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6年荷兰的Einthoven教授发明了心电图描记器,1957年美国学者Holtei发明了动态心电图(Holter),自此,心电图作为诊断各种心脏疾病有效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对冠心病的诊断占据着其他医技检查所不能替代的辅助地位。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发现很多疾病均可引起心电图的变化,心电图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完全阴性结果的心电图带给医生的可能是一种假象。冠心病心电图改变主要在ST段和T波,我们将心电图的这些改变称为心肌缺血性变化。但实验证明,冠状动脉管腔内径减少70%-80%时,血流量才减少50%左右。当心电图出现典型改变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一般都己下降70%以上。由此可见,心电图对冠心病早期的诊断是不敏感的。心绞痛发作多是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痉挛,导致心肌缺血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心电图改变,如果冠心病患者未发作心绞痛时做心电图,就可能出现假阴性心电图。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陈灏珠院士指出:"由于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各种疾病的诊疗指南,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进行一次新的调整,心血管疾病尤其如此"。本期"今日关注"话题,刊发一组相关病例报告及专家论述,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同道的关注,以期就此展开讨论,指导基层医务人员的临床实践,使更多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2.
以腹痛为首发症早期心电图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7):6675-6675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又称胃肠型心肌梗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肌梗死,如同时伴有心电图图形延迟改变,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极易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治疗。对我院近10 a收治的1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男,58岁。因咽喉疼痛伴声音嘶哑2 h入我院五官科。既往有高血压病6年。查体:体温36.4℃,脉搏96/min,呼吸16/min,血压140/85 mmHg。意识清,口唇无发绀,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听诊正常。心前区无隆起,触诊无震颤,叩诊心界大小正常,心率96/min,律齐,第一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男,36岁。主因阵发性胸闷、胸痛及气短半月余,加重1天急诊入院。患者半个月前骑车时出现胸骨后闷痛,向双上肢放散,伴气短,未经处理,几分钟后自行缓解。近半个月上述症状多次发作,于入院当天晨起洗澡时突然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持续30分钟不缓解,急诊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V2导联QRS呈rS型,V3导联呈RS型,V4导联呈Rs型,I、aVL导联呈Rs型,各导联ST-T未见明显改变。心肌酶正常。X线胸片示:右肺纹理稍稀少,肺动脉栓塞待除外。以“可疑心绞痛、肺栓塞待除外”收入院,予扩张冠状动脉、抗凝治疗后患者仍诉胸闷,当日行胸部增强C…  相似文献   

5.
郎九立 《临床荟萃》2006,21(7):F0002-F0002,F0003
急性心肌梗死(AMI)症状凶险,病死率高,医生对此病警惕性很高。因AMI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心电图(ECG)表现的某些特征在其他病患也可具备,故也易将具有异常ECG改变的某些疾患误诊为AMI。收集我院2001年8月至2004年1月期间我院门诊根据ECG初步诊断时误诊为AMI的30例患者资料,分析误诊原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丁嘉宝  潘杰锋  崔腾斌 《临床荟萃》2010,25(12):1091-1091
例1,男,68岁,患高血压病8年,反复心前区压榨样痛并向左肩背部放射5小时,于2008年4月3日上午9时就诊。当时心电图示:V1、V2呈rS型,V3呈qrS型,Va呈qRs型,ST段近似斜直形抬高0.10~0.80mV,sTVa呈拱形抬高0.20mV,T波宽大直立,结合临床,考虑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超急性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体表心电图(ECG)各指标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6例急性下壁MI患者的体表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判定IRA为右冠状动脉(RCA)的ECG各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Ⅰ导联ST段压低或水平为100%、19%;Ⅰ、aVL导联ST段同时压低为75%、100%;ST段抬高水平Ⅲ导联>Ⅱ导联为95%、91%.判定IRA为左回旋支(LCX)的ECG各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Ⅰ导联ST段抬高为21%、100%;ST段抬高水平Ⅲ导联<Ⅱ导联为93%,92%.[结论]Ⅰ导联ST段压低或水平,Ⅰ、aVL导联ST段同时压低,ST段抬高水平Ⅲ导联>Ⅱ导联可判定IRA为RCA.Ⅰ导联ST段抬高,ST段抬高水平Ⅲ导联<Ⅱ导联可判定IRA为LCX.  相似文献   

8.
仲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8):4497-4497
2005—05/2007—10我们临床遇到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27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9例,年龄42~71(平均56.8)岁。所有患者均有心前区、胸骨后或上腹部剧烈持久疼痛(〉30min),或伴胸闷,经休息/含服硝酸甘油无效;监测血清CK—MB水平,在起病后4h内升高,16~24h达高峰,后又逐渐下降,3~4d恢复正常;发病24h内ECG无心梗部位相关导联ST段抬高和病理性Q波。  相似文献   

