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症码 症状名 辨证定性定量疼痛性质10 0 胀痛、串痛 气滞 4 910 1 绞痛 气滞 50 ,血瘀 2 1,闭 3510 2 固定痛 气滞 15,血瘀 4 1,寒 2 110 3 刺痛 气滞 7,血瘀 6 510 4 游走痛 风寒 52 ,痹 1110 5 闷痛 痰 19,湿 15,气滞 2 010 6 空痛 血虚 2 010 7 灼痛 热 2 1,阴虚 1110 8 冷痛 阳虚 39,寒 4 110 9 酸重痛 湿 2 5,气滞 2 1,表 2 0110 隐痛 阳虚 12 ,气虚 11,血虚 13111 疼痛喜按 ,按之觉舒 阳虚 15,气虚 15,血虚 15112 疼痛拒按 ,触压痛甚 气滞 2 1,血瘀 17,闭 2 0113 阴雨天疼痛加重 湿 15,风寒 15,寒 15,…  相似文献   

2.
朱文锋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0):440-441
症码 症状名 辨证定性定量月经带下精30 9 月经提前 热 15,阴虚 19,气虚 2 1,寒 - - 19,血热2 9,胞宫 4 3310 月经推迟 肝 15,阳虚 19,气滞 11,血瘀 12 ,寒38,胞宫 4 2311 经期错乱 肝 38,气滞 2 1,胞宫 4 0312 月经量多 热 10 ,阴虚 6,气虚 2 0 ,血瘀 12 ,血热2 1,胞宫 4 2313 月经量少 肝 30 ,阴虚 11,气虚 10 ,血瘀 2 2 ,寒10 ,胞宫 4 2314 经闭 肝 38,血 2 2 ,气滞 2 0 ,血瘀 2 2 ,寒 2 1,胞宫4 8315 阴道出血淋漓 肝 19,脾 2 1,肾 2 2 ,气虚 2 2 ,动血4 8,胞宫 4 0316 阴道出血如崩 气虚 2 0 ,血瘀 2 8,动血 55,血热…  相似文献   

3.
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的证候分布特点和证候内部特征,分析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以及分布规律,为今后的证候规范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心力衰竭的文献中涉及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规范,运用SPSS13.0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证候依次是气阴两虚证、心阳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心肾阳虚证、水气凌心证、心气虚证、心脉瘀阻证。证候要素中,病位为心、肾、肺、脾、脑、肝、大肠,其中出现频率在2%以上者为心、肾、肺、脾;病性为阳虚、气虚、血瘀、水停、阴虚、痰、气逆、湿、饮、亡阳、亡阴、血虚、气滞、热、气不固、寒,其中频率在6%以上者主要有阳虚、气虚、血瘀、水停、阴虚。结论:心力衰竭的发病主要在心,与肺、脾、肾密切相关;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以阳虚、气虚、阴虚为主,血瘀、水停为标。本研究结果也提示,从证候要素入手对证候进行研究,无疑能为中医证候的规范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症码 症状名 辨证定性定量咳嗽咯痰喘促185 咳嗽 肺 50 ,表 15186 阵发呛咳 热 2 0 ,肺 4 1,肝 2 0 ,气逆 4 5,燥 36187 干咳 湿 - - 7,肺 4 0 ,阴虚 2 1,表 15,燥 2 3188 吐痰 痰 4 5,肺 34 ,脾 10 ,饮 2 5189 痰多质稠 痰 79,湿 - - 37,肺 4 0 ,饮 - - 50190 痰少质稠 痰 2 0 ,肺 2 1,阴虚 2 2 ,燥 2 3191 痰粘难咯 痰 19,湿 - - 2 5,肺 2 0 ,阴虚 2 2 ,燥 2 4192 痰多质稀 痰 - - 4 5,肺 4 0 ,寒 2 8,饮 89193 痰少质稀 肺 2 0 ,风寒 15,风热 11,表 2 1194 泡沫痰多 痰 - - 39,肺 33,心 2 0 ,水停 15,饮 89195 铁…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早期证候表现及虚实演变。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符合冠心病并成功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前,术后8 h,术后24 h以及48 h 4个时间点进行临床调查,并用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诊断量表进行证候及证候要素诊断,采用频数统计等方法对证候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①547例患者证候要素检出为:术前气虚474例、热蕴292例、血瘀264例、阴虚263例、阳虚251例、气滞186例、寒凝164例及痰浊157例;术后8 h气虚450例、阴虚291例、热蕴241例、血瘀194例、痰浊138例、阳虚112例、寒凝79例、气滞65例;术后24 h气虚434例、热蕴284例、阴虚258例、血瘀128例、痰浊113例、阳虚97例、气滞75例、寒凝70例;术后48 h气虚394例、热蕴294例、阴虚251例、血瘀115例、痰浊93例、阳虚93例、气滞75例、寒凝65例。②各证候要素术后变化为:术后8 h较术前气滞下降65%、阳虚下降55%、寒凝下降52%、血瘀下降27%、热蕴下降17%、痰浊下降12%、气虚下降5%,而阴虚上升11%;术后24小时较8小时血瘀下降34%、痰浊下降18%、气滞上升15%、阳虚下降13%、寒凝下降11%、气虚下降4%,热蕴上升18%、阴虚下降11%;术后48 h较24 h痰浊下降18%、血瘀下降10%、气虚下降9%、寒凝下降7%、阳虚下降4%、热蕴上升4%,阴虚下降3%,气滞未改变。