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的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53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GBS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误诊的相关因素。结果 53例均出现肢体无力,其中肌力0~Ⅲ~-级22例,Ⅲ~+~Ⅴ~-级31例;伴肢体麻木16例,颅神经损害17例;有非典型症状8例;合并发热、嗜睡、站立不稳各1例,四肢疼痛3例,头痛、呕吐2例;呼吸困难1例,因呼吸衰竭需呼吸机辅助呼吸2例;颈抵抗2例。53例误诊时间1~32(10.90±8.90)d,误诊为脑血管病13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周期性瘫痪或低血钾症各7例,周围神经炎、末梢神经炎、多发性肌炎各3例,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颈椎病、上呼吸道感染、脊髓炎各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脊髓疾病、咽炎、黄体酮不良反应、中暑、尿毒症脑病各1例。于我院门诊确诊GBS 23例,入院后根据临床表现、腰椎穿刺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等确诊GBS 30例,给予对症疗法、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及康复治疗等。本组治愈率18.87%(10/53),好转率71.70%(38/53),无变化率7.55%(4/53),加重率1.89%(1/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非典型症状是GBS误诊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GBS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变化复杂,早期症状无特异性,提示接诊医师需要全面分析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汪琴  王丽娟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9):2263-2264
目的:进一步加深对变异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临床和电生理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8例变异型GBS的临床表现,分析神经电生理结果。结果:4例患者以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2例以双侧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为主要表现,另2例出现头晕、复视和行走不稳;脑脊液(CSF)检查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其中1例面瘫者脑脊液正常);8例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为主。结论:变异型GBS临床上因无肢体瘫痪,表现多样化,诊断有赖于CSF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3.
汪琴  王丽娟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1):2263-2264
目的:进一步加深对变异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临床和电生理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8例变异型GBS的临床表现,分析神经电生理结果。结果:4例患者以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2例以双侧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为主要表现,另2例出现头晕、复视和行走不稳;脑脊液(CSF)检查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其中1例面瘫者脑脊液正常);8例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为主。结论:变异型GBS临床上因无肢体瘫痪,表现多样化。诊断有赖于CSF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典型Guillain-Barre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听神经损害为首发症状的GBS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先后因耳鸣、耳聋及心悸、四肢无力、大小便困难、燥热、无汗就诊于外院耳鼻咽喉科及心血管内科,分别诊断为突发性耳聋及冠心病,予相应治疗后,耳鸣、耳聋、心悸症状好转,但四肢无力症状加重,其他症状无明显好转,入我院。经查体及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提示蛋白细胞分离,肌电图检查提示神经源性损害,诊断为GBS,予丙种球蛋白及营养神经等治疗后,患者四肢无力明显好转。结论GBS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时易误漏诊,及时行脑脊液、肌电图检查有助于确诊,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有助于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5.
结核性脑膜炎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结脑)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方法:对23例结脑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表现为头痛、呕吐15例,颈部疼痛14例,烦躁不安、腰痛、尿便失禁5例,尿潴留、精神行为异常、干咳各4例.23例均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其中压力升高13例;脑脊液为淡红色11例,淡黄色8例,红色混浊3例,无色透明1例.均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复查脑脊液白细胞、蛋白明显升高,葡萄糖、氯化物明显降低,明确诊断为结脑.结论:结脑脑脊液检查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延误治疗.对临床症状、体征和脑脊液检查结果不典型的病例,应密切观察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时多次复查脑脊液,对用蛛网膜下腔出血不能解释的症状、体征和脑脊液生化改变,应想到结脑的可能,必要时可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6.
