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病例资料【例1】男,56岁。因意识障碍14小时入院。14小时前家属发现患者卧床呼之不应,左侧肢体活动失利,在当地县医院头颅CT扫描示右侧基底核区脑梗死,经相应治疗无效,双侧瞳孔不等大,急诊转入我院。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史5年。查体:血压143/80 mmHg,脉搏72/m in,节律齐。浅昏迷状,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直径4 mm,左侧直径3 mm,对光反射迟钝。右侧肢体肌力3级,左侧肢体肌力0级,左侧膝腱反射(3 ),左侧踝阵挛反射(3 ),左侧病理征阳性。心电图正常。头颅MR I示:双侧丘脑均可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灶,快速FLAIR序列中显示为明显高信号,增…  相似文献   

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误诊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梅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7):1100-110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 TOB)自1980年Caplan 首次报道以来,随着对该病的不断认识,病例报道相继出现.我院自2001-01~2003-12共收治28例,其中误诊8例,误诊率29%,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齐伟哲  冯凯  吕宪民  张玉霜 《临床荟萃》2009,24(22):1975-197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由Caplan发现并命名,是一种特殊表现的脑血管病,系基底动脉尖部位缺血或闭塞而致丘脑、中脑、小脑、枕、颞叶底部血液循环障碍并有不同程度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发病时多表现为头晕、视力障碍、一过性意识障碍等症状,往往得不到患者及家属重视,易延误病情。本病易反复发作,病死率较高。且发病后该病常发展为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导致脑干及小脑梗死,极其凶险,预后极差,早期预警及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现将我们收治的42例TOBS患者临床资料及转归进行分析,旨在对该病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尹中  邢峰丽  崔颖 《临床荟萃》2009,24(3):244-244
患者,男,72岁,主因昏迷5小时于2008年1月16日就诊。患者缘于5小时前被家人发现其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无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失禁,当地卫生院诊断为“昏迷原因待查?”,给予肌肉注射药物治疗(具体药名及剂量不详),无好转,而就诊于我科。既往脑梗死病史10年,未留后遗证。糖尿病病史1年,未经正规治疗。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男,35岁。被刀刺伤左颈部和左肩部,颈部喷射状出血,肩部漏气,伤后即刻入院。查体:意识不清,血压测不到,颈、肩部出血不止。立即建立静脉液路,伤口填塞压迫止血。抢救过程中间断出现呼吸暂停,快速补液1200ml后恢复血压(60/40mmHg)、呼吸(40/min),床旁摄X线胸片提示开放  相似文献   

6.
女,8岁。因反复呼吸道感染8年入院。患儿自出生后经常出现咳嗽、咳痰、喘息、流脓涕,每年患上呼吸道感染10~20次、肺炎3~5次,多次摄X线胸片示肺炎、右肺上叶不张及右位心,每经抗感染及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不久再次复发。无类似家族史。查体:体温36.5℃,呼吸27/min,脉搏108/min。  相似文献   

7.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TOB)综合症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改变.方法对27例经MRI或CT证实的TOB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TOB综合症的主要病因仍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61.8%),死亡率高(22%).影像检查丘脑和双侧中脑病变最多见(77.8%,59.3%),早期诊断MRI优于CT.结论 T0B综合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及早行头颅MRI对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海燕  于翠凤 《临床荟萃》2003,18(11):641-641
例 1,男 ,62岁 ,活动时突然出现抽搐 ,意识丧失 2小时入院。查体 :深昏迷 ,右侧肢体瘫痪 ,脑CT检查阴性 ,4小时后患者神志转清 ,双瞳孔散大 ,双眼球向上、下、内运动不能 ,右侧肢体肌力Ⅱ级 ,右巴彬斯基征 ( + )。行颅脑MRI示 :小脑、脑干、丘脑多发性梗死灶。临床诊断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例 2 ,男 ,5 8岁 ,右侧上眼睑不能抬举 ,左侧肢体活动障碍1天入院。查体 :神清 ,右眼睑下垂 ,双侧瞳孔不等大 ,左侧3mm ,右侧 6mm ,右侧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右眼内收 ,上下活动不能 ,左侧鼻唇沟变浅 ,伸舌偏左 ,左侧上、下肢肌力Ⅱ级 ,左侧巴彬斯…  相似文献   

9.
李亚华  卢炜  陈刚  赵瑞贞  任士卿  王金城 《临床荟萃》2009,24(22):1990-1992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 smsyndrome,FES)是指脂肪颗粒阻塞血管腔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无头部外伤的神经症状和皮肤黏膜出血点。现就创伤后FES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对FES的诊断意识,做到早期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科(150001)徐晓云,庞妹姝哈尔滨绥化铁路医院赵晓辉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又称TOB综合征是一组以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国内报告较少。现将我们所...  相似文献   