③2013年与2017年两次调查的证候要素检出率不同,2017年组术前、术后8 h和术后24 h痰浊和热蕴,术前寒凝、气滞和阳虚均高于2013年组(P < 0.05);术后3个时点血瘀和气滞,术后48 h寒凝和阳虚,术前、术后24 h和术后48 h阴虚以及4个时点气虚均低于2013年组(P < 0.05)。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可以改变冠心病患者的证候表现,呈一定的规律性,实性证候要素检出减少,对虚性证候要素的改变呈多样性,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噎膈病位与病性证素特点,总结噎膈证候特点。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检索对象,提取证素;运用频次、系统聚类分析研究证素分布规律。结果:形成(1)上焦、咽喉、气滞、痰、血瘀;(2)肾、阴虚、血虚、津液亏、燥;(3)肝、火热、食积、怒、忧;(4)脾、胃、气虚、阳虚、气逆四类证素组合。结论:(1)揭示气滞、血瘀和痰结密切关系;(2)挖掘出噎膈新证候特点—郁热食积实证;(3)揭示了两大虚实夹杂证,即(脾胃)阳虚气逆、(肾)阴津亏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证候分布特点和证候内部特征,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以及分布规律,为今后的证候规范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文献中涉及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规范,运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频次统计。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最常见的证候是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血瘀证、阳虚水泛证、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证候要素中,病位在肺、肾、脾、心、脑,病性为气虚、阴虚、阳虚、痰、血瘀、热、寒饮,频率在10%以上依次为痰、气虚、热、阳虚、血瘀。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主要在肺、肾,与脾、心、脑密切相关,病机属于本虚标实,以气虚、阳虚为本,痰、热、血瘀为标。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 2 0 0 0 - 0 6~ 2 0 0 2 - 0 6采用李东垣《脾胃论》的清暑益气汤治疗暑天发作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1 病例资料本组 42例中 ,男性 2 9例 ,女性 13例 ;年龄 5 9~ 75岁。中医辨证分型 :气虚者 15例 ,阴虚者 9例 ,阳虚者 4例 ,血瘀者 8例 ,气滞者 3例 ,痰浊者 3例。中医辨证采用 1980年全国冠心病辨证论治研究座谈会制定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 ,分为心气不足型、心阴不足型、心阳虚亏型、心血瘀阻型、痰浊闭阻型、心胸气滞型六型。2 治疗方法2 .1 基本方采用《脾胃论》清暑益气汤治疗。该方的组成由黄芪…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城市社区老年人艾灸治疗前后中医病性证素演变特征,为中医药促进老年人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4月—2019年6月在家接受艾灸治疗的136例老年人,统计艾灸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老年人的证素信息,探析艾灸对城市社区老年人的治疗效果。结果 艾灸治疗前,城市社区老年人的证素表现从高到低依次是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血瘀、痰、湿、气滞等;艾灸治疗1个月后,证素从高到低依次是血虚、阴虚、气虚、痰、血瘀、湿、阳虚、气滞,其中阳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治疗2个月后,证素从高到低依次阴虚、血虚、血瘀、痰、阳虚、气滞、气虚、湿,其中气虚、阳虚、痰、湿、气滞、血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治疗可以改善城市社区老年人气虚、阳虚、痰、湿、气滞、血瘀等证素,有效缓解症状,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方法:根据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制定临床调查表,进行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获得脑动脉硬化症四诊资料,按照预先设定临床证候诊断标准,对433例临床脑动脉硬化症进行辨证,并作统计学处理分析,分析其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433例患者证候数为55个,单个证候5个;2个单证的复合证候13个;3个单证组合的复证19个;4个单证组合的复证证候为11个;5个单证组合的复证证候为6个。涵盖85%总病例数的证候分型包括如下22种:气滞气虚阴虚、气虚、气虚阴虚、气滞气虚阴虚热火、气滞气虚、气虚痰湿、气虚阳虚、气滞、气滞气虚阴虚阳虚、气滞气虚痰湿、气滞气虚阳虚、气虚阴虚阳虚、气滞气虚痰湿阴虚、气滞阴虚热火、气虚痰湿阳虚、气虚痰湿阴虚、痰湿、气滞气虚血瘀阴虚、气虚血瘀阴虚、气滞痰湿、气滞气虚热火、气滞气虚痰湿阳虚等证型。具有以气虚和(或)气滞为基础证候,兼夹痰湿、血瘀、火热、阴虚、阳虚的证候组合规律。提示:脑动脉硬化症证候分布复杂,单证少,复证多,含两个以上证候的复证多见,以气虚和(或)气滞为基础证候,兼夹痰湿、血瘀、火热、阴虚、阳虚。  相似文献   

11.
