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阳性率高(83.4%),内镜下介入治疗患者较未接受内镜介入治疗患者有更高的治愈率(91.0%vs 65.5%,P0.05)和更少的住院时间[(8.2±4.3)d vs(12.8±6.1)d,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结肠癌为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内镜检查可明显提高诊断率,内镜介入治疗可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上消化道出血322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年来322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322例中通过检查有明确病因者293例,主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消化性溃疡占各年龄组上消化道出血的首位,中、青年组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老年组以胃溃疡多见;胃癌位于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的第二位,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1)。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以消化性溃疡、胃癌、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粘膜病变为最常见的病因,性别、年龄等均为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Ѫ��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系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胆胰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也属这一范围.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迅速地做出病因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有重要意义.上消化道出血,大多数是上消化道疾病所致,最常见原因是溃疡病,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上消化道肿瘤、十二指肠憩室或十二指肠炎、胆道出血及恒径小动脉出血等.  相似文献   

11.
胃镜检出胃恶性病变346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胃镜检出胃恶性病变患者的发病及胃镜、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1990~2009年胃镜诊断的3460例胃恶性病变患者按不同年龄分组进行胃镜及病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3460例胃恶性病变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2.26∶1),但年龄≤40岁组男女差别不大。50岁以上发病明显增高,特别是60~70岁发病率最高。胃窦部为胃癌的高发部位,年龄≤40岁组以胃体和胃窦为主,而60岁以上患者胃贲门食管连接部癌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年龄≤40岁组病理类型以分化差、恶性程度高的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为主,随着年龄增长,病理类型逐渐趋向于以中分化管状腺癌、高分化管状腺癌为主。胃淋巴瘤多发于胃体、胃窦部,胃镜下表现以多发性溃疡病灶为主。结论:胃恶性病变的发病与年龄、性别密切相关,不同年龄组胃癌的发生部位、病理特点各不相同,应引起重视,同时应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认识,提倡和重视胃镜检查普及,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老年人的食管病变在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3个月后的胃食管反流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60岁及以上行食管ESD术后3个月及以上的患者烧心、反酸等症状的发生情况,用胃食管反流病症状量表进行评分。记录患者年龄、病变位置、大小和来源,分析软件SPSS17.0。结果共有144例患者完成了随访,其中男性86例,女性58例,中位年龄65岁(60—80岁)。食管病灶大小0.4-10cm,中位数2cm。病灶下缘距食管胃结合部0—21.5cm,25%和75%位数值分别为4.1cm和12.0cm,中位数值为8.0cm。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者40例(27.8%),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者11例(7.6%)。女性较男性患者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症状(P=0.028),病灶下缘距离食管胃结合部〈2.0cm者较2.0cm以上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病(P=0.011)。结论食管病变的ESD手术3个月后部分老年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和食管炎,距离食管胃结合部2cm以内的病灶ESD术后患者可能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病。  相似文献   

13.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主要血管生成调控因子之一,与肿瘤血管发生密切相关,微血管密度(MVD)是评价肿瘤血管发生的重要指标。有研究发现VEGF表达和MVD与胃癌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UGIB)风险相关。目的:探讨VEGF和MVD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和UGIB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伴或不伴UGIB胃癌患者的胃癌手术标本石蜡包埋组织,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表达和MVD(计数CD34阳性血管内皮细胞)。结果:胃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为51.7%(31/60),MVD均值为35.18±19.72。伴UGIB的胃癌患者VEGF阳性表达率和MVD均值显著高于不伴UGIB者(VEGF:64.5%对37.9%,P<0.05;MVD:42.70±15.50对27.13±20.80,P<0.01)。VEGF表达和MVD均与胃癌T分期和pTNM分期呈正相关(P<0.01),VEGF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呈负相关(P<0.05),MVD与N分期呈正相关(P<0.001)。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VD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而VEGF与术后生存时间无关。结论:VEGF表达和MVD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进展和UGIB风险相关,MVD为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重要影响因素,两者可共同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和UGIB风险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163例住院老年结核病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北京胸科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结核病死亡的老年住院患者共163例,男132例,女31例,男∶女=4.26∶1;平均年龄(78.09±7.285)岁,男(78.73±7.095)岁,女(75.39±7.579)岁.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影像学检查、痰菌结果、实验室检查及死亡原因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3例因结核病死亡的住院老年患者中,实验室检查显示贫血患者133例(81.60%,133/163),低蛋白血症患者155例(95.09%,155/163),血淋巴细胞减少患者82例(51.57%,82/159),菌阳110例(70.97%,110/155),菌阴28例(18.06%,28/155).肺部病变超过4个肺野者79例(48.47%,79/163).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慢性心肺功能不全47例(28.83%)、多脏器功能衰竭34例(20.86%)及肺结核病变快速进展27例(16.56 %).结论 老年结核病死亡患者多存在营养状况差、多脏器功能衰竭及肺部病变重等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上消化道症状及胃黏膜病变的关系.[方法]纳入300例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Hp感染情况采用13C或尿素呼气试验或血清Hp抗体检查,204例患儿接受胃镜检查.[结果]①Hp阳性率为34.67%(103/300),男女患者H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岁、7~10岁及11~14岁年龄组Hp阳性率依次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胃镜检查显示39.21%患儿(80/204)有胃黏膜病变,Hp阳性者胃黏膜病变比例高于Hp阴性者(P<0.05);③Hp阴性者胃黏膜病变以轻-中度为主,而Hp阳性者胃黏膜病变以中-重度为主,两者病变严重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上消化道症状儿童Hp阳性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Hp感染与胃黏膜病变发生及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性别差异。方法将临床确诊为早发ACS的患者123例分为男性组66例(年龄〈55岁)和女性组57例(年龄〈65岁)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二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血脂水平、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和饮酒史等,评价其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在早发ACS患者中,女性组高血压及冠心病家族史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19%比38.88%,68.42%1:L33.33%,P〈0.01,P〈0.01),而男性组吸烟率明显增加(P〈0.01)。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脑卒中史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冠脉病变均以单支病变为主,两组间病变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发ACS患者中,患病危险因素存在性别差异,高血压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是女性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吸烟是男性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两组冠脉造影病变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镜下无恶变征象的胃巨大溃疡的发病趋势和特点、诊断性治疗的价值、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2013年间胃镜诊断胃巨大溃疡、无典型恶变特征、且首次活检病理未报告"癌"的住院患者145例,均接受抗溃疡加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四联疗法,分析其多次胃镜检查的转归及病理诊断的变化。结果胃镜下无恶变征象的胃巨大溃疡年均检出率为5.63%,无明显增高趋势,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总恶变率为45.52%,其恶变与性别、部位、大小和形态无相关性(P0.05),但与年龄、H.pylori感染相关(P0.01)。2次胃镜诊断巨大溃疡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5.86%和98.62%。结论胃镜下无恶变征象胃巨大溃疡的恶变与性别、部位、大小和形态无关,但与H.pylori感染正相关,且41~70岁年龄段高发,诊断性治疗联合多次胃镜活检是其定性诊断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