其他疾病误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以周围神经及神经根脱髓鞘病变和小血管炎性浸润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及电生理改变等诊断GBS并不难,但由于疾病表现的复杂性,还是有很多疾病在早期易被误诊为GBS,现报告3例如下。1病例资料【例1】男,40岁。主因四肢无力20余天,双下肢无力加重4天外院诊断为GBS收入院。缘于入院前20余天因劳累感冒、咳嗽后出现四肢无力,手脚发麻,行头颅CT及经颅多普勒技术(TCD)检查未见异常,做腰穿测脑脊液压力为175cmH2O,白细胞2×106/L,蛋白2.98g/L,查肌电图示神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典型肺栓塞的误诊原因,降低误诊率,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并误诊为肺炎的非典型肺栓塞5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气促等症状,均误诊为肺炎,予抗感染等治疗效果不佳,误诊时间5~7 d。为进一步诊治,行CT肺动脉造影3例,行X线胸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各1例,均确诊为非典型肺栓塞,予抗凝、溶栓等对症治疗7 d,好转出院。随访3个月~1年,均预后良好,病情未复发。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非典型肺栓塞的警惕性,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诊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总结5例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血病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结果,观察沉淀池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CNS白血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间我科明确诊断为CNS白血病的患者5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及脑脊液细胞学结果。结果急性髓性白血病(M2型)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M5型)1例。病程13 d至7年。4例首发症状为头痛、头晕,1例表现为进行性双上肢麻木、疼痛、无力。神经系统查体,2例颈抵抗阳性(+),1例表现为肌力减低,肌肉萎缩,余无特殊表现。3例头颅CT无异常,1例为脑室系统扩张。1例为脑内多发异常信号伴出血信号。沉淀池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均可见幼稚细胞,2例流式细胞术检查亦提示CNS白血病。结论 CNS白血病主要累及脑脊膜,沉淀池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率较高,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不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误诊原因,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不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冠心病5例,周期性麻痹3例,慢性结肠炎3例,肝炎肝硬化、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支气管哮喘、肺结核各1例;误诊时间15d~6个月;确诊后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症状好转。结论了解非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表现,及时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肢体无力起病的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曾误诊的以肢体无力起病的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因肢体无力、不愿行走来院就诊,其中双下肢无力2例,四肢无力1例;3例均有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下降;2例腱反射活跃、双侧Babinski征阳性;1例存在共济失调。本组误诊时间为3~28 d,平均12.7 d,误诊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Guillain-Barre综合征、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各1例,给予相应治疗症状无好转。为进一步明确诊断,3例行颈椎MRI及颈椎CT平扫+三维重建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经外科手术及康复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随访18个月,3例均可独立行走、上肢活动无异常、肌张力正常;其中2例肌力正常,1例双下肢肌力略弱。结论临床医生应加强对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的认识,遇及肢体无力且对症处理后症状无好转的患者,应尽早完善颈椎MRI及颈椎CT+三维重建检查,争取早期诊断,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21例误漏诊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的临床特点及误漏诊原因。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1例化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败血症并化脑仅诊断为败血症9例,新生儿肺炎并化脑仅诊断为肺炎3例;误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3例,败血症、高胆红素血症各2例,胆红素脑病、中毒性肠麻痹各1例。误漏诊时间最短2 d,最长10 d。均经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结合各种临床表现、血培养、脑脊液、CT及MRI检查明确诊断。结论临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接诊有围生期异常情况的新生儿,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同时,应考虑到化脑的可能,及时行脑脊液及MRI等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年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并误诊的青年SIH 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因头痛就诊5例,误诊为颅内感染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因头晕就诊2例,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各1例。本组7例误诊时间3~10 d,均经腰椎穿刺及MRI检查明确诊断为SIH,予卧床及大量补液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结论症状、体征不典型的青年SIH易误诊,临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尽早行腰椎穿刺、颅脑及脊椎MRI检查,可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被误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误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被误诊的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CVST患者分别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性头痛、肥厚性脑膜炎、脑梗死、良性颅内高压、神经性头痛各1例,脑出血2例,脑炎4例。平均误诊时间为21.3 d(1~90 d)。头痛为CVST的最常见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常为CVST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MRI联合MRV检查常作为CVST的首选检查方法。结论:CV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头痛是最常见症状,当患者出现不典型头痛和颅内压增高时,应高度警惕为CVST的可能,颅脑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时,应及早行MRV检查,必要时DSA检查明确诊断,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及导致临床误诊的原因。方法:本文分析了本院收治86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结果:具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临床表现占55.8%;而以发热、头晕、颈背痛、双下肢痛、肢体无力、腹痛腹泻等为首发症状的占44.2%。CT的阳性率为86.7%。结论:非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造成误诊的常见原因。对怀疑病例应尽早行腰穿检查,并行CTA、MRA、DSA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us neoformans meningitis,CNM)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16年1月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CNM病例资料。结果本组首发症状以头痛、头晕、呕吐和发热为主。11例曾在外院诊治,误诊8例,外院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4例、结核性脑膜炎3例,本院误诊为细菌性脑膜炎1例,误诊率75.00%。入我院后反复行脑脊液墨汁染色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确诊,经抗真菌治疗后,2例痊愈,10例好转。结论 CNM以青年患者多见,散发型为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反复行脑脊液墨汁染色和细胞学检查,可避免误漏诊。  相似文献   

16.