脏腑辨证用药的Logistic回归分析(2)——胃病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资料及方法详见“脏腑辨证用药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2 结 果2 1 胃病综合分析2 1 1 辨证 Logit(p) =- 2 795 6 +4 975 0肝胃不和(0 4 835 0 9) +4 885 8胃火 (热 )证 (0 3970 35 ) +4 3396胃虚(0 346 372 ) +4 14 93胃阳虚 (0 2 70 2 80 ) +4 6 90 6胃阴虚(0 2 5 0 6 5 2 ) +4 4 30 0胃气上逆 (0 2 6 6 6 73) +3 5 973胃气虚(0 2 0 6 0 15 ) +2 990 0食滞胃脘 (0 184 5 18) +5 0 733脾胃不和 (0 16 5 6 0 0 ) +2 7137脾胃湿热 (0 17786 0 ) +3 82 83饮留胃肠 (0 198784 ) +4 4 84 8肺胃不和 (…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焦虑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315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采用自拟中医证候分类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其中虚证包括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津亏证、精亏证,实证包括气滞证、气逆证、气闭证、血瘀证、血寒证、血热证、痰凝证、湿阻证、水停证、饮停证、实寒证、实热证。同时,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的焦虑子表(HADS-A)进行焦虑状态判定。总结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伴发焦虑患者的证候分布情况,并分析中医证候与伴发焦虑的相关性。结果 315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中有137例伴有焦虑状态,发病率为43.5%,焦虑的发生与年龄相关(P0.01)。伴发焦虑状态患者中医证型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气逆证、气滞证、气虚证、痰凝证和血瘀证。气滞证和血瘀证与是否伴发焦虑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伴发焦虑的中医证型以气逆证、气滞证、气虚证、痰凝证和血瘀证为主,年轻、气滞证和血瘀证为伴发焦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作用明确[1] ,我们于 2 0 0 0 -0 1~ 2 0 0 0 - 0 7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病人 6 4例 ,观察其对血液免疫球蛋白影响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96例患者系本院 2 0 0 0 - 0 1~ 2 0 0 0 - 0 7收治的住院病人。将这些病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6 4例 ,男 4 2例 ,女2 2例 ,年龄 4 8~ 6 5岁 (5 3 96± 6 39)岁 ,其中肺脾气虚 2 6例 ,肺肾气虚 18例 ,肺虚挟瘀 12例 ,肺虚挟痰 8例。对照组 32例 ,男 2 2例 ,女 10例 ,年龄 5 3~ 6 2岁 (5 4 6 0± 5 14岁 ) ,其中肺脾气虚 14例 ,肺肾气虚 10例 ,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所反映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73例患者采用1990年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所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9例(39.73%),双支病变9例(12.33%),三支病变35例(47.95%)。冠状动脉窄狭程度:轻度54支,中度38支,重度31支,完全阻塞29支,总计病变血管数为152支(69.41%),无病变血管数67支(30.59%)。中医辨证分型表明:具标实征象者73例(100%),其中血瘀征象者73例(100%);兼痰浊者39例(54.4%);兼气滞者16例(21.0%);兼容凝者7例(9.6%)。具有明显本虚征象者63例(86.3%),其中气虚者57例(78.1%);阳虚者18例(24.7%);阴虚者28例(38.4%);阳脱者5例(6.8%)。73例冠心病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现,其中以舌质的血瘀表现较为突出。80.8%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74.0%的患者存在口唇、齿龈颜色暗红、紫暗或淡暗现象。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血瘀证候积分的相互比较,表明寒凝血瘀和阳脱血瘀为血瘀重症,气滞血瘀和阴虚血瘀为血瘀轻症,阳虚血瘀、痰浊血瘀和气虚血瘀的血瘀程度亦较重。寒凝患者的血管病变支数最多,气滞和阴虚患者的血管病变支数较少,气滞和阴虚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轻,阳脱和阳虚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较重。结论: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越多,狭窄程度越重,血瘀症候积分值越大,血瘀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左室重构与证素、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61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脏彩超检查,对确诊为冠心病左室重构患者的中医证素和危险因素进行横断面调查,运用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方法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261例疑似患者最终确诊为冠心病左室重构病例为231例。