9.
孙玉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434-243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形态及意义。方法:对58例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仅有ST段弓背样抬高及T波倒置13例,ST段广泛压低25例,出现异常高尖不对称T波7例,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足5例,其他表现8例。结论:准确识别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形态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刘丽  梁锦军 《临床荟萃》2009,24(18):1642-1643
患者,男,55岁。2009年1月13日因“胸痛2小时”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当时立即行心电图检查(图1A、B),各导联均未见异常改变。给予硝酸甘油及止痛治疗后,患者胸痛无明显好转,因其疼痛剧烈且血压一直较高,复查心电图结果仍正常,心肌酶标志物也无明显升高,考虑可能存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故行胸部CT检查。CT检查结束后(胸痛5小时)复查心电图(图1C)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熟悉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形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05-03/2007-03门诊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对其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表现进行探讨。结果: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非典型心电图形态25例,占心肌梗死确诊病例的38.46%。结论:准确识别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形态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心电图表现酷似心肌梗死改变的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病例资料 男,34岁.因胸背部剧痛,伴牙痛4小时急诊入院.4小时前饮少量白酒及吸烟4支后出现左胸背部剧痛,伴牙痛、大汗、呼吸困难、心悸,急诊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4年,间断口服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在150~160/90~100mmHg.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并且严重威胁患的生命安全。随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广泛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得到了新的突破。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往往会遇到双支或三支血管病变,常常使临床医师在造影前判断梗死相关动脉(IRA)时出现困难。而IRA的判断对于术中造影动脉的选择顺序、造影剂的使用及干预血管的选择、保护措施的运用和患的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体表心电图(ECG)对早期冠状动脉定位诊断因其无创、经济、简便易行并能反复记录对AMI的IRA判断有相当大的帮助。众多医学工作在实践中发现除了梗死区导联ST段的抬高外,非梗死区导联ST的段变化也能帮助我们判断IRA。现对非梗死区导联ECG的ST段变化所反映的IRA及梗死部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了解AMI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收集临床诊断AMI患者108例的心电图及相关的症状、体征及心律失常等资料。结果 50~59岁男性患者AMI发病率最高,下壁心肌梗死,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入院后观察到典型的ST段抬高和Q波出现的AMI患者在临床上不足60%。结论部分AMI患者ECG没有典型表现,要注意对ST段、T波及异常Q波特点的观察,特别是注意其动态变化,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5.
张建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9):4782-4782
男,38岁。因持续性心前区不适、紧迫感不缓解而就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大致正常。时正处夏季,天气炎热,患者表情紧张,脸色略显苍白,大汗淋漓,上衣几乎湿透。3min后再记录心电图,与前一份比较发现:S—T段Ⅱ、Ⅲ、aVF形态略有抬高,T波无明显变化。平卧2min后,再次记录心电图与前一份比较显示:S-T段Ⅱ、Ⅲ、aVF抬高较前明显,  相似文献   

16.
1906年荷兰的Einthoven教授发明了心电图描记器,1957年美国学者Holtei发明了动态心电图(Holter),自此,心电图作为诊断各种心脏疾病有效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对冠心病的诊断占据着其他医技检查所不能替代的辅助地位。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发现很多疾病均可引起心电图的变化,心电图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完全阴性结果的心电图带给医生的可能是一种假象。冠心病心电图改变主要在ST段和T波,我们将心电图的这些改变称为心肌缺血性变化。但实验证明,冠状动脉管腔内径减少70%-80%时,血流量才减少50%左右。当心电图出现典型改变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一般都己下降70%以上。由此可见,心电图对冠心病早期的诊断是不敏感的。心绞痛发作多是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痉挛,导致心肌缺血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心电图改变,如果冠心病患者未发作心绞痛时做心电图,就可能出现假阴性心电图。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陈灏珠院士指出:"由于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各种疾病的诊疗指南,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进行一次新的调整,心血管疾病尤其如此"。本期"今日关注"话题,刊发一组相关病例报告及专家论述,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同道的关注,以期就此展开讨论,指导基层医务人员的临床实践,使更多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7.
肖玉红 《临床荟萃》2008,23(14):991-991
例1,男,71岁。主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障碍10小时,于2007年6月21日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达18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平时间断服用降压药物,症状好转后停药。入院查体:血压170/100mm Hg,神清语利,双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双肺呼  相似文献   

18.
廉洁  朱红  李丹萍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5):2433-2434
目的:回顾分析异常心电图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5月至2006年10月门诊异常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诊断为早期复极综合征6例,急性左心衰并左束支传导阻滞5例,左心室肥厚和心肌病3例,其他9例,均在住院后经检查给予排除。结论:不能仅凭异常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尚需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明确。  相似文献   

19.
高琴  欧宁  刘品发  张素琴 《临床荟萃》2006,21(15):1095-1096
心电图(ECG)目前仍然是急性和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的基石.随着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和相关罪犯血管的关系逐渐被人们熟知.用心电图ST段的偏移早期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罪犯血管更具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原地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Ⅱ、Ⅲ和V1~3导联ST段抬高比值和Ⅰ导联ST段下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罪犯血管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演变规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Q波、R波及ST段演变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极胸导联心电图对13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在胸部进行体表标测,分别计算∑R、∑Q、∑ST。结果:∑R在胸痛发作后12h内下降速度最快,12h后下降速度较慢,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Q在24h内与24h后形成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T在24h内下降速度比24h后下降速度显著增快,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观察心肌梗死急性期心电图∑R、∑Q、∑ST演变规律,有助于临床上尽早采取急救措施,及时挽救濒死心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