重症肌无力21例临床误诊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的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并误诊的21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4例,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复视各3例,言语含糊不清、饮水呛咳、四肢麻木无力、双下肢无力各2例。误诊为食管肿瘤、脑干梗死各4例,冠心病3例,甲亢性肌病、周期性麻痹、格林-巴利综合征、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急性咽炎各2例。行眼肌疲劳试验阳性15例,新斯的明试验阳性17例,6例转上级医院行重复神经电刺激试验阳性,2例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滴度测定阳性。均行胸部CT检查,示胸腺肥大11例,胸腺瘤4例,未见异常6例。均明确诊断为重症肌无力,15例行胸腺切除术后症状完全消失;3例长期服用溴吡斯的明;3例需长期呼吸机辅助呼吸,最终放弃治疗死亡。结论对疑似重症肌无力病例,及时做规范的新斯的明试验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也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1年1月收治的曾误诊的以头晕为首发症状急性心肌梗死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以头晕为主诉,发病后在当地医疗机构(4例)及我院(2例)急诊就诊,误诊为后循环缺血4例,肺炎和高血压急症各1例。误诊时间1~48 h。6例按误诊疾病给予相应治疗均无效,进一步回顾分析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结合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6例皆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均放置支架,病情好转后出院。随访1个月~3年,1例死亡,5例预后良好。结论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易误诊。详细病史询问并认真查体、拓展诊断思维、及时完善相关检查,以及加强心电图知识学习或可减少或避免其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和急性脊髓炎(AM)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电生理及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在多个英文数据库检索GBS/AM重叠综合征,共纳入18例患者,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和预后。结果 GBS/AM重叠综合征的患者多见于年轻人(平均年龄为20.5岁),可能与前驱感染或接种疫苗等诱发因素的高暴露率(88.9%)有关。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除了常见的肢体无力(94.4%)、感觉障碍(83.3%)、感觉障碍平面(72.2%)、尿潴留(66.7%)外,还有诸多不典型的症状体征。电生理检查显示12例(66.7%)患者为急性多发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6例(33.3%)患者为急性多发性轴索性周围神经病。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见于9例(52.9%)的患者。所有患者的脊髓MRI检查均显示有异常病变,病变部位累及整个脊髓节段,颈、胸段脊髓最常受累。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免疫治疗,10例患者(55.6%)预后良好,7例患者(38.9%)预后差,1例患者(5.6%)死亡。所有患者均为单项病程,病情无复发。结论 GBS/AM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化,GBS共有的临床特征及脊髓炎的症状体征、脊髓影像学检查有助于GBS/AM重叠综合征的诊断。免疫治疗大多数为皮质类固醇和免疫球蛋白治疗,总体预后偏良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慢性肾衰竭(CRF)的肾外多系统表现及早期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2月收治的曾误诊的CRF 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主要症状为皮肤干燥无光泽、皮肤瘙痒、毛发枯萎,误诊为皮肤瘙痒症;3例因疲乏无力、头晕、心悸及面色苍白,查血红蛋白降低,误诊为贫血;3例因不同程度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血压升高,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4例因不同程度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结合纤维胃镜检查结果,误诊为慢性胃炎。14例予针对性治疗后病情改善不明显,会诊后行尿常规、肾功能及肾脏B超检查,综合分析病情后明确诊断CRF。误诊时间1~3个月。14例确诊后予原发病、诱因治疗和饮食疗法及透析治疗后血肌酐、尿素下降,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贫血得到纠正,随访1年,病情稳定。结论 CRF早期症状常不典型,极易误诊,临床对以肾外系统表现首诊的患者,应全面分析病情,及时行尿常规、肾功能及肾脏影像学检查,可有效避免本病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对城固县医院收治的曾误诊的4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例均以头痛起病,早期诊断为紧张性头痛或头痛待查,病程中出现发热,3例伴恶心、呕吐,1例伴咽痛、咳嗽,3例脑膜刺激征阳性,3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脑脊液检查示压力230~350 mm H_2O,入城固县医院后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上呼吸道感染各1例。4例经脑脊液墨汁染色检出新型隐球菌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确诊后予相应治疗,3例治愈,1例转院后2 d死亡。结论近年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临床应注意与病毒性脑炎等疾病相鉴别。对于疑似该病患者需多次行脑脊液墨汁染色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或使用乳胶凝集法检测脑脊液或血清中抗原,以早期诊断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