231例患者中病位证素以心(226例)、肺(116例)、肾(69例)为主;病性证素以血瘀(221例)、气虚(77例)、阴虚(72例)、阳虚(58例)为主。关联规则提示冠心病左室重构与心、肺、肾、血瘀、气虚、阳虚、阴虚等证素有关,在吸烟、年龄、男性、心、血瘀条件下出现左心室重构概率为98. 49%;冠心病左室重构患者2个证素以心与阳虚、心与气虚等组合多见,3个证素以心与阳虚、肾,心与阳虚、肺等组合多见。4个证素以心与阳虚、肾、血瘀,心与阳虚、肺、血瘀等组合多见。结论冠心病左室重构患者多见本虚标实,病位多与心、肺、肾相关,气虚、阴虚、阳虚等虚证是发病之本,血瘀、痰是发病之标,危险因素是发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辨证治疗梅核气9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90例患者均为 1992年 3月~ 2 0 0 0年 5月就诊的门诊病例。其中 ,男 2 6例 ,女 6 4例 ;年龄 2 8~ 35岁 2 8例 ,36~ 4 9岁 38例 ,5 0岁以上 2 4例 ;病程 1~ 2 a者 4 6例 ,3~ 5 a者 2 6例 ,6 a以上者 18例 ;辨证为气郁痰结、痰郁化热型 37例 ;气郁痰结、气血亏虚型 39例 ;肝气郁滞、寒痰凝结型 9例 ,气郁痰结兼有血瘀型 5例。2 治疗方法2 .1 气郁痰结 ,痰郁化热型治以行气开郁 ,清热化痰。方药组成 :柴胡 12 g,半夏 10 g,瓜蒌 30 g,黄芩 10 g,黄连 10 g,大黄10 g,香附 10 g,山豆根 10 g,薄荷 10 g。2 .2 气郁痰结 ,气血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2009年2月-2010年6月,选择山东省7家省、市级中医医院2 02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填写临床信息采集表,运用聚类分析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候特点。结果症状指标描述分类:第1类以气虚症状为主,第2类以血瘀症状为主,第3类以实热症状为主。聚类结果:第1类为气阴两亏、肾虚血瘀型,第2类为心脾气虚、痰热扰心型,第3类为肝气郁滞、痰瘀互阻型,第4类为心肾阳虚、气虚血瘀型,第5类为气虚血瘀、郁久化热型,第6类为肝气郁滞、气郁化火型。结论气虚、血瘀、痰热是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  2 6例中 ,男 18例 ,女 8例 ;年龄最大 82岁 ,最小 30岁 ,平均 6 3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1年。脑梗死 8例 ,脑出血 10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8例 ;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 7例 ,痰阻血瘀型 6例 ,肝阳暴亢型 5例 ,元气败脱型 5例 ,痰热互结型 3例。本组患者均经 CT检查确诊 ,在原发病救治中出现呃逆症状并经西医常规止呃治疗无效。治疗方法 涤痰汤药物组成 :法半夏 10 g,胆南星 10 g,橘红 10 g,茯苓 2 0 g,枳实 10 g,人参 3g,石菖蒲 3g,竹茹10 g,甘草 3g。气虚血瘀型证见呃声沉缓 ,纳少乏力 ,舌微紫或紫斑 ,苔黄 ,脉细缓而涩 ,加…  相似文献   

19.
潘光明  邹旭  姚耿圳 《新中医》2018,50(8):43-4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3 3 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中医诊断、中医证型、合并症等的分布规律。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各项合并症所占比例,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心脏瓣膜病高脂血症。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性证素先后顺序为气虚血瘀痰浊阴虚阳虚水饮血虚气滞。慢性心力衰竭病位心脾=肺肾肝。中医证型最多为气虚痰瘀证,占19.82%,而后依次为气阴两虚痰瘀(占13.81%),气虚血瘀(占11.4 1%),气阴两虚血瘀(占10.21%),阳虚水泛兼瘀血阻络(8.11%),其他证候较为分散。证候虚实中,单纯性虚证占6.9 1%,单纯实证占6.3 1%,本虚标实证占86.7 9%。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性本虚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标实以瘀血、痰浊、水饮为主,本病病位主要涉及心、脾、肾,中医证型以气虚痰瘀、气阴两虚痰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证为主。  相似文献   

20.
11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医证型与心肌酶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刚 《陕西中医》2002,23(2):101-102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医证型与心肌酶谱分析。方法 :通过 1 1 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医辨证分型 ,气虚血瘀型占 40 .7% ,痰浊闭阻型占 2 5 .4% ,气阴亏虚型占 2 4 .6 % ,阳虚寒凝型占 9.3 %。结果 :各证型间酶谱改变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其中以气虚血瘀和气阴亏虚两型升高较为明显。该探讨对中医辨证逐步走向客观化 ,使之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以及急性心肌梗塞的中医诊治进一步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