11.
基底功脉尖综合征(TopOfthebasilararterysyndrome.Tobs)是指基底动脉顶端及其分出的2对动脉(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现将我院于2004.2007年收治的3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影象学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马敏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271-8272
创伤是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造成组织结构完整性损害或功能障碍。近年来严重创伤发生率逐年上升,成为主要致死性疾病之一,是现代急诊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缩短创伤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急救护理新模式,已成为国内综合性医院  相似文献   

13.
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误诊为高血压急症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54岁。因眩晕、恶心、呕吐7 d收入内分泌科。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3 a,糖尿病肾病病史1 a,高血压病史3 a,平时服药不规律,血压控制不佳。入院查体:BP 220/110 mm Hg,神志清,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HR 80次/m in,律整,心音低钝。实验室检查:BUN 6.10 mm o l/L,C r 96.9μm o l/L,血K+3.58 mm o l/L,N a+139 mm o l/L,肝功、血凝指标均正常,随机血糖:12.9 mm o l/L。入院后诊断为高血压急症,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泵入,根据血压调整泵速,患者血压逐渐下降,但临床症状未见好转。入院第3天,查房时发现患者呈嗜睡状态,叫醒后能正确回答问题,但言语欠清晰、流利。查体:BP 155/90mm Hg,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左偏。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级。请神经内科会诊,做颅脑磁共振及血管成像,显示:(1)双侧小脑半球、右侧颞、枕叶、左侧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2)双侧基底节区脑梗死;(3)脑萎缩;(4)双侧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1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基底动脉顶端及其分支血液循环障碍引发多处脑组织缺血性损伤的一组症候群,主要累及基底动脉尖周围2 cm内的5条血管,即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及基底动脉顶端[1-2],其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但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发现和诊断有一定困难。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2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预防和减少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降低病死率。方法:根据诱发MODS的高危因素,对268例严重创伤患者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①早期及时复苏;②早期防治感染;③及早发现各器官衰竭征象;④早期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⑤心理支持;⑥避免医源性 MODS;⑦要有整体观念。结果:268例严重创伤患者中发生 MODS 118例(44.02%),死亡68例(57.62%),无因护理措施不当而导致的MODS以及MODS患者死亡。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严重创伤患者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椎动脉夹层致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椎动脉夹层致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患者因突发意识障碍1 h入院.头颅MRI检查示:双侧小脑半球、左侧枕叶及脑干缺血、梗死灶.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头颅螺旋CT动脉造影(CTA)检查均未见异常,考虑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结果 行颈部增...  相似文献   

17.
创伤294例的急诊救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3—01-2003-12急救工作中,我们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不断增强急救护理人员业务技术能力,完善创伤急救的各个环节,使院前急救,急诊室救治,后续治疗惯性开展,为创伤患者赢得了抢救的宝贵时间,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于 1997- 0 1~ 2 0 0 1- 12采用股动脉、腋动脉封闭疗法配合常规疗法治疗四肢创伤 132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89例 ,女 4 3例 ;年龄最小 1岁 ,最大 5 8岁 ,平均 35岁 ;其中各种原因烧伤 4 2例 ,切割伤 2 5例 ,挤压伤 4 0例 ,撕脱伤 2 5例 ,合并骨折 18例。1.2 方法 常规治疗 :患处清创 ,烧伤者局部涂以外用药 ,切割伤撕脱伤者清创缝合伤口 ,有骨折者复位固定患肢 ,有神经、肌腱损伤者根据污染情况一期或二期予以修复 ;早期可适当制动 ,并抬高患肢 ;加强全身治疗 ,维持有效循环及代谢 ;应用抗…  相似文献   

19.
陈欣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4):156-157
目的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具有明确病源的精神障碍,并具有独特临床特征,在应激领域引起较大关注,文章对当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热点研究作了简要介绍。方法 主要选择被Medline收录的外文文献和在国内核心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文献,就其内容进行分析、分类、归纳及总结。结果 应激不一定并发创伤后应激障碍,预测因素研究为揭示创伤后应激障碍提供了可能的解释,创伤后应激障碍与个体特征、应激方式、创伤事件类型、社会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测因素、创伤概念的标准化、持续创伤暴露的不良后果和创伤后应激障碍预防机制是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要点及误漏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例闭合性腘动脉损伤误漏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例患侧足背动脉均较健侧减弱,出现患肢小腿进行性剧烈疼痛7例、麻木1例,皮温较健侧降低6例、正常2例,出现袜套状感觉障碍2例。8例中漏诊3例,均为胫骨平台闭合性骨折合并闭合性腘动脉损伤;误诊为腘动脉痉挛5例;误漏诊时间1~28 h。本组均经症状、体征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确诊腘动脉损伤,且全部经手术探查证实,均行腘动脉探查、修复术。术后肢体恢复良好4例;出现小腿缺血性肌挛缩及截肢各2例。结论临床上对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患者,应警惕闭合性腘动脉损伤,进行仔细、规范查体,并双侧对比,连续动态观察肢体血运情况,及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动脉造影检查,以减少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的误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